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稳
1854年9月1日,在一片肃杀声中君士坦丁堡失守,俄国人实现了百年宿愿,俄罗斯帝国沸腾了,欧洲大陆集体失声。
在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束的次日,新神圣罗马帝国向交战双方发出外交照会,高调宣布调停这次战争。
这种负责任的国际态度,立即受到了法俄两国的一致好评,持续了两年多的近东战争,终于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世界的目光投向了——伦敦。奥斯曼帝国和黑山公国已经被大家忽视了,弱国无外交还是安分一点儿的好。
唐宁街10号,乔治首相愤怒的扔出了手中的水杯,君士坦丁堡就这么失守了,放水不要太明显好么?
早在一个星期前,俄国人就停止了进攻,法军就开始从城内撤离伤员、病号,瘟疫爆发停止进攻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两天前,法国公使还信誓旦旦的向他保证,要誓死守卫君士坦丁堡,十二万法军足以挡住俄国人的任何进攻。
然后,昨天晚上他就受到了君士坦丁堡失守的消息,十二万法军集体开挂,在君士坦丁堡失守的情况下突围而去,并且当日攻克了俄军重兵把守的泰基尔达。
乔治首相很想说:作弊也不要太明显啊,你们这么干,真的让我很为难!
外交大臣托马斯脸色苍白的说:“诸位,法国人已经单方面结束这场战争,我们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不然后面就要被动了!”
不是“就要被动了”,而是已经被动了。法俄两国不管是达成了什么协议,对大英帝国都非常的不利。
一旦两国结盟,英国人苦心经营的欧陆平衡战略就破产了。这个年代,可没有一个牛逼哄哄的同盟国存在。
陆军大臣斯坦利严肃的说:“法国人已经退出了,甚至还把君士坦丁堡卖给了俄国人,这场战争我们已经打不下去了。”
伦敦政府早就不想打了,只不过退出战争也不是那么简单,一个不好被政治对手抓住了把柄,就乐子大了。
斯坦利是最担心的,万一法国人卖队友彻底一点儿,搞不好在停战谈判前,前线的英军就被俄国人给吞掉了。
考虑到英法宿怨,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真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估计欧洲各国都会乐见其成。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乔治首相做出了决定:“现在情况不明,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先接受奥地利人的调停再说,剩下的事情靠外交手段解决吧!
接下来外交部的工作重心,就是想办法孤立俄国人,绝对不能够让法俄两国结盟,不然局势就完全失控了。”
吃亏?在国际政治中,谁没有吃过亏?光想要占便宜,不能够吃亏的人,不适合玩儿政治。
今天这里损失了,明天又想办法补回来。能屈能伸是一个政客的基本素质,一时的失利自然吓不倒英国人。
随着伦敦政府的表态,维也纳和会就被提上了日程,经过大家的磋商,最后决定在9月21日正式召开。
历史发生了改变,战场上俄国人没有失利,反而是大占上风,和会自然不可能在巴黎举行了,沙皇政府也是要面子的。
……
几内亚科纳克里港,这个后世西非最大的港口,现在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因为存在天然港口的关系,这里有幸成为了奥地利殖民非洲的据点之一,提前进入了文明时代。
现在这里俨然是一片大工地,按照维也纳政府的计划,殖民非洲第一步——建城。
不对,不能算是城,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个小镇。按照计划这里将安置八千移民,加上一个奥地利步兵营驻扎。
然后,再以小镇为核心,向四周开始逐步扩张,直到完全占据了沿海的平原地区。
科纳克里港现在也不叫科纳克里,而是独具奥地利特色的名字——新布鲁克。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殖民计划顺利的话,未来奥地利的很多城市名字,都会在这里出现。
城主兼职守备军司令官的斯蒂芬中校,看着手中的报告,无奈的摇了摇头,刚刚起步的新布鲁克是什么都缺。
尤其是缺人,计划安置八千移民。截止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一千二百人抵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56人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病床上还有37人躺着。
这个死亡率,只是比瘟疫略低。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新移民的平均寿命,大概不会超过35岁。
斯蒂芬中校关心的问道:“下一批移民什么能够抵达?”
助手戈尔德干脆利落的回答道:“不知道!”
非洲殖民地不同于本土,到了这里通讯就只能靠来往的船舶,如果不是因为每个月都要给养物资被送过来,他们都以为被遗弃了。
当然,为了保持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斯蒂芬手中还有几条小船,可以和别的据点进行沟通。
在几内亚这三百多公里海岸线内,奥地利政府就设立了三个殖民点,首批殖民者都分布在这里。
吸取了各国殖民的成功经验,奥地利殖民大军仅仅停留在了沿海地区,深入内陆地区那是未来的事情。
平原地区的几个土著部落,已经被清理了,为了安全起见,连俘虏都被处理给了葡萄牙人。
这个年代的奴隶贸易仍然猖獗,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奴隶买家,最近几年美国人口的增长,近一半都是购买奴隶贡献的。
奴隶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阶段,毕竟这个年代的非洲大陆不是什么好地方,毒虫猛兽出没。
看看移民的死亡率就知道了,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据点建设家园,如果要深入内陆地区,这个死亡率还要大幅度增加。
斯蒂芬中校随口说道:“不知道,你不会去问么?”
刚刚说完,斯蒂芬中校就意识到了自己干了蠢事。这里是殖民地,不是国内,想要直接和国内联系再等上几十年吧!
有线电报在本土也只是普及到了城市,乡下小镇都没有被覆盖到,更何况是非洲大陆呢?
海底电缆铺设技术已经出现了,不过考虑到高昂的成本,现在的非洲殖民地,显然是不值得奥地利政府下这么大的本钱。
“算我没说!”斯蒂芬中校及时补充道
戈尔德严肃的说:“中校先生,我觉得不能继续这么等待下去了,如果你不想被别的据点超过,现在就必须要采取更加积极一些的措施。
既然缺乏劳动力,我们就去抓好了。你看这都两个多月了,我们还是在原地踏步,全世界都没有比我们更安分的殖民者了。
难道真的要等敌人打过来了,我们才能够进行被动反击么?学习一下葡萄牙同行,就算是没有发现珍贵矿产,我们也必须要想办法回本。
要是按照目前的进度,我非常怀疑一百年内,我们能不能够收回殖民成本。到时候不要说因功封爵了,我们的坟头都长草了。”
不同于军人出身的斯蒂芬,主动参加殖民活动的戈尔德,可不是什么安分的主。
本来他来殖民地就是为了发财的,结果现在天天在这里建设据点,小镇倒是初具规模了,可是发财的影子他都没有看到。
沿海地区那些平原确实不错,如果是奥地利本土的话,足以让人疯抢,很遗憾这里是非洲大陆,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
根据奥地利殖民条例,任何奥地利公民都有权利开垦这些土地,谁开辟出来的农场就归谁所有,前提条件是产权一经确认,就禁止抛荒了。
靠种地致富在国内都是困难重重,戈尔德可不认为到了这里还可以靠种地发家,这些土地主要是用来安置移民的。
想要在殖民地发财,最好的办法还是找矿,尤其是金矿和银矿,更是发家致富最简单的手段。
作为首批殖民者,发现了矿产上报给殖民政府,他们就可以获得矿产开发后的利益分红,也可以直接卖给政府,获取大笔的现金。
斯蒂芬中校摇了摇头说:“戈尔德耐心一点儿,现在移民的情绪还不稳定,需要我们看着点儿。
等第一批粮食丰收了,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变,到时候才是我们发起扩张的时候。
现在你如果有空的话,可以把移民中的青壮组织起来,进行简单的训练。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货,用他们当炮灰再合适不过了。
给你一个忠告,非洲大陆不是什么善地,内陆地区的凶险远不上沿海地区能够比得上的。
这里是殖民地发财的机会很多,但前提条件只有一个,你必须有命花才行!”
一个字就是——稳。从殖民计划一开启,奥地利政府就没有准备在第一年看到回报,这非常的不现实。
英国人开辟的南非殖民地,现在都没有能够赢利,几内亚凭什么在短期内收回成本?
要是殖民地就这么容易发财的话,早就人满为患了,千万不要低估这个年代欧洲民众的发财热情。
第251章 说服
成功开辟几内亚殖民地后,奥地利殖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又将目光投向了刚果地区。
反正这个年头,到处都是无主之地,谁占了就归谁,弗朗茨自然不会客气了。
到了1854年10月份,奥地利已经陆续在非洲大陆开辟了十三个殖民据点,向殖民地输送移民四万余人。
……
弗朗茨疑惑的问:“首相,为什么停止向殖民地输送移民?”
要知道按照奥地利最初的计划,可是要把难民全部输送过去,现在这才完成了不到十分之一。
费利克斯首相解释道:“陛下,巴尔干半岛的瘟疫已经蔓延开来,如果现在急需输送移民,恐怕会把瘟疫带到殖民地。
尽管我们已经努力招募医生了,可是殖民地的医疗卫生设施,依然不容乐观,一旦瘟疫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首相,你多虑了。殖民地才多少人,就算是爆发瘟疫,想要分散隔离也非常的容易。
况且,冬天马上就要到了,这次瘟疫也该到了尾声,就算是带到了非洲大陆,情况也不会太严重。
从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俄军士兵感染瘟疫后的死亡率,也不过七八个点,这还没有非洲殖民的自然死亡率高。
巴尔干半岛的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到时候这些难民多半都会选择返乡,未来我们想要移民就难了。”
这不是夸大其词,这个年代移民非洲大陆的死亡率就有这么变态,通常在路上就要死不少。
让难民留在巴尔干半岛死亡率就低么?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留在巴尔干半岛他们的死亡率只会更高。
没有足够的利益,奥地利政府不可能花大代价去救济难民,奥斯曼帝国更加不可能救济难民,难道还能指望法国人当圣母么?
这个年代,大家都在为自己吃饱饭而努力。救济巴尔干半岛上百万的难民,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没有足够的利益谁干啊?
没有足够的救济,这些难民就会变成流寇,然后去祸害更多的地区,将更多的人变成难民。
在二十世纪以前,人类的生产力有限,应对难民潮的方法只有两个:救济或者是杀。
大多数时候都是靠杀解决的,封建王朝根本就救济不过来。没有善恶对错,大家都是为了生存,粮食不够那就只能弱肉强食。
奥地利的非洲殖民运动非常谨慎,每次输送的移民数量大约五千到八千人,然后分散在十几个聚居点上。不是不想更多,而是粮食制约了移民数量。
如果只是为了把人送过去,那么一次组织百八十艘货船,就可以轻松的送走几万人,那么后勤就成为了大问题。
非洲大陆开发程度有限,当地土著部落都懒得种地,完全靠自然资源生存。最初前往非洲的殖民者,也是靠当地的自然资源生存下来的。
显然,这只是适合少数人都殖民活动。一个殖民据点分布几千人,不是弗朗茨手中没有人口,更多的还是担心发生意外情况,殖民据点的后勤被切断了。
在人数少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进行冒险,从当地获取足够的食物生存下来,一旦人口过多就不行了。
费利克斯首相继续解释道:“陛下,我们的移民速度已经很快了,就移民人数而言,除了法国人外,就连英国人在非洲大陆的移民都没有这么多。
当地没有足够的产出供养移民,短期内又没有足够的回报,如果找不到珍贵矿产资源,这些地区未来会给财政带来沉重的压力。”
如果不知道当地的资源情况,弗朗茨自然也会担心这个问题,不过这个理由显然不能用。
一意孤行更不可能,如果没有政府高层的配合,最后就变成了皇帝一个人的殖民了,最后的结果显然是悲剧的。
弗朗茨淡定的说:“那么,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殖民据点都在沿海地区,给他们送一批渔船过去,教会移民打鱼。
周边肥沃的土地那么多,随便种植一点儿什么,也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只要度过了最初的一段时间,粮食问题就可以逐步被解决。
殖民地不养懒人,如果什么都不想做,就组织起来当炮灰,无论是派去和当地的土著部落战斗,还是用来探索内陆都可以。
解决了粮食问题,后面的压力就不大了。殖民地稳定过后,我们就可以在当地探矿,只要有一两个据点有收获,我们就可以收回成本。
这些殖民据点,还可以给海外的商船提供后勤补给,赚取一些费用补贴行政开销。
找不到矿产就去伐木,我不认为当地连木材资源都没有;平原地区无论是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还是畜养牲畜,维持殖民地的运转还是可以的。”
这不是弗朗茨在吹牛,靠种地、畜牧业不能够发家致富,但是做到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
这种产业化的经营,赚不到什么钱,但也绝对亏不了本。历史上殖民地亏本,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