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精英 第61节

  鉴于装甲部队对作为主力的那二十辆A7V坦克意见比较大,所以为了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条顿总参谋部还派遣了一辆装甲列车前往巴黎进行支援。

  同时在这辆装甲列车上,条顿总参谋部还为攻击巴黎的部队准备了大量毒气。

  如果说阻碍条顿人占领巴黎的最大问题是人,那么只要没人,也就没有问题了。

  当条顿总参谋部向巴黎派遣他们所能够挤出来最优秀的机动力量的同时。

  布尼塔尼亚与高卢也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或许是由于担心在战争期间,借贷给高卢的巨额贷款变成坏账,在国会进行表决之后,以432票赞成88票反对或弃权的压倒性优势,花旗合众国正式对条顿帝国宣战的同时向高卢与布尼塔尼亚承诺。

  他们将会以每个月动员二十万人的速度向旧大陆派遣远征军用以对抗条顿帝国。

  同时露西亚的临时政府也在外交压力与布尼塔尼亚与高卢的战后重建的保证中,承诺会尽快在东线发起大规模攻势,从条顿帝国脆弱的东方攻入他们防御空虚的本土。

  为此露西亚临时政府开始以最为狂热的爱国者,以及军校学生开始组建“突击营”用以作为接下来的进攻矛头,以期用自己的牺牲精神和英勇行为,去激励和羞辱那些拒绝作战的普通士兵,迫使他们跟进冲锋。

  毕竟此时由于士兵们厌倦了长达三年的残酷战争,在前线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公然违抗军官命令。

  并且左翼政党在军队中大肆宣传反战思想,主张“和平、土地、面包”,导致逃兵日益增多,士兵们拒绝进攻,甚至与德军士兵在前线联欢,整个露西亚战线处于瓦解的边缘。

  如果不组建新的部队,关依靠这些士气低落的旧部队,临时政府很难发起大规模攻势。

  同时就在突击营开始组建的同时,一位名叫玛利亚获得了沙皇特许,能够像是男人一样参加战斗并且在战争中获得了多枚勋章的传奇女兵也站出来表示“组建一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战斗部队,用我们的榜样来让男人们感到羞愧!”

  临时政府也开始出于宣传方面的考虑,决定开始组建‘第一露西亚妇女突击营’。

  不过这些大洋彼岸与东线发生的事情,暂时还影响不到正在巴黎城内鏖战的乔。

  由于战线上被条顿人捅出了一个大口子。

  所以部队的整体防线都被拉长,为了防止战线的进一步崩溃,即便是想要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乔,现在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将装甲部队分散之后,在战线上充当救火队,到处去堵口子。

  不过好在这种救火队不是只有乔的巴黎特遣队,让-皮埃尔在十九区艰难地顶住了条顿人的攻击之后,他向北线的指挥官建议。

  现在十九区的巴黎国民近卫军部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与条顿人战斗的节奏,士兵们不用士官的指导,也知道了应该在什么时候开枪,什么时候投掷手雷。

  不经过进一步的训练,这些民兵部队的战斗力基本上就已经到顶了,所以为什么不从这些部队中,抽调一些士官与低级军官。

  组成突击队,在阵地遭受攻击时,去那些遭受攻击最强,压力最大的阵地中支援呢?

  他自己在指挥巴黎第19区第1营时就是这么做的。

  这也是他每次都能够坚持到援军抵达的原因。

  让-皮埃尔的建议得到了认可,巴黎守军开始抽调部分士官与低级军官组建战场救火队性质的突击队,用以应付条顿人的攻击。

  这种方式极大地减轻了乔的压力,让乔的巴黎特遣队总算不用疲于奔命,甚至有时间对坦克进行战地保养的同时,乔也终于与布尼塔尼亚的地56中队取得了联系。

  然后乔就得知在部署到巴黎后的这段时间,虽然由于糟糕的通讯条件,导致他们始终没有能够与乔取得联系。

  但是在保卫机场的与确保机场周围空域安全的例行任务中,已经有三名飞行员获得了王牌称号。

  虽然每天飞行在巴黎周围,能够欣赏到不错的风景,但是中队里的十几名飞行员都想要知道,乔让他们来巴黎是需要他们做什么事情。

  面对这个终于抵达的飞行中队,乔只想说‘你们终于来了!但是晚了!’

  如果这个中队能够在条顿人突入巴黎市内前抵达巴黎,那么乔还能够让他们去突破条顿人的封锁,去找一找条顿人在巴黎后方的像是指挥部,或者是补给中心之类的地方。

  自己还能够带着连部和那个猎犬小队靠着车速去给条顿人找点麻烦,但是当现在整个巴黎特遣队都只能在巴黎市区充当救火队与条顿人绞肉之后。

  这个中队就算是摸到了条顿人的指挥部或者是后勤中心之类的地方,乔也不敢贸然出城飙车。

  但是自己要来这么一个中队,之后让他们就这么呆在一旁看风景,显然也不是个事。

  所以乔,还是让他们尽量去侦查巴黎周围的条顿人的动向,如果再能够拍些照片,让他知道条顿人在城外有没有构筑防御工事,物资补给的节点什么的就好了,如果能够发现条顿人的指挥部,那就最好了。

  对于这种任务,第五十六中队觉得这事确实颇有挑战,但也不是不行。

  于是从巴黎战役爆发的第六天,第五十六中队开始以分队规模频繁地向巴黎城外的条顿人控制区发起侦查行动。

  这种行为自然招致了条顿空军的强力阻击,很快在发现以分队规模难以突入条顿人控制的空域后,第五十六中队,开始以整个中队的规模,在高卢飞行员的配合下对巴黎城外的条顿控制区进行侦查。

  与此同时乔也终于拿到了他的大玩具,用MK-1与MK-2坦克地盘改造的自行火炮,以及那些完成了改造的步战车。

  由于受限于巷战环境还有条顿炮兵单位的威胁,巴黎特遣队的坦克在过去一段时间,只能像是钉子一样钉在战线上充当火力节点,稳固战线防止条顿人再摸到什么防御脆弱的地方进一步扩大战线。

  以巴黎特遣队的兵力规模,维持目前的战线规模充当战场救火队,已经是他们能力的极限,如果战线再度拉长,那么疲于奔命的装甲部队,很可能就会顾此失彼。

  导致战线长度进一步拉长,最终彻底崩坏。

  而现在,有了这些自行火炮之后,乔终于可以开始尝试发动攻击,尝试缩短战线了。

  在大口径火炮面前,乔不再需要想办法绕过遮蔽了射界的建筑再去攻击那些封锁了路口的火炮。

  只需要在确定了哪里有条顿人的火炮之后,让这些大家伙们先摧毁那些火炮用作隐蔽的建筑,然后再把那些火炮送上天。

  然后,步兵就能够搭乘步战车,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了。

第58章 “巴黎奇迹”

  随着巴黎战役的持续,作为巴黎战斗群的参谋长,埃里希觉得这支目前正在巴黎死顶条顿军队的布尼塔尼亚的部队与自己所在的条顿部队相比就不是一个时代的部队。

  虽然双方在技术水平上相差不大,从理论上来说对方拥有的装备,条顿部队也能够拥有,帝国的工业部门只需要一点时间就能够针对这些装备的概念拿出类似的样品。

  但是埃里希认为真正让双方在战斗力上拉开这种近乎令人绝望差距的并不是装备,而作为布尼塔尼亚部队指挥官的乔对于军事的理解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

  那些由从未有人设想过的自行火炮,突击炮,坦克,步兵战车,与步兵组成的战斗群,能够像是热刀切黄油一样轻易粉碎条顿部队的防线。

  即便是在巷战这种环境,即便配合他们的部队是高卢人的二线甚至三线部队,甚至是刚刚拿起枪投入战场的民兵。

  这都丝毫不影响这些布尼塔尼亚部队,碾碎任何挡在他们前方的敌人。

  现在所有巴黎战斗群的军官们都确信一件事,如果这些布尼塔尼亚人没有来守卫巴黎,那么他们早就攻下了巴黎。

  甚至如果布尼塔尼亚人派来的不是这支部队,而是其他部队,哪怕特么来的是那些1914年能够用精确射击压制机枪火力的老不屈者们再来上一两个师,他们现在都能够将控制区推过运河区。

  可是来的偏偏是这么一支部队。

  你说他们数量多吧,在前线部队统计过所有出现的坦克编号之后,条顿军官们认为,这支部队的规模即便加上那些辅助的步兵最多也就一个团。

  但是没有人真的敢将这支部队当做一个团来对待,甚至就算是这支部队被分散开,组成一个个小战斗群在战场上充当救火队之后,突破了高卢人防线的条顿部队最不想遇到就是这支部队。

  而比在进攻中遭遇这支部队来,条顿人更不想看到这支部队出现在自己的防线面前。

  毕竟那种将重炮像是重机枪一样,顶到第一线作战的方式,让这些从小接受正规军事教育的条顿军官们纷纷表示,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物理意义上的震撼,毕竟六十磅炮所发射的炮弹砸在掩体上的时候,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威力的,通常来说挨了这么一发炮弹之后,在附近掩体中的人,大都会变得青一块紫一块,东一块西一块的。

  而上一个能够这么把大炮当做手枪使的人,在历史上也确实有那么一点地位,现在通常被人尊称为大帝。

  虽然乔远远不能与那位曾经在大革命后,镇压了整个旧大陆,打落了无数顶皇冠的大帝相比。

  但是这些新兵器与新战术的密集出现,也已经让乔成为了条顿人巴黎战斗群的军官们,公认的最难缠的对手。

  至于作为高卢陆军总指挥与巴黎城防司令的亨利上将?

  祝他长寿!

  尤其是在突破巴黎北方防线之后,条顿人从战场上获得了布尼塔尼亚部队抛弃的那些新型坦克残骸。

  作为参谋的埃里希自然在部队拖回了这些残骸,准备在运送完补给的列车返程时,带去日耳曼尼亚做战果展示前,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来检查了这些残骸。

  虽然这辆坦克残骸几乎已经被完全损毁,属于是一堆不可修复的废物,但是当埃里希钻进这些充满着焦臭味的战车内部,尝试感受这些车组是如何作战时。

  埃里希发现这些坦克与之前他们所遭遇的那些高卢坦克,还有布尼塔尼亚人的坦克都有着极大的区别。

  虽然埃里希本人并没有驾驶过坦克作战,但是埃里希还是能够看出来,这些新坦克在设计思路上已经与现在那些,把人和武器塞进去能动就行的坦克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这些坦克的设计者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比他们都远,都深。

  又一次,埃里希对乔产生了好奇,他很想知道乔这个在条顿报纸上,被称为是被迫上战场,象征着布尼塔尼亚已经发了疯,快要撑不下去象征的家伙,与在丧事喜办的布尼塔尼亚报纸上被称为‘我们时代的英雄’的究竟是一个什么人。

  实际上就在埃里希对乔产生好奇的同时,布尼塔尼亚国内的报纸,甚至包括大洋彼岸花旗合众国的报纸都在对这次巴黎战役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对这场战役中作为最大亮点的巴黎特遣队还有乔进行疯狂地进行吹捧。

  毕竟无论是对于布尼塔尼亚还是花旗合众国的记者来说,世界末日不可怕,没有新闻能写才可怕。

  世界大战这种时时有新闻,处处有消息的状况,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这些无冕之王们来说,那简直不能说是老天爷赏饭吃,而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属于是天上掉金块的大好事。

  当然就算是搞新闻,也是需要立场的,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要想规避战时新闻管制,那自然就只能尽力报道巴黎坚定抵抗。

  至于为什么高卢人会在巴黎抵抗你别管,反正坚决抵抗就是了。

  只是就算是在巴黎进行坚决抵抗,这些正在抵抗的人们记者们,也比较嫌弃。

  毕竟就这么一群写作国民近卫军,读作武装市民的人,还有那些快是他们爷爷辈的领土军不仅在形象上比较焚书坑儒,从战斗力上来说,就算是这些给钱办事的无冕之王也觉得,就是收了钱自己这事也比较难办,更何况自己还没收钱。

  那两个殖民地师倒是无论在形象上,还是在战斗力上都很不错,可以称之为高卢之光。

  但是这两个殖民地师里有着大量的黑人。

  宣传一群从理论上来说,都不知道算不算是人的家伙保卫了巴黎,读者什么反应,记者们不知道,但是巴黎的宪兵和警察会不会把自己给驱逐出境,记者们心里还是有谱的。

  而乔与他的巴黎特遣特遣队,就完美的避开了这些问题。

  首先,从形象上来说,巴黎特遣队中的那些男仆们,能够在贵族老爷们身边谋一个差事,这外貌形象就非常过关,再加上还要承担守卫皇宫的礼仪任务的近卫掷弹兵们那种百战老兵的气质,一看就觉得这是精锐部队。

  其次,只要是稍微在这个时间段呆在巴黎的人都知道,巴黎现在能够守住,全靠乔的巴黎特遣队。

  当国民近卫军与领土军开始后撤时,是巴黎特遣队的战斗群,逆着人潮前进,去粉碎条顿人的攻势。

  这种场景不仅非常出片,同时也极大地震撼了这些缩在前线附近为了出片而冒着被打死的风险,端着相机拍照的记者们。

  在这些记者们看来,这些逆着人潮冲锋的装甲兵们,简直就是新时代的骑士。

  而由于巴黎特遣队发起冲击时,通常自行火炮都会咆哮着为坦克与掷弹兵们开路,爆炸腾起的火光,让这些记者们在逆光的方向拍下了很多非常不错的照片。

  只要看着这些坦克部队逆着人潮,在破损的建筑中前进的照片,就算是对军事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够感受到那种硝烟味扑面而来。

  况且现在还能够在巴黎进行军事新闻报道的记者们,多少在高卢军队中都多少有一些关系,所以这些记者们很快就知道了此时在巴黎城外围攻巴黎的是条顿人的六十万大军。

  而乔的巴黎特遣队,即便是以这些记者们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是一个师的规模,不会超过一万人。

  一万人打六十万人,还能够把那六十万人压着打,让他们无法占领巴黎,这种西部小说都不敢写,只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骑士小说才有的情节。

  让记者们可以在那些照片的配合下本着有图有真相的原则,毫无心理负担的开吹。

  至于那些填补战线的高卢部队……

  你们打的那么丢人,还是不要出来现眼比较好。

  最后便是此时由于花旗合众国开始了动员,要说服那些小伙子们参军去打条顿人,除了要尽力渲染条顿人都是早上吃小孩,中午吃小孩,晚上还要吃小孩的怪物之外。

  还要用参战没有那么危险,而是一趟充满了荣誉的旅程,来忽悠那些年轻人们入伍。

  而乔的身世对于这些花旗合众国的记者来说,那可太合适了。

  出身于贫穷的工人家庭,靠着自己的发明与天使投资人的眼光,成为了资产阶级,然后为了祖国参加了军队,并且在索姆河屡立功勋后,又以一己之力守住了巴黎,这是什么剧本啊朋友们,这是合众国之梦的剧本啊!

  作为一个原教旨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从底层奋斗改变人生,完成阶级跨越成为资产阶级的一员,本来就够花旗国的民众爽到头皮发麻,成为一时偶像。

  如果再加上这种军事服役,以及怎么打怎么赢的背景,那就已经不是成为偶像的问题了,如果乔是一个出生在花旗合众国的花旗人,乔的这种履历是可以竞选总统的。

  况且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花旗合众国对于陆军建设一直不太重视,所以就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如果上了战场,真的能够打得过那些吃小孩的条顿人吗?

  乔这种完美的,没有任何军事背景的履历,现在就成为了最好的征兵宣传。

  看看,别人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军事背景,开战之后才选择参军,现在别人都已经在拯救巴黎了!那可是一挑六十啊!条顿人根本没有那么可怕!别犹豫了小伙子们!快参军吧!在旧大陆一刀一枪搏一个封妻荫子岂不快哉!?

  如果说花旗合众国的记者们,选择对着乔与巴黎特遣队一阵猛吹,多少还有一些政治因素的话,那布尼塔尼亚的记者们拽着乔猛吹,那就没有政治全是感情了。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布尼塔尼亚与高卢之间有些小摩擦,虽然也就是些双方因为王位继承权而打了一百年,或者是布尼塔尼亚两次击败了高卢大帝,并且在击败大帝的同时,吞并了高卢人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之类不值一提的小事。

首节 上一节 61/1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