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照自己之前设想的,以怀柔手段继而用尽权谋,花个三十五年徐徐图之。
那搞不好最后迎来的不是前赴后继、齐心并进.
而是人亡政息、全面反扑、变本加厉、大加修正.
别的不说,张居正就是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张居正,实际上也只不过是动了一小部分人的甜头而已。
而陛下,要做的却是将这一整个庞然大物给连根拔起。
说白了。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只有一方彻底死亡或者消失,这场斗争才会停止。
不会再有第三种结果。
孙传庭沉默良久,最终攥紧拳头,下定决心。
既然陛下选择了要走这条路,那就干脆全心全意的以命搏命吧。
怎么办?只有杀!
他不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多少凶险,但他愿意为了大明朝去跟陛下一起搏上一搏。
不过。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陛下所说的这个“各个击破”,是要从哪里开始?
屠刀抬起来,那也得有个合适的目标给砍才行。
孙传庭在脑海中快速思索起来。
江南沿海一带肯定是不行的,这几个地方的世家豪族其实力着实大的超乎想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孙传庭前些年在江南游历时,曾去看过一眼一个名叫【拙政园】的园子。
而这比皇家园林还气派的园子,也只不过是一支不太入流的豪族所修缮的。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山西更不用说了。
在山西土生土长的孙传庭估摸着。
山西境内的八大商号有能力给大明朝卖了,然后再给自己谋个世代富贵、与国同戚。
刨除掉这些凶险之地后。
似乎也只有广西、云南、贵州.这种偏远之地了。
若是从这些地方入手的话,确实会相对容易些许。
但也仅仅只是相对而已,其中的凶险依然不是孙传庭敢细想的。
想到这里。
孙传庭也是继续开口问道:“陛下的意思微臣已经明白了,只要有用得着微臣的地方,微臣必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是陛下可否告知微臣,陛下准备先从哪一省份动手,微臣这些年游历甚广,或许恰好知晓当地风情也可为陛下分忧些许。”
“朝鲜。”
孙传庭:?
“.”
又是一阵沉默。
孙传庭做梦都没想到。
陛下第一个要动的地方竟然是朝鲜。
哪怕陛下说江南呢?都比朝鲜二字带给孙传庭的冲击要小上一些。
首先。
朝鲜他名义上虽是大明朝的藩属,但实际上毕竟也是一个半独立王国。
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太伤他们的国王了?
倒不是说孙传庭同情朝鲜国王什么的。
对于现任的朝鲜国王,孙传庭也是听说其人对大明并不够忠诚。
那从这个方面去动朝鲜,孙传庭自然是能理解的。
但孙传庭知道陛下不会因为这个就意气用事。
他真正看不明白的是。
陛下为何选择首先动朝鲜?
朝鲜又能给大明朝接下来的局势带来哪些利益?
带着这种极大的疑惑,孙传庭也是接着话茬继续询问道:
“陛下,为何您首选目标是朝鲜?”
朱由检看着孙传庭,没有立即回答。
为何选择朝鲜。
其实是他在离开京城后就一直在不断思索的事,直到最近几日方才真正定下决断。
没办法,战略方向实在太重要了。
任何战术从来都是跟着战略走的。
战术失败了,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但战略失败。
往小了说,几万几十万的精锐军队可能就直接被葬送了,国本为之动摇。
要是往大了说,直接亡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战术上的赢或输其实都不重要,但战略却是绝对不能输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选择朝鲜的原因。
朝鲜相比于其他省份的世家豪族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其不够起眼。
率先动朝鲜的话。
不至于让各地世家成为惊弓之鸟、拼死反扑。
虽说资产阶.虽说世家豪族有一定的软弱性。
但朱由检非常清楚,这种软弱性只是相对而言的。
毕竟自己是准备要的是他们所有人的命。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
即使是最坏的结果,朱由检也必须要全部考虑到。
而将战略重心放在朝鲜上。
则刚好处在这软弱性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
朝鲜在不够起眼的同时,它的战略意义及位置却又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
等大明朝全面接收掉朝鲜之后。
侵扰大明最严重的后金,其一方后路便等于是被直接拦腰斩断了。
凭借这一点。
就可以在日后做许多事。
侵袭、备军、筑城.
各种事宜皆在人为。
然后。
还可以通过朝鲜沿海的地理位置,来发展海军,为日后的海贸做足准备。
毕竟朱由检再清楚不过。
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大航海时代。
要想让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那海洋军备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否则所谓的让大明再次伟大,那就全部都是无根浮萍了。
以及占据朝鲜后。
朝鲜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以使其对后续的屠灭倭国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因为对于朱由检来说,帝国是不能受到任何威胁的。
万一几百年后,倭国又掀起什么风浪呢?
所以倭国是必须要尽数屠戮的。
不再是什么十一抽生或者集中起来统筹规划。
而是真正的将这个种族从世界上抹除掉。
原因无他。
朱由检从来不相信什么后人的智慧,也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所以他这一世该干的事,必须得处理的干干净净。
把其抹除,自然就不会再有这种后顾之忧了。
灭倭,只不过就事论事而已。
当然。
对待朝鲜肯定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
前些日子从和毛文龙的谈话里。
朱由检知道目前朝鲜国内对大明朝的态度,主要分为反对派和拥护派,以及更大部分的中间派。
所以他准备对朝鲜施行一种较为怀柔的政治手段。
把反对派全部从物理上消灭,扶持拥护派。
接着对剩下的中间派实施感化政策,让他们彻底归心于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