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80节

  钱不多,自然不需要重新研发了。涉及到的专利技术这么多,想要绕过专利体系,所需要的成本可要高得多。

  忙活了两个多月,埃尔克森才拿出了第一份成果,敲响了总裁马克奥立弗办公室的门。

  “请进!”

  马克奥立弗的声音响起。

  埃尔克森走进办公室,汇报道:“总裁,我们已经和巴黎电力公司代表完成了初步判断,双方就专利授权问题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唯一的麻烦在于他们需要独家授权。”

  没有任何意外,最先达成初步意向的是法国人。毕竟他们够傲气,只是需要专利授权,并没有邀请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投资。

  不需要投资,自然容易谈了。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现在也需要钱扩大规模。

  反倒是邀请投资的,商务部不得不采用拖字决。合同可以提前签订,什么时候动工就需要考虑了。

  毕竟,现在成本还没降下来,马上就动工,那就是在做赔本买卖。除非地方政府愿意买单,不然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是玩儿不起的。

  有维也纳做广告就够了,凭着“不夜城”的广告,能够收取的专利授权费,已经足以收回之前的投资了。

  马克奥立弗右手食指敲击着桌子,这是他思考问题时候的习惯。沉默了一会儿后,才缓缓的开口说:“告诉法国人,如果他们肯多支付100万神盾的专利授权费,就给他们独家授权。”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专利授权费不高,根据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说:法国的专利授权费就是30万神盾,居民用电按每个用户每年0.2神盾的标准支付专利费,工厂企业按每年100神盾每家,另外每座城市照明体系按照100万人每年5万神盾……

  这个标准并不高,这还包含了相关技术转让费。比如说:大型发电机生产技术、电力输送相关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研发成本,都不会低于30万神盾。后面的专利费收取标准,看上去很多,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钱。毕竟专利技术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本就收不到全面普及的时代。

  比如说:居民用电,按照法国百分之十的人口计算,也就四百五十多万人,考虑到这个年代丁口比较多也就五六十万户。

  实际上结算的时候,这很难进行统计,基本上就是估算一下,具体数据还是法国人说了算。

  只要不是差距太大,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是奥地利不可能派人去调查的,这个调查成本太高了。

  工业用电更难统计,把几家工厂当一家工厂统计,都可以拿出来糊弄人,要查是非常困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设备生产专利费没有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根本就无法统计生产了多少,对方要玩儿花招根本收不到多少钱。

  唯一有保障的是每座城市的授权费,短时间内也就是巴黎,别的城市有得等了。没准等到专利期结束,都不一定有十家城市采用。

  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那么富裕,穷鬼城市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没钱为供电体系买单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专利保护时间决定的,按照法国人的法律,城市供电网络体系仅有八年,其它相关专利技术最长的也不过三十年。

  每一项专利技术保护时间到了,相应的费用就会被扣除掉。最后的收益能有多少,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不进行独家授权,就是想要多收取几次授权费。毕竟拿到手中的钱,才是自己的,潜在的利益未必能拿到手。

  如果价格够高的话,一次性买断也不是不可以。现在谁也不知道未来电力技术发展的会有多快,否则法国人有很大可能直接买断技术。

  理论上这套专利还是很值钱的,每年可以收取几百万神盾的专利费,实际上就没有人知道了。

  估计每年百八十万总是有的,好歹也是一套电力体系,尽管简陋了一点儿,在这个年代也是高科技。

  这方面英国人才是霸主,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他们拥有的专利技术才是最多。

  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大部分专利技术都过期了,不然现在每年他们至少要收取上千万英镑。

  显然,这笔专利费英国人只是在本土收了。等欧洲其它国家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他们的大部分技术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专利技术可以说是在挥泪大甩卖。没办法,谁让他们的技术不成熟呢?

  现在的授权,实际上就是在坑人。等买到过后,就会发现这些技术前景光明,短期内根本就赚不到钱。

  不赚钱的技术,想要卖上高价自然是不可能的。除了巴黎和伦敦为了面子,要硬着头皮跟上外,别的城市可没有这么豪气。

  只要时间缓一缓,那怕只是等上两三年,这个成本都有可能下降百分之二三十。

  现在热闹纷飞的巴黎和伦敦,也没有少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手笔,收买报纸鼓吹“电力时代”、“照明革命”、“巴黎落后了”、“伦敦落后了”……

  如果不是巴黎民众够给力,现在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专利技术还销售不出去。

  没有办法,想要进行技术保密,就不能注册专利;不抢注专利的话,被别人抢先了,那前面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奥地利专利局会替他们保密,可是英法等国的专利局,就不会这么有国际精神了。跨国专利技术,从注册那一刻开始,已经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技术。

  既然无法保密了,那还不卖掉,难道还指望竞争对手守规矩,不会窃取技术?

  大家的科研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档次。拿到这些技术,最多半年时间英法就可以复制出来,没准还能够改进一番。

  不同于后世的技术,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高科技技术就算是把数据公开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破译出来的。

  申请专利的时候,再设置一点儿障碍,基本上就可以保密了。现在的技术,大家只是思路上的差距。

  某些技术,看到产品外壳都可以给逆推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年代大家没有设置技术障碍,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的原因。不是大家不知道技术保密的重要性,而是根本就保不住秘密。

  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也一样,在无法进行技术保密的情况下,自然要利益最大化了。

  现在不把专利技术推销出去,未来再想要推出去就难了。仅仅是制定行业标准,就是一个难以抵御的诱惑。

第444章 赚钱只是意外

  如果说1868年的圣诞夜,让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随着“不夜城”的大名文明世界,那么1869年就奠定了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在行业的霸主地位。

  随着一系列专利授权的完成,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标准也变成了电力系统的国际标准。

  要打破这套标准体系不难,只要肯砸钱总是可以打破的。只不过要砸多少钱进去,就没有人知道了。

  如果这是一个暴利行业,那么财团们没准还会试试。遗憾的是电力产业才刚刚兴起,城市供电系统看上去美味却难以赢利。

  市场什么成熟没有人知道,但是专利技术什么时候过期,大家可是一清二楚。

  这个年代还没有进入高节奏时代,大家的危机意识没有那么强,根本就不认为二三十年内,电力就会变成这个时代的主流。

  以蒸汽船为例,1796年乔弗莱制造出了出来。当时也被人们认为是改变时代的技术,然而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大海中主流船舶还是风帆动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项技术从出现,到大规模运用,中间有一段时间周期。这个周期长短直接决定了技术的商业价值。

  为了推动电力技术的进步,弗朗茨砸下去了数百万神盾,如果计算后期推广费用,成本已经上千万神盾了。

  要知道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套产业体系。包括上游的钢铁、冶铜、橡胶等原材料产业,以及下游的电力输送、发电机、电灯、电表……

  没有大笔投资是不可做到,这不是一两个科学家、几十工程师就能够完成的,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这也是19世纪科技发明创造大都集中在欧美的原因,没有配套工业体系,就算是给你一份原子弹制造技术,你也造不出来。

  弗朗茨的心情很不错,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赢利了,尽管是通过卖技术换来的,这也是好的开始。

  如果不出意外,以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为核心的一家财团,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

  资本主义时代降临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去掌控他们好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作为皇帝,弗朗茨是不缺霸气的。凭借手中的权势+先知先觉的优势,提前进行产业布局,在暗中掌控帝国经济并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叠厚厚的商业合同就是底气,截止到目前为止,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已经和上百家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条约。

  不仅仅只是奥地利的城市,还包括一些欧洲其它国家的城市,大家能够达成一致,主要原因就在合作上。

  简单的来说,就是由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出技术折价加上出部分资金和地方政府合伙建立子公司,大家共同为推进人类照明事业做贡献。

  让外国公司垄断本国的电力供应,大家肯定是怕了,变成本国公司就不一样了。

  很多地方政府都是不会直接投资的企业的,那么这部分股份也可以由民间资本入股,具体股份分配自然要从双方出资额计算了。

  在利益面前,大家都可以变成好朋友。电力的前景没有人怀疑,只不过考虑到成本,大家都默契的把施工时间延后了。

  这是各取所需,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完成了战略布局,将影响力延伸到了欧洲各国。

  政客们拿到了一份令民众们满意的合同,至于未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那都不重要了,这一份儿政绩他们已经捞到手了。

  投资者投资的是未来,现在只是签订商业合同,拿出少量资金建立空壳公司,等未来有利可图的时候,才是真正掏钱的时候。

  受这一系列合同的影响,煤气公司的股票又下滑了不少。普通民众可不知道现在电力成本多高,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煤气即将被电灯取代。

  这个判断也不能算错,煤气灯照明的价格同样不低,只是比普及前的电费便宜。一旦电力系统完善,每个月照明用电,反而更具有成本优势。

  普通家庭就几个灯泡,通常还只会开一个,一个月最多也就几度电,电费也就几个先令。

  贵主要是在供电设备上,导致开户费用很高。光成本最少也需要数十神盾,普通民众根本就负担不起,成为电力普及的最大障碍。

  这还是安装率高的情况下,如果片区安装率低,没准这个成本会高达上千神盾。

  毕竟,一家人用电也必须拉一条线,几十家用电还是只需要一条线,开户数量越多人均摊销就越低。

  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些合同变为了现实,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就拿到了一张长期饭票。

  那怕是这些子公司盈利能力不咋地,光靠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卖配套的电力设备,都足以令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吃饱了。

  就算是什么也不干,咸鱼到21 世纪,那也是一家世界五百强。幸好这个年代没有人想那么多,不然这些生意可没有这么容易拿到手。

  不应该说是拿,好像都是对方送货上门的。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都没有出去跑业务,客户就主动上门了。

  咸鱼思想是要不得的,不思进取的公司,怎么能够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呢?

  “告诉马克奥立弗,让他们再接再厉,尽可能多的跑马圈地。趁着没有巨头介入,把更多的城市拉进来。

  另外对公司进行包装一下,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不仅仅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而是一家有伟大理想的企业。

  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亮起来,赚钱只是一个意外。

  如果某些合作伙伴有疑虑,可以让他们在子公司中占大股。总之,现在要尽快扩张,早日完成欧洲战略布局,然后把触手伸到全世界。”

  垄断电力供应是不可能的,现在能够做的只是靠先手优势,把城市给圈地了。

  至于农村,赔钱的生意,那是政府的事情,暂时不在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规划中,未来就说不定了。

  这种公共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未来各国政府都会限制利润的,不然唾沫星子都能够杀人。

  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把农村用电考虑进去了。新增加的建设、维护费用,直接摊薄了子公司的利润。

  不再是暴利行业,民众自然不会喷了。保留十几个点的合理利润,谁都没有话说。

  况且,子公司利润降低,不等于总公司利润也降低了。分红少了,设备后期维护费用、采购的配件费用又上去了。

  就算是有人喊电力国有化,也要看地方政府敢不敢接盘。私企变国企增加的成本可不是十几点,赚钱的企业变成赔钱的企业,一点儿都不奇怪。

  要是有政府收归国有,弗朗茨也不介意卖个好价钱。有背景的企业,从来都不担心被生吞了。这是合法企业,想要国有化必须要按照规矩来,政府溢价收购企业股份。

  反正在此之前,早就赚够了。附带着在其他方面获得的收益,可能还要直接利润多得多。

  这是财团的优势,一项产业带动一系列产业。就算是表面上亏损的产业,在其他方面也赚了回来。

  ……

  “这里就是不夜城,果然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不是东京能比的!”

  “那当然,全世界也就伦敦和巴黎能够相提并论。东京想要达到这个地步,不知道需要多久。”

  对话的是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1868年倒幕战争胜利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

  为了收回主权,明治天皇派出了代表团前往欧洲和各国政府谈判。谈判也兼职着实地考察,向欧洲各国学习强国之法。

  见到的越多,就越能够感受到双方的差距。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可没有半点儿傲气,完全就是一个乖乖学生的形象。

  看得出来他们的兴致不高,一路上他们已经访问了很多国家,然而谈判进展的非常不顺利。

  欧洲各国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想要修约收回主权做梦吧!吃到嘴里的肉还能够吐出来,那还是弱肉强食的19世纪么?

  不知道是他们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这个时间弗朗茨正在巡视巴尔干半岛,随行的还有内阁几位大臣。

首节 上一节 280/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