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办法做到彭刚那个程度。
至于在首战中大放异彩的黄大彪,那是匹夫之勇,小规模的战斗黄大彪能凭借其出众的个人武艺大显身手。
规模再大一点的战斗,黄大彪能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
再者,黄大彪的一身本事是跟他已故的阿爸学了好七八年的。
彭刚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批量训练出黄大彪这样的高手。
“说的不错,我希望你们以后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彭刚肯定地点点头,这是他对一组、二组所有组员的期望。他在何清风的名字上着重做了个记号,“还有谁要举手发言?”
“我们的阵法枪法不精。”
“临敌太过紧张,动作变形。”
“我们的鸟铳太少,要是每个人都有一杆鸟铳就好了,一轮下来少说能打死打伤十几名贼匪!一轮排枪就能把他们打退!”
“还有炮!能打退贼匪,镇山炮功劳很大!”
“可惜是木头的,咱们要是能有真的铁的大炮该多好。”
“有铁大炮,来一百名贼匪咱们都不怵他们!”
由于平日里彭刚将后生仔们当人看待,没有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山奴使唤。
这些后生仔们肉眼可见地变得自信、活泼了许多,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
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的看法,为山场的防御工作出谋献策。
就连以前认为彭刚不务正业的大舅萧国英,态度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现在他也支持彭刚训练山场护卫,在一旁旁听后生仔们的发言。
你不主动招惹别人,不代表别人不会来招惹你。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道,弱小本身就是一种过错。
总结大会结束,收获颇丰的彭刚收起记录本,拍拍手散会,让后生仔们都去休息。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难免会有疏忽,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无尽的。
散会还没多久,喧闹刺耳的铜锣声再度响起。
锣声是从东门方向传来的。
彭刚不由得心头一紧,难道又有贼匪上门?
有了第一次战斗的经验,这一次彭刚从容了许多。
尽管损失的人员还没来得及补充,可石达开和石镇仑他们还在烧炭场里。
有石家兄弟的三十来号人相助,应付几十上百号的贼匪不在话下。
“为何半夜敲锣?”被锣声吵醒的石达开从一组的宿舍里快步走了出来。
“贼匪来袭。”已经集合好队伍,在东门严阵以待的彭刚对石达开说道。
听到贼匪来袭,石达开打了个激灵,迅速组织好石家的人手,会同彭刚一起抵御贼匪。
来的也确实是贼匪,还是天地会艇军的贼匪。
广西艇军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只是广西天地会比较边缘的武装,战斗力平平,寻常的水匪而已,掀不起大风大浪。
道光二十二年,英国占领香港,为保障贸易商路通畅。
英印海军以香港为基地,使用坚船利炮肃清扫荡了自明末以来就一直盘踞活跃于广东沿海,乃至南洋的海盗。
英国人毕竟是以海盗发家,当地的土海盗哪里是英印海盗的对手,遂沿珠江水系的河道溯流而上,前往内地避难。从广州城一路深入到广西。
根据江宁条的规定,英国人不能进入广西追缴海盗,遁入广西的海盗由此获得喘息之机。
广西右江镇江防薄弱,装备寒酸,水营仅有四艘大船,十八艘小船,火器更是陈旧,不敌装备精良,饱经风浪的海盗。
进入广西的广东海盗无论对当地的官军还是同行都是降维打击,由得以此鸠占鹊巢,吞并整合了右江流域几乎所有的水匪,实现了在广西的再就业,成为桂省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天地会武装。
罗大纲、田芳、张钊、邱二嫂等等叫得上名号的艇军首领,无一例外,都是广东海寇出身。
谢斌是自视甚高的人,尽管他手刃了张钊,和彭刚联手消灭了张钊所部的艇军老匪。
但谢斌还是承认张钊所部的艇军老匪战斗力很强,若非其疲劳饥渴至极,不要说他上垌塘的塘兵青壮。
浔州协副将李殿元的亲兵也未必吃得下张钊这股残匪。
这次上门的是罗大纲。
罗大纲的目的地和身首已经分离的大头羊张钊一样,都是去黔江勒马寻求邱二嫂的帮助,避过这一阵子的风头。
江口圩一战,艇军元气大伤,实力未损的艇军仅剩下邱二嫂这一支。
绿营已经封锁了浔江、黔江,罗大纲不敢走水路,只能走陆路前往勒马。
而取道红莲坪,是前往勒马的捷径。
第54章 罗大纲的转变
比之张钊,罗大纲的道德底线要高得多。
罗大纲很在乎名声风评,没有一言不合就偷袭烧炭场,而是只身上前,好声好气地喊话表明来意:“我是黔江的罗大纲,山场主可在?能否卖我些粮米和盐?我买些粮米和盐便走,不给你们添麻烦。”
彭刚偏头瞧向石达开和石镇仑:“你们对罗大纲可了解?”
和张钊一样,彭刚与罗大纲也只是有过一面之缘。
所不同的是,彭刚对罗大纲的第一印象要比张钊好很多。
彭刚对罗大纲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他和张钊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不敢轻易放罗大纲进来,同他交易。
张钊的那股残匪都如此难缠,罗大纲的名声比张钊更响亮,赏格也更高。
罗大纲所部的艇军残匪,战力应当高于张钊所部的艇军残匪。
“罗大纲是我朋友,是个讲义气,守信用的好汉子,我愿为其作保。”石达开看出了彭刚的顾虑,为罗大纲担保。
罗大纲骁勇善战,其部艇军战斗力很强,冯云山和石达开从去年起就试图拉拢罗大纲入上帝会,籍以壮大上帝会的实力。
只可惜罗大纲看不上上帝会,拒绝了他们的邀请,最后只是交了个朋友。
“既然是达开的朋友,那就给他们些吃食。”彭刚示意把门的后生仔开门,放罗大纲进来。
见山场主是彭刚,石达开、石镇仑等人也在山场里,罗大纲很是意外,意外之余便是欣喜。
喜上眉梢的罗大纲抱拳道:“原来是上帝会兄弟的山场。”
“贵县团练都在传大纲兄弟在江口圩被李殿元割了脑袋邀功,当时我就觉得是在放屁。”石镇仑见到罗大纲非常高兴。
“大纲兄弟是咱们浔州府地界数一数二的好汉,想要大纲兄弟脑袋,李殿元和他那些浔州协的绿营杂兵,还没那个本事。”
“江口圩之事,不提也罢。”罗大纲扼腕叹息道,“要不是大头羊队伍里混进了官军的奸细,提前给官府通风报信,我的那么多好兄弟,也不至于葬身大湟江。”
“大纲兄弟和大头羊可是结义兄弟?”趁着这个话茬,彭刚询问罗大纲和张钊之间的关系。
“和大头羊?结义兄弟?”罗大纲嗤之以鼻道,“重利忘义之徒,谁当他兄弟谁倒霉!”
罗大纲对江口圩的事情仍旧耿耿于怀,张钊还是一如既往地,拿他殿后,吸引官军火力。连口信都不派人给他传一个。
罗大纲被张钊不止卖了一次。
要不是道光二十六年艇军起义失败,艇军实力大损,人手不足,罗大纲真不愿意拉张钊一起打江口圩。
艇军各部中,罗大纲和苏三娘一部的艇军关系最好,近乎是同盟关系。
和大鲤鱼田芳,邱二嫂的关系比较好,和张钊的关系最糟糕。
罗大纲看不起反复无常,没有原则底线的张钊。
听罗大纲这么一说,彭刚长舒了一口气。
他还担心日后罗大纲会为了张钊的事情找他寻仇,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几人畅聊了一番,得知冯云山被官府抓捕,罗大纲很是惊诧:“你们打算如何营救冯先生,是劫狱,还是花银子打点把冯先生赎出来?”
罗大纲和冯云山有些交情,尽管没有入会,罗大纲依旧很欣赏冯云山的为人。
冯云山有难,他愿意出手相助。
“用银子赎,咱们上帝会可没你们艇军这么能骁勇,暂时还是要避官府锋芒。”彭刚回答说道。
目前上帝会内最能打的武装是萧朝贵麾下的林凤祥、李开芳那伙人,战力与艇军在伯仲之间。
论械斗,他们在广西难逢敌手,论和官府对抗,还差些火候。
“骁勇又有何用?冯先生说得没错,对抗官府,不仅要靠拳头和刀枪,更要动脑子。”罗大纲拿出包袱里的金银分给石达开和彭刚。
“虽然没打进江口圩,但我还是吃了几个大户,得了些金银。冯先生在官府是挂了号的,要赎人,官府开的赎金肯定不低,这些金银,你们先拿去使,把冯先生救出来。”
以前的罗大纲觉得冯云山太怂,有点看不起冯云山。
经历了艇军起义与江口圩失利的两次惨痛教训,罗大纲开始逐渐认同冯云山的做法是对的,对上帝会的观感,也没以前那么差了。
石达开还在犹豫要不要接受罗大纲的银子时,彭刚谢绝了罗大纲的好意,同时把张钊的事情也告诉了罗大纲。
“大纲兄弟招兵买马要用的银子更多,我前些天刚刚灭了张钊,不缺银子。”
获悉张钊一事的原委,石达开、罗大纲、石镇仑皆非常惊愕望着彭刚。
张钊被剿灭的事情还没传开,他们是才知道张钊居然是被彭刚给灭的。
至于烧炭场挂的素灯白幡,石达开等人一直以为彭刚是为他爹彭信守孝而挂,没往别处想。
“杀得好!咱们艇军的名声,就是被他给败坏的,平在山里的山民见着我罗大纲就跑,把我罗大纲当成和张钊一样的人,害得我入山以来连一把米,一粒盐都没买到。”
罗大纲没有为张钊的死感到惋惜,更没有想着为张钊复仇,他和张钊本就不是一路人。
张钊是有奶便是娘的主,能入艇军,也能接受官府的招抚,他罗大纲做不到。
罗大纲进山的目的和张钊一样,躲避官兵的搜捕,去找勒马的邱二嫂避风头,两队人走的路线大差不差。
既然张钊也曾进平在山,路上所见到的那些被屠戮的山户不一定是官军干的,也可能是张钊那些人干的。
官军还在平在山搜捕罗大纲,罗大纲不想连累彭刚,从烧炭场得了些粮食,盐巴,草药,便道了句后会有期,连夜带着他的四十多名艇军老兄弟继续西逃,前往勒马。
去县衙找知县王烈赎人不宜带太多人,彭刚让石镇仑等人在烧炭场等消息,他自个儿则和石达开揣了三块合计重量在百两左右的金条,十几两散碎银子,下山来找谢斌。
谢斌刚刚向浔州协左营的守备营官黄震岳报了军功,眼下正是浔州协绿营的大红人。
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彭刚想借着谢斌和黄震岳这层关系,看看能不能和桂平县的县令王烈见上一面。
二轮没有晋级,能不能复活就看这周的追读!劳烦大家给个追读!
第55章 桂平城
“你们想和黄守.都戎搭上线,见王县尊?”
春风得意,刚刚从浔州府城回来的谢斌听了彭刚所求,很遗憾地摇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