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67节

  直至派出去的斥候传回长毛教匪皆向灵川县城方向行军,先期撤离的长毛教匪已在灵川县城驻扎的消息。

  劳崇光这才确定这不是长毛教匪的疑兵之计,长毛教匪这次是真撤走了,慌忙部署追堵事宜。

  获悉太平军主力已经撤围桂林。

  苏桥圩一带的秦定三、周凤岐所部清军。

  大墟一带的周天爵、乌兰泰所部清军。

  这两支清军亦是火速加入了追堵太平军的队伍之中。

  与此同时,坐镇永州府府城零陵的李星沅苦于麾下的两位总兵不顶用,只得亲自督师南下,以期将太平军堵御于广西境内。

  清时永州府领一州七县,零陵县附郭。

  永州府府城并不在后世永州市市区,而是位于零陵区境内。

  发兵之前,李星沅又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去信要求两广总督徐广缙调粤兵入桂助剿上帝会教匪。

  林则徐在任钦差大臣时期徐广缙尚不愿入桂。

  对于李星沅的调令,徐广缙置若罔闻。

  此时聪明的徐广缙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太平军很可能由湘桂走廊入湘,李星沅大概率是挡不住太平军的。

  为此,徐广缙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将肇庆一带的粤军主力调至韶州府,防止太平军进入湘南地区后,由湘南南下广东。

  桂林府境内的清军尾追,李星沅号称亲自督师三万精锐南下。

  形势对被夹在湘桂走廊上的左军很不利,按理说彭刚应当感到紧张才对。

  然而坐镇全州的彭刚和麾下的左军官兵们非但不紧张,反而镇定自若地准备联络永州一带的天地会,南北夹击围歼李星沅所部的清军。

  左军自信的底气来源于对清军的了解。

  和刘长清、余万清交手过的左军官兵们太清楚李星沅回麾下的所谓三万精锐是什么货色。

  那可是连行军都行不明白,日行军三十里不到,三四千人能被三十一人吓得炸营的货色。

  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没什么好怕的。

  “你们三位在永州府的天地会旧部,加上李严通所部的天地会,能否堵御阻截李星沅这支清军,拦住李星沅窜回永州府城零陵?”

  彭刚召来刘代伟、刘统伟、马玉吉这三位永州天地会出身的天地会首领问道。

  此时陈世清也成功联络到了永州府境内另一支有意投效左军的天地会武装:李严通所部天地会。

  湘南地区天地会活动非常活跃,新宁江忠源的楚勇,能在太平军起事之前就成为清军团练队伍中数一数二的精悍团练。

  除了江忠源带兵有方,新宁民风剽悍,兵源质量好之外,便是楚勇在剿湘南天地会的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永州境内有大几千号天地会成员,主要的成员现在都是刘代伟、刘统伟、马玉吉、李严通这四人的部署。

  陈世清联络到李严通,彭刚没有令其南下全州会和,便是希望他们能够组织永州天地会,南北遥相呼应,包夹李星沅。

  “李沅发被剿灭后,永州天地会实力大损,精锐尽没,器械不精,士气萎靡,恐怕拦不住李星沅这支官军。”

  刘代伟等人犹豫一阵,颇难为情地回答说道。

  永州天地会要是能有独自抗衡钦差大臣所统带的官军的实力,他们又何须考虑加入左军,寄人篱下?

  湘南天地会最为精悍的人马是前年(1849年)李沅发联合雷再浩余部、全州天地会创立的“把子会”。

  李沅发起事之初在新宁县城胥吏的接应下夜袭新宁县城得手,诛杀新宁知县万鼎恩,一时声威大震,巅峰时期的李沅发一度拥兵千余众。

  只是好景不长,新宁是楚勇的大本营,随着江忠源兄弟,刘长佑、刘坤一叔侄起楚勇配合向荣的楚军进剿,李沅发旋即覆灭。

  李沅发起事的时候,刘代伟等人多多少少掺和过,麾下少数会众甚至曾经是李沅发“把子会”残部。

  在李星沅进驻永州府城零陵之前,刘代伟等人的天地会就不是留守永州镇的二流楚军的对手,不得不蛰伏于深山挖矿为生,等待时机。

  彭刚轻叹了一口气,左军能轻易收拾的二流楚军,都是这些天地会难以撼动的存在。

  “如果我为永州天地会提供军械,再派遣三个营统带永州天地会作战,能否挡堵住李星沅回零陵城的路?”彭刚略一沉吟,问道。

  从天地会这些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手中搞点情报他们靠得住,指望他们打硬仗,阻击大几千清军,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想阻截李星沅窜回永州府城零陵,还是要左军自己出兵。

  太平军主力已经北上,届时两军会师,含老弱妇孺的营伍在内,可是有小二十万人,每天所要消耗的物资是天文数字。

  必须尽早打下一座府城,粮食问题才能暂时得到缓解。

  距离左军最近的一座府城便是永州府府城零陵。

  永州府城零陵是湘南第一大军镇,城防不弱,至少要比彭刚打下的全州城强。

  李星沅放出风声说他麾下有三万精锐显然是虚张声势,不过李星沅麾下六千二流川营、湘营经制军还是有的。

  算上李星沅在本地征募的乡勇,上万乌合之众,李星沅能够勉强凑齐。

  如果李星沅和桂林城的守军一样龟缩于零陵城之内,零陵城攻打起来也会很棘手。

  李星沅主动督师南下全州,于左军而言是千载良机。

  一旦歼灭李星沅的这支湖南主力清军,零陵城防御实力必将大减,攻打起来会更加容易。

  “若有北王殿下的左军出手,自是不在话下。”刘代伟拍着胸脯说道。

  永州天地会没有独自抗衡当地官军的胆子,但跟着左军打顺风仗捡漏的胆子还是有的。

  刘代伟等人亲眼目睹过左军攻打全州,左军可是有能力以强攻的方式拿下一座守备森严的州城。

  这和当初靠内应夜袭拿下新宁县城的李沅发完全是两码事。

  刘代伟等人对永州天地会没信心,对彭刚的左军却很有信心。

  “堵御李星沅的任务就交给我吧。”

  刚刚抵达全州城不久的罗大纲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一任务。

  “水塘湾有楚勇,要断李星沅后路,不能从水塘湾方向走,容易被楚勇察觉,只能走陆路迂回包抄李星沅所部清军的后路,我需要一些时间。”

  罗大纲天地会出身,善于和江湖人士打交道,这个任务交给罗大纲确实最合适。

  彭刚点点头,问道:“五天时间够么?按照李星沅的行军速度,后天应当会抵达水塘湾附近,李星沅所部清军进驻水塘湾后,我不会马上发兵攻打水塘湾,以免你防线还没布置好,清军就一窝蜂往零陵城方向跑,堵御不及。”

  “绰绰有余,咱们左军又不是清军,行军慢悠悠地,一天连三四十里都走不到。”罗大纲笑道。

  “即是如此,二营、三营、六营、劈山炮连交由罗副军指挥。”彭刚点了三个营和劈山炮连给罗大纲。

  罗大纲有太平天国的官职,官居检点。

  不过左军和太平天国各论各的,仍旧习惯沿用平在山时期的官职称谓。

  彭刚点给罗大纲的三个营全是从老六营,没有一个是暂编营,足见彭刚对这次围歼李星沅所部清军的重视。

  歼灭李星沅手底下的这支湖南清军主力,长沙能不能拿下不好说。

  湘南两州两府:永州府、衡州府、桂阳州、郴州,说是囊中之物也毫不夸张。

  毕竟湘南的兵马,全被李星沅调遣到永州府防堵太平军了,湘南其他州府的兵力相当之空虚。

第203章 道统

  罗大纲率军迂回抄掠李星沅部清军走的是全州城以东的山道小径,彭刚给了罗大纲五天的时间。

  左军主力部队都在全州城,征借钱粮事宜,彭刚亲自调教出来的营连长们已经轻车熟路。

  彭刚不必再像初次占领武宣那般,事事亲为。

  趁着这段空闲时间,彭刚寻来全州画匠,画了一幅身穿长袍马褂,留着金钱鼠尾,头戴瓜皮小帽的孔子像,替换下原本悬挂在全州文庙大成殿正中供奉的衮冕孔子塑像。

  清代文庙中供奉的孔子塑像、画像,以衮冕像为主流和标准制式,全州文庙所供奉的孔子像即是主流的衮冕像。

  衮冕像孔子通常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十二章衮服、手持玉圭,以表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崇高地位。

  也有部分采用布衣儒者形象的司寇像(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或行教像。

  如唐代吴道子所绘风格,描绘孔子站立、拱手或手持书卷,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或传道授业的场景。这些孔子像即是行教像。

  行教像多见于碑林、壁画或作为配图,通常不作为文庙主殿的祭祀主像。

  彭刚和丘仲良、黄秉弦换了身琵琶袖直裰,戴上儒巾前往稍稍拾掇修缮了一番全州文庙。

  做完这些,彭刚命人将战俘营中的全州生员、童生,连同江忠信一起带到文庙,今日他要和这些被曹燮培蛊惑的全州读书人,辩论辩论何为真正的道统。

  舂了两天米,这些全州生员、童生老实了不少。

  情绪不再如刚刚被俘虏时那般激动。

  见彭刚让人带他们来到文庙,彭刚本人随同两位左军高级军官穿着一袭漂亮得体,以往他们只在画像中见过的那种文人儒衫,三十几名全州生员、童生倍感诧异,不知道这位短毛伪北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既至文庙,见了圣人画像为何不拜?”彭刚质问道。

  他们都是读书人,进文庙,拜圣人,没什么不妥。

  江忠信和三十几名生员、童生正要纳头拜孔圣人,瞥了一眼孔圣人画像,顿时滞在原地。

  时间仿佛凝固。

  所有生员,童生的目光聚焦在那幅荒诞又刺目的画像上:金钱鼠尾!长袍马褂!瓜皮小帽!

  这与他们自幼诵读经典、顶礼膜拜的衮冕孔子形象形成了毁灭性的反差。

  这哪里是圣人,分明是他们自己,是他们数代人在清廷高压统治下装扮成的丑陋模样!

  “啊——!”

  几声短促的、无法抑制的惊呼从人群中迸出。

  年长的生员、童生面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摇晃,几欲晕厥。

  年轻的生员、童生们瞪大了眼睛,嘴唇哆嗦,难以置信。

  跪?向一个金钱鼠尾辫的孔圣人下跪?

  这念头本身就如同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这不仅是亵渎圣人,更是逼他们否定自己赖以生存的整个文化身份和道德秩序!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一名叫做蒋承训的全州生员歇斯底里地咆哮。

  “大胆,此乃你大清衣冠!你敢说大清衣冠有辱斯文?你对大清是何居心呐?难不成你也认为大清衣冠乃蛮夷装束,粗鄙丑陋,登不得大雅之堂?”彭刚揶揄蒋承训道。

  “你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脑后留的辫子,可和眼前圣人画像一模一样。”

  “我没有。”蒋承训涨红了脸,别过头,嘴硬道。

  正常人的审美是相通的。

  蒋承训、江忠信等人嘴硬归嘴硬,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彭刚穿的琵琶袖直裰,头上戴的儒巾,要比他们身上所穿的长袍马褂好看顺眼得多。

  “我这人向来讲道理,你们是以卫道之名拒我左军,若你们能以你们所卫之道说服我,我不仅让你们拜衮冕圣人像,还马上恢复你们的自由身,放你们回家。若说不服我,你们继续回去为我舂米劈柴。”彭刚负手而立,居高临下地盯着矮他小半个头的蒋承训、江忠信等人。

  “当真?”江忠信眼睛一亮。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包括你江忠信。”彭刚微微点头说道。

  “彭逆,你也是读书人,你等聚众倡乱,毁我圣庙,焚我诗书,僭号称尊,实乃名教罪人!

  孔孟之道,乃华夏立国之本,万世不易之纲常。

首节 上一节 167/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