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西江已为拦江铁索所阻,徐广缙遂命广东水师提督洪名香引兵登岸,攻占蛟塘口,疏通西江水道,以便进一步西进克复苍梧城。
广东水师水战大败太平军精锐,使得徐广缙信心膨胀,产生了轻敌之心。
徐广缙觉得传闻中的上帝会教匪不过尔尔,认为粤军可一战定乾坤,灭教匪于苍梧。
可很快,徐广缙便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广东水师精通水战,陆战的表现却乏善可陈。
杨秀清的中军于蛟塘口附近击溃了广东水师和团练的进攻,毙俘虏七八百名广东绿营兵和乡勇团练,为太平军扳回一城。
另一个方向,信心满满的周天爵率领的桂平清军尚未进抵苍梧,途经藤县,便被驻守藤县的石达开、秦日昌设伏击溃,死伤五百余众,不得不退守蒙江圩。
周天爵试图同徐广缙会师,联手绞杀太平军主力的计划落空,苍梧城暂时转危为安。
苍梧城为广西第一商关,连接两广商路。
苍梧城被太平军所占据,两广最主要的商道由此断绝。
经营两广生意牟利的两广富商巨贾急得团团转。
于这些两广的富商巨贾而言,没挣到钱就是亏钱。
太平军每占领苍梧城一天,他们就要多蒙受一天的损失。
两广的富商巨贾罕见地主动为清军捐输粮饷,藉此希望清军能早日克复苍梧打通两广商路,恢复两广之间的商贸。
清军的粮饷问题由此得到缓解,磨刀霍霍,准备继续进军苍梧。
局势稍定,苍梧城内的太平军高层并未意识到危机尚未解除,更没有离开苍梧城,转战他处,继续同清军周旋的迹象。
洪秀全兑现了当初夸下的豪言壮语,于苍梧城内开科取士,刚刚受封七千岁没多久,正在忙着完善太平天国官制的冯云山抽空参加了这场考试,并取得了第一名秀才的佳绩。
随着太平军首次攻占府城级别的城池,封王一事被杨秀清和萧朝贵提上了日程。
洪秀全显然是不愿意封王的。
太平天国凡间无帝,遵奉天上的天兄为帝。
洪秀全本人也只是个王。
如果封王,必将进一步挤压洪秀全所剩无多的权力。
他洪秀全是王,要是有天父天兄下凡权力的杨秀清和萧朝贵也是王,洪秀全连在名分上压制杨秀清和萧朝贵的能力都将不复存在。
国无二君的传统皇权思想让洪秀全在名器问题上格外审慎。
洪秀全以封王乃凡间歪例,不符合上帝会的核心价值观,据真论道,封王冒犯天父天兄为由,难得硬气了一回,拒绝封王。
但为安抚杨秀清、萧朝贵的情绪,洪秀全还是给予了几位神仙兄弟和妹夫千岁之尊称,给予他们除了王爷名分之外一切的王爷待遇。
总揽太平军指挥大权的杨秀清享九千岁之尊称。
麾下猛将如云的萧朝贵享八千岁之尊称。
上帝会创教元老,传教大能冯云山享七千岁之尊称。
战功卓著,屡破清妖,破清妖紫荆山之围的彭刚享六千岁之尊称。
上帝会的天使投资人,曾经的最大金主韦昌辉享五千岁之尊称。
贵县英杰,作战表现出色的石达开享四千岁之尊称。
只是手握兵权的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能忍受没有王号,名器不符么?
封王称帝,是绝大多数男人的梦想。
尤其是对杨秀清、萧朝贵这等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草莽英雄而言。
王号对他们的诱惑力,不是一个多少千岁的尊称就能搪塞。
洪秀全的天王王号还不是兄弟们帮着一刀一刀打出来?
天兄耶稣是王,作为次子的洪秀全也能封王,凭什么他们几个弟弟姐夫就不能封王?
洪秀全为封王之事感到闹心不已。
冯云山对王号看得不重,和他洪秀全是一条心。
韦昌辉唯萧朝贵马首是瞻。
彭刚远在柳州府地界。
石达开资望较浅,野心不大。
实际上洪秀全不想封王,需要搞定的人只有野心最大的杨秀清和萧朝贵。
封王事宜也主要是这两个人在提。
封王之事暂且被搁置,封官事宜提上了日程。
冯云山制定的新官制出炉,军中各级长官,改长为帅,并于军帅之上设置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军师。
军师一职只能由天父的儿子女婿担任,旁人永远不得染指。
因而丞相一职便是升天小家庭之外的上帝会成员所能获得的极品官职。
此次授官封赏,只封了两位丞相。
一位是天官正丞相秦日纲。
进入苍梧城后,太平天国的需要避讳的字更多,也变得比以往更加严格。
神天小家庭所有成员的名字都需要避讳。
秦日昌为避五千岁韦昌辉之“昌”字更名秦日纲。
另一位丞相是春官正丞相胡以晃。
秦日纲的地位较之胡以晃要更高一些,是为神天小家庭千岁以下第一人。
丞相分为六官丞相,以天地春夏秋冬为衔号,每官又设正、又正、副、又副四名丞相。
合计有二十四个丞相官职的编制。
不过此次苍梧封赏只封两个丞相,剩下的丞相编制空缺,留着以后封赏。
除此之外,神天小家庭的千岁们还发明了国宗一词,于正式的官职之外,设立了国宗制度。
其实也就是皇亲国戚,不同的是神天小家庭是以宗教为纽带构建的特殊家庭,有别于凡间家庭。
含洪秀全本人在内,神天小家庭中其他六位所谓的上帝子婿的凡间家属,亦可列为国宗。
这七位上帝子婿的凡间平辈称国宗,长辈称国伯,小辈称国相,对外统称国宗。
国宗的地位在诸千岁之下,丞相之上。
太平天国的国宗有两种,一种是被派到前线作战的“提督国宗”,一种是无所事事,只负责吃喝玩乐的“闲散国宗”。
老洪家的闲散国宗最多,最有名的两个闲散国宗即天京事变诛杀杨秀清、韦昌辉之后。
洪秀全疑忌异姓诸王,被封为安王的洪秀全长兄洪仁发,被封为福王的洪秀全三弟洪仁达。共同参与政事,以此挟制石达开。
只是洪秀全的两位兄弟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不是治国理政的料,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天京事变后最后一位幸存的首义王石达开负气出走。
国宗之制,受益最大的是韦昌辉和石达开,受削弱最大的是杨秀清和萧朝贵。
两人的宗族队伍庞大,宗族之中不乏有能力的子弟。
洪秀全为自己的设国宗创举洋洋得意,自以为一石二鸟。
既优待了跟着他的洪家亲戚,又变相地削弱了杨秀清和萧朝贵。
杨秀清五岁失怙(丧父),九岁失恃(丧母),没有本家兄弟子侄,只有一个远嫁的姐姐。
不过杨秀清的脑子向来很灵光,当即认了中军很多姓杨的为同宗兄弟,并让他们更名为清字辈,享受国宗待遇。
中军杨姓之人求之不得,纷纷认杨秀清为本家,更名清字辈。
比较知名的有桂平人杨金生,人送外号七麻子,认杨秀清为本家,改名辅清。
以及后来的卫王杨雄清、杨宜清、杨英清等人,皆认杨秀清为本家,享受国宗待遇。
“大哥!”
杨辅清、杨雄清、杨宜清、杨英清等人大喜过望,不论年龄长幼,皆拜杨秀清为大哥,感谢杨秀清的再造之恩。
“好好好!”
志得意满的杨秀清高兴地认下了这些新兄弟。
洪秀全自以为的好棋到头来下成了一步臭棋。
韦昌辉因国宗之制实力大涨,对萧朝贵不再如以往那般唯命是从。
萧朝贵一介莽夫,玩心计,理政治军的能力本就不如杨秀清。
此前萧朝贵尚能凭借前军兵强马壮,麾下猛将如云,又有韦昌辉为援,同杨秀清分庭抗礼。
西江水战,萧朝贵败于广东水师之手。
杨秀清则于蛟塘口大胜打败过萧朝贵的粤军,力挽狂澜,稳定住了苍梧城的局势。
经此一战,萧朝贵和杨秀清的权力角逐本就处于劣势。
在洪秀全的这么一顿操作之下,萧朝贵逐渐失去了和杨秀清分庭抗礼,相互制衡的能力。
杨秀清由此独大于诸千岁,称王之心愈发急切。
当然,杨秀清认杨辅清、杨雄清、杨宜清、杨英清等人为本家,让他们享受国宗待遇也有副作用。
激起了常年追随杨秀清,战功赫赫的非杨姓中军将领们的不满。
陈承瑢、林启荣等人就因为自己不姓杨,就被功劳不如自己的杨辅清、杨雄清等人压过一头感到郁闷不满,认为杨秀清没有把一碗水端平。
同病相怜的陈承瑢、林启荣大醉一场。
一场大醉仍未能解心中愁闷的陈承瑢久久无法入睡,离开营帐散心。
散着散着,陈承瑢忽然瞧见夜色之下,隐隐约约有两人在草丛里窸窸窣窣,耳鬓厮磨。
起初陈承瑢不甚在意。
太平军实行男女别营,一个月两个月还好,时间久了难免憋出火来,只得想法子去火。
“嗯~”
草丛内的一声娇哼哼散了陈承瑢的醉意。
不对,这声音,是女人!
这是在破坏男女别营的禁令,挑战千岁们的权威!
天国除了几位千岁和天官正丞相,其他人可没有将女眷带在身边的权利!必须严格遵守男女别营的禁制。
哪怕是国宗也不行!
八千岁的养父国宗萧玉胜前些天就因饥渴难耐,晚上偷偷跑到女营把老婆约出来。
两人只是亲了几口,互相.,还没做就不小心被人撞见。
九千岁和八千岁可是一点情面不留,直接将这对国宗夫妇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陈承瑢很是好奇到底谁胆子这么大,居然敢顶风作案,他咽了咽口水悄悄地凑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