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06节

  上万头猪要抓起来都需要时间,何况是人呢?等解决了这些虾兵,英国人主力又构建了一道防线。

  歼灭不了英军主力,这场战争自然不会短时间内结束。

  一名中年参谋皱着眉头说道:“这恐怕有点儿困难,要攻占开普敦,我们手中的兵力还是不足,这些土著军队根本就指望不上。

  到了开普敦港口,英国人还有海军火力支援,我们手中缺乏重炮,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城市,战争一旦拖了下去,局势又会发生变化。

  英国人最近的援兵,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从埃塞俄比亚过来,本土的援军也只需要一个月时间。”

  这是现实问题,奥地利不缺兵,可是能够投入到南非战场的兵力却非常有限。

  一方面是后勤缘故,正规军不同于土著炮灰,只要给一口吃的,装备大刀长矛也可以上战场。

  吃饭的问题好解决,南非也是物产丰富,布尔共和国可以提供一部分,后方供应一部分,还可以去抢一部分。

  必要的时候,只需要保障正规军后勤供应,把炮灰部队放出去就食于敌,也不是不可以。

  武器弹药就必须要后方提供了,这条补给线就非常漫长。一部分走刚果地区,另一部分则是经过埃及走尼罗河送过来。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毕竟是顶着布尔人的头衔打的。小小的布尔共和国,能够拿出三万八千的兵力,已经很逆天了,要是搞个十万八万根本就说不过去。

  虽然列强都不要脸,可是维也纳政府的脸皮,还没有这么厚。真要是惹毛了英国人,大家都不好受。

  现在双方还在游戏规则范围内博弈,战场上吃了败仗,那只能证明英军战斗力不行。自己无能还要挑起战争,那就不要怪别人报复回来。

  菲克尼子爵利诱道:“不好打,还是要打下去。想必大家都希望看到,战后总结上写的是歼灭十万英军,夺取英属南非。

  而不是写着粉碎英国人图谋布尔共和国的阴谋,歼灭敌军一万,逼迫英国人认输!

  打赢了这最关键的一次决战,大家想要加官进爵都不是问题。要是现在收手的话,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捞到一个嘉奖令。”

  ……

第479章 友谊见证

  小弟们有拼搏精神,弗朗茨是乐见其成的。成败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值得鼓励、发扬光大。

  奥地利现在也是家大业大,容错率大大增加。南非战争的成败与否,无关国家大局。

  当然,还是成功了更好,可以一举粉碎英国人的野心。免得黄金开采之后,英国人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再爆发一次战争。

  这年头的殖民者在利益面前完全没有抵抗力,只有经历过失败后,才知道天高地厚。

  财政大臣卡尔向弗朗茨递交了一份报表,愁眉苦脸的说道:“陛下,这是南非战争最近两个月的军费开销,共计是1248.6万神盾。”

  战争是吞金兽,这句话一点儿也没有错。仅仅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平均下来每个月都要消耗六百多万神盾,要是全面战争那还得了。

  节省军费那是不可能的,劳师远征武器弹药都是从国内运过去的,光运输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实际上现在的军费开销,已经算是低的了。至少炮灰部队不需要弗朗茨发薪水,也不需要支付抚恤金,要不然这个数字还要增加数倍。

  不过再怎么省,这些人还是要穿衣吃饭,淘汰掉老掉牙火枪、大刀长矛,同样也是有成本的。

  弗朗茨看了看报表,十几万炮灰部队开销大约占据了全部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三,剩下的都是那几万“布尔共和国”军队的开销。

  尽管是保家卫国,军饷还是不能少的。包括自带干粮过来的贵族私军,都有一份儿军饷。抚恤金同样也是按照奥地利正规军标准,一视同仁的进行发放。

  这方面弗朗茨没有节省,他亲自否决了政府的省钱计划。理论上不给钱,同样也能够征招贵族作战,只需要战后瓜分战利品就行了,自古以来欧洲大陆就是这么玩儿的。

  不过弗朗茨清楚,时代不一样了。偶尔征招一次封地贵族作战还行,多来几次过后,估计皇帝就叫不到人了。

  忠心也是经不起消磨的,人心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赢得了战争,有足够的战利品瓜分,那么还好说。

  要是战争亏了本,战利品不足以弥补大家的损失,那么怨声载道是少不了的。吃了一次亏,下一次人家就阳奉阴违了。

  南非战争自然不存在战利品不足的问题,金矿拿出来一分啥都有了。不过这么一来,就没政府什么事了。

  贵族出钱出力打下来的,政府凭什么来插手?至少在殖民法规定的免税期内,维也纳政府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好处。

  换位思考,在不知道地下埋藏着大量黄金的情况下,也没有几家贵族敢投入这么大。

  每个月六百多万神盾的开销,就算是神罗帝国最后顶尖的贵族,也冒不起这个风险。

  万一钱花光了,战争还没有结束,那就只能自己哭鼻子了。这种反面教材欧洲大陆出现过很多,很多贵族领主和别人发生战争,刚打到一半就没钱了。

  哈布斯堡王朝祖上就有过,那都是皇帝了,还被债主逼得不敢回家。当然,主要还是太要面子了,真要是赖账不还,几个商人还能够做什么不成?

  欧洲反犹运动,有一半都是这么来的。贵族们还不起钱,又不想背上赖账的坏名声,干脆就反犹好了,直接咔擦掉债主一了百了。

  现在政府兜底就不一样了,大家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不用担心因为意外赔得底朝天。

  这些年在非洲大陆成功的贵族不少,失败的贵族却更多。不懂得控制风险贪功冒进的,现在坟头都已经长草了。

  任何一个殖民帝国都是茫茫白骨堆砌而成的,后世殖民帝国崩溃,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人愿意继续为殖民地流血了。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官僚集团和资本家们瓜分了近乎全部的利益,剩下的人连汤都没得喝,谁还愿意继续卖命?

  纵观各大殖民帝国,在创业初期就很少有人说殖民地亏损,反倒是经营了几十年、或者是上百年后,等帝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才频繁出现亏损。

  是创造的财富少了么?还是统治成本真的暴涨,到了收不抵支的地步?

  显然,经营了数十年的殖民地,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却很少增加,钱都进入了私人腰包里。

  反倒是各项支出在不断增加中。已经没落的葡萄牙人就是一个例子,据弗朗茨所知,葡萄牙人的殖民体系已经不能给政府带来财富了。

  不光是葡萄牙,各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中,只不过大部分殖民地的税收还是能够承担这笔开销。

  官僚集团的日渐腐朽,利益集团的贪婪,几乎是无解的难题。就连本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更何况是殖民地呢?

  现在兴起的自由贸易主义,已经开始抨击殖民体系,认为这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不能说是先见之明,这部分人主要是没有在殖民体系中直接获利,就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趾高气扬的抨击。

  在弗朗茨看来这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明明在享受着殖民体系带来的红利,却偏偏不承认,还认为维护殖民统治成本高。

  殊不知工业革命是要吃人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不是对外就是对内。

  19世纪不存在所谓的自由贸易,英国人也只是喊喊口号,想要各国向他们开放市场。

  当然在保持竞争优势的时候,他们不介意也向各国开放市场。一旦这种优势消失了,那就翻脸不认人了。

  要不然原时空,德国人何必要挑战旧世界呢?还不是缺乏工业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市场,被资本推着开动了战车。

  等到英法自由贸易主义者如愿以偿,摆脱腐朽的殖民体系后,迎来的也不是新生,反而是迅速没落了下去。

  本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工业发展先天上受到了限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玩儿去工业化饮鸩止渴。

  这些问题,暂时还不算麻烦。在殖民体系进入大亏损时代前,这种呼声都成不了气候。

  自由贸易喊得再响亮,也要让大家配合才行。现在都在玩儿贸易保护,你一家跑去玩儿自由贸易,还怕死得不够快么?

  弗朗茨淡定的说道:“不用担心,南非的地质条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

  当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可期的。

  综合评估下来,南非地区应该是非洲大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土地。现在的投入,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收回来。”

  黄金的问题弗朗茨没有提,在尘埃落定前,最好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反正把英国人赶出非洲大陆,也是奥地利的国策之一。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陛下,不管发展潜力怎么样,那都是未来的问题,我们不缺一块发展潜力无限的土地。

  实际上这种大部分资源都齐备的土地,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未来还有可能尾大不掉。

  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现在法国人已经稳住了意大利局势,我们替他们分担压力的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和英国人继续耗下去。”

  这个说法没有错,资源太丰富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什么资源都有了,对帝国的依赖度就降低了。

  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来碎片化南非势在必行。要尽快实施行省制度管理,代替现在的南非总督府,免得未来当地出现地域抱团。

  “战争不用我们操心了,前线的官兵还想尽快结束战争过圣诞节,左右也就一个月时间,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增加压力。

  外交部找个机会提醒一下法国人,我们可是完成了约定,这次可是替他们拖住了一半的英国陆军。”

  这个说法没有毛病,从数量上来看,英国人在南非地区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陆军总人数的一半。

  做好事也是需要留名的,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付出的越多,收获也就要越大,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时代。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何况还是盟友呢?这种事情,还是放在明处比较好。

  即便是国家之间只言利益,在谈法奥友好的时候,这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现在看起来作用不大,没准未来就需要了。拿出去忽悠中二少年,这已经足够了。在法兰西培养亲奥派的时候,就需要这种宣传材料。

第480章 工业学费

  矿产种类实不少,煤铁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高;

  煤矿要数中美俄,亚欧北美煤质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东俄美中墨英。

  ……

  前世地理课上的这段话,弗朗茨还记得清清楚楚,总结起来就是欧洲缺矿。

  一方面是开发的时间太早,到了21世纪很多资源都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则是矿产储量真的不多。

  除了俄罗斯是唯一的例外,欧洲各国都是贫矿国,或者说是矿产资源分布单一。典型的比如说:德国,除了煤、铁矿外,几乎什么都缺。

  就这还令很多国家羡慕,工业时代最基本的两项要素具备了,隔壁的法国人还缺煤呢?

  相比之下,奥地利算是幸福的,或许是领土面积略大,基本上所有的矿产资源都齐备了。只是这个储量,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对比欧洲除俄罗斯以外的国家,奥地利的矿产资源还是占据了优势。

  这些资源为奥地利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1870年奥地利钢铁产量第一次超过了英国人,以年产648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当然优势并不明显,仅仅超过了英国人2万吨。造成奥地利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增长。

  一个三千多万人的本土市场,一个是七千多万的本土市场,都完成了工业化,钢铁需求量显然是后者更大。

  实际上这个产量依然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本土市场外,非洲殖民地同样也是一个钢材消耗大户。

  根据工业部提供的数据,未来十年内奥地利的钢铁需求量会翻倍,其中钢材需求量高达一百五十万吨。

  看到这个数据,弗朗茨就头疼了。目前波西米亚地区的钢铁产量已经遇到了瓶颈,产量增长速度放缓,想要迅速扩充产能,除非再进行技术革新。

  然而这不怎么现实,钢铁技术才不久前才发生了革命,短期内再次取得突破,在现有工业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波黑的第二钢铁生产基地,虽然发展迅速,想要填补这个空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年之内根本就达不到。

  现在奥地利最主要的钢铁企业,大都集中在波西米亚地区(后世捷克地区),占据了全国钢铁产量的63%。

  除此之外,波黑、林茨、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加利西亚、西里西亚等地区均有分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的钢铁厂是历史遗留,受限于资源没有发展起来。

  波黑地区则是工业起步太晚,政府还在忙着修路,钢铁企业虽然落了户,受限于交通短时间内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产能。

  加利西亚是政府重视度不够,无法和波西米亚竞争;西里西亚那是普鲁士人的锅,他们跑路了留下的烂摊子,维也纳政府刚刚收拾完。

  人的因素都可以克服,最麻烦的是资源分布。奥地利煤铁矿不少,可惜并不集中。

  钢铁企业要发展,必然要向原材料产地靠拢,就造成了四面开花的局面。

  在弗朗茨看来,资本家们的选择都没错。既然要投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如果远离原材料产地,产品的竞争力自然就无法保障。

  到了如今,重工业集中化已经不适合奥地利了。每一个地方的资源供给都是有限,只能提供一百万吨钢铁的原材料,你不可能炼出两百万吨钢来。

首节 上一节 30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