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58节

  “可惜诸多战马,都将落入曹操之手!”

  刘备长叹。

  颜良文丑死不死,刘备不在意。

  刘备在意的是诸多战马会因颜良文丑而落入曹操之手。

  郭图眉头微动,思得一计:“古语有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等何不泊船于黄河南岸,再藏兵于船中。若颜良文丑胜,则督修营垒以待大将军;若颜良文丑败,则督军抢夺战马。”

  “此计可用!”淳于琼当即附和:“颜良文丑骄矜自负,死不足惜,但战马不能全让曹操夺去,否则大军渡河后,粮道危矣。”

  刘备思索片刻:“此计虽好,但若有宵小向大将军进献谗言,大将军或会误以为我等私通曹贼,故意坐视颜良文丑兵败。”

  “以我之见,可先派人传信于大将军,信中避免争执之词,只需据实以告:‘颜良、文丑夜渡黄河,我等在泊船藏兵以作接应’。”

  郭图抚掌大笑:“左将军此计甚妙!若大将军预先知晓我军部署,自然洞悉我等绝无通敌之举。届时若有宵小进献谗言,大将军必当怒斥其人!”

  淳于琼亦道:“颜良攻打白马失利,我二人又在延津徒劳无功,大将军在黎阳丢了颜面,对我二人颇为失望。”

  “而今大将军又令我等渡河求战,便是想找回颜面,以堵黎阳大营悠悠众口,我二人委实不想再令大将军失望。”

  “若能侥幸立功,我二人定会向大将军同表左将军功劳。”

  刘备摇头:“我并非贪图功劳之人。若此番能侥幸立功,功劳都归二位。”

  淳于琼忙道:“不表左将军功劳,反而由我二人同享功劳,那我二人岂不是成了贪恋功劳的小人?”

  “并非如此。”刘备正色而道:“我之所以要助大将军,不是要贪恋功劳,而是为了国家社稷讨灭曹贼。”

  “此战过后,我还要返回涿郡教书。二位与其同表我的功劳,不如一并上书请大将军准许我返回涿郡;若能如此,我便感激不尽了。”

  淳于琼不由动容:“左将军淡泊功名,令人钦佩。”

  与郭图低语了一阵,二人皆是拍着胸口表示:等此战过后便助刘备返回涿郡。

  辞别郭图二人,刘备回帐后又唤辛哲入内。

  “辛都尉,你可信我?”刘备肃容正色。

  辛哲满脸疑惑:“左将军,何出此言啊?”

  刘备压低了声音:“曹操故意焚毁白马,又带百姓、辎重沿黄河西行,乃是引诱我军渡河的诡计。仓促渡河,定中埋伏。然而颜良文丑二人不肯听我劝,执意渡河,辛都尉可前往相劝。”

  辛哲大惊失色:“可我只是一介骑营都尉,颜将军和文将军又岂会听我的劝。”

  刘备目光微凛:“听不听在颜良文丑,劝不劝在你我。倘若颜良文丑真的兵败,定会有奸人在大将军面前谗言害我。到时还需辛都尉助我脱罪。”

  辛哲听明白了刘备的意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向刘备恭敬作揖:“左将军以直报怨,真乃世之楷模。若真有奸人谗言,我定会为左将军辩说。”

  随后。

  辛哲便来见颜良文丑,指出曹操诱敌埋伏的诡计,劝颜良文丑暂缓渡河。

  “暂缓渡河?”文丑冷笑:“岂不闻兵贵神速?我麾下有五千骁骑,即便曹操在南岸有埋伏,又能奈我何?你不谙军务,休要再言。”

  颜良亦是冷笑:“刘备怕死不敢渡河,又怕我等生擒了曹操,故而遣你来阻挠渡河,真是可笑!看辛评面,我不与你计较。可速离去!”

  被颜良文丑小觑,辛哲又羞又恼,愤然折返。

  “颜良文丑,两个粗鄙匹夫,辱我太甚!”

  辛哲羞恼交加,更当着刘备、徐庶的面直呼颜良文丑的姓名。

  一腔好意,被颜良文丑当成了驴肝肺。

  尤其那两句“你不谙军务,休要再言”“看辛评面,我不与你计较”直接将辛哲给整破防了。

  【还是太年轻啊!】

  看着脸红脖子粗的辛哲,刘备善言安抚:“让辛都尉受辱,是我之过也。然而辛都尉为执忠义之举而冲撞大将,真贤士也。大将军若是听闻,定会感佩于心。”

  被刘备一安抚,辛哲怒气渐消,对刘备主动揽责更为钦佩:“我今日受辱,实乃颜、文二将轻贤傲士,非左将军之过。”

  求月票

第80章 不听刘备劝,文丑刚渡河就被曹操虐

  延津南岸。

  颜良、文丑尽渡步骑。

  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文丑顿生豪迈之气:“刘备、郭图、淳于琼,皆是胆怯如鼠。我有五千骁骑驰骋于延津空旷坦途,区区曹贼,如何挡我?”

  颜良亦是大笑:“若非郭图、淳于琼害我,我又岂会在白马受辱?贤弟可引骑兵先行,我引步卒在后,我定要生擒曹操,一雪前耻。”

  不怪颜良、文丑狂妄,五千骑兵驰骋在平原坦途,称其为洪水猛兽亦不为过,更有步卒策应在后,颜良文丑都想不出怎么败!

  延津南部。

  有一地名为南阪,曹操驻营于此。

  此地有藏兵地利,不易被敌方斥候发现营寨位置。

  在击退颜良后,曹操认为白马不适合防守,便主动放弃在白马的据点,将人马物资都向官渡转移。

  但直接将官渡和黄河之间让给袁绍,曹操又心不甘情不愿。

  于是曹操采纳了荀攸的献策,决定在返回官渡前再胜袁绍一阵,一面撤走延津南岸的于禁及其兵马并在南阪部署新营,一面高调的将让人马物资沿河西行生怕不能被人探知。

  仿佛在勾手嘲讽袁绍:你——过来啊!

  田丰评价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是有道理的,论及用兵,十个袁绍都不如一个曹操。

  哒哒哒——

  斥候勒马而归。

  “报!有敌骑朝辎重队方向而去,或有五六百骑。”

  闻讯。

  曹操不忧反喜:“等了多日,郭图、淳于琼二人,终于肯渡河了。再探!”

  过了片刻。

  斥候勒马再回。

  “报!敌骑渐增,步兵不可胜数。”

  斥候的两次报探,足可让曹操断定来的不是郭图、淳于琼二人的小股兵马而是主力皆至。

  曹操冷笑不已。

  诱敌多日,为的便是今日。

  曹操登垒眺望,见敌骑如飞而至,遂又下令:“不必再探!传孤军令,解鞍放马,引贼兵来攻。”

  然而此举却令众将不解。

  袁军即将抵达,曹操不仅不下令回营固守,反而还令众骑解鞍放马?

  敌众我寡,即便诱敌成功,又如何在平原坦途上击败数千敌骑?

  面对众将的不解,曹操笑而不语,又举目示意荀攸。

  众将又看向荀攸。

  由于荀攸为人极为低调,虽然时常运筹帷幄,但极少有人知道荀攸的具体献策。

  众所周知,郭嘉是军师祭酒。

  军师祭酒,即首席军师,一旦有军师献奇策,众将首先想到的便是军师祭酒郭嘉。

  若非曹操在白马击败颜良后论荀攸功劳,众将都误以为替曹操出谋划策的是郭嘉。

  见众将目光望向自己。

  荀攸的表情如常的古波不惊,语气亦是清淡得仿佛在述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一般:“以静制动,乱中取胜,既是诱敌,何须回营?”

  众将默然。

  荀攸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然而荀攸惜字如金,不论众将如何询问,都不再开口,众将只能将疑虑藏在心底,认真的执行曹操的军令。

  不多时。

  文丑兵至。

  扫了一眼路上的辎重和惊慌的民夫,又眺望前方左右,文丑不由冷笑:“刘备等人,真是胆怯如鼠。这南岸别说埋伏了,连个曹兵都没有,定是闻我到来,都仓皇而逃了。”

  副将眼尖,指向右前方四散的战马,兴奋而道:“将军,快看。有马数百!定是曹兵来不及带走的!”

  马一向都是稀缺物资,若能抢得数百匹马,其价值更胜于斩将夺旗得到的赏赐。

  文丑亦不由眼红,下令道:“战马归我,其余辎重,尔等自分。”

  副将大喜传令,诸将校皆是欢呼。

  连夜渡河,将士本就疲乏。

  还没休憩多久又来追赶曹操的辎重队,军中有怨言者不知凡几。

  故而听到文丑下令可以分取辎重,诸将校都来了精神。

  手快有,受慢无。

  群雄时期,诸将校的部曲在平日里大抵都是自给自养。

  若只会等着上头发军饷发物资,别说在战场上立功了,还没上战场部曲都跑光了。

  故而。

  如何在战场上哄抢敌人的物资以资己用,是每个统兵将校的必须课。

  此刻的文丑以及诸将校都还没意识到,四散的数百匹马以及路上的辎重,都是曹操故意部署的诱饵。

  眺望分抢辎重的敌骑,又认出来抢马的文丑将旗,曹操不由冷笑:“本想伏杀两只恶犬,没想到来的竟是一头蠢驴。文丑一介匹夫,有勇力而不谙兵法,袁绍竟以此人为上将军,何其可笑!”

  见文丑只引了数百骑兵便来抢马,余众又都跑去哄抢辎重,众将这才理解曹操的深意,皆是兴奋不已。

  兵法有云: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

  曹操以南阪地形为依托藏兵于此,又以马匹、辎重为诱饵,成功将文丑的数千骑兵分散。

  战场上,分兵容易,聚兵艰难。

  一旦被对手抓住分兵和聚兵的间隙发动奇袭,便是韩信来了都得脱几层皮。

  曹操抓准机会,呼令众将上马:“可敢死战?”

  曹操麾下众将,本就骁勇善战,又岂会不敢与同等兵力的文丑死战?

  “愿斩文丑之首!”

  张辽率先出击,骁勇非凡。

  “竟被文远抢了先!”

  徐晃紧随其后,欲与张辽抢功。

  余者诸将,皆是不甘落后。

首节 上一节 58/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