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63节

  当初你们都不肯付出的代价,现在你确定圣彼得堡能答应么?

  况且,今天的奥地利已经不是昔日的奥地利了。你信不信让奥地利人参与进来,维也纳政府会一口吃下大半个波兰王国。

  到了那一步,我们也不用担心未来两国会爆发战争了,大家一起在奥地利人的阴影下颤抖吧!

  不要忘了普鲁士王国曾经可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之一,我们要是愿意重新回去,维也纳政府绝对会欢迎的。

  贵国就惨了,不要看现在俄奥两国是盟友,一旦德意志地区统一,奥地利就是新的欧洲霸主,贵国作为前任霸主,注定了会被打压。”

  这是一个阳谋,对奥地利的崛起俄国人怎么可能没有想法呢?如果俄奥关系真那么牢靠,在霸主地位崩溃后,沙皇政府就直接推奥地利上位了。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俄国人不想看到奥地利壮大下去,即便是陷入虚弱状态,也有意无意的扯奥地利的后腿。

  这种小动作不可能瞒过维也纳政府,只不过弗朗茨对欧陆霸权兴趣不大,顺水推舟就变成了各国共享,确切的说是法奥两国共同瓜分,英普俄三国各自掌握一部分话语权。

  只要想想这些年,俄奥两国之间的龌龊事,米哈伊尔就欲哭无泪。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他一定会阻止沙皇政府当初的小动作。

  除了恶化两国关系外,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但偏偏他们就干了。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互相坑队友的阀门一旦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背景下奥地利一旦做大,未来打压俄罗斯帝国几乎是必然的。站在沙皇政府的角度上,法国人成为欧洲霸主都比奥地利成为欧陆霸主好。

  沙皇政府扯后腿,压制奥地利发展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让奥地利继续壮大下去呢?

  就连罗恩提出加入神罗的威胁,米哈伊尔都不敢无视。现在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未来就不一定了。

  假如下一次战争中普鲁士王国战败,为了保住自身的利益,加入奥地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罗恩估计也想不到,简单的挑拨离间,居然让米哈伊尔想了那么多。

  加入神罗又岂是说得那么简单,除非是山穷水尽,不然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奥地利也不是吃素的,普鲁士王国要是送上门去,不被狠宰才怪。搞不好直接被废除王国,变成了中央直属省份。

  不要以为奥地利人干不出来,利益面前要什么节操?为了自身对神罗帝国的主导权,拆分普鲁士王国再正常不过了。

第561章 俄波冲突

  波兰王位选举在即,不甘心就此丧失权力的波兰共和派,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华沙,首相官邸内东布罗夫斯基召集共和派高层开会。如果有人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参加会议的人多是政府官员,而军方将领却寥寥无几。

  没有办法,波兰独立运动毕竟是外力催生成功的,领导起义的军事人员几乎都是列强培养起来的,真正属于革命党力量有限。

  如果只是这也不算啥,革命党都建立了合法政府,把这些人拉拢过来问题也不大。

  遗憾的波兰政府受法国思想影响严重,想当然的认为军队就应该听政府的,在政府权利构架中军队的地位被压得很低。

  和平年代这当然没问题,军队不干涉政治,正常国家都是如此。悲剧的是波兰并不是正常国家,虽然独立了,但是战争威胁时刻存在着。

  这种情况下,国家围绕着军队转,尽最大努力发展军队,才是最佳选择,比如说:隔壁的普鲁士王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显然,眼高手低的革命党人没有想那么多,一朝大权在握,就得意忘形了。

  在政府高层看来,这支充满着列强背景的军队不可靠,想当然的要将军方高层全部换成自己人。

  军队是推崇强者的地方,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怎么可能获得大家的拥护呢?

  波兰政府的做法,自然是遭到了军方的抵制,双方的关系闹得非常糟糕。政府任命的高层将领没人买账,很多时候都被架空了。

  这种行为在波兰政府看来就是军阀化的表现,为此政府也开始另起炉灶,在革命党武装的基础上,建立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军队是吞金兽,建立新的军队自然要挤占原来部队的军费,这无疑是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既然政府这么讨厌,当然要搞掉他们了。恰好这个时候普鲁士人伸出了橄榄枝,在利益的推动下双方一拍即合,波兰军队中很多人就这么倒向了普鲁士王国。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诸位,目前国内的局势非常糟糕,国王选举就在下个月进行,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的话,伟大的波兰就要被普鲁士给吞并了。

  大家有什么想法,现在都畅所欲言。今天我们要为波兰寻找一条生路,绝对不能让普鲁士人的野心得逞。”

  柏林政府想要吞并波兰的事情根本就保不了密,任何秘密只要参与的人多了,就不在是秘密。

  这些年来,波兰政府一直都在为摆脱普鲁士影响而努力。只是他们的手段不够,很多时候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外交大臣瓦·符卢勃列夫斯基:“外交部已经和欧洲各国接触过了,目前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拿破仑三世刚死,法国还在进行权利交接,现在巴黎政府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外交上支持我们没有问题,直接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不大。

  前不久闹出来的外交乌龙,我们狠狠的得罪了奥地利。维也纳政府不想看到普鲁士吞并波兰,同样也不想看到我们继续主政波兰。

  如果普鲁士人肯花大代价,法奥两国都有可能会中立。唯一的好消息是英国人会支持我们,他们不想看到欧洲大陆继续兼并下去。”

  没有提剩下的国家,那是别的国家都没有实力干涉。有实力干涉的俄罗斯帝国,偏偏大家又是敌人。

  作为政客不在乎和敌人联手,但政治后果也是需要考虑的。勾搭俄国人的政治影响太坏,他们承受不起。甚至沙皇政府出手干预,帮倒忙的可能性还会更大。

  财政大臣巴德列夫斯基:“英国人的支持未必有用,海上是他们的天下,但是欧洲大陆还轮不到他们做主。

  除非法奥两国之一也支持我们,不然普鲁士人要是强行动手,我们根本就抵挡不住。

  要知道国内那帮军阀早就和他们勾搭上了,一旦动用武力我们会输得很惨。”

  波兰王国的家底不厚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共和派一系的军队也不过只有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占据了波兰军队总量的三成。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做出了决定:“那就不让威廉一世当选,只要选出来的国王是其他人,普鲁士人的计划就无法继续下去。

  我不相信普鲁士人还敢出兵直接吞并我们,对这种事情,欧洲各国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尤其那些小国,如果他们不想有一天被人吞并,这个时候就必须支持我们。一家两家或许不起眼,要是大家联合了起来,普鲁士人也会吃不消。”

  财政大臣巴德列夫斯基摇了摇头:“首相阁下,这很难做到。威廉一世在议会中的支持率非常高,远远的超过了竞争对手。

  就算是我们支持其他人,也无法在选举中占据优势。除非采取非常手段,干扰这次选举。

  只是这么一来后果也很严重,开了这个先例之后,未来的波兰民主进程将大受影响,我们也会被钉在历史耻辱的柱子上。”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叹了一口气:“唉!局势艰难,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先保住波兰,民主进程那是未来的事情。

  波兰独立不容易,这是无数战友们前赴后继牺牲才取得的成果,我们绝对不能让现在的成果毁于一旦。

  和大局相比,我们个人的荣辱并不重要,相信历史会给出一个公证的评价。”

  这是阻止普鲁士人吞并波兰的最佳选择,只要国王不是威廉一世,共君联盟就进行不下去。

  在欧洲这个讲法理的世界,任何人一旦打破了规则,都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普鲁士还没有无视规则的实力。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已经有些后悔了,要是早知道局势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局面,当初波兰王国刚建立的时候就该选出国王来。

  当时,各国政府都反对威廉一世当选,完全可以把他排除后,在进行选举。要是波兰王位有主,就没有后面这么多烂事了。

  权力动人心,有了国王之后首相就不可能这么一言九鼎了。东布罗夫斯基当初没有抵御住普鲁士人的诱惑,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可以驾驭局势。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初的决定未必就错了。普鲁士无法吞并波兰,不等于普鲁士不能和别人联手瓜分波兰。

  如果波兰王国自身争气,独立过后就努力发展国力,展示了一定的实力,那么柏林政府还需要他们这个盟友,不会有那么多烂事。

  可实际上,波兰从独立到现在一直都在内斗。没有执政经验的波兰政府,想当然的制定政策,结果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

  从经济发展就可以看出来,波兰王国独立以来,一直都进行战后恢复,至今都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某些地区还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工业更是一个笑话,波兰独立时期继承了一部分俄国的工业。这些产业落入波兰政府手中后,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就被折腾的奄奄一息。

  经济不行,军事上也在瞎折腾。国内的军队都被人为的一分为二,相互之间还非常敌视,战场上不背后互捅刀子,那都是爱国热情高。

  这种背景下,波兰王国根本就没有资格做普鲁士的盟友。想要整合实力,赢得下一次战争,柏林政府除了打波兰的注意别无选择。

  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瓜分、还是吞并的问题。总之,波兰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政府无能导致了现在的灾难。

  室内安静了下来,隐约还可以听到众人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气氛紧张了起来。

  “首相阁下,大事不好。”

  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将众人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不满的瞪了一眼来人,开会的地方怎么能够乱闯呢,实在是太没规矩了。

  他心中已经打定了注意,如果不是大事,他就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懂规矩的家伙:“说吧,天还没有塌下来。”

  青年男子紧张的回答道:“昨天下午,我们在基辅地区的守军和俄国人发生了激烈冲突,还爆发了枪战,给我方造成了8人死亡、12人受伤。”

  说完,急忙把电报递给了东布罗夫斯基首相。

  俄波两国边界冲突时有发生,不过死人的事情还是很少发生,通常情况下双方都会相互克制,一般都是打一架就算完事,很少有动枪的。

  电报只是介绍了冲突的前因后果,没有其他的说明,东布罗夫斯基首相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爆发俄波冲突,这对波兰政府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处理不好他们就要滚蛋了。

  把电报往往桌子上一方,东布罗夫斯基首相愤怒的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说:“简直是欺人太甚,难道俄国人就这么急着要挑起战争么!”

  其他人也相继传阅了一遍电报,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次冲突,完全就是俄国人有预谋策划的。

第562章 兵多任性

  突如其来的俄波冲突,破灭了东布罗夫斯基首相的全部计划。一个处理不好,俄波两国就会爆发全面战争。

  这种背景下,要是没有普鲁士王国的支持,波兰连一战之力都没有。可以说沙皇政府这是帮了普鲁士人的大忙,逼得波兰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

  事情有这么简单么?沙皇又不傻,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凭什么帮助自己的敌人?

  波兰政府还在懵逼状态,远在维也纳的弗朗茨已经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非是普俄两国暗中达成了交易,共同瓜分波兰王国。

  利益面前没有敌人,沙皇政府想要收复失地,普鲁士人想要壮大实力,双方都盯上波兰人。

  几年前双方还打得你死我活,战争的伤疤都还没有消去,双方又联合了起来。

  在普通人看来,或许这非常的不可思议,但现实就这么扯淡。

  对普鲁士王国来说,独吞波兰固然诱人,可波兰王国的体量太大,都有普鲁士王国七八成,要是一口吞了下去,搞不好就被噎死了。

  这种背景下,选择和人瓜分降低操作难度、分摊国际压力,就是最好的选择。

  柏林政府和俄国人合作也是被逼的。和波兰接壤的国家就普俄奥三家,奥地利实力太强,与虎谋皮的事情普鲁士人不敢做,宁愿选择和敌人合作。

  甚至弗朗茨还可以大胆推测,普鲁士人准备货卖两家。没准这个时候,已经派人和奥地利外交部接触了。把俄国人看中的领土许诺给奥地利,趁机挑起俄奥两国的矛盾。

  放下手中的情报,弗朗茨就不在理会。无欲故无求,本来就对波兰地区不感兴趣,弗朗茨自然不在意普俄两国的密谋。

  随便他们怎么算计,奥地利只要岿然不动,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会苍白无力。

  普俄两国准备的越充分,下一次战争就会打得越惨。如果两国政府都是聪明人,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拉人下水,最好是把欧洲看热闹的国家一起拉下水。

  要不然的话,下一次战争中普俄两国都不会是胜利者。看热闹的英法奥三国只要中途插一手,就可以让他们的努力白费。

  可惜大家都不是傻子,英法奥能够结盟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普俄两国都不是玩儿外交的高手,想要拆散三国同盟,并且把人拉到自己一方,操作起来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奥地利不想在欧洲大陆扩张,法国人是没功夫打仗,英国搅屎棍从来都喜欢背后捅刀子,想要他们亲自上场,还是算了吧!

  三国都不是那么好拉的,光这个下场费就不是普俄两国能够承担起的,空手套白狼英法奥三国都比他们玩儿的顺溜。

  理论上英法奥三国之间存在之世界霸权之争,三个大国之间应该是矛盾重重,可惜这些矛盾还没到爆发的时候。

  比如说:英国人的海上霸权,法奥两国都很有兴趣,可惜受制于实力,两国都没有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实力。

  又比如说:法奥两国的欧陆霸权之争,明面上来看应该是你死我活。现实中,奥地利对欧陆霸权兴趣缺乏,基本上是懒得去争;法国人忙着处理内部问题,暂时顾不上欧陆霸权。

  在海外殖民运动中,三国都是既得利益者。要是互相捅刀子,各国的殖民地维护成本都会上涨一大截,要是三国妥协了,大家都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

  只要英法奥三国不互相捅刀子,别的国家就算是想要浑水摸鱼,都要考虑能不能承担暴露的后果。

  不用看现在英法奥三国殖民地冲突还是时常发生,比起三国结盟前已经克制的多了。至少没有再出现过上百人的殖民探索队,迷迷糊糊就全军覆没了。

首节 上一节 36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