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战争中拉德斯基元帅也只是小卒子,尽管打赢过几次局部战争。战场上各为其主,这也算不上什么深仇大恨。
如果说欢喜的话,撒丁王国应该会有吧?他们连代表都没有派出来,如果不是拉德斯基元帅,奥撒战争他们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毕竟当时奥地利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没有老元帅指挥,弗朗茨也不敢发起反攻。
要是没有十年前的那一场倾国之战,损失了二三十万青壮,现在他们也不会这么悲剧,连反抗之力都没有。
……
事实证明,弗朗茨想多了,撒丁政府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加富尔首相已经被解除了职务。毫无疑问,这肯定和烧炭党有关系。
不光是他,政府中所有的烧炭党成员都被解除了职务,接受代表团审查。
至于烧炭党高层,这个时候早就跑路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要是不杀几个人祭旗,怎么能够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呢?
弗朗茨可不是拿破仑三世,在这个问题他绝对不会手软。既然烧炭党人策划了刺杀案,他就要追究到底。
烧炭党高层不管有没有参与,都要到断头台上走一遭。管不好手底下的人,本身就是罪。
如果没有在鼓吹、引导这些中二少年们,就凭他们的脑子,估计也不会跑出来当刺客。
留在撒丁王国游行示威多好,那怕是围攻国会大厦,弗朗茨都不会干涉,可是跑出来刺杀他,那就不行了。
要是不杀一儆百,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有刺客出现?
如果这些人不跑路,还需要罗织罪名。现在不需要了,联合调查团已经发出了通缉令。
抓人,弗朗茨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这个年代又没有身份户籍,随便换个名字、换个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就很难查出来。
知道第一时间跑路的都是聪明人,反应慢了一步的倒霉蛋,现在已经进入监狱中了。
一名青年男子,出现在了加富尔家中,哭丧着脸问道:“伯爵阁下,现在该怎么办?
父亲被捕了,调查团要求我们自证清白,如果不能证明和这次刺杀案无关,那么就视作同谋。”
加富尔阴沉着脸说:“凯儿德,我想知道你们到底有没有策划这次刺杀案,或者说你们事先知不知他们要搞刺杀?
这非常的重要,你必须要说实话,我才能够想办法救你父亲他们出来。”
凯儿德都要哭出来了,天地良心,他虽然和激进派的关系不错,也参加一些激进派组织的活动,可这次刺杀案他真的是一无所知。
至于他父亲就更不用说了,撒丁王国的一名资本家,平常根本就不参加具体活动,只是替烧炭党提供活动经费。
为了做生意方便,就在党内挂了一个名。
悲剧的是这个荣誉性的职位,高了那么一点点,在几名大佬跑路过后,他父亲这个挂名高层,也被调查组给抓了。
“伯爵阁下,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清楚的,我父亲根本就不是党内高层,从来都不参与党内事务。”
加富尔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一点。如果是平常时期,他肯定会死保凯儿德父亲,这也是他的金主。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局势完全失控。他就是想要救人,也是有心无力。
无论如何,这次刺杀案的主谋必须要找出来,不然没有办法向国际社会交代。
要是迟迟不能破案,那么法军占领撒丁王国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既定事实。
现在英国人还利用各国牵制法国人,并没有让他们占领整个撒丁王国。如果能够及时找出凶手,还可以利用国际压力逼迫法国人撤军,当然割地赔款是少不了的。
加富尔解释道:“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各国代表的立场各不相同,我们已经被剥夺了话语权。
奥地利人这次的目标就是找到幕后黑手,如果有一个可以令他们接受的答案,再赔礼道歉,那么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麻烦的是法国人,他们想要利用这次刺杀案吞并撒丁王国,更可怕的是维也纳政府已经默认了他们的做法。
俄国人鞭长莫及,只要维也纳政府不反对,沙皇政府也不会支持我们,据说尼古拉一世对这次刺杀案也非常的愤怒。
好在,目前英国人还在支持我们,只要找到了幕后黑手,事情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凯儿德不是傻子,他已经听出来了加富尔的言外之意。如果找不到幕后黑手,就要寻人顶缸了。
并且这个黑锅还不好背,不光是要上断头台,还要获得调查团的认可。
能够背得起锅的人又都跑路了,剩下的这些人都不够资格,就算是想背锅都不够格。
“这么说,我父亲暂时没有危险?”凯儿德问道
加富尔点了点头说:“你现在想办法筹集一笔钱,打点一下调查组,给他们说明情况。
谁都知道真正的主谋已经跑路了,只要喂饱了他们,你父亲就不会有事。”
说这话的时候,加富尔自己都不信。其他国家代表都好说,事不关己只要有钱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法奥两国代表敢放水么?万一真的找不到幕后黑手,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整个烧炭党都是黑手。
有杀错莫放过,只要把嫌疑犯都咔擦掉,真凶是谁也就不重要了。
为了两件阴谋刺君案,杀掉几百名可能是凶手的嫌疑犯,完全就不值得一提。
不要指望有人会替他们出头,没有哪个君主制国家,会在这个问题上投反对票。
凯儿德勉强的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个时候加富尔已经说不上话了。知道加富尔首相被撤职后,他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现在能够寻找到一个办法,也算是不错了。
想救出父亲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这个罪名太大,一家老小都跑不掉。
刺君案只要牵扯了进去,不要说他这个爆发户家族,就算是老牌贵族一样要完蛋。
第313章 加特林
1859年英国人占领了昆士兰,整个澳大利亚都落入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中。
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占领黄金海岸,弗朗茨只能望洋兴叹。对奥地利来说,澳洲实在是太远了,根本就没有争夺的能力。
全世界有实力和英国人争夺澳洲的,就只有法国人,显然拿破仑三世对流放大陆没有兴趣。
法国人也没有闲着,不断的加紧对撒丁王国的渗透,和法国接壤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法军控制住了。
维和部队数量有限,各国承诺的部队并没有及时兑现,仅仅只是控制住了都灵地区。
对于法国人的渗透,除了英国人带着一帮小弟在呼吁外,鞭长莫及的俄国人做起了吃瓜群众,奥地利人忙着抓凶手,对法军的行动不闻不问。
伦敦政府气的火冒三丈,可惜还要忙着镇压印度叛乱,没有办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干涉。
法国政府亲英不假,那是建立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撒丁王国可是一块肥肉,并且还没有多少风险。
在欧洲大陆扩张地盘的机会太难得了,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拿破仑三世有生之年都不一定可以再遇到。
至于得罪英国人的问题,英法百年世仇又不是说笑的,还怕再添上一笔么?
现在他们只是在蚕食,没有一口吞下撒丁王国,就算是给英国人留面子了。
欧洲扩张的同时,法国人还加紧了在非洲大陆上的扩张,比如说入侵摩洛哥、阿尔吉尼亚、突尼斯等地区。
1859年底,不甘心没落的西班牙出兵五万入侵摩洛哥,攻占土安逼近了丹吉尔,在英国人的调停下两国签订了《得土安条约》。
相比之下,这一年奥地利就表现的相当安分,当然殖民地还是扩张了一些,不过都是正常推进,没有搞大的军事行动。
最大的动作,大概是疯狂向美洲各国输送移民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内弗朗茨就举行了三次国葬,其中两次都是最高规格的。
先是拉德斯基元帅去世,紧接着梅特涅又挂了,然后朱利叶斯元帅跟着去见了上帝。
拉德斯基元帅还好说,德高望重,为他举行国葬没有人反对。
梅特涅因为1848年维也纳叛乱,成为了他政治生涯中的污点,加上执政这么多年得罪了不少人。
他活着的时候,这些人还不敢闹腾,死了过后,很多人都跳了出来。找出了一堆理由,认为他配不上最高规格的国葬。
毫无疑问,这点儿小风波影响不到弗朗茨的决议,强势压下了反对的声音。
无论政府怎么宣传,朱利叶斯元帅屠夫的名声都洗刷不掉,镇压叛乱的时候对乱党斩尽杀绝,得罪的人更多。
发布国葬的消息过后,还出现了游行抗议。毫无疑问,这些人搞错了概念,最后被丢进了监狱中反省。
给朱利叶斯元帅高规格待遇,这是弗朗茨做给大家看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只要是替他办事,就算是搞的声名狼藉,他这个皇帝一样会护着他们。
在这种背景下,跳出来搞事情的蠢货,自然要倒霉了。
非法串联、聚众闹事、破坏公共秩序、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这一系列的罪名加起来,足够到监狱中反省十几年了。这和无期差不多,目前的条件百分九十以上的人,都在监狱中活不过十年。
跟着凑热闹的人,也要被批评教育,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判刑。
收受他人金钱、财物接受雇佣参加游行活动的人,都要面临着高额的罚款,和一年以上的监狱生涯。
没错,游行也是有利益交易的。很多游行活动,因为吸引不到足够的人参与,组织者们就会雇佣普通人参加。
对于这种行为,弗朗茨是严厉打击的。
直接在法律上做出了明文规定,处以非法获利的一千倍的罚金,视情节轻重处于一年以上劳动改造。
出钱的雇人的组织或者是个人,在这个基础上乘以十。
为了打击财团操纵政治,弗朗茨也是操碎了心,针对性的法律是时常添加。
现在是严打时期,对情节不严重的罪犯,基本上都会被流放。而三年以上的重犯,全部都要进入了修路大军中服刑。
严打时期,处罚就是这么重。赶上了只能算你倒霉,谁让你要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宪法虽然还没有出炉,不过大家已经知道,拥有任何犯罪记录的组织和人,都被剥夺了参政权。
在打击敌人的时候,弗朗茨可是一点儿都不手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时代,如果不建立严格的秩序,弗朗茨非常怀疑奥地利能不能经得起冲击。
……
侍女珍妮柔声说道:“陛下,兵工厂又送来了一挺机枪样品,请你过目。”
弗朗茨淡定的说:“好,安排一下明天试枪。”
机枪早就出现了,1851年比利时工程师加特林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挺机枪,可惜这挺机枪的实战价值太低。
加特林机枪的问世,立即引起了弗朗茨的关注,下令兵工厂进行研发、改进。
前前后后,已经更新换代了四五代。设计师们脑洞大开,搞出来了三十多款造型各异的机枪。
然而,这么多款机枪,就没有一款能够令弗朗茨满意。不是他要求高,实在是这些枪太坑了。
移动起来就卡壳的机枪,怎么用?一点五吨重的机枪,谁拿得动?造价高达数万神盾的机枪,谁用的起?
总之,弗朗茨想象中的物美价廉,一条都达不到。这些机枪用来守据点都勉强,因为转角不够,只能固定一个方向打。
新技术研发就是如此,连参照物都没有,全靠摸索着前进。弗朗茨想要的马克沁机枪,目前连影子都看不到。
加特林机枪到是改造的差不多了,在非洲殖民地实战测试,勉强达到了实战要求。
没有在军队中列装,主要原因是各国陆军都没有装备机枪,现在又是和平年代不赶时间。
弗朗茨还想等等看,有没有性能更好的机枪出现。要知道现在最轻的机枪,也有好几百斤,要用车拉着走。
军队换装成本是非常高的,很多国家武器装备落后,不是政府官僚们不知道,而是根本就换不起。
这个年代,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刚刚换装的新式武器,过上几年落后了。
如果运气不好,没准刚刚换装完成,更先进的装备又出来了。
又该怎么办?
不换装就落后了,再次换装,财政又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