然而影响才刚刚开始,达可儿纺织厂工人的胜利,无疑是刺激到了其他地区工人,坚定了大家争取福利待遇的决心。
这已经不是奥地利一家的事情了,在短短一个月时间,罢工浪潮就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没有任何工业国能够独善其身。
面对愈演愈烈的工人运动,弗朗茨也在思考应对措施。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机制,同时保护劳资双方的利益,成为了眼下维也纳政府最大的难题。
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由不得弗朗茨不小心。
劳工部长马乔里急匆匆的赶来:“陛下,出事了,威尼斯的警察也罢工了。”
“警察罢工”,听到了这个消息,弗朗茨怀疑自己的耳朵除了问题。工人罢工是常有的事情,政府公职人员罢工还是第一遭。
弗朗茨强忍着怒气问道:“他们罢工的理由是什么?”
内心深处,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对威尼斯的官僚集团动手了,连自己人都看不住,简直就是一帮废物。
劳工部长马乔里:“工作强度太高,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日,还有他们也提出了加薪要求。”
罢工运动爆发过后,各地的警务人员压力大增,加班是常有的事情,威尼斯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弗朗茨还是生气了,“工作强度大,没有休息日”,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又不是没有发加班工资。企业可能出现克扣,政府绝对没有人敢打折扣。
至于待遇问题,那完全是在扯淡。奥地利的公职人员待遇可不低,警务人员的待遇一般都在人均线以上,威尼斯这样的大城市还更多一些。
弗朗茨猛然一拍桌子:“既然要罢工,他们就不用回来了。派驻军维持秩序,参与本次罢工的所有公职人员,全部就地开除。
政府、国企等相关机构,均不得再次招录这些被开除人员。
通报全国引以为戒,告诉所有公职人员,记住自己身上的职责。
要是嫌累干不了,就把位置让出来,换上有能力的人上。在关键时刻捣乱、威胁政府,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不得不下狠手,法国二月革命的教训,弗朗茨还记忆犹新。如果不是警务人员渎职,现在还是奥尔良王朝。
威尼斯的警务人员罢工,无疑是给他敲响了警钟。要是不提前断绝这种不好的苗头,没准明天就是维也纳警察罢工了。
或许发展到最后,还会蔓延到其它政府部门。这样的例子后世可不少,比如说:
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利比里亚医护人员就罢工了;
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军队罢工;
玻利维亚警察对待遇不满,直接占领首都国家防暴警察总部,甚至伪装成平民、挡住脸,袭击国家情报局总部,砸碎玻璃,带走家具、文件和电脑,还纵火;
巴西警察和军队……
这些骚操作,让弗朗茨不得不防微杜渐。作为政府公职人员,必须要有大局观。有问题可以提,关键时刻掉链子,威胁政府算什么事?
至于薪水待遇,只要不低于人均收入,加上配套福利,实际上就是高收入人群,毕竟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平均的。
劳工部长马乔里:“是,陛下。”
没有必要反对,杀鸡儆猴是必须的。威尼斯警察在这个时候罢工,正好撞了枪口,成为了典型。
托义务教育的福,奥地利从来不缺公职人员。招录一批新人,再从各地抽调一部分骨干,很快就可以恢复当地警务系统。
叹了一口气后,弗朗茨问道:“马乔里,罢工浪潮发展到了那一步,国内有多少人参与,目前已经平息了多少?”
劳工部长马乔里:“陛下,罢工浪潮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目前形势最严峻的是法兰西,如果巴黎政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爆发革命。
国内的情况有所好转,截止到现在,国内先后有1876家企业发生了罢工,有超过三百多万工人参与罢工。
目前通过谈判达成妥协,恢复生产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还在谈判中,政府加强了警力维持秩序,目前局势暂且稳定,没有爆发大规模混乱。
只是很多罢工企业谈判都不顺利,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一时半会儿很难妥协。”
这个数字让弗朗茨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罢工人数在减少,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数据上看,应该有不少资本家听政府的警告,提前采取措施安抚了工人,要不然罢工浪潮不会被遏制住。
究竟是增加了薪水,还是增加了福利,又或者是纯粹靠忽悠,这就不是弗朗茨关心的了。
“嗯,继续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但不要直接参与进去,政府只是做调解。谈不拢,也不用勉强,免得最后里外不是人。”
这是弗朗茨的真实想法,待遇谈不拢,勉强撮合在一起,早晚还是会出问题。与其如此,不如提前分开算了。
工人可以选择离职,资本家也可以选择裁员,按照《劳工保护法》规定进行就可以了。
反正大移民计划已经开始,就算是爆发失业浪潮,也可以很快消化掉。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待遇自然就上去了。
市场调节人工工资,远比政府强制插手干预,要好得多。
人和人的差距是巨大的,同样是工人,生产效率也不一样。有人技术好,有人技术差,真要是待遇一样吃大锅饭,那才是问题。
……
作为革命圣地,巴黎是欧洲每一次工人运动的核心。这一次也不例外,尽管这次罢工浪潮是从米兰开始的,但架不住巴黎工人热情高。
不同于奥地利工人罢工就完事了,巴黎工人已经高举标语,出现在了大街上游行示威,游行民众让城市交通完全瘫痪。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非常头疼。罢工就罢工,想要增加薪水找资本家啊,跑到皇宫门前抗议算什么事?
财政大臣艾伦:“陛下,这次罢工非同一般,从达可儿纺织厂罢工事件后,全欧洲都乱套了。
现在游行的民众,出现在皇宫门前,很可能是有人故意引导。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以免二月革命重现。”
法国政府看起来很稳定,但是架不住巴黎民众革命热情高。罢工浪潮爆发,只要有心人引导,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混乱。
拿破仑三世去了,但是政敌却还在。正统派、奥尔良派、共和派,都是拿破仑四世的敌人。
这些敌人不仅仅在外面,法国政府内部同样也有不少。拿破仑三世故意设计的制衡,实际上也有引蛇出洞的意思。
隐藏在暗中的敌人,远比暴露在明面上的可怕。奥尔良王朝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如果不是政府内部有人配合,二月革命也不会那么轻易的成功。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拿破仑四世咬了咬牙:“调第五师进城,巴黎进入全城戒严状态,禁止任何游行活动。
同时,派人邀请工人代表和资本家代表谈判,要尽快平息这场风波。”
屁股下面的位置要紧,至于造成的恶劣影响,拿破仑四世已经顾不上了。
警务大臣安索奇急忙劝阻道:“陛下,不可。现在的局势还没有到那一步,一旦调军队入城,很有可能激化矛盾,让局势进一步失控。”
巴黎不同于其它城市,游行示威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到发展到:心情不好游行、心情好游行、无聊的时候游行,但十天半个月参加一次游行示威活动,还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阻止民众游行示威,必然会引起大家的不满。要是有人引导,很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拿破仑四世摇了摇头:“只要控制好了军队,局势就在我们掌握中,那些跳梁小丑翻不出来大浪来。
眼下的任务是尽快平息罢工浪潮,现在很多城市都瘫痪了,持续下去我们的损失会非常大。”
自从拿破仑三世去世后,他就缺乏安全感,连皇宫中的卫兵都增加了一半,仿佛只有军队可以增加安全感。
这种变化是好是坏,短时间内还无法下结论,但是增加了和军方的关系却是事实。
第614章 股灾预兆
看着欧洲大陆都陷入罢工浪潮中,弗朗茨也胆战心惊。没有经历过1848大革命的人,无法理解这种紧张感。
最先出问题的地方是罗马,意大利独立组织利用罢工浪潮的机会,趁机在罗马举事。
更奇葩的是他们还成功了,听到这个消息,弗朗茨都懵逼了,估计意大利独立组织高层也在懵逼。
随便吼了几嗓子,居然就光复了罗马。要知道,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只是为了宣布民族独立思想。
现实就是这么扯淡,罗马的警察都是当地人,对法国人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干脆就消极怠工,坐视起义爆发。
而法国人的驻军都在城外,并且只有一个步兵营。起义爆发的第一时间,法军就在等命令,由于电报线路被破坏,等他们受到命令的时候已经晚了。
不要怪指挥官不知变通,这是法军的规矩。军队调动必须要由上级命令,中下层军官没有出兵的权限,即便是镇压叛乱也不行。
坦率的说,目前的国际局势意大利不适合发动独立起义。巴黎会议才刚刚开始,调和矛盾、减少国际冲突是大家共同的意愿。
意大利独立组织现在发动起义,在国际上很难找到支持者,即便是他们最大的金主——英国人,现在也不会支持他们。
没有外力干预,就凭意大利独立组织那点儿实力,怎么可能取得胜利?
现在的法国人可不是软柿子,不要说意大利还没有独立,就算是已经独立了,也不够法国人打。
在弗朗茨看来,这次起义就是一场闹剧,糊里糊涂的取得成功,接下来的命运就是被法国人镇压掉。
唯一的作用,大概是打击了拿破仑四世的威望,让法兰西的局势更加紧张一些。
3月12日,也就是罗马起义的一个星期过后,莱茵兰地区又发生了暴动。
这次的主角不光是工人阶级,还有资本家参与,主要原因是为了反对移民。
毫无疑问,柏林政府的移民政策是不得人心的,这是在断大家财路。高技术人才都他们弄走了,这让留下来的资本家怎么混?
资本家们早就想反击了,只是因为实力不足,无力和柏林政府对抗。现在罢工浪潮爆发,成为了他们的机会。
资本家们把工资无法上涨的责任推给了政府,公开指责政府的高税收和移民政策,让企业无力支付更多的人工成本。
甚至有资本家公开许诺,只要大家留了下来,柏林政府滚蛋后,所有人的薪水一律提高百分之五十。
从资本家们的反应来看,弗朗茨可以肯定柏林政府的移民工作做得非常到位,要不然也不会逼得资本家亲自上场博弈。
成败如何姑且不论,普德关系已经开始紧张了。对奥地利来说,这也是一次机会。
关税同盟的存在,始终是一个威胁。弗朗茨早就想废除了,可惜前面谋划了好几次,到了最后时刻都失败了。
现在多了一个莱茵兰地区,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柏林政府不把这帮资本家咔嚓掉,经此一役过后,未来莱茵兰地区就是坚定的反普派。
要是把这些人都咔擦了,问题同样非常严重,这会让国内的资本家人人自危。
不待弗朗茨采取行动,西班牙又出问题了。共和派在马德里发动起义,企图推翻阿方索十二世的统治,叛乱被镇压了,西班牙的局势又紧张了起来。
1876年上半年,欧洲报纸上用得最多的词就是“起义”、“暴动”、“革命”、“镇压”。
初步统计,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欧洲大陆爆发了36次人数过千人的起义,剩下的小起义更是不计其数。
不要说外面了,就连奥地利警察都镇压了一个大帝国、加两个王国。真的是“大帝国”,人口都超过了两位数。
为了政治影响,弗朗茨只能把这些人送进精神病院。当然,从理性上分析,这些人可能真的有精神病。
正常人真干不出来这种事,其中一个帝国,还在布拉格郊外的一座庄园内潜伏了七年之久。
庄园主就是皇帝,老板娘是皇后,三个儿子都是皇储,庄园内的居民分别是大臣、将军、侍卫、侍女……
好吧,隐藏在山林中帝国,弗朗茨见了很多,这种在郊区的“帝国”,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难怪没有被发现,这完全就是闹剧,估计邻居发现了,还以为他们在演歌剧。
暴露的主要原因还是一名行脚商人到庄园内卖货,被强制征了税,向布拉格警方报了案。
性质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在此之前,庄园主也是老老实实向政府纳税,就算是以皇帝、大臣自居,大家还以为是舞台剧爱好者。
非法征税一出,一下子上升到了乱党高度,引起了布拉格警方的重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路上报到了弗朗茨这里。
看到案卷,弗朗茨也是哭笑不得。自己关起门来当皇帝也就罢了,干嘛还要作死跑去收税呢?
在家自嗨,就算是被抓了,还可以用“表演爱好者”糊弄过去。没有实际行动,警察是不会把他们定义为“反贼”的。
在奥地利“反贼”也是有门槛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他们明显就不够格。
闹剧总比暴乱强,弗朗茨还是很看得开。制造一点儿笑料,缓解一下国内紧张的局势也不错。
事实证明,普通民众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不会去造反。
奥地利民众还没有到饿肚子的地步,即便是真的穷困潦倒,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还可以报名参加移民。
很多殖民公司都在招人,签了合同就有人管饭。标准也不高,只要是四肢健全,男女老幼都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