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徐庶离去,刘备内着重铠、外披绿袍,自配宝剑防备,又吩咐黄忠、陈到二人各引甲士藏于帐后。
虽然不知道颜良、文丑的来意,但有备才能无患。
辛哲先至,对颜良、文丑二人负荆请罪也感到奇怪,疑道:“颜良、文丑二人一向自视甚高,即便战败也不可能向左将军低头,其中必有诈!”
刘备叮嘱辛哲穿上重甲防身,泰然而笑:“若真有诈,今日便让辛都尉看一出好戏。”
随后。
刘备又故意拖延了时间,料定徐庶派的人应见到了郭图、淳于琼二人后,这才来到军前。
见二将身着单衣、背负荆条,麾下军兵又牵羊送酒,刘备故作热情:“二位将军,这是何故?”
颜良、文丑二人等了许久不见刘备出来,早憋了一肚子气;又见刘备表面热情却不肯近身来“扶”,心中更是恼恨。
为了不让刘备怀疑,颜良、文丑二人强忍恼恨,放低了姿态。
“我二人不听左将军良言,以至于有今日之败;幸有左将军不计前嫌,引兵来救,我二人不甚感激。今愿效仿古之廉颇负荆请罪,请左将军海涵!”
刘备扫了一眼颜良带来的二百军兵,见二百军兵皆穿单衣,竟无一人披甲,遂又大笑道:“二位将军言重了!我等皆为大将军效力,何分彼此?可随我入帐,我已备下薄酒,为二位将军压惊!”
见刘备并无准备,颜良、文丑心中暗喜,自以为得计,便随刘备入帐。
颜良、文丑又佯装进酒,刘备亦是佯装大笑:“当与二位将军同饮!”
待二将饮酒毕,刘备又自怀中取出一信,道:“有大将军密信在此,我要与二位将军商议,闲人退避。”
颜良、文丑吃了一惊,不知刘备怀中信的真假,但又担心刘备起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将带来的二百人尽数赶出中军。
就在颜良、文丑正欲询问袁绍的密信时,忽听得刘备拔剑厉喝:“左右与我捉下二贼!”
帐后黄忠、陈到应声而出。
变故来得太突然,颜良、文丑还没反应过来,黄忠、陈到便带着甲士将颜良、文丑二人擒住。
若是正常厮杀,以颜良、文丑二人的武勇是不会被轻易生擒的。
但颜良、文丑二人本就厮杀疲惫,又身着单衣而来,面对黄忠、陈到以及数名甲士,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左将军,这是为何?”
颜良挣扎了几次,只感觉身后甲士双臂似有搏虎之力。
文丑亦是没能挣脱。
刘备冷笑:“昨日我便劝你二人不要渡河,你二人不听我劝执意渡河,以至于有今日之败。你二人既然负荆请罪,我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颜良大惊:“左将军,你方才可不是这般说的!”
方才还“不分彼此”“取酒压惊”,现在就要严惩了?
文丑顿知被刘备耍了,面色一冷:“左将军,我才是主将!即便要受罚,也应是大将军罚我!你一介外人,又有什么资格罚我?”
“言之有理!”刘备斜倚凭几而坐:“那就再等等!”
等?
等谁?
见刘备真就坐在那等,颜良、文丑顿感不安。
没过多久,就见郭图、淳于琼二人急匆匆赶来,见到刘备安然无恙后,二人才暗暗松了口气。
得知颜良、文丑二人带着二百军士去刘备军前负荆请罪,郭图便觉察到不对劲:就颜良、文丑那两个骄矜自负的匹夫,会主动跑到刘备军前负荆请罪?
又得知军中有流言称刘备与曹操合谋,郭图当即断言颜良、文丑二人欲害刘备,拉着淳于琼就往刘备军营策马疾驰而来。
而就在郭图、淳于琼入帐后,黄忠、陈到默契的自颜良、文丑怀中搜出了利刃,显然早就发现了二人暗藏利刃在身。
黄忠更是影帝上身,怒而高呼:“贼子竟敢携带利刃,意欲行刺乎?”
上午在医院,存稿只有四章,等恢复了再爆吧。求月票。
第83章 刘备真英雄也,郭图竟为刘备献奇策
利刃便“咣当”一声落地,再配上黄忠那声“贼子竟敢携带利刃,意欲行刺乎?”。
颜良、文丑二人瞬间懵了。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在干什么?
然而这还没完。
随着一阵脚步声响起,徐庶又引了几个甲士,将两个与颜良、文丑一并前来的军士推入帐中。
瞥了一眼还处于“僵直”状态的颜良、文丑,徐庶怒而大呼:“禀将军,颜良、文丑带来的二百军士竟然全都暗藏了利刃,恐贼人生乱,我已调兵将那二百人尽数捉拿。此二贼乃是文丑左右裨将,已经招供藏刃之举乃是受文丑指使!”
刘备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双眸如锋矢一般盯着二人,喝道:“当真如此?”
二人大恐,匆忙将颜良、文丑二人的军令部署一股脑的抖了出来,生怕说慢了就得人头落地。
“大耳贼!”
文丑怒气满面,目眦欲裂。
先有郭图、淳于琼入帐,后有黄忠、陈到在颜良、文丑身上搜出利刃,紧接着又是徐庶发现二百军士都暗藏利刃,最后文丑的左右裨将被押入大帐指认文丑。
人证物证俱全,又环环相扣,直接将“颜良、文丑行刺刘备”坐实,不给颜良、文丑半点儿反击的机会。
刘备斜倚凭几而坐,斜着眼睛睥睨了一眼“破防”的文丑,不屑一笑。
又起身向郭图、淳于琼二人作揖一礼:“郭先生,淳于将军,非我要害颜良、文丑,实乃二贼忘恩负义,竟欲害我!”
郭图、淳于琼二人此刻也因刘备的手段而怔住。
匆匆而来,便是怕刘备来不及防备而被颜良、文丑所害。
刘备若死于颜良、文丑之手,袁绍就得成笑柄了!
什么?
刘备与曹操合谋?
证据呢?
没证据就杀刘备,而且还是在刘备与郭图、淳于琼共同出兵救了颜良、文丑的前提下被杀,这让袁绍麾下文武怎么想?
就你颜良、文丑二人是忠臣,我等都是奸臣?
若曹操再煽风点火,宣扬一句“孤略施小计,就使颜良、文丑立诛刘备,袁本初以二人为上将,焉能不败?”,袁绍的脸都得丢尽。
但郭图、淳于琼二人入帐后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目睹了刘备准备的好戏。
刘备不仅从容的化解了颜良、文丑的刺杀危机,还反手将颜良、文丑生擒定罪,这让郭图不由暗暗惊叹:
【有传闻称,曹操在许都青梅煮酒论英雄,指刘备而呼“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本以为是曹操在夸大其词,今日一见,方知曹操所言非虚。刘备真英雄也!】
郭图、淳于琼二人互换了眼神。
二人本就跟颜良、文丑有旧怨,且昨日又跟刘备相谈甚欢,自然不肯为颜良、文丑出头。
“我二人亲眼目睹,今日乃是颜良、文丑忘恩负义蓄意行刺左将军。”郭图一句话直接表达了态度。
淳于琼则是直接点破了颜良、文丑的谋划:“先是小觑曹操而兵败,后又担心被大将军问责而污蔑左将军与曹操合谋,为了能死无对证又来行刺左将军。这等匹夫,竟也能为上将?”
郭图、淳于琼的落井下石,让文丑更怒:“两个狗贼,竟助大耳贼害我!”
颜良则在奋力的挣扎。
然而按住颜良的可是有搏虎之力的黄忠,见颜良想要反抗,直接在颜良腹部踢了一脚,直痛得颜良两眼冒金星,挣扎的气力也随之而散。
淳于琼冷笑一声,不与文丑废话,而是直接向刘备提议:“二贼今日行刺左将军,其罪难恕,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既然做了,那就做绝,若等颜良、文丑回去见了袁绍,袁绍未必舍得杀死二人。
二人若不死,今后定会报复,淳于琼可不想今后被颜良、文丑死盯着,更不想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的提防。
刘备的目光在颜良、文丑、郭图、淳于琼四人身上一扫而过,又呼令黄忠、陈到:“先将二贼押下去,好生看管!”
等颜良、文丑被押出大帐,刘备蹙眉而道:“颜良、文丑深得大将军信任,倘若因为行刺我而死于我手,大将军颜面尽失矣。”
淳于琼见刘备不愿杀颜良、文丑,急劝道:“二贼今日受了大辱,若是不杀,定生后患。况且,渡河作战失利,总得有人担责,颜良、文丑不担责,我等便要被问责。”
郭图则是低头沉吟了片刻,道:“我以为,左将军言之有理。大将军为人,一向最重颜面,想杀颜良、文丑很简单,让大将军颜面不失却很困难。”
刘备叹道:“我正有此担忧,故而犹豫不决。郭先生多智善谋,可有良策教我?”
难题再次抛给了郭图,郭图不由踱步沉思。
良久。
郭图停步,作揖问道:“左将军昨日曾言,此战过后便要返回涿郡教书,此言可是当真?”
刘备点头:“自然当真!若非大将军出黎阳二百里亲自来迎接我,我此时应该都回了涿郡了。我背井离乡,漂泊半生,若能返回涿郡教书,继承圣人学说,我愿足矣!”
郭图笑道:“既如此,那便容易了。左将军可拟一封《辞大将军表》,表中不可提及颜良、文丑行刺之事,只言左将军厌倦了沙场征战,恳请大将军允许左将军返回涿郡教书。”
“我再与淳于将军联名上表,控诉颜良、文丑二人不听良言渡河战败,又惧怕大将军责罚而污蔑左将军与曹操合谋,为了死无对证更携刃行刺左将军。”
“又言左将军以直报怨,不仅留了颜良、文丑二人性命,还对外封锁了消息只谎称厌倦了沙场征战而要回涿郡教书,以免大将军因颜良、文丑二人的过失而颜面受损。”
“如此一来,左将军既可如愿返回涿郡教书,大将军又不会颜面受损。”
“至于颜良、文丑二人,虽然苟得性命但也不能再统兵马,没了兵权的匹夫,不足为虑。”
刘备不由动容:“郭先生好计策,若真能如此,我欠郭先生大恩矣!”
求月票
第84章 袁绍麾下毒士,刘备喜提冰火两重天
郭图为刘备献的计策若能成功,刘备便不用继续跟在袁绍身边受袁绍驱使了。
自始至终,刘备都没忘记诸葛亮所谋划的图河北战略:若想起势于河北,便要斡旋于袁曹之间,借袁曹之力以壮自身。
倘若一直待在袁绍的军中,诸事便无法由刘备自主。
稍有不慎,又会遭遇今日这般的危险:曹操以阳谋布离间计,诱引颜良、文丑二将与刘备互相攻杀。
于曹操而言:不论是颜良、文丑杀了刘备,还是刘备杀了颜良、文丑,都是有利无弊的。
然而刘备并不想如曹操的愿。
杀了颜良、文丑虽然能削弱袁绍的势力且能减少曹操抵挡袁绍的压力,但也会让袁绍对刘备心生怨言且不利于刘备在河北捡漏求存。
而郭图的计策则是完美的解决了刘备的担忧,既能让刘备合理的离开袁曹军争的核心区域,又不会让袁绍心生怨言。
甚至于,袁绍还可能会因为刘备的“识大体”而在其他方面弥补刘备。
当即。
刘备拟了一封《辞大将军表》。
表中不提颜良、文丑行刺之事,只言厌倦了沙场征战,想回涿郡教书。
郭图同样拟了一封表文,又与淳于琼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