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位广东副都统对战争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天真模糊的层面。
彭刚命人寻来木匣子的残骸,尤其是内部的零件。
根据找到的燧石、弹簧条残片等零件,彭刚推测出这是以弹簧条为触发装置,依靠燧石打火引爆。
既然乌兰泰想陪他玩,彭刚将计就计,对卢六耳语了几句。
同时让女营做些白帽子和白布带,配发前线的将士戴上,以迷惑清军。
临走前,卢六又问彭刚要了缴获的周天爵的巡抚仪仗,尤其是轿子。
彭刚不解,不清楚卢六要这玩意儿有何用。
询问之下方才得知是洪秀全要用。
彭刚不理解洪秀全的脑回路,你都自封天王了,坐清妖巡抚的轿子,用清妖巡抚的仪仗也不嫌寒碜?
紫荆山和平在山别的没有,木料有的是。
太平军队伍里又不是没有木匠,搜罗木料找木匠自己做个大轿子不就好了?
送走卢六,彭刚来到参谋部,参谋部的五位参谋们已经制作好了简陋的沙盘上。
沙盘上的蓝色小旗显示,彭刚左军主力所在的西线战场又新增加了一位邻居:云南临沅镇总兵李能臣。
至于这位临沅镇总兵具体带来了多少滇兵,尚没有准确的情报能证实,旗帜上只是粗略地写着“约4000”。
南岸秦日昌的龙山、莲花山根据地范围被清军不断蚕食压缩,秦日昌逐渐难以支撑。
黔江西进东出的水道,两头皆已被清军用拦江铁索和重炮封死。
结合这些天清军重点进攻新圩平原。
清军的战略意图再明显不过。
清军想把太平军封锁在紫荆山、平在山围困至弹尽粮绝。
“你们能分析出清军的意图么?”彭刚向参谋室内正在整理分析敌我情报的参谋们提问。
参谋们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围拢到他们亲手制作更新的沙盘前。
“清军想把我们围死,困死在平在山和紫荆山。”张泽抢先发言道。
“那么你们觉得,清军困得住我们么?”彭刚继续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张泽还在思考,组织语言的时候,参谋长黄秉弦略一思忖,开口说道:“清军能不能困死我们,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说下去。”彭刚示意黄秉弦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如果我们和七八万家属枯守紫荆山、平在山,坐吃山空,不用清军困,我们自己也会饿死在山里。”黄秉弦侃侃而谈。
“清军的兵力虽然比我们多,但也只比我军多两到三倍的样子,以浔州府境内清军当前的兵力,只能做到重点盯防进出山的要隘和黔江两头的水道。而且四面墙只堵住了三面。”
说着,黄秉弦拿起指挥杆在沙盘上比划出了清军试图购置的三面墙,即清军针对太平军部署的三条防线。
第一条自然是目前双方激战正酣,争夺最为激烈的东部新圩平原防线。
第二条则是黔江水道,眼下清军也正集中重兵将秦日昌所部的太平军往平在山方向驱赶,试图断绝太平军和贵县之间的联系。
第三条则是彭刚负责把守的武宣防线。
缺的第四条防线是北面的大瑶山。
紫荆山乃大瑶山之余脉,紫荆山以北的大瑶山方向。
大瑶山不设防倒不是清军不想,或者行围三缺一之策,故意给太平军留下的一道生门缺口。
实际上清军巴不得将太平军死死困在平在山和紫荆山,以免太平军流窜到其他府,甚至是广西之外,与外省的反清力量勾连。
清军之所以没在大瑶山方向部署重兵盯防太平军,最主要的原因是做不到。
大瑶山是瘴疠之地中的瘴疠之地,瘴疠杀人如刀,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人迹罕至。
清军若是在大瑶山地区部署重兵,且不说清军有没有那么多兵可用于部署,清兵愿不愿意进大瑶山。
就算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清军所需的粮秣军需也得不到保障。
总不能只把人送进山,不把吃食和弹药送进山去吧。
历史上,太平军为清军所困,就是选择北进大瑶山,攻克永安州城,即后世之蒙山县县城作为歇脚地,并在此封王完善天国制度。
“参谋长的意思是趁着清军对紫荆山、平在山根据地完成合围之前,走大瑶山突破清军的封锁?”丘仲民眉头一颦。
“大瑶山常年雾气弥漫,瘴疠横行,外人入山多病毙而亡,这是一条绝路。”
虽说丘仲民是贵县人,这辈子还没出过远门。
可他听做瑶人生意的丘家长辈说过大瑶山的事情。
大瑶山山势陡峭,山多田少,层峦叠嶂,耕作维艰,就连瑶人,也只有少量生瑶中的盘瑶、茶山瑶在大瑶山定居。
该地交通极端闭塞,仅有狭窄的险峻山道可供通行,物资运输依赖人力背扛。
仅仅是传闻,就让丘仲民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不愿走大瑶山这条路。
“丘老弟都说这是一条绝路了,绝路绝路,只有迫不得已,没得选的情况下才能走大瑶山。”黄秉弦摇摇头。
“走大瑶山物资要人力背扛,我们现在的物资无法全部背扛走。而且清军主力不灭,就算我们走大瑶山,清军也会撵着我们,只是换个地方把咱们围起来罢了,改变不了被动的根本处境。
再者,我们总不能在山里待一辈子不出来,大瑶山可养不活几万人。”
“那你说说,我们要如何变得主动?”彭刚偏头看向黄秉弦,黄秉弦的思路和想法都比较清晰,五个参谋中,数他的脑子最活络,最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黄秉弦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当前的粮食还能吃上半年,我们可以用四个月的时间寻机出击,消灭一些清军,等物少到能够背着走了,再择机突围。
届时粮草辎重无多,清军就算兵力得到补充,补充进来的也是新兵,也比现在的清军好对付。”
黄秉弦说得在理。
清军现在从南方各省抽调到广西包围他们的军队,都是清廷宝贵的精锐机动兵力。
尽管某些和彭刚交手过的清军,比如黔军和滇军,表现一言难尽。
正所谓见敌而逃为上勇,闻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
哪怕是莫村被他以劣势兵力包了饺子的黔军、滇军和各族乡勇。
不仅被周天爵裹挟着见敌未逃,还和他的左军实打实接战了。
是不折不扣的上勇中的上勇。
日后打出广西,恐怕想找到昔日莫村黔军、滇军这等“劲敌”都难。
部队休整了半个多月,缺编的员额也都补齐了。
彭刚的目光在沙盘上东乡附近扫视,物色下一个作战对象。
距离东乡最近的一支清军是向荣的楚军和镇筸兵。
半个月来,向荣的楚军、镇筸兵驻地已经从彰钟桥前移至三里墟。
虽说彭刚离开三里墟时一把火烧了三里墟。
可向荣那老登似乎挺有钱,雇佣了民夫在三里墟大兴土木,建造土垒,摆出一副要和彭刚长期对峙的阵势。
向荣的楚军营地戒备森严,近来又从乌兰泰处调来了二十多门正儿八经的重炮。
和向荣对炮,彭刚炮兵连的那些劈山炮肯定对不过。
要是强攻,楚军和镇筸兵战斗力不弱。
就算再度击败向荣的楚军和镇筸兵,彭刚的左军伤亡也不小。
彭刚凝视着沙盘上的三里墟思索破敌之策。
三里墟位于黔江支流阴江河南岸,仔细观察了周遭的地形,彭刚逐渐有了主意。
他折了一根小木棒拦在黔江支流阴江河中游流经的乐梅湖处。
眼下正是广西的雨季。
如若能在乐梅湖截流蓄水,最后放水给向荣的楚军营地来个水淹七军,淹得楚军阵脚大乱,淹湿楚军的火药,淹哑楚军的重炮。
再攻击楚军营地,伤亡肯定会小很多。
只是不知道,太平军放出的他和韦昌辉被乌兰泰木匣炸弹炸死的消息,会不会麻痹到向荣这个老油条。
这几天朋友的婚礼,更新有点不稳定,抱歉。
第145章 磨刀霍霍向楚军
上帝会教匪匪首韦正和彭刚相继被乌兰泰的木匣炸弹炸死的消息传到清军军营。
乌兰泰获悉此消息对韦正、彭刚之死深信不疑、欣喜若狂。
他请求林则徐对上帝会教匪之平在山、紫荆山巢穴发起猛攻,以期一举荡平上帝会教匪。
同时乌兰泰急不可耐地向兵部和咸丰皇帝奏捷,说明他以妙计毙杀两名上帝会教匪匪首之事。
对于上帝会教匪头领被乌兰泰的木匣机所炸死之事。
坐镇桂平城的二位老臣宿将没有相信。
上帝会教匪之凶悍狡猾,林则徐和张必禄都领教过。
他们二人自然是不会轻信一则尚未被证实的消息。
建议被无视,乌兰泰极为不满,认为林则徐和张必禄是在养寇自重,其心可诛。
乌兰泰一度扬言,若绿营、乡勇不敢出战,他将亲自带领八旗兵进入紫荆山和平在山剿匪,直捣上帝会教匪老巢。
当然,乌兰泰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且不说乌兰泰麾下的一千五百驻防八旗兵是否真的敢进山剿匪。
就算进山,紫荆山、平在山山区也不适合骑兵活动。
乌兰泰若想让八旗兵进山剿匪,只能让八旗兵下马当步卒用。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八旗兵乘骑的战马由于对广西水土不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未经历任何战事的八旗兵战马伤病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八旗兵什么德性乌兰泰心里有数。
乌兰泰只是想以此为由要挟林则徐、张必禄出兵,还不至于蠢到真的带八旗兵进山剿匪。
乌兰泰所恃者,是他带来的炮兵,尤其是重炮。
太平军缺乏重炮,不管是在东线战场还是西线战场。
清军唯一能一直压着太平军打的部队,也就只有林则徐和乌兰泰从广州带来的炮兵。
乌兰泰纨绔归纨绔,可他并非不学无术之辈。
他也清楚没有步兵的掩护,他和林则徐从广州带来的炮兵,迟早将成为太平军砧板上的鱼肉。
乌兰泰当下缺乏的是可用于掩护炮兵,帮助他扩大战功的步兵部队。
乌兰泰想拿剿灭上帝会教匪的头功,在他的主子面前露露脸,证明八旗中还是有他乌兰泰这样的能人悍将。
可想要做到这一点,仅凭江忠源的八百楚勇无法满足乌兰泰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