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43节

  堵在前线不撤,然后打赢了。

  童贯看着他的表演,心中快意无比,也不阻止,就在那看西军憋屈。

  这群人,就得陈绍这样的来治他们!

  大帐内乱成一团,陈绍一点都不怕。

  他今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童贯面前,彻底和西军中的这些人划清界限。

  免得童贯疑心自己西军出身,会背叛他反水。

  所以他自己也有心把事情闹大。

  西军给不了自己任何帮助。

  他们连韩世忠这种人,都能埋没,十几年的厮杀下来,韩世忠都猛成什么样了,立了多少不可思议的战功。

  可是连个都头都没混上。

  西北将门的出身论,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衰微的根源也是如此。

  相反,童贯虽然毛病很多,但是他确实提拔了不少在西军中郁郁不得志的军官。

  后来也有人在靖康之劫中,大放异彩。

  甚至包括韩世忠,也是跟着他去平定方腊之后开始崛起的。

  老太监能给自己的帮助很大,从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走童贯这条路。

  今日种师中无故发难,他正好趁机闹将起来。

  只是陈绍自己也没想到,他阴差阳错地,又帮童贯解了一围,还帮他出了口气。

  最后童贯站起身来,语调猛的一沉,“战功已经报上去了,自有宣抚司和枢密院来评判真假,其他人无权多嘴!”

  经此一事,童贯也彻底意识到,西军不会被自己收伏。

  他们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摆脱眼前老西军掣肘之局,需要分化他们,也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

  分化老西军的人选,童贯早就选定,那就是鄜延路经略大刘相公刘延庆。

  新鲜血液,则是他自己的胜捷军。

  经过刘法和熙和军精锐的这一败,短时间内灭掉西夏,全力北上伐辽已经不可能了。

  童贯打算劝赵佶接受西夏的求和。

  西夏从第一次丢了横山开始,就已经意识到跟大宋耗不起,这几年虽然一直打的很焦灼,但是他们是一直上书求和的。

  ——

  回到内堂之后,陈绍和杨可世等人进去。

  “坐吧。”童贯笑着说道:“不错,刚到前线,就有建树。”

  陈绍赶紧道:“标下哪敢贪功,都是恩帅大局方略得当。”

  说完之后,陈绍突然觉得不太合适,这样说有点大了,老太监可别以为自己在嘲讽他。

  他完全是低估了童贯的脸皮,人家丝毫没觉得是嘲讽,听完还点了点头,表现得很满意。

  在他看来确实是自己的功劳,我不提拔你,你怎么打赢?

  只能说两个人在马屁上的造诣差距太大。

  陈绍是尽量要让上位者相信,自己明白自己怎么回事;而童贯则是自己先信了。

  童贯目中精光闪烁,只是看着在节堂帅案之前恭谨的陈绍,问道:“你打算要什么封赏啊?”

  “全凭恩帅做主,恩帅让标下做个太尉,标下也尽职尽责为恩帅奔走;恩帅让标下做个马夫,标下也毫无怨言,牵马执蹬。”

  童贯哈哈一笑,骂道:“你这厮奸猾,某也不过才坐到太尉,你就想顶替了不成?”

  “你毕竟资历尚浅,若是太破格提拔,恐怕会落人口实。这样吧,你先在横山站稳脚跟,只要挡住了夏贼的脚步,便是大功一件!”

  陈绍笑道:“标下在横山前线,为恩帅收拢败兵,必不叫他们再落入西军那些军头手里。”

  其实他也不想走,横山是西夏的门户,如今最好欺负的就是西夏。

  只要童贯你给足了粮草辎重,我帮你慢慢蚕食西夏就是,至于你愿意去北边和辽金打。

  那我也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童贯说完之后,看了陈绍一眼,他心中也怕这个年轻的嫡系怨愤。

  毕竟刚立了功劳,没有被破格提拔,肯定会失望的。

  他不知道,陈绍不想要那些虚名,即使是提到宰相有什么用,过几年就去五国城放羊了。

  他更想要的是一些实际的东西,比如钱粮辎重、战马器械。

  官职爵位这些东西,只要实力够了,你不给我,我自己去取就是了。

  感觉到了童贯的一点愧疚之心,陈绍赶紧狮子大开口,要钱粮辎重。

  童贯也是大方,大手一挥,全部同意。

  要是其他人的话,即使是童贯同意了,能不能拿到也另说。

  但是陈绍不一样,他已经买通了关系,不但可以足额拿到,甚至还能多拿点。

  从童贯的节堂出来,陈绍神清气爽,扶着腰间看向天边。

  有童贯的亲卫,把他的佩剑还给了他,陈绍系到腰间之后,一甩披风。

  解开马缰绳翻身就上马。

第57章 横山两侧

  横山前线,因为陈绍和韩世忠占据三寨,招募人马。

  前方无头苍蝇一样的溃兵有了目标,一天两顿面饼和麦子汤,就能将这些战士招致麾下。

  但是韩世忠也明白,西夏的统帅察哥,不会放任这个地方被大宋再次占据。

  所以他发疯一般地驭使民夫,挖土叠石,修补堡寨,设置陷阱。

  三个堡寨内,如今已经出现了民夫不如士卒多的情况,所以靠民夫们整修防御体系犹自不够,士卒也得动手,一个个都忙累得是叫苦连天。

  韩世忠脚步匆忙,一件粗布袍子,随意披在肩上,更显得他骨架长大,凛凛有威。

  虽然很忙,泼韩五看起来也消瘦了一点,目光却加倍的炯炯有神。

  “俺算是服了统制了,以前跟着刘将主,跟童贯要粮草,便如要他命一般。如今存粮,却越吃越多,难道咱们统制是童贯的私生子?”

  韩世忠转身,劈头就是一巴掌,训斥道:“放你的屁,咱们是大宋的兵马,恰逢圣明天子在位,童宣帅坐镇西北,咱们统制英明神武,今后再让我听到你言语上冒犯他们三个,就立马滚蛋!”

  他最近跟着陈绍,也琢磨出一些味道。

  想要爬的更高,绝对不能贪图嘴巴快活。

  以前韩世忠就吃了这个亏,经常顶撞上司不说,甚至还打过上司。

  他其实不笨,心思很敏捷,政治嗅觉也还可以。后来岳飞死了之后,他马上就主动交出兵权,和文士们交往起来,不再过问兵事了。

  如今他看着陈绍一步步升官,发展实力,慢慢领悟了一些道理。

  被打的亲兵赔笑道:“俺也就是嘴贱,咱们营里的弟兄,谁不感激陈统制。”

  韩世忠当了一辈子大头兵,这次击败了八百西夏兵,立马升了都监。

  统制陈绍,经常往返在横山和延州、鄜州等地,在后方和那些官员交涉,保证前方的补给。

  前线的军事权,交给了韩世忠,相当于他手底下有近三千的兵马可以驱使,可谓是扬眉吐气,正要摩拳擦掌,一展心中抱负。

  此时天空突然传来一阵轰隆声,韩世忠抬头看了一眼,冷笑道:“又要下雨了。”

  下雨之后,两边的辎重运输,都将成为大问题。

  但是自己这边有的是粮草辎重,西夏那里,可就不一定了。

  这种富裕仗,韩世忠一辈子也没打过,以前都是他们西军打着打着没有粮食,被迫撤退。

  当年都兵围西夏的都城了,最后也是因为粮草耗尽,而被迫撤退,还被人追杀以至于大败。

  ——

  泥泞的道路上面,大雨已经渐渐转小。

  春雨般淅淅沥沥地滴个不停,滴在身上,冷冷地折磨着每一个淋雨民夫。

  横山以西,道路上拥挤不堪,在泥泞当中挣扎的民夫,一双双穿着撒脚裤和麻鞋的腿脚将道路踩得稀烂。

  烂泥粘在鞋上,走起路来,就跟带着脚镣一样。

  骡马长嘶着跳动着,却怎么也拉不出陷在泥潭当中的大车。

  西夏士卒挤在车上,却少有人下去帮忙推车。几个押送民夫队伍的军官更是不管事,躺在高高的粮食堆上面,还要两个士卒在旁边帮他张开雨布,只是用范阳笠盖住脸呼呼大睡。

  要是时间长了,民夫们还是拉不动,这些士卒就挥舞鞭子,大声叫骂着抽打。

  西夏统帅察哥的马队经过,这些已经精疲力竭的民夫纷纷避让开来,只是麻木的看着眼前一切。

  这些民夫,大多是从横山七羌的部落中征调的,横山七羌虽然和西夏的党项贵族同宗同族,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打了几百年。

  等到党项人建立了西夏,横山七羌的地位,在夏国如同奴隶,生下来就低人一等。

  马队的泥水溅到了车上西夏士卒身上,顿时经过处就响起一片西北诸羌,银夏两州口音的叫骂声音。

  等起身看到来人,他们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再出声音。

  察哥脸色越发难看起来,他瞧了一眼运输队,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西夏国力太弱,不管是物资短缺,就是民夫也征调不出多少来。

  人家大宋,动辄几十万的民夫,西夏只能靠这点人。

  原本还可以征调边境上胡汉百姓,但是自从横山之战开打以来,这里的百姓大多逃到大宋境内去了。

  “这些宋狗跑的一个个比兔子还快,害咱们吃泥!有种掉头回来再厮杀一场!闪得俺们到了这鬼地方,雨水淋漓,人困马乏!”

  “要我说,咱们还不如回去,好过在这山中乱窜,白白送命。”

  “你懂什么,宋人守城厉害,要是强攻,还不知道死多少人哩。”

  听着手下人的抱怨,察哥脸色铁青,他在统安城外,虽然围杀了熙和军的刘法。但是熙和军是实打实的精锐,刘法也是一员悍将。

  这一战并不轻松,察哥身上伤还未曾全好,手腕脱臼之处虽然接上,可是还青肿未消。

  淅沥小雨,浇得人浑身透湿冰凉,一路赶来,只是咬牙忍着。

  正一肚子没好气,背后骂声进了耳朵,察哥顿时火气升腾。

  “闭嘴!”察哥忍无可忍,骂道:“如今不过是稍有挫折,你们就叫苦连天,满口抱怨!你们可知道,咱们祖宗开国时候,有多艰难?这次不过是侥幸得胜,你们真以为咱们就赢了么!若是不尽快扩大战果,再僵持起来”

  最后一句话,他却没有说完,咽进了嘴里。

  西夏马上就要垮了。

  要是前线没有大胜,不用宋人出手,他们不是被耗死,就是发生内乱。

  如今国内,正不知道有多少的贵族,等着看皇帝的笑话。

首节 上一节 43/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