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雷希特,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弗朗茨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制定战略什么的,这个还行,要是指挥部队作战,这个就不知道了。
估摸着就凭这个两个多月的带兵经验,怕是还没有能力指挥这支大军,为了保险起见,弗朗茨果断的选择了让阿尔布雷希特上。
好歹历史上,阿尔布雷希特也是奥地利的名将,在普奥战争中以少胜多干趴下了意大利,捍卫了奥地利列强的颜面。
阿尔布雷希特微微一笑,非常自信的说:“放心吧,弗朗茨!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想要击败他们不难!”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都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情报组织还提前混入了叛军队伍,给敌人制造内部矛盾,要是还打不赢的话,城防军就可以解散了。
军事的事情交给了阿尔布雷希特,政治上的问题就只能弗朗茨亲自上阵了,别人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以第三团为先锋,发起进攻!”
随着阿尔布雷希特的一声令下,拉起了镇压叛乱的序幕。
这个时候的维也纳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
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当城防军都打过来了,还有不少起义军根本就不知道敌人已经打过来了。
这个时候他们真忙着抢劫呢,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只是对贵族、资本家下手,到了现在就连普通市民也难以幸免。
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出于利益,军纪荡然无存,就算是指挥官也没有办法约束部队。
当人类被长期压抑住的兽性激发过后,那么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往往是惊人的。
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相互之间没有约束力,在地痞流氓加入过后,很快就被带坏了,变得杀烧抢掠无恶不作。
原本同情革命的维也纳市民,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后悔了,不光是他们就连号称革命思想的摇篮的维也纳大学,也没有能够幸免。
为了避免叛军的骚扰,学校不得不组织学生军维持保卫校园,至于革命大业?
保守派的学生数量,可比革命党要多得多。看到外面的惨象,这个时候大家都想起了1789年的巴黎大革命,光巴黎就有三万多人被送上了断头台。
在此之前,大家都认为这是政府捏造出来的谎言,当维也纳革命爆发过后,大家终于明白了革命是需要流血的。
……(省略一万字,黑暗的一面写多了,容易踩线)
这个时候还在准备善后工作的弗朗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释放出了什么样的魔鬼,给维也纳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
当然,就算是知道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奥地利帝国已经烂掉了,如果不破而后立的话,就会慢慢的死掉。
如果没有这次叛乱,想要废除农奴制,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甚至还要时刻面对贵族们的反击,更大的可能还是会演变为俄国历史上那种不彻底的改革。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维也纳革命只是一个开始,地方上的革命还是会滚滚而来,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像伦巴第、威尼斯、匈牙利地区,弗朗茨已经等着他们叛乱了。只要叛乱发生,他就来一次分田地打土豪,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包括牵扯到了维也纳叛乱中的贵族、资本家,他也没有准备放过,不抄了他们的家,弗朗茨哪里来的钱进行国家建设?
奥地利真的没有钱么?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一个谬论。
从维也纳体系建立过后,一直到1848年,这三十多年来奥地利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经济总量翻了翻。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创造出来的财富自然是少不了的,可惜经济发展的红利,却和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关系,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作为既得利益阶层中的一员,弗朗茨显然是不可能激进的对他们下手,不过趁着革命的机会,消灭一部分叛徒还是可以的。
……
维也纳霍夫堡宫
自从收到了资产阶级谈判的条件,大公们集体松了一口气,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保命要紧,万一叛军打进来就完了。
他们都养尊处优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还没有过够,可不想就这么上了断头台。
斐迪南一世不能主事,梅特涅首相自知麻烦大了,提前跑路了,科洛夫特伯爵现在去向不明,摄政委员会在这里的成员就剩下路易斯大公和弗朗茨-卡尔大公。
毫无疑问,现在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路易斯大公身上,弗朗茨-卡尔大公那是指望不上了。
路易斯大公脸色苍白的说:“资本家们提出了条件,只要我们同意罢免内阁、实施宪政、开放全民选举、废除农奴制、没收贵族土地分给农民……
他们就帮我们镇压叛乱,就连宪法他们都已经制定好了,这是模板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些条件,他还真的不敢答应,如果全部同意了,后面就不是资本家们造反了,而是贵族要集体造反了。
不要说奥地利,搁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端的没收贵族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人家也要起来造反啊?
奥地利的军队可都在贵族手中,他们这些大贵族都有一大片的土地,已经释放了农奴的还好,没有释放农奴的岂不是要被没收全部土地?
这还让不让贵族们活了?
没收了土地,他们未来怎么混?
全部去做资本家?
这分明就是把贵族进行资本家化改革,甚至还可以利用先手优势,让贵族变成赤贫阶层。
除了经济上的利益外,政治上的改革也没得商量,资产阶级制定的宪法,贵族的政治权利还不如普通人。
没有任何权利,不得参军、不得从政、不得成为议员,这些条件完全是就是在扯淡。
当然了这是在谈判,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最初的报价都只是为了试探。即便是如此,也让大家变得同仇敌忾。
第37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不等双方谈出一个结果来,城防军返回维也纳,已经开始镇压叛乱的消息,就传到了霍夫堡宫。
谈判直接陷入了僵局,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谈判的主动权易位,维也纳宫廷再也不急着达成协议了。
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条件,在这些大公们看来就是一个耻辱,如果没有选择的话,为了小命着想,没准他们还有可能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城防军主力已经回来了,维也纳周边的军队也在赶来的路上,皇宫中还有一个团的军队守着。
这个时候危险已经消失了,大家的心思都发生了变化,路易斯大公也不愿意向资本家妥协了。
就算是要进行政治改革,那也必须要是他们主动去改革,而不是被人逼着改革,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
平叛的速度,比弗朗茨想象中的要快。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遇到平叛大军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怎么击败敌人而是跑路。
没有办法,最初叛军组织了几次抵抗,就被城防军给打怕了。阿尔布雷希特还故意放跑了溃兵,就失败的恐惧传递了出去。
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弗朗茨也采取了政治攻势,他以皇储的身份宣布:首恶必究,胁从不问。
这个年代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有了弗朗茨的保证,很多被挟裹进去的叛军士兵,都干脆利落的投降了。
被叛军祸害过的维也纳市民,现在也主动出来给平叛大军提供方便,离开了民众支持叛军已经变成了无根之萍。
平叛大军虽然进展顺利,可弗朗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看着断壁残痕的建筑物,他知道经此一役,维也纳的经济倒退了至少五年。
不过这个时候,弗朗茨没有时间悲伤,他还要安抚民心呢?被叛军祸害了一遍过后,维也纳民众的心里是脆弱的。
作为皇储,弗朗茨这个时候自然是要给他们带去春天般的温暖,将他们从痛苦之中解救出来。
“大公,前往王宫的路已经打通了!”卫兵激动的说道
弗朗茨微微一笑,这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大局已定,叛军没有能够控制皇帝,那么失败就成为了定局。
“给皇帝陛下传信,我处理完了这边的事情就过去!”
政治是黑暗的,为了获得最大的胜利果实。弗朗茨要平定叛乱,稳定了城内的局势过后,才会挟大胜之威回去。
要不然现在过去,搞不好摄政委员会就要和他抢主导权了,在权利面前,他可没有兴趣赌这些政客们的人品。
显然,弗朗茨还不知道梅特涅首相已经跑路了,科洛夫特伯爵也不在王宫中,摄政委员会中仅剩下了路易斯大公和他父亲。
这个时候,就算是路易斯大公想要抢夺主导权也做不到啊?除非是斐迪南一世亲自上阵,否则这次叛乱中捞取的最大政治资本,就属弗朗茨了。
……
一名青年男子,急切的催促道:“父亲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中年男子脸色神色暗淡,望了望自己的庄园,无奈的上了马车。
没错,这就是策划这次叛乱的幕后黑手之一大资本家欧文,此刻他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仿佛苍老了十几岁。
城防军刚回来平叛,他们还没有当成一回事,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叛军数量已经扩充到五万余人。
不过一交手,大家都知道要完蛋了。当放开了手脚过后,这帮乌合之众怎么可是是正规军的对手呢?
和最初叛乱的时候不一样,当时士兵们还非常的忌惮,不敢对他们下狠手。
这个时候画风完全变了,大炮拿出来了,对着人多的地方直接轰。他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糊里糊涂的败了。
“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回来了。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家业,一朝丧尽啊!”欧文叹了一口气说
“都到了这个时候,还说这么多干嘛,大不了换一个地方东山再起!”青年男子无所谓的说
如果不是他眉宇间带着忧愁,还真的以为他就不在意了。
虽然资本无国界,可实际上这个年代,想要换个地方另起炉灶,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没有了长期以来经营的人脉关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搞不好会被人家吞得渣都不剩。
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没有少做过,可以说所有的资本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
按理来说,欧文这样的大资本家,没有道理要亲自参合革命。可惜前面吵高物价的时候,他们投入的资金太多了,本想大赚一笔,没想到却将老本都搭了进去。
如果不发动革命,他们的大半产业,都要变成银行的囊中之物,从此元气大伤衰败下去。
利益动人心,在同行们的鼓动下,欧文决定放手一搏,失败了大不了跑路。
这个时候,现在他们就真的要跑路了。要是继续留在奥地利,就算是政府不找他的麻烦,损失惨重的同行们也会要了他们的命。
这次叛乱会在短时间内就激化内部矛盾,除了弗朗茨的布置外,资本家们的内斗也是一个原因。
同行是冤家,哪怕是在这种时候,资本家们都想要打击竞争对手,好独自垄断市场。
借刀杀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利用革命的机会,将对手的财富劫掠一空,甚至连命一起带走,然后甩锅给政府军。
如果革命成功了,那么他们的谋划自然也就成功了。可惜最后功亏一篑,见事情不可为,在叛乱还没有被镇压下去前,聪明人就跑路了。
在奥地利只要有钱,绝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摆平,造反是一个例外。
这个时候,就算是有钱也送不出去。只要牵扯了进去,就不要指望维也纳政府会手软。
跑路的远远不只是欧文父子,凡是参与了进去的,无论是资本家,还是贵族,又或者是想要投机的政客,这个时候都纷纷逃离维也纳这个漩涡之地。
……
第38章 摄政
时光匆匆而逝,到了1848年3月11日,维也纳城内的叛军基本上都被肃清了,剩下的小杂鱼交给警察就行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来的快去的也快,可是造成的影响力才刚刚开始,奥地利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不稳了。
弗朗茨没有精力去关注其它地区,现在平叛大军手中还有近四万俘虏,这些人怎么处置,还是一个大问题。
杀了显然是不可能,他又不是杀人狂魔,这些人和他也没有血海深仇。
直接放掉也不行,就算是胁从不问,他们也参加了造反,要是不处理的话,未来有人学样该怎么办?
处以罚金?
如果他们有钱的话,也不会干这杀头的买卖了。
从开始平叛,到最后结束就用了不到两天时间,这些人也不是顽固分子,真正的顽固分子早就跑了,留下来的都是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