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30节

  而且蔡京罢相了不假,他的门生故吏,可还依然把持着那些紧要衙门。

  童贯要是能获得蔡京的支持,伐辽也会轻松很多。

  陈绍本身不是很在乎这些,大宋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恰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内堂中,三足鎏金铜香炉,散出袅袅沉香烟。

  童贯和蔡京对面而坐。

  这哥俩从年轻时候就认识,可谓是一起飞黄腾达,但是两人都是权位之心极重的人。

  坐到足够高的位置之后,难免就会因为权势,发生一些不愉快。

  慢慢的,两人关系也逐渐冷淡,到这次因为伐辽,童贯联合王黼,将蔡京逼退,则正式宣告了两人关系破裂。

  看着眼前来拜访的童贯,蔡京有些恍惚。

  他是熟读史书的,宦海沉浮几十年,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寻常人看不到的事,只要冒出一点端倪,他都能敏锐的觉察到。

  每一个朝代的最后几年,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祖制渐渐崩坏。

  大宋也是一样。

  蔡京有些惶恐,也有些无奈,但是他欺骗不了自己。

  大宋已经有了一些亡国之相。

  身为一个正统大宋士大夫文官,蔡京曾经也对大宋比较克制厚重的士风很认可。

  他骨子里,是一个正统的大宋士大夫文人。

  长达二百余年的富足市民生活后,此刻士风比起开国时候,流行的已然是偏向于放纵疏狂享乐一流。

  漫说暗地里如何骄奢淫逸,就是表面的衣冠体制,举止做派,也都不一样了。

  蔡京侍奉过三朝帝王,他于此时,不禁又想起那些官家的相貌来,还有一个个令人心折的宰辅相公。

  当今皇帝的父兄,都是很正统的大宋皇帝,他们身上有大宋皇帝的气质。

  谨慎、务实、注重文化修养,肯虚心接受文官的指正和意见。

  当今皇上,则完全不像他的父兄。

  看他身边这些人,又都是些梁师成、童贯、王黼.

  蔡京入仕之后,是经历过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章惇.这些名臣、悍臣的。

  包括他自己,其实也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如今罢相之后,朝中是王黼做相公,这大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般人于历史洪流中,因身在其中,就很难指望可以看得清楚。

  但是蔡京,以他的学问和见识,从这烈火烹油的富贵繁华中,已经看到了亡国之相。

  最终触发亡国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这次一心要搞的联金伐辽。

  大宋打不起这样的仗了。

  国家财政、兵马辎重、百姓民力.都不足以去打这样的仗。

  “道夫啊,你这次真就铁了心,要伐辽么?”

  童贯笑了笑,“老公相,就这般不想看某成伐辽之功?”

  蔡京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些人,怎么就能把国家大事,想的如此简单。

  打仗,真的就是挥军北上,决战疆场的事么?

  他刚想训斥一番,想到自己的身份,缓缓又坐了回去,扳着手指,一桩桩一件件的娓娓道来。

  他年岁如此高大,记忆力却不亚少年,而且极有条理,将一团乱麻也似的朝廷财政状况,说得清清楚楚。

  蔡京给童贯讲了许久,此刻大宋一年财政收入不及亿贯,正常官吏俸禄,养军之资,各项正常行政开支,就已经达到了一亿两千多万贯。

  这还不算移作内库开支,赵佶自己吃喝玩乐糟蹋的,也是一个大头,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如河工转运赈济恩赏之事。

  每年就是一切都是如常年景,就稳稳的亏空三四千万贯。这些亏空,就靠发交钞来弥补。

  而蔡京总能找到一些新税源来支撑这些多发的交钞。

  勉强敷衍了这些年下来,虽然四下漏风,但还摇摇不倒。

  如今王黼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将蔡京的政令一一废除。

  他罢方田,毁辟雍、医、算学,合并修会要、六典各机构,对远郡使、横班官的俸禄减半,茶盐钞法不再比较,对富户的科抑一律蠲除。

  短时间内,这些豪绅士族,自然是对他歌功颂德,但是以后怎么办?

  自己辛辛苦苦,得罪了那么多人,为帝国打的补丁,全被他一股脑撕下扯烂。

  当下他是得到了一些赞颂,可是今后呢?

  伐辽复燕这种战争,肯定会旷日持久,钱财就将如流水一般花出去。

  梁师成王黼的本事,蔡京十分清楚,他们除了拼命加征捐税,竭泽而渔之外,就是滥发交钞。

  可他们懂得把握那个微妙至极的平衡么?

  童贯有些恼了,“那先帝的遗诏,我们竟可置于不顾么!”

  听到童贯的声音,陡然拔高,其他人都坐在原地,没敢动弹。

  陈绍突然站起来,大踏步走到门口,掀开帘子露出半个脑袋。

  如此失礼的行为,吓得众人赶紧上前拽他。

  童贯大声呵斥道:“退下!”

  “喏!”

  本来还气势汹汹的陈绍,讪讪地抱拳,悻悻退出。

  回到座位之后,陈绍继续眼观鼻鼻观心,开始养神。

  周围的人,全都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连蔡京都敢得罪。

  但是仔细想想,自己这些人,只要童宣帅护着,蔡京好像也没有什么手段来整治他。

  内堂中两人之间的气氛,也因为陈绍的‘莽撞’行为,稍微缓解了一下。

  童贯解释道:“此人乃是西北军户的孤儿,父兄皆为国战死,无人教导礼节,老公相莫要怪罪。”

  他虽然把陈绍骂退,但是心中却十分满意。

  蔡京也没有追究,他继续说道:“道夫啊,你看这西北,只是对抗一个小小的西夏,已经多有百姓破家,鳏寡孤独遍地。大辽的国力,十倍于西夏,你为何如此轻视于它?”

  “退一万步说,你们真的拿下了幽云十六州,燕地河东都要开镇,一旦开镇,就又是花钱的大户。这钱从哪里寻觅得来?”

  “就拿今年来说,国库亏空了三千万,就是一切新的事情都不进行,光是这些也要靠交钞弥补,可交钞信用已经低落空前。

  新届还未曾推出,市面上就已经说最多只能以三折估价。这些交钞是要发给全国几十万官吏,发给全国兵册上一百多万军马,是要发给应募而来修理道路,整治河工,参与各项转运事宜的民夫的。

  拿到这些打了三折的交钞,却不足以赡家,甚至连自己也吃不饱。一旦不稳,将是怎么样一番景象?”

  童贯沉默不语,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老公相,这些都是疥癣之疾,只要打下幽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百姓、官吏们,想必也能理解朝廷的苦心,暂时咬咬牙,帮国家渡过难关,想来他们也都是乐意的。”

  蔡京直接没有话说了,他愕然半晌,心中冷笑不止。

  理解?

  官员们的收入下降,只有加倍搜刮百姓。百姓流离失所更多,那来年收入就更少。交钞出来就折价,就只有增发,结果更是形同废纸。如此这般,早晚要发生大的民变!

  人饿急了,还管你上下尊卑?

  历朝历代,哪个不是这么亡的!

  他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短视,简直是视国家大事为儿戏。

  蔡京说得很清晰,如今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如此清楚明白,连具体的数字都有。

  可是无奈这些人就是要冒险,要投机,根本不顾这种冒险的后果有多可怕。

  说到底,他们只是一群腌臜小人,毫无才学,靠阿谀奉承上位。

  在权势的宦海中迷失了多年的蔡京,突然有那么一刻,有些怀念以前的朝堂。

  那时候大家也是勾心斗角,但至少都拿国家当回事。

  当然,他也只是片刻的后悔,真让他重新选择一百次,他都会选择这条道路。

  权势的滋味,让人飘飘欲仙,根本戒不掉。

  那就由着他们去闹吧!

  等到彻底转不动了,官家会想起来,是谁在帮他缝补财政。

  赵佶身位一个皇帝,可以说是一手葬送了大宋的江山。

  自从登基之后,他就把江山当成了自己的乐园,享用无度,奢靡挥霍。

  还生了那么多皇子皇女,盖了那么多宫观,那么多营建。这每年流入的占着国家财政收入接近一成的巨额数字,飞快就消耗干净。就是这般赵佶犹嫌不足,还需要东南应奉局另外为他开辟财源。

  事实上,如果不是赵佶,打辽国还真不缺钱。

  北宋历代皇帝,都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壮志,所以从宋初就专门设封椿库为内藏应急之用。

  每代宋帝,都会省出些钱来,存入封椿库。为了将来伐辽取燕云十六州所用,后来遂成为定制。

  顶峰时候在各路提举转运使节辖下,都有封椿之设,这些都是大宋压箱底的钱。

  赵佶的父兄,也都是铆足了劲,做梦都想收复幽云十六州。

  等到赵佶登基,把这些钱一股脑全给花干净了。

  这个人花钱,根本没有理智,想起一出是一出。艮岳、行宫耗费无数,还可说皇宫局促,需要新的游宴之所。

  就算是昏庸享乐,至少还派上了用场。

  但有的时候他修建起耗资巨大的宫观,供奉三清纯用金裹玉身,还派人远去泰山建起了真武大帝庙,也是阡陌连云。

  建成以后供养了一堆道官,人人都享丰厚俸禄,每年持续耗费海量钱钞。他却一次都未曾去过,这些钱相当于白花了,还耗费了巨大的徭役、民夫。

  闹吧,你们尽管伐辽,你们尽管去取幽燕之地。

  等到闹不动了,皇帝自然会想起来,谁才是那个能为他宰执天下的相公。

  彤庭宣麻,玉殿拜相,是何等的荣耀。

  你王黼凭什么?

  蔡京的心中,终究还是对权势的欲望压过了对国家的担当。

  他此时,决心彻底放手,任由他们折腾。

  然后自己再出山,收拾残破的局面。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内心深处,他也对大辽有一丝的鄙夷。

  堂堂大辽,幅员万里,竟然被一个小小的蛮族部落给打的如此不堪。

  童贯见他不肯松口,又许了很多条件,蔡京都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不再应承。

首节 上一节 30/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