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也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知道了。”
微微颌首,贾琰开口道:“京师三大营的训练暂时就这么继续。”
“依国朝制,九边各自都有自己的作坊,可以打造一些兵甲,平安州也有。”
“不过,我们不能私自打造,这是一个违忌的事。”
“按理来说,兵部管军械,三大营成立之后,十二万人的兵甲都要兵部拨付。”
“但是,兵部交付的那些玩意早就老掉牙,何况他们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交付出三大营的东西。”
“这样吧,牛叔父,你先把平安州的工匠招揽起来,全部带到京师去,到时候直接让皇帝允准,由内务府监造,在京营单独设立兵造局,打制兵甲、火器。”
“好!”
牛继宗拍了下大腿,喜笑颜开。
这样的话,他们就不用再看兵部那些老爷们的脸色行事了。
“30万蒙古族人,这倒是个难题。”
“山西镇那边不是攻占了鄂尔多斯部、扎鲁特部驻地,他们难道没有俘虏蒙古人?”
“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贾琰询问了声。
“边军历来对于蒙古鞑子都是不假辞色,蒙古女人身上有膻味,只有普通士卒瞧得上。”
“鄂尔多斯部、扎鲁特部加在一起,大约有7、8万人。”
“听说他们俘虏了2、3万,大部分卖给了商人,还有一些充作奴役。”
侯孝康对此知之甚详,解释道:“咱们总不能把这30万蒙古族人都卖了吧。”
“那不行。”
闻言,贾琰直接摇头,这几十万蒙古族人拖家带口的,全卖出去,那他的名声在国朝怕不是臭了。
林黛玉
第62章 中原王朝的痛,河套自古是汉家!
“几位叔父以为朝廷对平安州会作何处置?”
贾琰冷不丁的问道。
“贤侄何意?”
牛继宗三人微微一怔,有些没反应过来。
“开国之初,太祖设立四大边州及节度使,本意是借助四大郡王府之力,维护边疆安宁。”
“现如今,蒙古既平,平安州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一如南安州,更易为福州府,为福建巡抚行在,在此设立了福建市舶司,同琉球、倭国、荷兰人通商。”
“平安州之地本为河套地一部分,有大青山为北边屏障,又称前套、东套、敕勒川、土默川。”
“秦朝统一后,在这里设立了云中郡,为西汉沿用,归化城有百姓不下数十万,开垦农田、放牧牛羊。”
“单从这一点来说,平安州改府设县,治理地方,并无多大难处。”
“察哈尔部原来栖息在狼山以东,乌拉山以西,阴山西南麓,这里是西套的一部分,又被称为后套。”
“秦始皇三十三年,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置九原郡,涵盖了现在的后套,西套(宁夏平原),西汉在这里设立了五原郡,更在前套、后套中央,即乌拉山以南设立了朔方郡。”
“河套古称河南地,过去常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唯独降水量稀少,早在秦、汉时期,我汉家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开凿沟渠,引黄河河水灌溉。”
“既然平安州可以改府设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后套重新开挖水利设施,垦荒种地,筑城而居。”
‘???’
一时间,牛继宗、侯孝康、柳芳三人都被这一提议震惊了。
复垦后套,这可是上千年来,中原王朝都没有考虑过的事情,除了秦、汉。
“三位叔父对塞北地形应该比我更了解。”
说话间,贾琰把一顶高帽子戴到了三人头顶。
“贤侄是想要永绝河套地为蒙古人所占的可能性,从而让宁夏、山西、大同三镇再无威胁?”
牛继宗不愧是开国一脉第三代中的佼佼者,立马明白了贾琰的打算。
‘唰!!!’
侯孝康、柳芳眼中齐齐一亮。
事实上,大乾设立的九边重镇与明朝的九边体系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最开始是为了防备来自草原的敌人,即蒙古各部,后来才逐渐衍生为一条完整的北方防线。
而大乾就不一样了,九边重镇的设立都是有针对性的敌人,甘肃镇面对的是来自西方的准噶尔汗国,固原镇做为甘肃镇的补充,同样兼具了监视西宁州及青海和硕特部的重任。
宁夏镇面对的是来自漠南的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扎鲁特部,榆林镇做为宁夏镇的补充,与山西镇、大同镇共同构成了监视平安州的体系。
宣府镇主要应对的是漠东蒙古各部,即科尔沁部、巴林部。
蓟镇、辽镇都是为了应对来自后金的威胁,女真鞑子的压力无法言喻,甚至需要京军随时随地支援两镇。
现如今,来自草原的威胁几乎不复存在,漠北三部、巴林部、科尔沁部臣服,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扎鲁特部灰飞烟灭,只剩下数万族人流离在外,还有三十万蒙古人被他们俘虏。
宁夏镇、榆林镇、山西镇、大同镇直接需要应对的威胁已经没了,几十年内,塞北都处于一个安定状态。
塞北真正的沃土在于河套,河套西边是贺兰山、北边是阴山,无论是贺兰山之西,还是阴山以北,戈壁、荒漠,微不足道的草地,这都是天险。
历朝历代,草原族群都没有从贺兰山以西,阴山以北而来,除非他们本就生活在这些地方。
一旦恢复了秦汉时期的布局,西套地是宁夏镇,前套是平安州,复设府县,后套开垦筑城,整个河套都将为汉家疆域,流窜在外的鄂尔多斯部、扎鲁特部蒙古人也会被逐渐吸引至后套。
中原王朝几千年来担忧的威胁将会荡然无存,河套地更是能够成为塞上江南,为西北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肉食,这将是一个壮举!
“从十几万流民中选一些能干之人,充作官吏。”
“另外再募集一些强壮者,让痊愈的伤兵充当将领,给他们发放武器、甲胄。”
“从临近府县大量购入农具,耕牛都是现成的,让这些流民前往后套开垦农田,建造家园。”
“三十万蒙古族人哪个不是拖家带口,平时在部族中也是最底层,饱受欺凌,如若我们发放给他们牛羊,再按照家庭进行编组分类,允许他们在服完苦役后,录入民籍,他们必然会心甘情愿的成为国朝子民。”
“这样一来,五原府城就能够在短时间内筑成,还有近五十万人口。”
贾琰有条不紊的安排道。
“大善。”
牛继宗三人对视了一眼,大声赞同。
“几位叔父没有意见的话,先安排人前去后套。”
“我会写一份章程快马送往都中。”
随即,贾琰补充道。
“一切听贤侄安排。”
三人不约而同的回道。
“好。”
贾琰点了点头,继续道:“科尔沁部,我自会处理。”
“嗯。”
牛继宗三人这才离开了中军大帐。
“商二。”
在他们走后,贾琰轻唤了声。
角落处一道身影缓缓露面,黑云都密谍商二恭敬道:“小主人。”
“你马上安排去寻两个人。”
“一个是李卫,江南铜山人,顺康五十六年捐资员外郎,入朝为官,任兵部员外郎,现在应该是户部郎中。”
“另外一个,刘统勋,顺康三十八年出生于陕西羌州,父亲刘棨是顺康朝进士,前四川布政使,顺康五十六年中举人,雍平五年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现在应该是翰林院编修。”
贾琰叮嘱道。
“是。”
商二将两人的名字、生平记在了心里,转身离开。
“也该是时候去见一见我的便宜老丈人和两个大舅子了。”
目光幽深,贾琰暗自思索道,贾敬为他定了一门亲,这件事,他早就知道。
第63章 面见老丈人,贾家曾经的高光时刻!
大同,俘虏营一角,白色毡帐中。
“阿布。”
“你说他什么意思啊。”
“不是我们临阵倒戈,大乾能这么轻易赢了?”
“把我们关在这里不闻不问这么多天,要杀要剐也给个信吧。”
生性直爽的巴特尔完全不掩饰自己对于贾琰的不满,嘟囔个不停。
“大哥。”
“稍安勿躁。”
“大乾不同于草原,这么大的事,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那日松对乾朝有一些了解,出言安抚巴特尔。
科尔沁部首领苏日勒和克盘膝坐在被毛毯覆盖的地面上,老神犹在,不为外事所动。
‘哗啦!’
突然间,毡帐门帘被掀开,一道挺拔身影走了进来,面容英俊,五官如刀削般棱角分明,瞬间引起了父子三人的注意,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来人是贾琰。
“看守外面,不许任何人接近。”
一进毡帐,贾琰面无表情的朝着亲卫叮嘱道。
“是。”
几名亲卫二话不说,纷纷把守在帐外,眼眸森冷,右手始终紧握着刀柄。
“你总算来了。”
巴特尔一脸不满的盯着贾琰。
“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