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27节

  正常情况下是这样,可惜他们忽略了义务教育的存在。成年人不好忽悠,小孩子就不一样了。

  从小封闭式教育,几年过后他们的人生观中,自己就是奥地利族,德意志民族分支南奥地利人。

  老一辈连自己是啥民族都没概念,加上维也纳政府给分地了,他们对奥地利的认同度正是最高的时候,当奥地利人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种背景下,马札尔民族充当了拉仇恨的角色。

  因为家中有人参加过匈牙利独立运动,被剥夺了爵位、封地、产业,成为了普通民众;本身又是原来奴役当地民众的统治者,天然上受到了排挤。

  十几年过去了,往日的风光傲气早就不在了,可是作为乱党的家属,严密监视还是少不了的。

  有人脉关系的纷纷转换民族、搬家离开当地,反正他们又不是真的马札尔人,只是为了利益才加入的,现在换个身份也没有压力。

  然后,在奥地利人口增长迅速的年代,马札尔人数量却在急剧减少中,不足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数量少也就算了,还被打散了安置。一个村就那么一两户,敢搞事情不怕被邻居给镇压了么?

  这对匈牙利独立组织来说,非常的不利。本来这些在权利斗争中的失败者,最有可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可惜以现在的情况,这些人根本就翻不起浪花。

  甚至要不了多少年,这个民族只能在历史书上看到。

  一名老者打断道:“好了,这个问题不用纠结。奥地利国内对维也纳政府不满的人或许不少,可是愿意和我们一起发动起义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愿意看到匈牙利独立的人,不用想我们也知道,除了马札尔族外,估计就只剩下部分意大利人了。

  我提议放弃在匈牙利地区的行动,将革命阵地转移到意大利地区,美国人只需要看到结果,他们不会在乎是匈牙利地区爆发起义,还是意大利地区爆发起义。”

  斯蒂芬反对道:“马里乌特先生,你觉得我们有能力在意大利地区发动起义么?

  大家在国内或许有一些关系,可这些人都是大家的亲朋好友,我知道你们是不想把他们牵扯进来,我也不想牵连到他们。

  可是行动还是要继续,那怕是做一个样子。这么多年,我们可拿了美国人不少钱,要是没有一点儿动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马里乌特摇了摇头说:“自从奥地利吞并塞尔维亚地区过后,匈牙利已经变成了腹地,要在当地发动起义我没有办法。

  可是在他们的边界地区就不一样了,这些年组织在撒丁王国的经营,多少有点儿根基,可以利用奥撒矛盾做文章。

  比如说:忽悠一帮撒丁人冲击伦巴第王国,或许是去酒馆找一帮酒鬼搞破坏。

  只要折腾出动静,拍摄几张照片,我就可以告诉美国人,这是在挑起法奥矛盾。

  大家还可以演一出苦肉计,故意受点儿伤,证明我们确实是损失惨重,没有办法继续发动起义了。

  不管怎么说,我已经老了折腾不起了。这次的事情过后,我就退休,再不过问组织的事情。”

  吹牛逼他们是专业的,造假那也是大师级的。马里乌特本来就没准备要挑起法奥冲突,真要是挑起来了,美国就回不去了。

  现在的联邦政府,可没有庇护他们的底气。法奥两国一施压,卖掉他们的几率那是九层九。

  斯蒂芬厉声呵斥道:“马里乌特先生,不要忘了曾经的誓言,在匈牙利独立前,任何人也不能够退出组织。”

  想要脱身,不要做梦了。斯蒂芬早就做出了决定,要么大家一起平安着陆,安享下半生;要不大家一起完蛋,他可不会当替死鬼。

  作为匈牙利独立组织的老大,斯蒂芬可没有办法退休。除了后面加入的中二少年,高层都在思考后路了。

  如果马札尔是一个大民族,他们或许还能够坚持下去。非常遗憾那怕是匈牙利共和国时期,他们的巅峰人口也就六十万。

  剩下的匈牙利人,都被他们主动排除在外。如果像历史上一样,他们没有被一网打尽,还可以慢慢吸收底层民众加入壮大马札尔民族。

  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参与、支持匈牙利独立的人直接完蛋,同情者也被排除了权利中心。

  分裂后的匈牙利王国,维也纳政府都直接派出了公务员管理,严格执行民族融合政策,根本就不给当地贵族插手的机会。

  就算是东山再起,也不让他们在本地做官。再想做暗度陈仓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

  马里乌特一拍桌子,进入了嘴炮模式:“斯蒂芬,少说这些废话,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匈牙利?

  匈牙利独立这些鬼话,你拿去糊弄傻子吧!别人不清楚怎么回事,我们还不清楚么?

  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和维也纳政府争夺权利搞出来的。本来大家说好的慢慢谈,免得刺激到维也纳闹得局面不可收拾。

  结果看到奥地利虚弱了,科苏特那家伙尽情的给大家吹嘘独立的好处,一个个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脑袋抽风就跑去革命了。

  最后确实独立了,共和国也建立了。只不过不等匈牙利复兴,奥地利的军队就杀过来了。

  这些年在美国,你也捞了不少钱,差不多就收手吧!再折腾下去早晚有穿帮的一天,到时候你觉得美国人会放过你?”

  气的斯蒂芬差点儿冲上去揍这个倚老卖老的家伙一顿。难道他就不想收手么?问题是美国人不答应啊!

  拿钱不办事,世界上哪里有这种好事?这些年虽然没有搞出大动静,舆论宣传工作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

  有多少作用姑且不论,至少也有点儿苦劳。给美国人带来了政治上的收益,可以证明美国体制的优越性。

  真要是没有了匈牙利独立组织罩着,在坐的凭什么在美国过着富裕的生活?要知道,最初流亡过去的时候,一个个都穷的叮当响。

  大家的第一桶金就是联邦政府的资助,大家靠这笔资金度过了第一关,才开始了嘴炮养成之路。

  四处演讲、忽悠筹集资金,这些钱并没有投入到匈牙利独立事业中,而是变成了大家的私产,在美国投资置业。

  这个时候觉察到了危险,想要退出去,别人都可以退,斯蒂芬这个匈牙利独立组织领导人没有办法退。

  他已经被包装成为了革命家,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不然的话,斯蒂芬早就想解散匈牙利独立组织,过着富家翁的腐朽生活。

  斯蒂芬冷笑着问:“马里乌特先生,我知道你胸中有丘壑,那么告诉我现在该怎么退?”

  “这就要看你够不够狠了!”

  马里乌特的话音刚落,室内的温度仿佛到了零下十度,众人的脸色都变得苍白了起来。

  狠,肯定不是让在场的人去死,不然马里乌特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说出来。那么被牺牲掉的就只能是底层的组织成员。

  什么情况下“一个革命家”会放弃?

  ……

第367章 两个濒临破产的国家

  维也纳宫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笑眯眯的说:“陛下,为了寻求我们的支持,普俄两国都开出的条件几乎一样。

  俄国人许诺只要我们支持他们,战后可以获得西里西亚;普鲁士承诺只要我们保持中立,战后就割让西里西亚地区。”

  俄国人的承诺那是慷他人之慨,沙皇政府不会介意拿普鲁士的利益收买奥地利。

  柏林政府的承诺,那是被逼得没办法,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西里西亚。为了赢得了战争,他们必须要稳住奥地利。

  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的付出都可以加倍的收回来;输掉了战争,西里西亚根本就保不住。

  尽管过去了这么些年,可奥地利人对西里西亚地区依然耿耿于怀。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实力的增加,维也纳政府中收回西里西亚地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旦普鲁士王国出现弱势,奥地利肯定会落井下石,现在柏林政府不得不先稳住奥地利。

  看着欲言又止的费利克斯,弗朗茨问道:“首相怎么看?”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这个两个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需要的是普俄两败俱伤。

  现在我们和俄国人的联盟已经很碍眼了,欧洲各国都在为拆分这个联盟而努力。如果沙皇政府继续胜利下去,未来我们遇到的麻烦只会更多。

  对我们来说,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已经够强大了。要是让沙皇政府完成了内部改革,俄奥联盟还有没有价值就很难说了。

  同样,一个更加强大的普鲁士王国,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欧洲太小了,容不下这么多强国。”

  普俄两败俱伤这是最理想状态。不但可以借普鲁士人的手打断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让沙皇政府这次改革比历史上更加不彻底;同时也可以打断普鲁士人的野心,这次失败过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至少弗朗茨不认为奥地利有能力玩儿这个平衡。

  普鲁士王国输一次就完蛋,表面上来看俄国人可以输很多次,实际上这非常的虚,沙皇政府内部问题太多,弗朗茨也不确定他们的损失承受能力。

  这和近东战争不一样,当时俄军打到了君士坦丁堡门口,国内的各个阶级都都在支持战争,再大的损失沙皇政府都必须要坚持。

  弗朗茨想了想说:“这种理想主义计划就不要有了,很容易玩儿崩盘,最后两边不讨好。

  按照实际需求,我们只要做到两点就够了:

  一、利用普鲁士人打乱沙皇政府的改革,只要俄国人无法短期间内获得胜利,亚历山大二世就会向保守派让步,这次改革就不会彻底;

  二、普鲁士王国不能够做大,德意志地区有一个强国就够了,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竞争对手。

  增强普鲁士实力的事情,可以让英法去干,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给沙皇政府输血,坚定他们打下去的决心。”

  两头讨好是不可能的,真要是那么干了,最后的结果多半是两相厌弃,变得里外不是人。

  俄奥同盟的作用正在降低,可是盟约一天没有解除,奥地利就不能公开给俄国人捅刀子。

  这关系到了奥地利在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信誉,一个没有信誉的国家,永远不要想获得大家的尊重。

  幸好普鲁士政府够聪明,没有玩儿什么不宣而战,也没有主动入侵俄罗斯,不然根据盟约奥地利也被拖入了战争。

  现在的情况是普鲁士王国入侵丹麦,俄国人为了保护这个小弟,向普鲁士王国宣战。

  这种情况,并不在俄奥同盟的必须参战范围之内。

  丹麦王国是俄国人的盟友,并不等于他们也是奥地利的盟友,维也纳政府不需要和俄国人站在一起。

  财政大臣卡尔提醒道:“陛下,沙皇政府的财政非常糟糕,俄国人行动迟缓,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财力的限制。

  前不久,沙皇政府发行的债券在资本市场上遇冷,投资者们担心俄国人会赖账。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分析,俄国人的财政如果还得不到改善,沙皇政府有可能会再次宣布破产。”

  俄奥同盟中有规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有义务向盟友提供物资援助。

  理论上,这种情况下维也纳政府怎么也要帮一把,这是选择性问题。不过,怎么支持就要看实际情况了。

  提供贷款是援助,捐赠物资也是援助,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利益。

  没有足够的利益,随便从仓库中拿些武器弹药凑数,同样可以应付过去。

  财政大臣的态度非常明显,那就是沙皇政府财政非常糟糕,战争过后很有可能会破产,奥地利没有必要跳这个坑。

  财政破产,在欧洲大陆从来都不是一件新鲜事。尤其是沙皇政府,一旦政府债务超过了承受能力,他们就会宣布破产。

  政府破产意味着前面的债务他们无限期的暂停支付,也可以理解为不还了。这种事情沙皇政府干得多了,很多债主被坑的欲哭无泪。

  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赖账,这个年代还有一种方式收钱——武力讨债。

  小国就算是宣布破产,通常也只是赖掉个人债务,列强的债还是要还的,比如说:列强监管财政。

  墨西哥就是一个反面例子,没实力也敢学习人家赖账。1862年总统胡亚雷斯宣布暂停支付债务,然后法国债主就杀上门去了。

  这种方式对俄国人无效,还没有哪个债主有能力杀到圣彼得堡去要钱。坑的次数多了过后,资本市场上就没人借钱给沙皇了。

  弗朗茨诧异的问:“俄国人的财政已经恶化到了这种程度?”

  在他的记忆中,沙皇政府的财政虽然糟糕,却没有到崩溃的地步。就算是打一次普俄战争,也不至于马上破产。

  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陛下,近代以来,普通的欧洲国家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会尽可能的想办法还债,很少有赖账的,然而俄国人是例外。

  根据以往的经验,沙皇政府的债务到达了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宣布破产。最近我们收集到了一个情报,沙皇政府已经做好了破产预案。”

  弗朗茨无话可说了,其实中世纪时期国王宣布破产赖账的事情很多,几乎每隔几十年都会来一次。

  很多资本家都被坑哭了,其中以犹太资本家被坑的最多。这是太有钱的缘故,大部分的钱聚集到了他们手中,不找他们借钱找谁?

  当然,被坑的国王也很多。犹太资本招人恨,就是因为他们常常在贷款合同中埋钉子,不少借钱的国王都上了当,要额外支付很多利息。

  事实证明统治者不好惹,尤其是君主制时代,敢骗他们的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欧洲大陆的排犹运动,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进入近代,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各国政府通过破产赖账的事情越来越少,尤其有列强背景的国际贷款更加不敢赖账。

  大家一起赖账的年代,自然是没有关系,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突然间别人都开始遵守规则,就剩下你一个人赖账就很突出了。

首节 上一节 22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