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52节

  他提拔的杨成这些人,就是他的班底,即使将来自己调走了,只要这些人还在,堡寨覆盖的这片区域,就是自己的地盘。

  自己可以在这里一呼百应,这才是陈绍的目的。

  想要崛起,就得另起炉灶,就算是童贯这次任命他做了延安府的经略使,名义上是延州的最高长官,但是延安府,依然是老种的地盘。

  他不点头,自己一条政令也施展不出去。

  杨成他们,也是对陈绍刮目相看,这六天他几乎每天都在。

  陈绍心里算计着韩世忠出去的时间,按理说也快回来了,不知道他们那边有没有遇到西夏的辎重队。

  若是能袭击到他们的辎重队,无疑是极为利好的,西夏这五年已经打的油尽灯枯,全靠压榨边境这几个州府还有部落。

  他们的物资,比大宋紧张十倍,就等着打赢了抢一点,或者敲诈大宋一些岁币来过日子了。

  相反,要是韩世忠没有找到他们的辎重队,而是遭遇了不测,那自己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根臂膀,接下来还有得熬呢。

  到哪再去找这么适配的打手?

  就算是岳飞,这时候也完全不如韩世忠好用。搞来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添堵.

  这时候的岳飞,绝对是个刺头,动辄就敢顶撞上司的那种,急了眼他敢掀桌子。

  “这伙夏贼,说是生吃了熙和军,败了刘法,还以为多了不起,原来连咱们区区堡寨也拿不下。”

  陈绍呵呵一笑,继续说道:“我看这李察哥,也是个名过其实的庸碌之辈,又想快些突破我们,又舍不得集中所有兵力猛冲,磨磨唧唧,难成大事。”

  杨成看着他满脸轻松在那笑,还故意提高声音,知道他是在鼓舞士气,心底也暗暗敬佩:

  好汉子哇好汉子……一开始还不怎的,现在看来,咱们打心眼里头服气!这个陈统制,要是把统制二字换成宣帅,说不定早把西夏灭了。

  李察哥站在瞭望楼上,隔河望着那堡寨。

  营寨又被烧过,还未曾修补,壕沟遭逢连日大雨,也都倾颓,乱七八糟,根本不成一个样子。还残存的寨墙上头,只有七八人的影子,孤鬼一般的游荡,当先的人还打着破烂不堪的旗号。

  偏偏就是打不下来!

  他心里恨极了这些宋人,他们的存在,已经让自己的计划几乎泡汤了。

  接下来,不知道大宋的君臣,又要提出什么过分的条件来。

  肯定比前番还要苛刻。

  其实大宋突然松口,同意议和,至少是肯谈了。

  西夏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出了原因,无非就是瞧着大辽被女真掀翻,想要抽身去收回他们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了。

  西夏惯会在这种大国的倾轧中,寻求最大的好处。

  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好机会,可惜自己不争气,竟然被区区五个堡寨,拦住了脚步。

  雨雾突然一动,传来脚步践踏泥水的声音,寨墙上,壕沟外,甚至城墙上都有人探头过来,只是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看见大雨里头,跌跌撞撞只是走来六七十号人,李察哥没有韩世忠那样变态的目力,看不清是什么人。

  几处人马就看着这几十号乌合之众在泥水里头一跌一爬,只是拼命朝这里挣扎。

  守在瞭望楼上的一个西夏小军官扬声大呼:“什么人!”

  “再往前走,格杀勿论!”

  这伙人马身上被雨水打得冰冷,一路泥泞走过来,也是筋疲力尽。

  “快去禀报晋王,没藏部叛乱投宋,粮草尽失,粮草尽失啊!”

  他这一喊,李察哥顿时脸色一变。

  心中暗叫一声万事皆休.

  如果他悄悄汇报,自己还可以隐匿此事,破釜沉舟,带着手下再冲一次。

  如今这一喊,所有人都知道了,消息会飞速传开。

  本来就低迷的士气,就会被彻底摧毁。

  李察哥双手无力地垂下,他知道自己败了,败在了一群藉藉无名的宋军手上。

  他甚至顾不上追究野利部丢失粮草辎重的罪过,当机立断,下令撤退。

  前线败了,皇兄那里的压力会一下增加数倍,自己必须马上回京,把手里的精锐带回去,站在他身边。

  否则那群乱臣贼子,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恶事来。

  至于此次出兵,强征了附近州府的人马,自己撤退会不会造成这些地方空虚,又会被大宋趁机收复多少城池,李察哥已经完全顾不上了。

第70章 定难五州

  恍恍惚惚中,陈绍突然听到了一阵欢呼声。

  他猛地睁开眼,只见堡寨上,所有的将士同时发出了大声的欢呼!

  他们见陈绍醒来,也都凑了过来。

  “统制,夏贼撤了!”

  “夏贼撤了!”

  陈绍晃了晃脑袋,怀疑自己根本没醒,这还是在梦里。

  身边的董大虎,却一把拉住他的手:“看!”

  陈绍差不多是一个鲤鱼打挺一般的姿势跳了起来!

  他趴在寨墙上,看向西夏兵马的方向,果然他们正在撤退。

  陈绍拄着那根长矛,瞪大了眼睛,激动地手脚颤抖。

  他在心里,先是默默地把童贯、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刘延庆这些人的名字挨个过了一遍,然后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卧槽尼玛!”

  “这群软骨头的豚儿,胆小的鼠辈,卵袋缩成豆粒大,白吃了几十年军粮!”

  “你绍爷早晚把你们都宰了!宰了!把这群胆小的畜生都宰了!那把狗皇帝也宰了!”

  众人只当他在骂夏贼,也纷纷跟着骂了起来。

  陈绍压抑这么久,一舒胸臆骂的着实痛快,突然觉得嗓子一阵干痒,脑袋也昏沉沉的。

  硬撑了六七天之后,他终于撑不住了。

  双眼一黑,差点跌倒,幸亏董大虎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等陈绍再次醒来,正躺在木瓜寨的一张大床上。

  裹着两层新絮袄,寒气如细针钻透骨缝,脑袋又酸又沉。

  喉咙里像塞了把沙棘刺,咽口唾沫都刮得生疼。

  这是明显的风寒,他不敢大意,这时候风寒也是会死人的。

  终究还是身体没撑住,不过也确实是到极限了。

  “东家,你醒啦!”

  只要是在军营,陈绍和董大虎,一直是睡在一顶帐篷内的。

  陈绍点了点头,说道:“给我端杯水来。”

  话音刚落,外面响起脚步声,大步走进来的正是韩世忠。

  他身上创伤,胡乱用布裹着,光着头没戴毡笠。冷雨和连场厮杀,让这汉子腰都不弯一下,没有半点疲累的神色,只是意气昂扬。

  “统制,你醒啦!”韩世忠眼中带着惊喜,赶紧走到床边,接过董大虎手里的热水递了过去。

  陈绍喝了一口之后,稍微润润嗓子,点了点头。

  他随即说道:“寨子里药材够不够,兄弟们都在泥水里滚了七八天,怕是多有风寒。”

  韩世忠微微一怔,随后说道:“托统制的福,咱们这里不光是粮草充裕,药材也有不少。”

  他心中对陈绍的认可,又提升了一层,这人迷迷糊糊自己累晕了过去,醒来竟然是最先关心大头兵。

  合该你成此大功,前途无量!

  “夏贼为什么退了?”

  韩世忠赶紧把没藏部的事说了一遍,原来那天没藏庞哥没有说谎,他诈开门之后,韩世忠带着手下就冲了进去。

  他们砍杀一番之后,也不去追赶,而是就地放起火来。

  连阴下雨的天气里,野利部落的守兵,宁愿自己淋雨,都把粮草辎重保护的好好的,干干索索,一点就着

  “果然如此.”

  陈绍笑了笑,声音有些低沉嘶哑,“韩五啊,你又立了一大功!”

  “都是圣明天子庇佑,童宣帅调度适宜,陈统制你指挥得当,俺韩五有一点微末功劳,算不得什么!”

  陈绍晃着手指,对着他笑了几声,嘴里骂骂咧咧。

  韩世忠扶着膝盖,两人对着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韩世忠才说道:“统制,环庆军和鄜延军,都追出去了。”

  陈绍点了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难道让他们这些人去追么。

  这次自己和韩世忠,真是立功了,就是不知道童贯能趁机从西夏身上,撕咬下多少肉来。

  “你说的那个没藏部.”

  韩世忠赶紧小声说道:“他们就在盐州附近.”

  韩世忠的嗓门一直很大,他突然压低了声音,必然是心底有事。陈绍马上就懂了,这泼韩五又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赏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自己本就是童贯的嫡系,这次帮他守住了西夏李察哥,还顺便打压了西军,他没有理由不大力提拔自己。

  要是能把盐州拿下来,相当于在西夏的京畿兴庆府,和他们龙兴之地的定难五州之间,插入了一颗钉子。

  童贯和西军肯定要打盐州,继而威胁盐池,然后缓缓拿下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

  这五州合称定难五州,是西夏“东境边防区”,历来都是宋夏争夺的焦点。

  西夏皇室的祖先拓跋思恭,当年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绥、银、宥四州。静州为唐末增设,形成“五州之地”。

  拓跋氏拿下这些地盘之后,虽奉正朔,实为藩镇。

  也就是说,西夏统治他们地盘的时间,比赵宋统治中原要长多了,人家从唐朝就开始了。

  定难五州,背靠横山,周围全是羌人部落。

  苏轼就说过,“夏贼所恃,惟横山一带生羌,若断其臂,则腹背受敌。”

  道理大家都懂,都知道拿下这地方的重要,但是这些年,大宋陆陆续续拿下过几个州府,却一直没有拿下银、夏二州。

  银夏二州位于横山山脉北麓,扼守无定河河谷入口。集西夏的兵源、马场、盐利、祖地于一体。

  拿不下银州、夏州,就算是攻取了附近的州府,早晚还会被夺回去。

  要是能占据盐州,就有了逐步蚕食它们的机会,陈绍和韩世忠默契地盯上了这块肥肉。

  他们陈韩这个小团体,要从西北崛起,就得靠自己开拓。大宋的土地上,每一寸,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人。

首节 上一节 52/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