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134节

  “仅仅是陛下身边的侍卫就已有此等狠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呐!”

  孔胤植淡然一笑:“如此一来,不是正好吗?”

  闻言。

  孔胤昌原本皱起的眉头,也是不由得舒展开来。

  杀人,算不得什么。

  给饿极了的小乞丐一块饼子,他也敢暴起杀人。

  但杀人所带来的后果,你皇帝能承担吗?

  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杀掉百名仅是为了给普通老百姓讨一份公道的儒生士子

  这在山东这种地方会带来何等后果,已经无需赘述。

  在这里。

  可是有很多卫道士想给自己立一块“贞洁牌坊”的。

  就在孔胤昌思索之时,孔胤植又淡淡开口了:

  “接下来的局势,想必会比我预料中的还要更加汹涌。”

  “胤昌,你可知事后该做什么?”

  孔胤昌心思飞转。

  自家兄长这个时候问出这种问题,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

  显然是他已将朱家皇帝当成了自己的试金石。

  想要在这次事件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样一来,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就必须要深思一番才行了。

  兄长方才说了。

  由于皇帝手段太过酷烈那么如此一来聚集的儒生士子便会更多。

  孔胤昌原以为凭着这事,能啸聚个千把号人就已经不错。

  但现在看的话,更多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只要这些人一拦住皇帝的圣驾,那拖上三五日其人便必死无疑。

  而这个时候,自己又该做什么呢?!

  思考间。

  孔胤昌目光一抬,陡然看到祠堂中最为显眼的牌匾——高山仰止。

  心中也是跟着灵光一闪。

  “兄长.可是现在就要将拥立新君的贺表给准备好了?”

  孔胤植看向自己弟弟,目光中投去一抹赞赏。

  真正的、具体的事情,才最能锻炼出一个人的才能。

  自家胞弟已然是在这几日的事务中大有长进了。

  如此的话,明朝皇帝终究不算是在山东白跑一趟。

  “胤昌,你果然长大了。”

  夸赞完后,孔胤植又鼓励其几句方才继续问道:

  “胤昌,圣上圣驾队伍的动向如何,是留在了青州府城内处理善后事宜,还是直奔我曲阜孔家来了?”

  孔胤昌回答道:“兄长,圣驾队伍既没留在原地也没往曲阜来,而是往海边的方向行进了。”

  听见这话。

  孔胤植修剪盆栽的手不禁一顿。

  圣驾队伍往海边去了?!

  皇帝去海边做什么?!

  不怪孔胤植听到这个回答有些吃惊。

  在他的设想之中。

  皇帝动手处理完那批闹事的人后,留在原地严阵以待处理善后事宜。

  或者说察觉这背后有人指使,一鼓作气直接带人往曲阜赶来,这都在孔胤植的预料之中。

  其余一些反应,孔胤植也是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计划。

  但唯独这个往海边去的举动,着实打了孔胤植一个措手不及。

  难不成皇上是看大明朝动荡不安、难以掌控了。

  准备直接带人出海跑路,不要大明朝了?!

  但问题是。

  就算出海,他也跑不掉啊。

  大明朝的海贸势力究竟有多么猖獗。

  别人不知道,他这个世家高层之一还能不知道吗?

  皇帝这步棋,走的让孔胤植着实有点看不懂。

  但看不懂归看不懂,孔胤植也没在这上面多纠结什么。

  反正皇帝不管往哪个方向跑,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拖住他的脚步便够了。

  只不过因为这步看不懂的棋,让孔胤植多生出了几分警惕而已。

  顿了顿后。

  他开口说道:“胤昌,你亲自去在暗中盯着此事,我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要往海边行进,但总觉得这事情里有些蹊跷。”

  孔胤昌一怔:“既然兄长放心不过,那我就亲自去一趟便是。”

  孔胤植点了点头。

  孔胤昌见状,也是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快步离去。

  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恐怕这次便是能啸聚起两三千人的儒生士子阻拦圣驾。

  皇帝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是无力回天了。

  山东地界内,惶惶两三千圣人门徒聚集于此。

  哪怕就是文曲星落入凡间,也得为此停下脚步!

  更何况区区一个登基不过两月,就逼反了大明朝全国各地的皇帝?

  就算是手中有刀。

  面对着这么多圣人门徒,你敢将刀抬起来哪怕一寸吗?!

  孔胤昌大踏步走出祠堂,直奔圣驾行进方向而去。

  又是两三日时间过去。

  圣驾队伍仍在稳步向东江镇方向前进。

  这几天下来,倒是没再遇到什么拦路之人。

  小洪子对此也是颇为意外。

  怎么回事?

  不是说山东是儒家势力的发源地吗?

  我们在京城里刨了儒家的坟,前几天又在儒家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怎么一路上都没见人来了?

  他们不来,陛下所吩咐的操练新兵之事还怎么办?!

  如果不是首要任务是立即赶往东江军镇的话,小洪子甚至都想派人去找点事了。

  但小洪子不知道的是。

  就在他期盼之时。

  前方的一座城池之中,已然是聚集了两千多名从各地赶来的儒生士子。

  此刻。

  城池之内。

  两千多名儒生士子几乎是将城中街道给堵了个水泄不通。

  一时间,不算太大的城池内端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而这些人之所以聚集以此,皆是因为几日前青州府城中发生的那件事。

  上百名儒生士子,只不过是为了给一个摊贩老板讨回公道而已。

  竟然被皇帝亲卫二话不说就给直接杀了个精光?!

  这还得了?!

  不互相转告不是大明人!

  不为此发声不是大明人!

  至于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误会。

  比如说那皇帝亲卫究竟是吃了几碗粉,又到底给了几碗钱。

  又比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其中究竟有没有某些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一切的一切,就没人在乎了。

  至少对今日聚集于此的儒生士子们来说,他们是不在乎的。

  甚至说若是有人敢提出有关这些的质疑,还会被他们给群起而攻之。

  你是不是圣人门徒?!

  你儒家经典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说这种话,你究竟还是不是大明人?

  你他妈该不会是后金派过来的奸细,想来偷学我们圣人学问的吧?!

  给我打!

  当场便有一小撮人被打成重伤,因此退出了队伍。

  可以说,现在出现在城池里的这些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信仰都算是异常坚定的。

  大家对皇帝擅杀百名同门之时,皆是义愤填膺,只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首节 上一节 134/1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