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第54节

  “老十三。”

  “父皇雄才大略,岂是我等能够猜测心意的。”

  义忠亲王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步朝着太和殿外走去,身后还跟着不少官员。

  随着雍平帝的离去,整个朝堂一下子变得纷扰,大多数官员、武将、勋贵陆陆续续的离开,贾赦、贾政、贾珍想要等贾琰一起走,怎料他们根本凑不上前去。

  “恭喜君侯!”

  牛继宗等人把贾琰围在一起,祝贺之语此起彼伏。

  何为君侯?即一国之君,大乾之侯,这种地位已经超过了国公、郡王、亲王,独一档。

  “咱们该走了!”

  贾琰点了点头,淡淡道。

  “是。”

  一干勋贵簇拥着他,宛如群星拱卫般一步步离开了太和殿、紫禁城,贾赦、贾政、贾珍无奈的跟在后面,半句牢骚话都不敢发出,这已经不是他们可以参与的话题了。

  乾清宫,养心殿。

  “砰!砰!砰!”

  “朕才是皇帝,九五之尊,真龙天子!”

  “他们怎么敢这么做?!”

  雍平帝完全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帝案上的一切东西都被他狠狠的砸下。

  周遭伺候的太监无不瑟瑟发抖,低着头,根本不敢发出一声喘息,生怕被殃及池鱼。

  “吱嘎!吱嘎!”

  一阵齿轮摩擦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氛围,邬思道缓缓移动轮椅,出现在了雍平帝面前。

  “先生。”

  看到邬思道的刹那,雍平帝心中的怒火才勉强平复了些许。

  “陛下何以如此大动干戈?”

  邬思道坐在轮椅上,面色苍白的问道。

  “先生。”

  雍平帝怒声道:“开国一脉今日此举将朕置于何地?”

  “朕岂是卸磨杀驴之人,可他们这般作为无疑是告诉天下人,朕是这种人。”

  “贾家子眼中全然没有朕这个皇帝,还有父皇,竟然加恩于他,好一个君侯,好一个武安侯国。”

  “父皇要是觉得朕这个皇帝做得太轻松,何不把皇位交给老十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朕,究竟是为了什么?”

  话音落下,整个养心殿陷入一片寂静,无人敢搭这个话茬。

  “陛下多虑了。”

  邬思道摇了摇头,耐着性子解释道:“开国一脉所为不过是未雨绸缪。”

  “他们在意的恐怕不是陛下,而是太上皇,或者说元从勋贵。”

  “之所以如此作为,无非是在剔除腐肉,凝聚力量。”

  “今日之后,开国一脉将会重新形成三侯七伯的格局,就连保龄侯、忠靖侯都被排除在外。”

  “与之相对的是元从十二侯府继承人,即十二个伯爵,再就是刚刚出现的雍平四伯。”

  “这难道不是陛下想要看见的吗?”

  闻言,雍平帝眼神一凝,开国一脉、元从一脉、雍平一脉,勋贵三足鼎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他最喜闻乐见的局面,因为他一直想要打破太上皇控制下铁板一块的朝局,元从勋贵在朝堂上遥遥领先,掌握着十二团营,开国勋贵、雍平勋贵班师回朝带来了12万经历血战斗的精锐,刚好牵制住了元从勋贵。

  “陛下担心的是贾家,或者说贾琰。”

  “臣倒是以为无需担心。”

  邬思道接着说道。

  “先生?”

  雍平帝皱了皱眉,目光看向邬思道。

  “陛下可知太上皇下诏赐封的承德在何处?”

  “位于古北口西侧约200里,那里本来只是一个小村落,盘踞在群山之中的一小块平原,燕山与七老图山夹着,一片崇山峻岭,所谓的千里即南至山海关,北抵坝上草原。”

  “姑且不论这块地方该如何去开发,武安侯国拥兵自重一条便是无稽之谈,国朝边军只需要数千人把守山间隘口,武安侯国的军队寸步难行。”

  “什么?”

  雍平帝露出了惊疑之色,他还真没想到顺康帝所谓的封赏居然是这样的情况。

第75章 养心殿定计,皇室凉薄一脉相承!

  “武安侯国之北便是坝上草原,巴林三卫就安置在那里。”

  “毗邻坝上草原的还有漠东,科尔沁部一样是贾家子收服的部族。”

  “倘若三者勾结,入寇古北口,只一个蓟镇,如何挡得住?”

  目光警惕,雍平帝提出了一个假设,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何况古北口距离神京不足300里,昼夜奔袭之下,根本用不了一日就会兵临城下。

  “陛下。”

  邬思道笑了笑,莞尔道:“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趋利避害。”

  “贾琰只是大乾武侯,纵是拥有武安侯国,那又如何?”

  “陛下坐拥四海,漠北三部、科尔沁部、巴林三卫无一不是接受朝廷封赏。”

  “陛下大可下一道诏令,开边市以利蒙古各部。”

  “先生妙计。”

  听到这话,雍平帝眼前一亮。

  蒙古各部之所以一直想要南下,就是因为他们除了放牧牛羊,什么都不会,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具都无法生产制造,不得不从大乾购买,平安州便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有了这一道诏书,蒙古各部必然会对他这个皇帝俯首贴耳,哪里顾得上贾琰?

  邬思道继续道:“太上皇将承德千里之地赐下,实乃一箭三雕。”

  “哦?”

  挑了挑眉,雍平帝目光投向邬思道。

  “大同一役,呈报上来的金银数量恐怕不足缴获的三分之一。”

  “平安州乃是塞北明珠,聚敛钱财何其多,贾家子又接连攻占了四部,查抄之物多不胜数,价值至少千万两,这么大一笔财富聚敛在他手中,蓄养私兵,经营势力,这都将给国朝带来难以言喻的威胁。”

  “太上皇以武安侯国相诱,让贾家子不得不倾注心力经营,无暇顾及国朝,此为其一。”

  “其二,武侯、武安君两重封赏大于天,百姓如何能不感叹皇室恩赏厚重。”

  “其三,武安侯国位于古北口外,北有巴林三卫、科尔沁部,东临后金,相当于制造了一个缓冲区。”

  “陛下正该大力支持贾家建立武安侯国,或可下诏允许武安侯国从河北、山西等地招募流民前往垦荒。”

  提及此,轮椅上的邬思道脸上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

  “大善!”

  雍平帝立马反应过来,只有让贾家不遗余力的建设武安侯国,他才不需要担心贾家会算计自己。

  当贾家的血都在武安侯国耗尽时,国朝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一块经营好的疆土,何乐而不为了呢!

  “陛下。”

  “贾家子不单单是开国勋贵之首,同样深得雍平勋贵爱戴。”

  “朕知道了。”

  得到邬思道的提示,雍平帝已经开始转变态度,甚至准备在晚间夜宴上展露帝王胸襟,从而赢得开国勋贵、雍平勋贵的尊重。

  与此同时,荣国府中。

  一大早,贾母让丫鬟知会了各房,府中女眷都来到了荣庆堂,一众莺莺燕燕交头接耳,人声鼎沸。

  “四妹妹。”

  “先前小厮传了话,陛下在宫中设宴招待功臣,琰二哥且得一段时间才能回府。”

  迎春瞧见了小惜春的神不守舍,开口劝慰道。

  “是啊,琰二哥这次得胜还朝,封赏厚重,两府上下都在为他高兴。”

  探春眼中流露出了一抹羡慕和崇敬,她可是府中姑娘里最为机敏的人,自然知道这些天,神京都外几乎传疯了贾琰的消息,甚至神话了他,可见其立下的昭然大功。

  “我要等哥哥回来。”

  小惜春不懂什么是大功,她只知道她很久没见贾琰,思念之情难以言喻,只得认真的说道。

  “我陪四妹妹一起等,可好?”

  旁边的林黛玉亲昵的对她说道。

  “林姐姐,我们一起等哥哥。”

  小惜春小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好。”

  林黛玉欣然回应了句。

  ‘咯噔!’

  看见这一幕,迎春、探春脸色都有些变了,她们倒不是嫉妒小惜春与林黛玉的亲近,而是为林黛玉方才的话说惊,这可不是一般的话语。

  荣国府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贾母的心思,从林黛玉入府那一刻,这个贾家老太君就想要把自个的凤凰蛋与外孙女捆绑在一起。

  要不是王夫人从中作梗,林黛玉、贾宝玉这会儿恐怕已经共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对,小儿女的情愫都滋生出来了。

  偏偏林黛玉对贾宝玉向来不假辞色,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所有人都以为她是生性冷淡,又拘泥于江南繁琐礼数,不喜与外男相处,谁能想到她竟然主动说要陪着小惜春一起等贾琰回府,个中缘由不明,却足以说明她对贾琰的态度不一般,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老太太。”

  “宫中有旨下至宁国府。”

  门外伺候的鸳鸯小跑着闯进了荣庆堂,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顿时,堂中一众莺莺燕燕都坐不住了,贾母更是连忙吩咐道:“安排轿子,我们去东府。”

  “是。”

  鸳鸯连忙搀扶着贾母下了榻,出了荣庆堂,几名初使婆子抬着轿子而来,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三春、林黛玉各自都上了轿子,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宁国府走去。

  荣国府中的男丁,如贾琏、贾宝玉、贾环、贾琮、贾兰一并被叫了过去。

  贾赦、贾政一下朝,连爵服、官服都没有来得及换,陪着贾珍来到了宁国府,中门大开,香案早已准备妥当,尤氏、贾蓉、秦可卿都面容严肃的站在了旁边。

首节 上一节 54/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