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24节

  真不知道是说他沉着好,还是说他不知天高地厚。

  “兄弟们给你设宴。”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走了许久,才来到一处花园,隔着老远就听到里面的喝彩声。

  只见几个人围起来,看里面的人蹴鞠。

  杨可世小心翼翼地说道:“绍哥儿,一会你可得机灵点,不要乱说话。”

  陈绍点了点头,“哥哥放心,我心中有数。”

  陈绍和李良嗣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蹴鞠。

  周围的几个,正在那高声喝彩的,可谓是‘群贤毕至’,个顶个都是重量级。

  这几个货,几乎是不离皇帝身边,谁不在都要小心别人嘀咕你。

  个子最高的童贯站在里面,如同鹤立鸡群,可以看得出他这几天心情不错,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见到李良嗣和陈绍,童贯悄然走了过来,小声道:“固之兄,绍哥儿,一会不要怕,就按平日里说就是。”

  两人一起点了点头。

  陈绍根本不怕,大宋对民间百姓的管理,没有其他朝代那么严苛。

  去北方贩马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陈绍这种顶头过日子,自己主持一个农庄的,更是无从查起。

  他从小跟着刘光烈,经常出去乱窜,一年倒有半年不在庄子里。

  又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终于有侍女端着瓷盆过去,赵佶洗手净面,又擦干之后,才在长廊中的凳子上坐下。

  其实如今是冬季,他丝毫不畏寒冷,身体素质是真不赖。

  陈绍和李良嗣,赶紧上前拜见。

  李良嗣站在前面,因为这是从辽国跑来的公卿士大夫,让大宋是赚足了面子。

  赵佶对他格外客气,笑道:“听说你在辽国,是光禄卿,为何放着如此高官不做,来我们大宋啊?”

  李良嗣躬身道:“臣虽生于辽地,却是华夏血脉,岂肯事夷狄之主。”

  赵佶呵呵一笑,更加满意,而且这个李良嗣生的也是标准的风流名士模样,更得赵佶欢心。

  “在辽国,可有朕治下的风光?”

  “回陛下,辽国虽然疆域寥廓,但是土地贫瘠,民间穷匮,远不及大宋‘丰豫亨大’,有上国气象。”

  赵佶又和他聊了一会辽国的风俗,听得津津有味。

  终于,在陈绍腿都站麻了之后,赵佶说起正事来。

  “听说你有计策,可以助我大宋拿回幽云十六州?”

  李良嗣赶紧站直了身子,点头道:“如今大宋圣明天子在位,良臣猛将盈朝,而辽国已经是强弩之末,行将灭亡。”

  “东北崛起的女真恨辽人切骨,而辽帝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州、莱州渡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

  “届时拿回幽云十六州,只是开始,陛下可派遣一员上将,横扫北境,将整个大辽纳入治下!”

  童贯听得热血沸腾,心中暗道,这不就是我么!

  陈绍则听得一阵牙碜,就这几个货,让他们横扫北境?

  果然,赵佶对自己的实力是没有清醒认知的,可能真正了解大宋实力的,就是被他们排挤出去的蔡京吧。

  “朕听说女真不过是一个小小蛮夷部落,人口不过十万,真能威胁大辽?”

  此时辽国,已经被打成筛子了,赵佶还能问出这种话来,足见他平日里也不太关心这些事。

  李良嗣赶紧说道:“陛下,女真虽小,奈何契丹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亡国之兆早已显露。”

  “臣从契丹来,如何不知道他们文恬武嬉,民怨四起,恰如朽木,风吹便折,又似空心堤坝,水打则塌!”

  “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等矣。”

第31章 沐浴

  赵佶心花怒放,他是个天生的政治动物,对集权制衡一类的,无师自通。

  但是对治国没有什么脑子。

  因为这是需要真正去琢磨,去学习的,但是赵佶耐不下心来,也没有这个精力。

  他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玩乐上。

  李良嗣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又提出让陈绍来说几句。

  因为陈绍说的很多事,他都不知道。

  陈绍马上又把自己了解的女真的一些事说了一遍,无非就是完颜部的那些事,有哪些猛将,和契丹人的深仇大恨。

  赵佶和李良嗣聊的越来越投机。

  最后直接赐姓赵氏,拔擢为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

  升陈绍为武德大夫。

  这是个品阶虚职,陈绍谢恩之后,也知道具体的职位,要等童贯来安排。

  但是他依然难掩兴奋,终于是成功了。

  有了品阶,回到军中具体的职位就低不了。

  而且童贯绝对会重用自己,接下来,就要靠自己了。

  赵佶龙颜大悦,马上伸手一招,让王黼靠近。

  “金睛儿,今天是你乔迁之喜,准备怎么待客啊?”

  陈绍这才有机会,打量起王黼来,发现他长得确实挺别致。

  虽然不是如传闻中那般,满头金发,但确实有些发黄。

  眼睛也是一样,估计是有什么病。

  而且他的嘴奇大无比,目光炯炯,看上去就很精神。

  他得意洋洋地说道:“官家尽管放心,这顿要是吃的不爽利,臣把脑袋割下来给官家下酒!”

  “你这脑袋有什么滋味,也配给官家下酒?”蔡攸在一旁冷笑道:“当球踢还差不多。”

  王黼一听,顿时撸起袖子,当着皇帝的面和蔡攸打了起来。

  蔡攸身体不如他,围着柱子躲避,两人边追逐边叫骂。

  周围的人都笑着起哄。

  赵佶也乐呵呵地看着。

  人群中,只有已经被赐姓赵的赵良嗣一脸懵。

  眼前的场景,突然让他记起了大辽的君臣。

  其实刚才,他对赵佶还很敬畏,大宋皇帝果然不一样,仪表出尘、俊朗非凡,言语又十分和善,而且对自己极好。

  让他一度觉得自己做对了,侍奉这样的君王,成就一段大事,留名史册,何其幸哉!

  可转瞬之间,刚才还是真龙气象的天子,就成了这德行。

  蔡攸和王黼,让他想起了大辽朝堂上那些佞臣。

  不好的回忆,正在疯狂地攻击他。

  圣明天子的赵佶的形象,似乎正在和天祚帝耶律延禧重合。

  赵良嗣赶紧使劲晃了晃脑袋,告诉自己这都是自己凭空想象的,陛下只是和身边人没有架子而已。

  在心中安慰了自己一番,赵良嗣这才抬起头来,那边王黼已经按住蔡攸打了起来。

  赵佶终于看不下去,笑着呵斥了几句。

  两人这才爬起身来,互相骂骂咧咧。

  其实王黼和蔡攸的关系,正经不错。

  虽然王黼和蔡京闹翻了,但是蔡攸和他爹蔡京一向也不和,至少明面上不和。

  而且他们两个,都是赵佶最宠信的臣子,每天晚上陪着赵佶醉生梦死。

  王黼不知道从哪,网罗来一些厨子,做的菜确实好吃。

  从昭德坊出来之后,陈绍和赵良嗣挥手告辞,然后就跟杨可世一起,来到童贯的府上。

  回到自己的府邸,童贯就收起了那谄媚的模样,整个人看上去颇为英武。

  “绍哥儿,你也看见了,陛下对伐辽一时十分上心。等我们回到西北,解决了西夏的后患,你就和固之一道,去一趟女真人那里。”

  陈绍抱拳道:“恩帅放心,陈绍定不辱使命。”

  “恩帅,我们还要在汴梁待多久?”

  童贯呵呵一笑,“用不了多久了。”

  年轻人希望建立功勋,他见得多了,而且也乐的见此。

  有野心的人,才能为他所用。

  西夏覆灭在即,这等功劳,童贯怎么会留给别人。

  他看了一眼内堂众人,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明日蔡太师就会上疏辞官,由王黼挂相。”

  这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看来他们内部,已经角斗完了。

  这等层次的争斗,陈绍是无法参与的,甚至连旁观都没机会。

  他只能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来推测局势。

  赵佶这人,已经把大宋的皇权集中到了一定地步,有宋一朝他可能是权力最大的人。

  比赵匡胤和赵匡义哥俩都大。

  大到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以及眼下的利益,来选择宰相。

  大宋官场百年的规矩,在他这里已经被彻底摒弃。

  王黼从一个小小的通议大夫,提升为少宰、特进,连升八阶,只用了短短的九年。

  和董大虎一起回到宅子。

  赵河凑上来说道:“东家,官府派人送来件袍子、腰牌和一卷公文。”

  陈绍点了点头,说道:“都收好。”

  他又让崔林拿出些钱,买些酒肉庆祝一下。

  刚要进自己房间,突然旁边房门开了一条缝。

  春桃眼珠滴溜溜地看着他。

  “有事么?”

首节 上一节 24/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