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95节

第144章 刘备和诸葛亮的默契,合谋算计袁绍

  当刘备提及“遣三将居外,而自居邺城”时。

  诸葛亮羽扇轻摇。便有了判断:“亮料袁绍担心将军反客为主,定不敢用此计。”

  刘备含笑颔首:“袁绍欲夺我兵马,我反其道而行之,自可令其疑惧。”

  都是千年的狐狸成了精。彼此都能心领神会,二人相视大笑。

  果不其然。

  天还未黑,袁绍便派人给刘备送了份军令。

  ————

  六郡初平,民心新附,幽州兵马不可轻动。

  玄德可于邺城募练新卒万人,所需粮草、军械、马匹,孤皆会调拨。

  待新卒练成,玄德便可率领此军共御曹操。

  颜良、文丑二将,亦暂归玄德调遣。

  ————

  帐内。

  关羽接过军令细看,顿时蹙眉:“既只是募练新卒,何须颜良、文丑二人?袁绍这是不信任大哥啊、”

  一旁的诸葛亮此时却以扇掩面,故作惊惶:“哎呀,不妥啊!”

  “不妥?”刘备有些诧异的看向诸葛亮,云长不懂,军师也不懂?

  诸葛亮语速急切,眼中却无半分慌乱:“只怕是日后替袁绍募练了新卒,兵权也不会让与将军呐。”

  “不会?”刘备嘴角弯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诸葛亮斩钉截铁:“断然不会!”

  捕捉到诸葛亮嘴角那抹熟悉的、带着几分计谋的笑意,刘备也笑了:“如果不是袁绍不给我兵权,而是我不还袁绍兵马呢?”

  诸葛亮“哎呀”惊呼出声,话音却带着调侃:“将军切勿戏言。有颜良、文丑二人在,兵马又岂能不还?”

  看着诸葛亮嘴角那都快藏不住的笑意,刘备伸出了食指指了指,笑意更盛。

  关羽看得一头雾水,忧心更甚:“既然袁绍不信任大哥,大哥又何必在此受气?不如返回涿县招抚流民,再屯田练兵,亦可打造精锐之师!”

  此言一出,刘备与诸葛亮竟再也抑制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关羽愕然,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诸葛亮,一脸的疑惑:“大哥,军师,这……有何可笑?”

  刘备收敛笑容坐回位中,示意诸葛亮给关羽解惑。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容可掬:“关将军啊,幽州地广人稀,纵然我们回乡招抚流民、屯田练兵,想要淬炼出一支能战之军,至少也需三载,甚至更久。然而天下大势变化莫测,三年时间焉知曹操不会再次大败袁绍?若让曹操再胜袁绍,我等进退维谷,天时地利人和尽失矣!”

  “反观当下——袁绍虽败官渡,然黄河天险犹存;冀州吏民因曹操杀俘而人心可用,同仇敌忾;袁绍又主动送来粮草军械马匹,请左将军为其募练新军……此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聚!此乃主公借袁绍之力,扬威河北、壮大自身的绝佳良机!”

  “关将军以为,是自家辛辛苦苦招抚流民、开荒屯田打造一支精兵来得快?还是借袁绍的钱粮人脉为他练就兵马,再将这兵马据为己有,来得容易?”

  关羽登时反应过来。

  自行募兵屯田,耗时费力漫长无比。而借袁绍之势练兵,再以智计将这现成的军队收入囊中,快则半载即可!

  刹那间,关羽忆起了当初诸葛亮那化腐朽为神奇的“交割令”。

  若无这等智慧,而按部就班地去治理地方、收拢流民、整编军队,别说两月扫平幽州六郡,就是带着那数万士民走出平原国恐怕都成问题!

  再回想刘备刚刚离开许都时,麾下就百余健儿。

  短短一载有余,诸葛亮便辅佐刘备拥有万余人马,且其中主力多非直接招募,而是收编兼并而来!

  此时此刻,关羽已经完全看懂了诸葛亮和刘备的意图。

  这是要故技重施,行那“借鸡生蛋”的妙策,让袁绍这只肥“鸡”,去生刘备的“金蛋”!

  “原来如此!”关羽面现惭色,“是我愚钝,竟真以为军师方才是在忧惧……”

  刘备和诸葛亮再次相视而笑。

  随后。

  刘备又将袁绍的军令递给关羽,吩咐道:“募兵之事,便交给云长了。既然袁绍愿意提供粮草、军械和马匹,所募新卒,宁缺毋滥。”

  这次关羽听明白了。

  有袁绍这个大金主在,新卒自然要只管好的挑!

  “有我在,大哥尽管放心!”关羽激动领命。

  诸葛亮轻摇羽扇:“有关将军募兵,亮与将军皆可放心了。亮又听闻,将军与颜良、文丑二人有过节,还需设法安抚。”

  当初在延津的时候,颜良、文丑跟刘备的冲突都激化到了兵戎相见了,若不能将二人安抚好,势必会影响刘备对募练新卒的掌控。

  “军师所言甚是。”刘备微微颔首:“此二人曾行刺于我,如今又要归我调遣,心头定会害怕我挟机报复。”

  关羽不屑冷哼:“二贼既敢行刺大哥,我找个机会宰了二贼便是,不过两个插标卖首之徒罢了!”

  对于敢行刺刘备的,关羽眼中可容不下。

  倘若当初在延津的不是黄忠而是关羽,估计当场就将颜良文丑给砍了。

  诸葛亮制止道:“关将军暂忍一时之气,即便要杀也得等兵马到手后再杀,现在杀了,于我等无益。”

  刘备也劝道:“云长切莫冲动。此二人受袁绍密令而来,兵马未练成前定不敢与我反目。我欲在营中设宴,宴请二人。以观二人态度。”

  在刘备和诸葛亮的劝阻下,关羽这才按捺住了想杀颜良、文丑的冲动。

  诸葛亮却是在走出帐后,附耳对关羽低语一阵,听得关羽眉飞色舞。

  “军师,”关羽按捺激动,“是否要先知会大哥一声?”

  诸葛亮轻笑摇头:“若是知会将军了,将军定不会同意。更何况,将军要施恩立威,也得有人当恶人让将军斥责几句,才能让颜良、文丑信服啊。”

  关羽豁然开朗,拱手谢道:“我明白军师之意了。”

  诸葛亮又叮嘱道:“可不要真的下重手,得注意分寸。”

  关羽脸上洋溢着笑容:“军师放心,只是出口恶气,会注意分寸的。”

  4更来了,求月票

第145章 这不是鸿门宴,而是关羽在欺负颜良

  刘备营门外。

  颜良、文丑二人略显迟疑。

  自从刺杀刘备失败后,颜良、文丑便被袁绍委派到袁尚身边当护卫。

  今日刚得空闲相约饮酒,却突接袁绍军令,命二人给刘备当副将,去训练新兵。

  这命令令颜良、文丑大惊失色:给刘备当副将?这真的是大将军的命令?

  颜良、文丑下意识的以为又是郭图在搬弄是非,急忙求见袁绍,然而面见袁绍后,得到的却是叮嘱:务必听从刘备差遣,尽心练兵。

  虽知练兵数月后便可接替刘备掌兵,但想到要在刘备手下当差几个月,二人心头便阵阵苦闷。回府后又收到刘备的请帖,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结伴赴宴。

  眼看时辰将近,颜良猛地跺脚,恨声道:“不就是忍他几个月?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惧之有!”

  文丑亦咬牙附和:“忍他一忍!”

  二人强压下心中憋闷,迈入营门,在士卒指引下走进刘备设宴的大帐。

  “颜将军、文将军来了,快请入席!”刘备笑容满面,热情招呼。

  颜良、文丑环顾四周,见袁熙也在席间,暗暗松了口气:熙公子向来唯尚公子马首是瞻,有熙公子在场,料想刘备不敢太过为难。

  “见过左将军!见过熙公子。”

  二人恭敬行礼,目光扫过,见右侧席位尚空两处,便径直走去坐下。

  此刻宴席的布局是:

  刘备与袁熙并坐中间主位。左侧依次是诸葛亮、焦触、张南,右侧依次是关羽、颜良、文丑。

  颜良、文丑不识关羽,也未见过诸葛亮、焦触、张南,观其座次,揣测关羽应是袁熙部将。二人遂向关羽抱拳致意,关羽则默然回了一礼。

  随后。

  刘备举樽起身,语气和煦:“颜将军、文将军!今日设宴,非为旧怨,实为同心抗曹之大业。大将军既命我等共练新兵,愿与二位捐弃前嫌。饮罢此杯,延津旧事,便如过眼云烟!”

  颜良、文丑对视一眼,勉强举杯。

  文丑朗声道:“左将军宽宏,我等自当尽心辅佐。”

  颜良却闷声道:“但凭大将军军令行事。”

  尽管席间有舞乐助兴,颜良、文丑神色依旧僵硬,坐立难安。

  诸葛亮见状,向焦触使了个眼色。

  焦触会意,一拍桌案,挺身而起:“久闻大将军麾下上将军颜良、文丑威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末将焦触不才,愿与张南将军舞剑助兴!”

  张南立即拔剑响应:“正合我意!”

  席间舞剑二人驾轻就熟。但这突来的“助兴”,却令袁熙与刘备都有些惊讶。

  刘备抬眼询问诸葛亮,却见后者轻摇羽扇,只回报了一个“静观其变”的微笑。

  刘备无奈,只得叮嘱道:“既是助兴,切莫失礼。

  然而这话听在颜良、文丑耳中,却如警钟敲响!

  什么叫做“不可失礼”?

  莫非真是鸿门宴?

  果然,当焦触、张南的剑势凌厉地逼近颜良时,颜良再也按捺不住,反手抽剑,冷笑一声:“助兴岂能少我颜良?也看我为诸位舞剑!”

  话音未落,已提剑离席。

  然而,焦触、张南见颜良站起,动作如电,瞬间便收剑回席,只留下颜良孤身一人尴尬地站在场中。

  两个贼匹夫!

  颜良气得手指发抖。这鸿门宴怎如此不按常理?

  更令颜良羞恼的是,焦触、张南还故意举樽大呼:“请颜将军舞剑!”

  本想借力压二将显摆武勇,此刻竟成了孤身献技、供人品评。

  那份屈居人下的憋屈感再次涌上颜良心头。

  刘备皱眉瞪向诸葛亮,见诸葛亮又是一副“放心”的神情,顿感无奈。

  一旁文丑见颜良受窘,正欲起身解围,却被关羽的大手稳稳地按在肩膀上,那力道沉重如山,文丑竟一时动弹不得!

  文丑心头骇然:好强的臂力!这是熙公子的部将?

  紧接着,文丑又见关羽已然抽剑离席,向颜良拱手道:“舞剑当有对才精彩!我乃左将军麾下裨将军关羽,颜将军可愿同舞助兴?”

首节 上一节 95/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