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第51节

  夜色渐深,满天繁星镶嵌在夜空中,三名身着武服的魁梧身影踏入了驿站厢房。

  “小君侯。”

  年羹尧、岳钟琪、张广泗立即抱拳行礼。

  由于贾代化被追封‘武安君’,贾敬承袭,做为贾敬嫡子的贾琰也就被众人尊称一声‘小君侯’。

  “坐。”

  看了三人一眼,贾琰神色始终平淡如水。

  “是。”

  年羹尧等人分别坐在了下首,一个个正襟危坐。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功劳在眼前这个少年面前算不上什么,如果没有贾琰,他们能否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咚!咚!咚!”

  端坐上首的贾琰用食指轻轻叩击着桌案,伴随着清脆的叩击声一下又一下响起,宛如晨钟暮鼓般敲击在众人心头,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愈发忐忑。

  “你们的功劳,牛叔父月前已上奏朝廷,正在兵部核准。”

  “除了牛叔父、柳叔父、侯叔父之外,便是你们与王子腾。”

  “依当今的处事,尔等至少是一个超品伯爵。”

  “多谢小君侯。”

  在场三人除了岳钟琪早已知道这件事,年羹尧、张广泗都才知道,脸上止不住的喜色。

  国朝现如今的伯爵并不多,基本上都在元从勋贵一脉,毕竟元从九侯才刚刚降等承袭一代,又是太上皇的亲信,无所谓考功,直接从侯爵降等至伯爵,除了靖海侯府施廷祥、崇安侯府吴世璠是一等伯,余下都是三等伯,开国一脉只有一个牛继宗是一等伯,剩下都没人了。

  “封赏之后,尔等便是雍平勋贵,自成一脉。”

  “你们有什么想法?”

  “啊?”

  年羹尧、张广泗张大了嘴巴,有些错愕。

  岳钟琪率先开口道:“小君侯,雍平勋贵不单单只有我们三人吧,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也在其中,我们是否会被今上另行委以重任?”

  “确切来说,我也算是雍平勋贵。”

  瞥了一眼三人,贾琰玩味道:“或许还是雍平一脉的老大。”

  “咳咳。”

  这话直接让年羹尧等人咳嗽了几声。

  从功勋的角度来看,贾琰本就没有任何爵位在身,这一仗他才是首功,说他是第一个雍平勋贵,并无不妥。

  “愿唯小君侯马首是瞻!”

  岳钟琪不假思索的出声。

  “我等愿唯小君侯马首是瞻!”

  年羹尧、张广泗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齐齐出声。

  ‘上道!’

  见状,贾琰嘴角微微勾起了一丝弧度,继续道:“今上将尔等视作肱股之臣,必然会不吝赏赐。”

  “此番回朝,开国一脉上书重建京师三大营,以此抗衡元从一脉执掌的十二团营。”

  “神京兵力结构就此形成两强对峙的局面。”

  “雍平一脉想要在都中有所建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漠南蒙古各部已经是过去式了,后套正在筑城,前套本就有平安州。”

  “我会上奏请置五原府、云中府,以知府治理地方,不再设立边州节度使。”

  “从今以后,宁夏镇、榆林镇、山西镇、大同镇面临的威胁几乎都不存在,宣府固然要考虑到漠北蒙古、漠东蒙古各部,却也不像往常一样忌惮外来威胁。”

  “可以建功立业的地方并不多,只剩下甘肃镇、固原镇、蓟镇和辽镇。”

  “你们三要么本来就是总兵,要么是副总兵,封爵之后,至少要晋升为正二品边镇总兵。”

  “请小君侯赐教!”

  三人对视了一眼,再度出声问道。

  “国朝之所以设立九边,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来敌。”

  “在九边立下之初,不得不启用前明时期的各个将门,宁夏马家、甘肃王家、固原麻家、榆林尤家、山西曹家无一不是如此,宣府岳家算得上后起之秀。”

  “这些将门一味的抱残守缺,喝兵血,大肆侵占边田,贪婪无度,早已成为了皇室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此,太上皇提拔了宁夏镇总兵扬继善、宁夏镇副总兵张霁,固原镇副总兵赵腾烨、甘肃镇副总兵孙砚良、榆林镇副总兵王森罗,用掺沙子的办法一点一点的改变将门视九边为自家地盘的局面。”

  “现如今,雍平帝无法确保神京兵力为其所用,只能寄希望于边军。”

  “值此大胜之机,大力整肃边镇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微微一笑,贾琰补充道。

  “我等明白了。”

  年羹尧三人立马反应过来,这就是说他们这些雍平勋贵会被雍平帝当枪使,下放到那些尚未被改变的边镇担任一镇总兵,这是机遇,也是困难。

  将门盘根错节,他们这些外来势力者要想把人家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时间还长,你们可以慢慢想。”

  “待封赏过后,再行把决定告诉我。”

  ‘咯噔!’

  三人心中一激灵,有些不敢相信的抬头看着面前这个英俊少年。

  “天色已晚,先去歇息吧。”

  贾琰没有多说什么,下了逐客令。

  “是。”

  年羹尧、岳钟琪、张广泗怀揣着沉重的心情,一步一步走出了厢房,三人的脸色都在变幻。

  仅仅是这样两句话透露出来的讯息实在是太多了,太可怕了,这让他们有些难以平静内心的悸动。

  “黎明不远矣!”

  目送着三人离去的身影,贾琰微笑着吐出一句话。

第71章 皇帝亲迎,文武百官皆骇然!

  雍平七年,五月初五,卯时五刻。

  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神京永定门外已是人头攒动,文武百官都聚集到了这里,站在最前面的身影挺拔如松,一席龙袍冕冠分外威严,举手抬足间透着从容不迫、君临天下的风范。

  “哒哒哒!哒哒哒!”

  一阵沉闷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地面在不断颤动,所有人都感觉到了。

  “陛下。”

  “他们到了!”

  站在队伍前端的乾清宫掌宫太监苏培盛一眼就注意到了地平线上的黑影,神情有些激动。

  ‘唰!!!’

  在场的官员、武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声源处,一个个脸上充满了期冀。

  早在一个时辰前,所有人就已经来到这里等着了,没有一个人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只因他们迎接的是国朝即将诞生的最显赫的勋贵,没有之一。

  “嗯?”

  目光如炬,雍平帝注视着远方,面容肃穆。

  这位中年登基的帝王的内心犹如潮水般澎湃,大同一战乃是国朝开国以来对草原最大的胜利,一举荡平了漠南威胁,天下人无不称赞他为圣君。

  当天边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时,金光覆盖下的骑兵身影格外显目,高头大马,身着黑色布面甲,仅仅五百余骑,却给人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压迫感,无形的军阵煞气扑面而来。

  ‘那是.’

  在场人无不面露惊色,死死地盯着队伍最前面的矫健身影。

  “陛下。”

  “是虎贲校尉!”

  苏培盛一眼就认出了最前面的贾琰,脱口而出。

  “虎贲校尉。”

  顿时,雍平帝、文武百官的注意力都聚集到了贾琰身上,玄色甲胄遮体,少年将军英姿勃发,面容棱角分明,剑眉星目,虎体猿臂,彪腹狼腰,一身英武阳刚之气,愣谁见了都得夸一声国朝好儿郎。

  “吁!!!”

  片刻后,一行黑甲骑兵已然来到了永定门外,距离帝驾十丈处止住了脚步。

  为首的贾琰率先翻身下马,五百余骑兵紧随其后,单膝下跪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

  雍平帝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轻轻一扬手。

  “谢陛下。”

  众人纷纷起身,站立一旁。

  贾琰高声道:“末将奉命押送俘虏,先行入京。”

  “哒哒哒!哒哒哒!”

  三千京营精骑已然赶赴永定门外,数百名俘虏的蒙古达官贵人被押送入京,一并押送的还有九斿白纛、六叶仪仗锤、万安宫银树、铜东布壶等蒙古祭天礼器,满目琳琅。

  不过,在场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贾琰身上,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穿着的黑色布面甲已是血痕斑斑,刀砍箭射的痕迹多不胜数,足可见他经历了多少惨烈的厮杀。

  奔袭漠北五千余里,先破四部,再复归化,于数十万军中斩杀蒙古大汗,立下不世之功。

  “好,好啊!”

  看着眼前这一幕,雍平帝心情愉悦,开怀大笑。

  登基七载的阴霾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他作为皇帝的伟岸光明。

  辰时,天色已大亮,一众有功将领纷纷赶到了永定门外,牛继宗、侯孝康、柳芳、年羹尧、岳钟琪、张广泗、王子腾等人不约而同的在十丈外下马行礼。

  “参见陛下!”

  “免礼!”

  雍平帝再度拂了拂衣袖,始终面带笑容。

  “末将奉诏征北,幸得陛下隆恩,皇天庇佑,大破鞑虏,班师回朝,特此缴令!”

  征北大将军牛继宗大声高喝,双手从怀中取出虎符,捧上前。

首节 上一节 5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