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尼塔尼亚就这么大,留在这里指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
所以乔就准备干脆到时候,让她们去花旗生孩子然后拿一个花旗国籍的同时,由于是在花旗出生,符合竞选的条件。
这个总装工厂既算是给他们铺路,也算是避免等到自己老了之后,家里吵和特么世界大战一样。
隔着一个大洋,你们这还能吵起来?
一群人在花旗,一群人在布尼塔尼亚,这还能产生冲突?那不能够啊……
对于乔的这种虽然有些私心但是确实能赚钱提议,罗罗公司自然是竭诚欢迎,虽然这种分散化工厂的做法,会减少一些本土的工作岗位。
可是罗罗公司的股东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赚的更多,乔的提议自然获得了通过。
于是现在就开始就在普拉格与花旗建立分厂的工作进行前期准备。
从白金汉宫中离开后,乔就准备就在花旗合众国建立BBC的分站以及建立汽车工厂的事情,与花旗人进行谈判,甚至必要的时候乔准备亲自跑一趟花旗。
就在乔已经做好的去一趟花旗的准备时。
两眼泪汪汪的施密特中尉,此时正在含泪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新大陆。
本来带着几千镑现金来到花旗的施密特,觉得这新大陆还挺不错的。
由于历史上就有着大量的条顿移民,所以在花旗别说是吃到家乡的味道了,在某些地方施密特中尉甚至能够直接说家乡话。
最大的麻烦不过是,有人发现他是条顿人,甚至还是条顿军官之后,会半开玩笑地对施密特说“看来我们把你们打的很惨,都把你打到大洋这头来了。”
在经历过了片场中那些瓦格纳老兵们的演都不演的表演之后,对于这种程度的嘲讽,施密特中尉毫无波澜,我没有盔甲,我也没有软肋,你们爱说说去呗,搭理一下你们算我输。
而那些比施密特来的早的移民,则会本着虽然我们在大战中没有出力,但是我们对这些为国而战的军人应该尊敬的态度,给施密特行了不少方便,甚至施密特的房东,一个同样曾经服役的老人用非常便宜的价格租了一套公寓给施密特。
还要给施密特介绍一份警局的工作,如果不是施密特的布尼塔尼亚语堪称灾难的话,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甚至在夜深人静时,搂着在酒吧里认识的火辣女郎的施密特还会感叹,如果不是那些人下手太重的话,拍电影还真是一份好工作。
至少在过去,就施密特中尉的那点工资,很显然不足以让施密特中尉与这种水平的女郎发生一些超越友谊的关系。
然后《Kingsman》就上映了。
本来对于《Kingsman》对电影完全不了解的施密特中尉觉得也就那样,自己不过是出演了一个角色而已,能出什么大事?
最多自己就是低调一段时间。
然而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在条顿的施密特中尉,显然不知道对于花旗记者来说,为了搞新闻他们是能够冒着被打死的风险去凡尔登,巴黎与索姆河拍照片的。
就算是救世主本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先给救世主拍照片然后问他,手上被钉钉子的感觉如何。
而与这些记者匹配的则是,酒吧里从不欠缺的,为了五美元就能够向记者出卖自己酒友的闲逼。
于是随着《Kingsman》的热映,施密特中尉的痛苦生活就开始了。
随着那些闲逼记者们开始在报纸上宣布《阴险的施密特上校已经抵达纽约》施密特中尉发现自己瞬间出名了。
虽然在这个年代如果能够成为一名电影明星,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有了名气,就有了票房号召力,有了票房号召力,那就能够成为电影圈的顶流。
对于那些顶流来说,周薪1000镑不过是起步,7500也不是不能想。
可还是施密特中尉出的这点名,稍微有一点偏差。
由于他在电影中表现的实在是太好了,任何人看了之后,都会认为这就是一个疯狗一般残忍阴冷的条顿上校。
于是施密特中尉不仅走到什么地方都会遭到围观,甚至还有一些闲逼们会怒骂施密特中尉是一个残忍的人渣。
而更令施密特中尉痛苦的是,由于他演的太好,同时这个上校的角色实在是太疯,让那些条顿同胞们纷纷认为,施密特演这个角色就是在抹黑条顿。
就连过去给了他不少帮助的房东,现在都要将背叛条顿的叛徒施密特给赶出去。
一夜之间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反转,施密特中尉只想感叹,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拍电影能够赚钱,我不知道拍电影会毁了我的名声。
然后就在施密特中尉两眼泪汪汪地收拾东西,准备回旧大陆,甚至干脆回条顿的时候,一个电影制片人敲响了施密特中尉的房门,表示我们现在有一个片子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次学乖了施密特中尉表示,先说你们想要我演什么?
制片人嘿嘿一笑,表示我们需要你演的东西也不难,不过就是再演一个条顿上校的角色,您本色出演就行。
一听到自己要再演一个疯狂的条顿军官,施密特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开什么玩笑。
我只演了一次这种角色,就差点被开除人籍了,再演一次我不得变成人类公敌啊,不演,不演,绝对不演!
面对疯狂摇头的施密特中尉,制片人表示你先别慌拒绝,我们可以给你开300镑周薪的片酬!
对于拿过500镑的施密特来说每周300镑,实在是不太行。
于是施密特毫不犹豫地将制片人赶出了房间,随后在收拾好东西之后,在一个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提着行李去码头回旧大陆去也!
只是施密特不知道的是,虽然《Kingsman》这部电影中黑条顿黑的比较厉害。
但是这取决于你采用什么视角来看,在条顿人看来,我抓特务有问题吗?我镇压抵抗武装有问题吗?这都是合理的战争行为!
这部电影唯一的问题就是,那个条顿上校实在是太蠢了!
特么的!人都抓住了还设计一系列奇怪的,缓慢的方式去杀掉880特工,你的脑子呢?
还有你是怎么教育你的女儿的?怎么会教育出这么一个叛国者?!
看看!我们之所以会输,就是因为后方像是上校女儿这种叛徒太多了的原因!
同时由于《Kingsman》在拍摄质量上确实属于同时代顶尖,在表演上就算是那些在战壕里滚过的老兵们看了也觉得“太真实了,拍的太好了,当初我们就是这么战斗的!”
所以《Kingsman》在条顿也获得了不错票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影响。
那就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军官的女儿都被人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待。
除了这点之外,这部《Kingsman》还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影响。
那就是条顿人在复盘了低地国家被乔一波捅穿的教训之后,再看了看《Kingsman》电影后觉得,我们过去对于突击队的使用方式还是有些太过保守了,这情报部门配上突击队那舒服大了劲啊!
只是作为战败国,条顿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在布尼塔尼亚人与高卢人的监控中,要想组建特别突击队在制度上难如登天。
自从裁军开始条顿人在寻思,要怎么绕过条约限制,在布尼塔尼亚人与高卢人的眼皮子底下保留自己的军官团来维持武装力量。
现在需要组建特殊突击队,又给条顿人多了一个理由。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要在什么地方进行训练。
第105章 五百吨喀山黄金
本来乔是想要为了罗罗公司在花旗建厂的事情,尽快去一趟花旗的。
之所以要尽快,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乔现在的产业铺的有些太开了。
虽然基本上都是以瓦格纳为主轴,但是现在乔手里下到日用五金产品,上到机枪引擎,甚至就连国家防卫业务都有涉及。
并且其中大部分产业都完全依靠乔的威望与影响力来运行。
就比如现在让乔不得不取消了花旗之行的事件,那就是新生的波西米亚政府向乔递来了一份合约,希望乔能够帮助他们的军团安全撤离。
波西米亚军团,即便在能人辈出的大战期间也能算是一个传奇。
由于不满哈布斯堡的统治,甚至觉得与哈布斯堡相比,露西亚都显得慈眉善目了起来。
再加上随着战争的进行,交战各国都急缺能够填线的人才。
为此就像是哈布斯堡与条顿能够以让波兰德独立为诱饵,鼓励波兰德人组建军团加入大战。
波西米亚人也以波西米亚独立为目标在露西亚以投诚与被俘的波西米亚人为核心还有那些居住在露西亚的波西米亚侨民作为补充,在露西亚组建了波西米亚军团。
就像是同样为了独立为目标,而在大战中打出了风采,打出了水平,打出了统战价值的波兰德人一样,这些波西米亚人在大战中表现的非常英勇。
在那场露西亚临时政府投入了死亡营与妇女死亡营,结果却招来了条顿人大规模反击的攻势中。
这些波西米亚人打出了一场堪称疯狂的战绩,仅仅三千五百名波西米亚人在发起攻击后几小时内就捅穿了哈布斯堡人的三道防线,俘虏了四千多名哈布斯堡人。
而自身的损失还不到三分之一。
在这之后,露西亚临时政府取消了对于波西米亚军团的规模限制,允许这支军团进行扩编。
但是这个命令来的时间不算太好,因为在不久之后,随着条顿人发起了全面反击以及临时政府崩溃,波西米亚军团必须在左翼政府与军政府之间站队。
甚至在获得站队的资格之前,波西米亚军团首先要从条顿人的狂攻中活下来。
而波西米亚军团也在巴赫马季做到了这一点,为了掩护主力部队与装甲列车撤退,波西米亚军团的后卫部队在巴赫马季坚持了一周时间,虽然后卫部队近乎全军覆灭。
但是相比同期几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的露西亚部队,这种表现完全能够称得上卓越,甚至如果不是条顿人调来了不少西线的部队,有些人认为波西米亚军团会是东线纪律最严明,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
而不用像是现在这样在最强上加上之一。
在这之后露西亚左翼政府与军政府也给波西米亚军团开出了不同的条件。
露西亚左翼政府开出的条件是,波西米亚军团走那条漫长的东方铁路,前往东方然后通过海路去西线作战,要么加入他们继续在东线作战。
而露西亚军政府开出的条件是,他们就近加入露西亚军政府继续在巴尔干地区作战。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比起通过那条漫长的东方铁路,波西米亚军团是应该加入露西亚军政府继续在巴尔干地区作战的。
因为那里距离他们渴望独立的祖国最近,并且风险也比千里迢迢的跨过东方铁路,然后再绕过半个地球参战要靠谱的多。
但是这个时候,一件小事改变了波西米亚军团的决定。
随着两个政府并立导致的群雄并起,一个很有想法的军头对彼时防御空虚的喀山发起了攻击。
喀山,听起来像是冒险小说中,储存了大量矮人宝藏的神秘地下城。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虽然喀山是露西亚开发最早同样也是最大的石油产地之一,但是那位很有想法的军头显然不是冲着喀山的石油化工产业去的。
因为在露西亚帝国解体前,由于前线大踏步的后撤,所以露西亚皇帝将帝国的黄金储备,整整五百吨黄金运到了喀山。
毕竟上一次大帝打进莫斯科的时候,他们别说是皇宫中的吊灯了,就连教堂墙上的金箔都用刀刮下来带走了。
所以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指望条顿人不会动这五百吨黄金,还不如指望他们能够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签署停战协议。
然后随着露西亚帝国解体,临时政府垮台,那名军头自然就盯上了这批黄金。
此时由于西线的压力,所以左派政府并没有在喀山保留多少力量。
于是那名军头成功的攻陷了喀山,并且带着黄金南下准备去投奔军政府。
而在喀山陷落之后,明白黄金重要性的左派政府也立刻派出了部队对这个军头围追堵截。
最终双方在陶里亚蒂郊外爆发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进行的十分残酷。
为了五百吨黄金,双方都拼死战斗。
只是他们爆发战斗的这个位置不太好,此时一口气撤退到后方休整的波西米亚军团也在附近。
被激烈的战斗所吸引之后,那五百吨黄金让波西米亚军团在左派与右派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派。
虽然雇佣军团的信誉与荣誉非常重要,但是这可是五百吨黄金,对于已经在筹备中的波西米亚共和国来说,这些黄金足以让波西米亚过上不堪重富的生活。
这是一个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价格。
而在选择了那五百吨黄金之后,波西米亚军团就要面临一个小问题。
那就是怎么把这五百吨黄金给运回去。
经常玩另一种斯拉夫苦窑的朋友都知道,所谓搜打撤游戏,搜和打阶段都相对简单,但是当完成了前两步想要进行第三步肥肥撤离的时候,那可是随便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够让人的神经高度紧绷。
此时西线还在高强度交战中,不止有露西亚左派还有条顿人。
往南,非常能打的露西亚军政府正等在那里,用四万人去对抗露西亚军政府的几十万大军,也确实稍有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