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47节

  要不是弗朗茨一力坚持,禁止重复建设铁路,现在奥地利的铁路早就学习英美,开始重复建设了。

  当然也正因为一条铁路线只授权给一家公司,才受到了资本的热捧。这个年代什么最赚钱,当然是垄断经营了。

  在这种利好的消息下,政府强制在优质路线下面附赠几条冷门路线,大家也可以接受了。

  为了吸引外资,包括铁路运输的收费标准都是由市场自由决定,这个价格会不会涨到天上去,弗朗茨一点儿也不担心。

  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肯定是由市场决定了,社会上的物价水平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铁路运费高低肯定是取决于利益最大化。

  资本家们自然知道取舍,现在铁路刚刚出来和传统运输工具抢生意,要是没有价格优势,他们凭什么抢到客户?

  能够比传统交通工具节省成本、时间,那就是在进步。因为运费太高,可能影响商品流通问题,也要等铁路修建完成过后再说啊!

  现在奥地利所有的铁路公司都处于纯投入状态,已经通车的几条主干线虽然业务繁忙、利润丰厚,同样也是杯水车薪。

  这些利润又被铁路公司投入到了新铁路线的建设当中了,弗朗茨非常清楚,奥地利的几家铁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分过一次红。

  人家都没有赢过利,还能让他们降价?真要是干了,估计还在热捧的铁路,马上就变得无人问津了。

  这个时候,维也纳政府当然不会出来给他们扯后腿了。十年免税的承诺已经兑现了,政府不收取任何费用,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建铁路。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口号,已经成为了奥地利所有铁路公司高层的座右铭了。早一天投产通车,就早一天获得收益。

  截止到目前,奥地利通车的所有路线都还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自由定价的大背景下,就没有亏损线路,这大大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

  不知道有多少英法资本家,想要控制奥地利的铁路网,进行垄断经营。然后就跳入了弗朗茨编制的美妙幻境中,自我陶碎。

  利润果然使人迷失,大家都在疯狂的修建铁路线。很多人看来现在就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多占有一条铁路线,未来就多了一笔稳定收益。

  反正现在又没有铁路泡沫的说法,加上垄断经营,谁都不认为会亏损。

  在这种大背景下,垄断砂石原材料供应的弗朗茨,自然是大发横财,预计到今年年底,奥地利的铁路总里程就会突破一万公里。

  而弗朗茨继位之初,奥地利全国的铁路加在一起都不到三千公里,平均下来每年完工1400多公里。

  在这个年代,只要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可以比。和奥地利一样,美国也爆发了铁路投资热潮,只不过因为奥地利分流了一部分资金过来,没有历史上那么疯狂了。

  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铁路里程数更是超过了一万两千公里,没错就德意志那几个小邦国的铁路里程数都超过了两千公里。

  不能说是疯狂,历史上这个年代铁路建设最积极的就是德意志地区,1850年德意志地区的铁路总里程就达到了5856公里,是同期奥地利的两倍多。

  如果不是弗朗茨推动了奥地利铁路建设,现在欧洲铁路建设速度最快的就是德意志地区,只有法国人能够和他们比肩。

  当然,这个是只拿破仑三世时代的法国,1854年德意志地区铁路总里程比法国多三千多公里。

  从1854年开始,法国铁路就开始迅猛增长,普法战争时期法德两国铁路总里程,只相差几百公里。

  欧洲各大列强中铁路建设最慢的还是俄国人,因为近东战争的关系,他们的铁路建设工程几乎停步,到了1860年才1626公里。

  堪称是列强之耻,比利时和西班牙都比他们多,同时期的英法德都破万了,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国土面积变大了,当初的铁路网计划自然也变大了。这都不需要政府推动,民间的铁路公司已经自发的行动起来跑马圈地。

  奥地利的铁路线招标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开工越快,完工时间越早就越容易中标。

  反正铁路线都是免费授权,铁路公司必须要在承诺的期限内开工、竣工,超出期限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政府有权收回筑路权,提前完工还有奖励。

  考验的就是大家的资金链,弗朗茨没有耍任何阴谋诡计,只要铁路公司的运营情况良好,能够按期完工就没有问题。

  一旦资金链断裂那就惨了,如果还没有开工的还好,大不了交点儿罚款,把未建设的铁路线还回去。

  要是已经开工建设,甚至是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却没有资金支持后半断的施工,那就亏大发了。

  所有的投入全部打水漂,由政府接手烂尾工程继续建设。铁路公司是破产重组,还是直接死掉,就不在弗朗茨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反正都是阳谋,堂堂正正的摆在了大家面前,不是政府在故意坑人,竞标通知书上说的清清楚楚。

  这所有的风险,在垄断的诱惑下,大家还是奋不顾身的扑上来了。英法资本进来了,奥地利的本土资本也进去了,投机者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分一杯羹。

  因为政府提供免费劳工的关系,这个年代奥地利铁路建设的成本被人为的降低了,表面上看起来各家铁路公司的财务报表都非常的好看。

  可以说,弗朗茨为了奥地利的铁路建设也是操碎了心。不加快速度都不行,因为新的经济危机都没几年了。

  如果不能在经济热潮中,利用外来资本推动国内的铁路建设,经济危机爆发、铁路泡沫被引爆,最后的烂尾工程都只能奥地利政府接手。

  奥地利的泡沫经济有多严重?这个问题没有人给弗朗茨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来,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上。

  价值一百盾的商品,被炒到了一千盾,那么财富就无形中增加了九百盾,市场可以接受也就算了,一旦市场无法接受,跌回了原本的价格一百盾,泡沫中增加的这九百盾就被蒸发掉了。

  这是经济危机中,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可以蒸发那么多财富的原因,本质上就是泡沫被戳破了,让市场回归理性。只不过因为供求的关系,最后商品往往会跌破本身的价值。

  现在奥地利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实际上就算奥地利的所有行业都停步,光靠股市上的泡沫,每年经济就要增长至少一个点。

  这个年代不同于后世,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避免了大的经济危机爆发。

  现在完全就是任由市场经济自然发展,平均下来七八年一次小经济危机,几十年一次大经济危机。

  每次危机爆发,工业总量往往都要下跌二三十个点,多的时候下降百分之四五十也不是没有可能。

  反正泡沫越大,最后下跌的就越猛,前期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越猛,有点儿像过山车。

  1854年,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在建铁路总里程高达2.3万公里,铁路盲目投资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然而,弗朗茨并没有阻止的意思,反而准备在后面再推上一把,想要让市场更加火热一些。

  爆发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总是令人欲罢不能。奥地利的各行各业都在爆发式增长,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十五,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百分之十。

  如果没有中途的西进战略,这个数据可能还会高一两个点。理性早就不存在了,市场已经疯了,差不多已经到了投资什么都赚钱的地步。

  这里面俄国人的贡献是巨大的,从近东战争爆发开始,奥地利就进入了贸易顺差时代。而在这之前,奥地利几乎是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中。

  显然,给资本市场造成“投资什么都赚钱”这个错觉的因素,就是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近东战争。

  因为战争的关系,大量的现金从俄罗斯流入了奥地利,刺激到了经济市场,很多资本家们都在盲目的扩充产能,想要在战争结束前大赚一笔。

  提前开辟海外殖民地,也是转移国内经济危机的手段,只不过非洲殖民地才刚刚起步,在即将到来的这次经济危机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第247章 灾难降临

  君士坦丁堡战役打到了现在,城市的角落里不知道有多少尸体,没有来得及处理,就直接开始腐烂了。

  交战双方,都只是清理了自己眼前的尸体,而城市的角落里,居民房内就顾不到了。

  炎热的夏季降临,8月份的君士坦丁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腐臭味,气氛压抑的可怕。

  炮火依旧在轰鸣,只留下一地断壁残痕,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为了攻克这座城市,俄国人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每天送上来的伤亡人数报告,缅什可夫早就不看了。每天都要付出上千人的伤亡,一连几个月他早就麻木了。

  “君士坦丁堡绞肉机”的大名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只要有欧洲人的地方,都在传播这场战争的残酷。

  如果有心人统计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在这里俄军的损失,已经超过了两次保加利亚会战的总和,可是俄国人依旧无所畏惧。

  只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外围防线全部被攻破了,也可以说是被轰破了,在付出了几万吨弹药后,这些要塞工事都变成了废墟。

  巷战已经开始了,现在双方进入了纯粹拼人命阶段,双方的交换比从最初的五比一,逐渐下降到了四比一、三比一……到了现在已经1.3:1。

  一名中年军官沉声说道:“司令官阁下,我们的炮灰部队损失殆尽,收编的保加利亚游击队也损失惨重。

  目前巴尔干半岛上的青壮已经不多了,现在想要补充兵力,恐怕是很难做到了。”

  当然所剩不多了,这场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当地民众。

  奥斯曼人抓壮丁打仗,俄国人也抓壮丁打仗,英法没有抓壮丁,那是奥斯曼人帮他们抓了。

  巴尔干半岛一共就这么一千多万人口,青壮数量才多少?怎么可能经得起这么折腾?

  在进攻君士坦丁堡之前,俄国人抓壮丁大都是干苦力,驱民攻城的战术,俄国人还是很少用的。

  到了这座城市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惨烈的伤亡,让俄国人不得不使大量用炮灰。

  缅什可夫声音阴冷的回答道:“知道了,有多少算多少,炮灰死光了,就我们自己人顶上。

  敌人快要坚持不住了,只要攻克这最后的城区,我们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命令军法处,严格执行军法,临阵不前者杀,轻言后退者杀,扰乱军心者杀!”

  没有办法,这场战争不光关系到了俄国的命运,同样也关系到了缅什可夫自己的命运。

  如果不能攻克君士坦丁堡,他最好还是死在战场上,不然会有很多人想要生撕了他。

  单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缅什可夫就是一个呆瓜,完完全全的在打呆仗,丝毫不顾及军队的伤亡。

  为了让这场战争持续下去,俄军靠的就是严厉的军法,为了立威缅什可夫干了一件大事,就地处决违反军法的贵族军官!

  死在他手中的贵族军官,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了,前前后后加起来多达数十人。

  攻克君士坦丁堡那么一切好说,他就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这些被处决的贵族就是懦夫的代名词,连同身后的家族都有受到鄙视。

  要是没有攻克君士坦丁堡,情况又不一样了。历史上尼古拉一世都扛不住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后果,缅什可夫就更不用说了。

  缅什可夫还没有活够,他不想死的这么声名狼藉,所以现在他拼命了。甭管是什么人,有多大的背景,只要敢于违反军法那就是——杀。

  “是,司令官!”中年军官严肃的回答道

  不光是缅什可夫,远征军的高层军官命运都被绑在了一起。君士坦丁堡战役非同一般,在这里输了,他们都不要想有好日子过。

  ……

  克里米亚半岛,大占上风的英法联军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一个晴天霹雳降临了,1854年7月法军军营发生了霍乱。

  炎热的天气加上不卫生的环境,不等联军反应过来,瘟疫就一下子爆发起来,从法军军营蔓延到了英军军营。

  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苍蝇、蚊虫,成为病毒传播的最佳助手,大量的联军士兵开始呕吐腹泻,然后在他们的帐篷里死去。

  联军公共场所一直污物横流,卫生制度形同虚设。病人数量急剧上升,瘟疫一时达到失控的程度。

  到八月初,瓦尔纳地区已经有500名英国士兵病死了。而法军的死亡数字,更是上升到了每天死亡60多人。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最初并没有被发现,瘟疫随着人群的流动,还传入了其它地区。

  君士坦丁堡

  码头不远处的空地上,十余法军士兵正在休息,突然有一名士兵开始呕吐了起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名青年男子关心的问:“阿方斯,你怎么了?”

  呕吐的男子有气无力的回答道:“不知道,只是突然感觉有些恶心,想要吐出来。”

  一名军官模样的男子说道:“可能是感冒了,你自己注意一点儿,明天如果还不行的话,那你就去军医那边看看。”

  显然,他只是以为阿方斯感冒了,这种小毛病大家通常都是靠身体抗过去,严重的才会去找军医。

  尽管法军在后勤上做的比英国人好,医疗资源同样非常的紧缺,除非是中上层军官,普通士兵想要获得有效的治疗同样很难。

  这时又一人说道:“不行了,我要去方便一下。”

  说完,头也不回就跑到不远处去解决了。

  这样的小插曲,显然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们是刚刚抵达没几天的援兵,现在正在适应君士坦丁堡的气候。

  因为水土不服发生点儿不良反应,大家都见多了。通常只要待上一段时间就没事了,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只能遣返了。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因此被遣返,即便是君士坦丁堡战场上伤亡率居高不下。

  因为身体无法适应气候,引发了不良反应,通常都是无法平安返航的,大部分都会死在路上。

  这个年代的大海不好惹,船上的环境又相当的恶劣,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旦病倒了就一脚踏入了鬼门关。

  看着日渐增多的病倒人数,法军统帅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终于发现了不对劲,可惜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首节 上一节 14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