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战略性移民
经济危机中最忙的应该算是殖民部下辖的移民署了,从1857年末到1859年初,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移民署的成绩超过了过去几年的总和。
在生存面前,很多人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其中移民巴尔干半岛的人最多,占据了总移民数量的四成。
这还是政府有意控制的结果,不然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移民,都会选择去巴尔干半岛。
自愿去非洲殖民地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野心想要发财的;另外一种是穷的叮当响,生存都成问题,迫于生计不得不去。
移民非洲大陆可以和政府,或者是种植园主、矿主签订雇佣合同,有稳定的收入,不用担心一家人的生计。
很多人直接把去非洲大陆当成了外出务工。反正又不是强制要求移民,合同期满了,愿意留下就留下,不想留下还可以回来。
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来说,只要能有一份儿收入养家糊口,就算是不错了,地方远点儿就远点儿。
完成了人事调整,弗朗茨又说道:“殖民部,谈谈殖民地的发展情况。”
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陛下,目前我们已经开辟了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刚果、喀麦隆、利比亚等地区的殖民地。
建立了殖民据点68个,拥有城市18座,前往殖民地的移民超过百万人,直接控制殖民地领土面积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
其中:几内亚湾拥有殖民据点25个,包括8座城市,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当地总人口共计184.8万,其中移民28.4万,剩下的都是本地土著。
刚果地区拥有殖民据点14个,包括4座城市,实际控制领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管辖区总人口约300万,其中移民约31.8万,其余都是当地土著。
尼日利亚殖民地刚刚开辟不久,我们在当地只是建立了8个殖民据点,包括3座城市,拥有领土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管辖区总人口约218万,其中移民约为18.5万。
喀麦隆地区开发的更晚,目前仅有5个殖民据点,包括2座城市,实际控制领土面积越10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约56万,移民仅有5.8万人。
利比亚地区还在继续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因为当地人的抵制,进展速度比预想中要慢得多,大约还有15万人滞留在当地,可能会拖到明年才能够完成计划。
我们已经控制了该地区的全部城市,输送移民8.6万人,沿海绿洲已经全部控制住了,名义上还控制着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
西奈半岛资源太过贫瘠,我们没有进行开发,仅仅输送了两千移民,名义上统治了这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半岛。
欧洲地区的岛屿,直接纳入本土统治,不计算在殖民地范围之内。
更远海外地区,殖民据点都是民间自发建立的,目前还没有纳入政府管理中。
截止到目前为止,除了几内亚湾殖民地因为金矿的发掘,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且还小有盈余外,其它地区都处于亏损状态。
总体上来看,1858年我们的殖民地总收益为负985万神盾,移民支出和对外用兵军费开销,还是占据了大头。
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较早开发的刚果地区,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其余的殖民都还需要一定时间,至少要在五年后,才可以反补财政。”
弗朗茨点了点头,显然奥地利的殖民地还有很深的潜力可挖,现在殖民政府控制的只是当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土地等着他们去占领。
靠殖民地收入反补中央政府财政,弗朗茨还没有那么乐观。只要殖民地可以做到收支平衡,那就是血赚。
犹豫了一下,弗朗茨说道:“殖民地的人口比例是一个大问题,土著数量太多,不利于我们长期统治。
接下来殖民部的工作重心可以放在移民上面,尽可能的把这些土著送到美洲各国去,减轻我们的统治隐患。
如果进展不顺利,那就将他们驱逐掉,这个度你们自己把握。
反正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五年之内土著人口要减少三层,十年之内我们的移民数量要超过当地土著。”
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个近乎完不成的任务。不过在这个年代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毕竟殖民者们的节操根本就不用怀疑。
就算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也可以学习一下英法同行,尤其是英国人,在这方面最有经验。
“是,陛下!”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沉声回答道
明知道这个任务不好做,可是皇帝已经下令了,约西普·耶拉契奇就不会拒绝。毕竟不好做,并不等于不能做,都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完不成呢?
令弗朗茨哭笑不得的是,经济危机爆发过后,贵族们投资种植园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相比不熟悉的工业、金融,大家还是更加乐意投资自己熟悉的产业,毕竟种植园的收益比较稳定,风险也没有那么大。
现在非洲大陆上有这么多移民,可不仅仅是靠政府组织的,很多都是这些种植园主们招募过去的。
皇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最早投资殖民地的存在,现在已经开发出来了数万公顷的种植园。
大家都热衷于种植小麦、棉花、可可、咖啡,都是一些短期内就能够看到回报的产业。
相比之下,弗朗茨这位重点投资橡胶园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另类。现在橡胶的用处还没有后世那么广,投资周期又长,自然不受欢迎了。
如果人手充足的话,弗朗茨也愿意种植收益更快的棉花、咖啡,可惜现在是真的缺人。情急之下,就只能先种橡胶树了。
目前皇室种植园,已经招募了三万多工人,依然是杯水车薪,不得不使用一部分当地土著劳工。
从海外招募优质劳工,目前还在进行中。这个年代去一趟亚洲都要大半年时间,想快都难。
弗朗茨现在非常担心,如果不加以限制,种植园主和矿主们很快就会迷上使用廉价的本地劳工,他可不想看到奴隶制在殖民地复兴。
现在只是因为大家没有经验,这些土著又没有被驯化,时常发生暴起伤人、逃亡的事件,才让农场主和种植园主对大量使用土著劳工心存疑虑。
金矿主们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本地劳工了,靠着手中强悍的武力压制住了反抗。
弗朗茨不相信在利益面前,大家的节操会有多高。注意吃相的无非是学习皇室种植园,用食盐、布匹等物资向土著部落酋长雇人。
心狠手辣的,直接派人捕奴。非洲大陆那么乱,殖民地政府管不到的地方多得去了。金矿主兼职奴隶主,再兼职奴隶贩子的比比皆是。
从短期来看,这的确是一件好事,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获得更多利益。
从长远发展来看,大量的使用奴隶劳工,会抢占移民的工作岗位,不但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还增加了社会矛盾。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原因,就是弗朗茨想要坑最大的竞争对手一把,削弱他们的发展潜力。
历史上,这个时期前往美国的移民中,有近半的移民来自德意志地区、意大利地区、南欧地区,现在这部分移民被弗朗茨分流了大部分。
美国的劳动力不足情况,比历史上更加严重。这种背景下,北方的工业主们和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冲突更大。
乐于助人的弗朗茨,自然要帮他们一把。白人移民不够,就用黑人移民来凑;质量差了,就用数量来凑。
只要想想看,每年移民美国的人口中有一半是黑人,那么未来一定会非常的有趣。为此,付出些许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第308章 抢夺棉花市场
费利克斯首相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弗朗茨,说道:“陛下,考虑到非洲殖民地资源丰富,又有不少移民,我们制定了一套殖民地经济发展计划,请过目。”
殖民地经济发展计划?这个说法非常的前卫,在弗朗茨记忆中应该是自治领出现过后,自治政府才制定系统了经济发展计划。
现在大家的意识中,开辟殖民地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本上都是放任自流,没有长远规划。
疑惑归疑惑,弗朗茨还是接过了文件,认真的看了起来,很快他就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份计划了。
不是维也纳政府有多么高瞻远瞩,也不是利益集团推动的,这只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本能。
作为统治阶级制定政策的时候,天然就会向自身倾斜。现在主导非洲殖民的是贵族集团,主宰奥地利政府的也是贵族集团。
在农场、种植园开辟成功前,很多人还有疑虑。现在早期开辟的种植园已经开始赢利,成功的例子已经摆在了眼前,大家的重视度已经大不相同。
在很多传统贵族看来,这些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财富,可以传承家业。殖民地发展越好,大家的财富就越增值。
统治阶级天然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不需要人推动,维也纳政府就制定了殖民地发展计划。
弗朗茨关心的问:“从几内亚地区修建一条到刚果地区的铁路,勘探过地形么?技术上有没有困难?资金问题又怎么解决?”
好吧,他果断的忽略了途中还有很多地区,不在奥地利的控制范围之内。
反正这个年代,就是靠拳头说话,既然维也纳制定了这个计划,自然就做好了夺取这些地区的准备。
费利克斯首相解释道:“地貌、地形,殖民地政府已经初步勘探过了。理论上,以我们现在的铁路施工技术足以完成这条铁路建设。
考虑经济上的需要,这条铁路必须要贯通大部分城市,加上支线铁路,总里程可能会超过一万公里。我们计划分段施工,地理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的地区可以放在后面。
建设资金还是以民间募股为主,不足的部分由政府出资补足。
为了激发大家的投资积极性,我们计划将铁路两边二十公里内的无主之地划拨给铁路公司。”
弗朗茨知道这条铁路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很多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技术,到了实际施工中高昂的成本会让人崩溃。
非洲殖民地不是本土,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很多原材料都要从国内运输,建设成本肯定会大幅度增加。
以非洲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来看,这条战略+经济双重作用的铁路,未来数十年可能都赢不了利。
铁路公司的赢利点,就在铁路两边的土地上。谁承接了这条铁路,谁就是最大的地主。
这是学习美国铁路建设的办法,现在这样土地自然是不值钱,可是等铁路建设完成了,这些土地也就增值了。
铁路公司完全可以隔一段地区修建一个站点,辐射到周边地区。解决了交通问题,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开辟种植园,还是挖矿,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
如果搁在后世,这样的生意估计大家会挤破头。铁路两边二十公里,也就是四十公里,这条铁路修建完成,就可以获得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有权。
这么大片面积,那怕没有任何资源,光是卖木头都可以收回建设成本了。
可惜,现在无论是木材,还是埋在地下的矿产,都还不值钱。除非发现了金银矿,不然这笔投资能不能获利还是未知数。
仔细盘算了一遍过后,弗朗茨发现这实际上这条铁路仍然是一个优质项目。
在非洲修建铁路,首先劳工成本可以省下来,就算有劳工保护法,当地土著也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投诉。
当然,就算是找到了投诉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用。投诉人必须要先学会德语,不然案件不会被受理。
能够学会德语的土著,也不会是底层劳工,这种人才早就被提拔成为了监工。他们要去投诉,最先倒霉的就是自己。
大家都是要脸的,虐待劳工的事肯定是由监工干。没有哪个高层会自降身份,亲自跑到铁路工地上拿鞭子抽人。
砂石、枕木等基础原材料可以自取,水泥也不需要外购,完全可以在当地建一个水泥厂,又节省了大半的原材料费用。
就算是机械设备、铁轨,需要从国内运输,实际上增加的也就是运费。总体上来说,建设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铁路公司拥有这么大片的土地,那怕是开发的再烂,光卖资源也能够赢利。
弗朗茨淡定的说:“既然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这条铁路就修吧!不过要记得控制成本,政府不能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这条铁路上面。
非洲殖民地重点发展种植园经济,思路是不错的,不过还需要有侧重点。
殖民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什么地方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那么就引导大家种植什么。
政府将各地的土质、气候、水文等资料整理出来,再把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列上去,发放给民众。
具体种植什么,还是让大家自由抉择,政府不做强迫。
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美国内战一触即发,到时候他们的棉花、烟草出口势必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先做准备。”
这条铁路是符合大家利益的,一旦陆地上交通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可以开发的土地又变多了,不用像现在只能开发沿海、沿河地区。
作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弗朗茨自然不会反对。甚至他还要参与进去,从中分一杯羹。
至于这条铁路什么时候能够修通,会不会变成烂尾工程,弗朗茨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殖民地不是本土,要是遇到地形恶劣地区,修筑成本实在是太高,那么停工几年也无所谓,反正工期又不急。
重点发展棉花种植园,主要是为了抢夺美国的棉花市场。一旦南北战争爆发,美国的棉花出口肯定会受影响。
要知道这个年代美国人的棉花出口额接近1.9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棉花出口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
历史上,美国内战导致棉花出口断绝,英国的棉纺织业就遭到了重创。为了避免被卡住脖子,约翰牛直接在印度强制推行棉花种植。
等战争结束后,贸易恢复正常时,美国的棉花出口额已经下降到了600万美元,再也不复棉花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奥地利的殖民地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也不少,只要能够抢夺美国人三分之一市场的份额过来,殖民地政府的财政就翻身了。
……
第309章 乱世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