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39节

  这至少需要五六年功夫,因此英俄贷款也持续五年,伦敦政府就是通过贷款绑定俄国人的。不能说是贷款,用粮食交易合同形容更加贴切。

  相比货币霸权带来的巨额利益,这帮粮食资本家们的损失就不值得一提了。尽管这份政绩,被上一任拿走了大半,格尔斯顿还是要继续下去。

  要不然国内的银行家们,会送他去见上帝。不要以为就美国有刺杀总统的习惯,不列颠的资本家同样敢。

  只不过现在英国贵族还有一定的力量,资本家们没有能完全掌控政府,要不然迂回工作,这帮粮食资本家都不会做了。

  大垄断时代正在逼近,距离资本家们大爆发的时间已经不远了,等一个个财团建立起来,就彻底进入寡头政治时代。

  相对而言,这个年代的英国首相还是幸福的。到了寡头政治时代,政治沦为了资本的游戏,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他们想要政府出资吃下这批粮食,效仿奥地利建立粮食战略储备。理论上没有问题,不列颠只是一个岛国,本身的粮食产量有限,储备一批粮食问题不大。”

  这个年代的不列颠,正处于巅峰状态,财大气粗是最适合形容他们的。

  即便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导致伦敦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可是他们一点儿都不慌。

  殖民地带来的巨额财富,足以让他们轻松应对,甚至还有余力拿出一笔钱来建立战略储备体系。

  格尔斯顿没有反对,尽管他不认为不列颠有建立粮食战略储备的必要,但是他也不准备阻拦大家发财。

  不列颠最鼎盛的时代,同样也是最腐败的时代。这种大项目一旦推动起来,那带来的就是滚滚财源。

  格尔斯顿淡然一笑,双手往桌子上一放掌心朝天:“如果他们能够说服国会拨款,我没有任何意见。”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把握说服国会拨款,资本家们早就干了,也不会搞这么多事情出来。

  说白了,牵扯到的粮食资本家在英国资本市场上所拥有的话语权有限,他们连粮食加工业都代表不了。

  在国会当中确实有自己人,但是想要左右国会的决议还是非常困难的。别的不说,竞争对手都不会让他们如愿以偿。

  能够搞出现在的声势来,都是借助了现在的社会环境。要不是国内粮食价格暴跌,也组织不了这么多农民来参加游行。

  财政大臣拉路克·罗伊德摇了摇头:“如果能够说服国会,他们也不会来找我们了。他们做出了承诺,只要这项计划在国会通过,就会赞助我们二十万英镑的竞选经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好处。具体细节不方便明说,需要私底下进行沟通。”

  政治也是需要金钱支撑的,每一次选举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幕后交易。如果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谁会无偿赞助呢?

  要是没有收入,政党又如何生存下去呢?没钱养竞选团队,没钱刷公众好感度,又靠什么赢得大选?

  现实面前,政客们的节操通常都比较低。格尔斯顿首相也不例外,政党需要资本的支持,从一开始双方就交织在了一起。

  ……

  在自由党的推动下,1872年10月21日,英国国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建立粮食战略储备》的提案。

  10月24日,伦敦政府就以稳定国内粮食市场需要,叫停了英俄粮食贷款交易。

  经过一番象征式的谈判,一周之后伦敦政府非常不情愿的,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入了条约规定范围内的粮食。

  毫无疑问,这都是做给民众们看的。真实原因还是为了替粮食资本家们善后,由政府接过了这笔损失。

  英俄交易还是顺利进行,弗朗茨没有感到失望。货币霸权带来的利益更大,伦敦政府自然知道怎么取舍。

  唯一超出意外的是,他没有想到英国人居然会建立粮食战略储备。要知道皇家海军纵横四海,遍观世界都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之匹敌,能够封锁不列颠的敌人根本就不存在。

  这变故都是小问题,反正最终目的还是达到了。尽管没有能够搅和掉英俄交易,但是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崩盘,还是让欧洲各国农业元气大伤。

  这个年代可没有粮食补贴的说法,就连各项税收都不能少,政府肯减免农业税的,那都是重视民生了。

  对大农场主来说,农业危机是兼并的大好时机,干嘛要减免农业税?没有这些税收,怎么能够让农民尽快破产?农民不破产,他们又怎么能够进行土地兼并?

  减税是必然的,不过要等大家完成土地兼并过后,要不然就是在断他们财路。

  欧洲农民大规模破产,同样也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奥地利的殖民地正缺人。

  英法两国的移民他就不要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移民他也不指望,剩下的国家总是可以打主意的。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奥地利在殖民地的统治已经稳定了,完全可以消化掉一部分外来移民。

  不像最初的时候,除了本土移民和德意志移民外,来自别的国家移民,弗朗茨都不敢大量接受。

  就怕被人给反客为主了,在民族同化的问题上,通常都是人多的同化人少,想要反过来进行可不容易。

  这也算是用粮食换人了,相当于奥地利抛售了一批粮食出去,换回来了一批劳动力。

第527章 奥波冲突

  英国人建立粮食储备体系,也影响到了国际粮食交易市场,一直下跌的粮食价格终于稳住了。

  不过这没有什么卵用,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粮食价格暴跌的黑锅虽然落到了俄国人头,但是聪明人都知道维也纳政府也是罪魁祸首。

  既然是聪明人,自然会权衡利弊。黑俄国人无所谓,连沙皇政府自己都习惯被黑了。

  奥地利就不一样了,维也纳政府上半年的粮食倾销,要是没有各国内部的资本家们参与,可不会那么顺利。

  这个盖子一旦揭开,牵扯到的利益集团就大得去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圣诞节临近,维也纳已经拥有了节日的气氛。1872年维也纳的冬天,天气格外的暖和。没有下雪,就连寒风也很少。

  就在这个时候麻烦上门了,1872年12月21日,波兰政府向奥地利外交发出照会:要求奥地利交出强占波兰的土地,否则后果自负。

  好吧,接到这份外交照会后,维也纳政府就惊呆了,弗朗茨也被吓着了,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会有什么恐怖后果。

  最近一段时间波兰反奥气焰高涨,弗朗茨是知道的。不过他没把这当成一回事,强者从来都不在乎弱者的想法。

  在他看来,波兰人再怎么闹腾,也就是在家里喊几声口号,撑死了也就递交几分外交抗议书,然后就该干嘛干嘛。

  为了收回当年普俄奥三国瓜分波兰的旧地,波兰政府建立过后,也多次向维也纳政府提出要求。

  这种行为弗朗茨是理解的,不管收不收的回来,政府都必须要做做样子,不然怎么向民众们交代呢?

  维也纳政府一直都没有回应过波兰人,直接当他们不存在。让弗朗茨万万没想到的是,波兰政府居然敢递交一份语气如此强烈的外交照会。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正式外交照会和私底下发发牢骚不一样,这是需要负责任的。

  没什么好说的,弗朗茨当即召开了内阁会议,准备寻波兰政府的晦气。

  “波兰人这是受了什么刺激,还是有人给了他们底气,自认为可以对我们趾高气昂了?”

  了解弗朗茨的人都知道,这是生气了。波兰能够独立,奥地利也是暗中出了力的,没有索求回报也就罢了,现在波兰政府居然蹭鼻子上脸。

  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奥波领土纷争,就是一笔烂账。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谁强谁有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陛下,波兰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危机爆发后,波兰的农产品进出口额急剧下降。

  前段时间为了应对危机,我们提高了波兰农产品输入的关税,引发了波兰政府的强烈不满。

  波兰的农产品大约有34%是出口到奥地利,加工完成后再销往国际市场,提升关税后两国农产品贸易额锐减了三分之二。

  这直接导致了波兰国内大量的农产品滞销,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波兰政治局势已经不稳。

  波兰人这个时候发出外交照会,可能和他们国内的局势有关系,政府想要借机转移国内矛盾。”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际市场在不断萎缩,奥地利不得不削减产能,不少从事农产品加工的资本家都开始转型。

  这种背景下,肯定要保护国内农业,减少农产品进口进口成为了必然。

  早在农业危机爆发前,维也纳政府就做好了放弃农产品加工业的准备。没有办法,这个产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能作为初代工业。

  最近这些年,欧洲各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奥地利能够保住农产品加工业的霸主地位,主要是控制了大部分原粮产能。

  显然这种情况无法持续下去,从农业危机爆发过后,各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就不在为原材料发愁,奥地利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这种背景下,再继续加大投入在这上面死磕,不如将力量投入到新兴产业中,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拉开大家的实力差距。

  没有了政府重点扶持,利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业,还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而面粉厂之内缺乏技术含量的企业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含量越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据的优势越明显。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就只能陷入价格战的怪圈,很难更进一步。

  这个时候,企业要么进行转型,要么进行技术升级。比如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后世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都是被现实给逼出来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生存下来,就不能单纯的加工一道产品,必须要增加环节,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次农业危机也促使了奥地利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1872年维也纳市面上增加的饼干、罐头、各类垃圾食品种类,就要比过去五年增加的总和都要多。

  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出现,让很多企业陷入了新生,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反应迟钝的企业,仍然在苦苦挣扎中。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个年代的竞争根本就不算啥。即便是竞争最激烈的面粉厂,只要管理得当,都还有不错的利润,距离赔本赚吆喝还远着呢。

  费利克斯首相严厉的说道:“不管是什么原因,波兰人挑衅我们都要给予强硬回应,让他们知道厉害。必要时候可以采取军事行动,让波兰人清醒一下。”

  采取军事行动,弗朗茨眉头一皱。他觉得事情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就算是波兰人脑子抽风了,也没有道理招惹奥地利。

  不待弗朗茨开口,财政大臣卡尔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教训波兰人容易,就算是攻克华沙都不难,问题是我们能够获得什么好处呢?

  现在的国际局势不适合对外扩张,波兰王国又穷得叮当响,除非接受波兰的农产品做赔偿,否则我们恐怕连军费都收不回来。”

  怒而兴师,乃兵家大忌。

  波兰的土地虽然不错,但弗朗茨实在是提不起野心。经过了独立战争,波兰人的民族主义已经崛起,想要消化他们实在是太难了。

  就为了一片适合种粮的土地,给帝国埋下分裂的隐患,完全是得不偿失。这个不定时炸弹,谁爱要就归谁,反正弗朗茨不准备放在家里。

  接受波兰的农产品做赔偿,那更是一个笑话。就如同一战后,英法接受德国的工业制品抵债。

  德国人靠战争没有能够为了国内工商业打开英法的市场,反而通过战后赔款达到了目的。

  贪图一时之利的英法,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受来自德国的廉价工商业制品冲击,英法两国工业走向了没落。

  二战开场,作为战败国的一方,德国工业居然超过了英法的总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这种蠢事,维也纳政府可干不出来。保护国内的农业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为了些许利益,就忽略了根本。

  “先警告一下波兰政府,责令他们在圣诞节前平息国内的反奥运动,要不然我们就在华沙阅兵。”

  对波兰没有兴趣,不等于不能采用武力威胁了。如果波兰政府真的脑子进水了,那么弗朗茨也不介意硬着头皮打一仗。

  只是这么一来,就便宜了俄国人。要是打残了波兰,弗朗茨非常怀疑下一次普俄战争,普鲁士王国靠什么去打。

  无论是亚历山大二世、还是亚历山大三世都不是易与之辈,俄罗斯帝国的战争潜力,远在普鲁士之上。

  吃过了一次亏,俄国人很难在贪功冒进。只要沙皇政府稳扎稳打,战争变成了消耗战,普鲁士王国可耗不过俄国人。

  这个时候波兰王国,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狠一点儿,从波兰王国征招百万炮灰,那么在面对灰色牲口的时候,普鲁士也不至于被淹没在人海战术中。

  别的弗朗茨不敢肯定,但是有一条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一次沙皇政府不会缺粮了。

  就算俄罗斯帝国的交通仍然无法解决,沙皇政府也会在战争爆发前储备足够的战略物资。

  这一次普鲁士人无法打俄国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完成准备前,沙皇政府是不可能再主动挑起战争的。

  俄奥同盟还有几年时间,在这期间,普鲁士王国也无法主动发起进攻,不然就把奥地利拖下了水。

  摇晃了一下脑袋,弗朗茨打消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管那么多干嘛,国际局势千变万化,谁也不能够保证明天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到普俄战争爆发时,局势又发生了变化。现在奥地利的实力也在快速增长,或许等普俄战争爆发的时候,奥地利已经远远把他们甩到了身后。

  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强,任何挑战都不足为虑。或许到时候,普俄战争的结果,对奥地利来说也会变得无关紧要。

第528章 不讨喜的王位

  看在圣诞节临近的面子上,维也纳政府没有急着寻波兰政府的晦气,就连波兰的外交照会的消息都被压了下来,外交部只是转达了弗朗茨的威胁。

  欧洲各国都没有在圣诞节搞事情的传统,这个圣诞节维也纳还是那么的热闹,弗朗茨照例举行了宫廷宴会。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刚刚度过了圣诞节,弗朗茨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希腊奥托一世死了。

首节 上一节 339/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