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19节

  这光是京师的面积就足以让他们惊奇了,还有那密密麻麻的厂房,还有那硕大的烟囱,还有那汇聚在城南挖护城河的数十万青壮更是令他们惊奇无比。

  他们每天那都忍不住要到处走走看看,看看稀奇,长长见识。

  朱觉这会儿是天天都要往城南跑。

  他自然也看到了那些威武雄壮的武举人。

  不过,这会儿他还没空去管什么武举会试。

  皆因他得赶紧把永定河到通州城南漕运码头的航道打通。

  这可是关系到接下来将近半年钢锭、玻璃、镜子和瓷器产量的大事。

  而钢锭、玻璃、镜子和瓷器的产量又关系到海外贸易的巨大利益。

  关键大明京师到十一月份就要冰封了,到时候航道不通,原材料进不了,生产出来的货物也运不出去。

  他可是命东城炼钢厂那边抠出钢锭在往东番运了,锅炉和武刚车那都已经暂停打造了,永定河两岸的煤矿那都征召了上千青壮去疯狂开采了,遵化和三屯营那边的铁矿也在疯狂开采,疯狂冶炼生铁。

  若是他不能尽快打通永定河到通州城南漕运码头的航道,开采出来的煤那就拉不过来,东城炼钢厂到了冰封的时候那都要因为没煤而停产,那火枪和火炮的生产都会受到影响。

  这条航道太重要了。

  是故,每天匆匆批阅完奏折便会打马跑到通州城南面的城墙上督工。

  这会儿他都不是在通州城的城墙上了,而是在东南外城的城墙上。

  午时许,红日正中,那暖暖的艳阳照在身上是格外的舒服。

  这并非热的感觉,而是温暖舒适的感觉,这就证明京师已经开始降温了,降温那就是进入深秋的节奏,冬天就快要到了。

  朱觉举起望远镜扫视了一番城外的河道,那都不免有些焦急道:“田国丈,你总共招来了多少京营屯卫和农户青壮,这段护城河到底还要几天才能挖好?”

  陛下,这可是五十丈宽的护城河,跟很多运河那都是一样宽的。

  我们这等于是在挖运河啊,四十多里长的运河您要在一个月内挖通,从古至今还没有这么快过啊!

  田弘遇想了想,连忙道:“陛下,西面那边护城河和运河都挖得差不多了,明天微臣就让那边十多万京营屯卫青壮全部赶过来帮忙,争取三天之内挖通这边的护城河。”

  三天?

  那还差不多。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袁国丈,你这修建码头的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几天能把码头全部修建起来?”

  这会儿护城河内侧的河岸上那都已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木材、石材乃至钢材了,这些还都不是修筑河堤的,而是修建码头的。

  他们是准备在这段护城河灌水之前将码头全部修建起来,皆因这样修建起来简单,若是把水灌满了再修建,光是水下部分的固定那就麻烦得很。

  护城河里没水的时候修建码头那就如同在平地上搭建戏台子一般,简单的很。

  袁祐连忙解释道:“陛下,材料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关键这内侧的河道还没挖到足够的深度啊,一旦深度足够了,微臣就能调集大量匠户去修建码头了,数千匠户搭建一个码头那也就是两三天的事。”

  这会儿护城河内侧那都已经挖出一道深坑来了,明显比外侧要深。

  朱觉又举起望远镜细细扫视了一番,随即问道:“田国丈,这内侧的深度应该差不多了吧?”

  您这催的,我还没来得及命人去量呢。

  田弘遇连连点头道:“陛下,应该差不多了,微臣和袁国丈商议好的就是今天把内侧码头部分的河道挖到位,明天就开始搭建码头。”

  嗯,那就好,看样子三天后就能灌水了,四天后就能通船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袁国丈,永定河那边的煤矿囤积了多少煤了?”

  袁祐估摸道:“我们是大致二十天前征召青壮全力开采的,按每天两百万斤左右来算,应该囤积了四千万斤左右了。”

  看样子还得多调集点漕船来拉煤才行。

  还好,这会儿漕船把今年的税粮都运送得差不多了,可以多抽调点过来拉煤。

  朱觉正琢磨着呢,卢象升竟然抱着个硕大的卷轴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武举贡士榜单出来了。”

  武举贡士榜就出来了?

  这武举试卷好像没文举那么多,批阅起来快倒也不奇怪。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命人上去把贡士榜单展开,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

  呃,没一个认识的!

  他从头看到尾,那真没看到一个青史留名的。

  这倒不是因为这些武举人不行,关键这些武举人就算在历史上通过武举会试成为了将领,那也没有什么青史留名的机会了。

  历史上的大明这会儿就快亡了,哪怕通过武举会试成为将领的那也变成了炮灰,想要青史留名,那除非能以一敌万,扭转乾坤。

  很明显,历史上的崇祯朝没出现过这么厉害的武将,是故,这些武举人他一个都不认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他想了想,随即果断点头道:“嗯,不错,就这样吧,你赶紧命人贴出去。”

第155章 文治武功朕选武功(中)

  崇祯元年十月十五辛丑,正是武举殿试之日。

  这一天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

  皆因大明自文官掌权以来武举就越来越废,那些文官能简简单单举办个武举会试就算是不错了,武举殿试那都不知多久没有举办过了。

  至少,史书上很难看到武举殿试的记载。

  永乐朝以后,大明的皇帝那都被文官给忽悠瘸了,只重文治,不重武功。

  是故,大明的武力那是断崖式的下跌。

  永乐朝的时候大明还是威猛无匹,天下无敌。

  也就短短二十五年时间,大明的武功便被废完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竟然被瓦剌也先几万人马给打得屁滚尿流,英宗都被俘虏了,几十万京营精锐那就跟纸糊的一样灰飞烟灭!

  永乐之后的大明皇帝也不知怎么想的,一个王朝能自废武功吗?

  寻死呢!

  朱觉自然不会被外廷那些文官给忽悠,文治武功,他肯定选武功。

  皆因这会儿的世界讲究的是丛林法则,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假的。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便亲临皇极殿前,来策试武举人来了,不但他来了,郑芝龙乃至郑成功都来了。

  郑芝龙之所以过来,那就是因为郑成功死活要过来。

  这两父子那是身着大红蟒袍,一左一右立于当今天子两侧,看上去不像是两尊门神,倒像是两位皇室宗亲。

  他们的出现多少让三百上贡士榜的武举人愣了一愣。

  不过,武举殿试那都不知多少年没举办过了,规矩那也都没人记得了,公侯勋贵要不要来,那也没人知道,这没人知道规矩了,看到的那自然就是规矩。

  是故,这些武举人那也就愣了一愣而已,并未觉着有多惊奇。

  很快,武举殿试便开始了。

  这武举殿试要测试些什么那也没人记得了,不过,武举殿试肯定不能如同文举殿试一般,就盘坐在那里做文章,武将那是要领兵打仗的,光会做文章没用。

  卢象升还特意安排了一下,上午就测试三个武举科目,举石锁、射箭、比武。

  这举石锁是为了证明选出来的武举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辈,不是文弱书生。

  当然,这个在会试的时候都是测试过了的,卢象升也只是让选拔出来的武举人展现一下自己的体魄而已。

  这些武举人那最低都能举起两百斤的石锁来,能举起三四百斤的也大有人在,最厉害的甚至能举起五百斤!

  那家伙,五百斤的石锁可是两个半人高的巨型石块,加起来那都比皇极门外的石狮子还高大啊。

  这真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啊。

  朱觉看了那都不由得热血沸腾,郑成功看了那都忍不住想拍手了。

  接下来测试的是射箭,那靶子都摆在百步开外,能上榜的武举人那自然是不可能脱靶的,百步穿杨的那都大有人在。

  这箭法,太厉害了。

  郑成功那都忍不住问道:“陛下,能拍手吗?”

  这规矩朕说了算。

  武举殿试那就应该有武举殿试的样子,不能跟文科殿试一般,死气沉沉的。

  朱觉看了看四周那些憋得满脸通红的禁军将士,很是干脆的点头道:“嗯,想拍就拍吧,喝彩都行。”

  郑成功闻言,立马拍着小手大喊道:“好啊!”

  这一下,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朝这边看来。

  朱觉见状,直接道:“承恩,传朕口谕,大家都可以喝彩,武举那就要有武举的样子,战场上哪有不吭气的,大家都不用憋着。”

  王承恩闻言,连忙安排人去传口谕。

  不一会儿,皇极殿广场上边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喝彩声。

  大家都看得过瘾,武举人也更来劲了。

  接下来就是比武了。

  这比武还是真刀实枪的比试,且兵器任选,十八般武艺都可以拿出来比划。

  当然,这只是比武,不是上战场杀敌,点到即止还是要讲究的,如若不然,真比出人命来就不好了。

  这个限制多少有点让人施展不开,不过,比武还是相当精彩的。

  皆因这些武举人学得都是战场杀敌的招式,根本就没什么花里胡哨,讲究的就是一个快狠准。

  那家伙,使长枪的很多出枪都如同闪电一般,刷的一下枪尖就顶人脖子上了,使铁棍的那就如同横扫千军一般,一棍子就能把人给扫飞出去好远,舞大关刀的甚至能连人带兵器把对手给劈翻在地!

  郑成功看得,那是小手都拍红了。

  朱觉那都不由得有了新的想法。

  这些武举人或者说即将金榜题名的武进士那可都是文武全才,不能浪费了啊,得给他们领兵作战的机会,让他们能建功立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来靠武举。

  奈何,这会儿京营人马总共也就十九万,哪怕千总以上全部用这些武进士那总共也就两百多个名额而已,更何况,原本京营就已经有不少将校了。

  他若是想要让这些武进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那还得赶紧扩充京营才行。

  这京营扩充了,可用的人马就更多了,收复失地,开疆扩土,乃至称霸海上都不是问题。

  问题就是,征召人马那就得给人家发粮饷,给人家配武器装备,给人家足够的粮草辎重。

  这些可都是钱啊,且不是一点点的钱。

  现如今十九万京营将士的开销那就是上百万两一个月了,更何况还有辽东边军,还有川军白杆兵,洪承畴那厮还无耻的要去了三万人马的粮饷,朱夔元也上奏,粮食够了,要集结大军平定奢安之乱了。

  这么多的人马得花钱,京师、金陵和东瀛那点收益都不够,他还怎么扩充人马呢?

  难道让这些武进士歇几个月,明年春暖花开再扩充京营?

  这个貌似有点影响军心士气,领兵打仗那就讲究个一鼓作气,这第一次武举殿试就让大半武进士歇着,多不好的。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芝龙,南洋的生意能做吗,若是我们做,能做多大,一年大抵能赚多少?”

  这南洋的生意自然能做,不过,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郑芝龙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微臣原本也是想清剿完东南的海盗就去做南洋的生意。

首节 上一节 119/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