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318节

  就像他给贾思勰提议是一个道理。

  他能通过指点,让人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

  但是……

  后面一到一百的积累,就得是靠这些人。

  高羽也没法亲力亲为!

  交代完一切过后。

  高羽站在舆图面前!

  目光依次扫过青州,徐州,兖州!

  这也是他要推进的顺序。

  先彻底掌控青州,再从徐州下手,至于兖州……

  只能放在最后,慢慢来。

  希望能够给自己更多一点的时间,这样才能从容应对一切突发状况。

第311章 府兵or卫所?

  九月的齐鲁大地,气温开始持续走低。

  不再似此前那般酷热,同时又到了播种的季节。

  “夫……夫君。”

  郑大车如离开水的鱼儿一般,最终力竭倒在高羽的身上,明明并不热,却香汗淋漓。

  高羽伸手搂着她。

  为自己生下儿子过后,郑大车丰腴了不少,迎来了二次发育。

  感受到高羽的视线。

  郑大车不由轻咬着下唇,以前的高羽喜欢从后面看她,现在却又喜欢从正面看她。

  “在这边还适应吗?”

  高羽下意识摩挲着她温润如玉的后背肌肤,从小便娇生惯养,哪怕没有现代的护肤品,也都白白嫩嫩。

  “能侍奉夫君左右即可。”

  郑大车倒是不争,哪怕她弟弟郑仲礼带着部分族人已经来了快一个多月,她也没有在高羽的耳边吹过什么枕边风。

  很聪明。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外戚必然会进入高羽的圈子里。

  而且地位还不低。

  没办法。

  比起毫无干系的人,外戚更为值得信任一点,当然任何信任都要有度。

  高羽也没办法,他不是在玩游戏,没法看到每个人的忠诚度,适当的‘任人唯亲’是必然的,必须要打造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你弟弟带着族人在东阳城定居,你就没想着帮衬一二?”

  “奴不过是一妇道人家,岂敢叨扰夫君?”

  郑大车靠在他怀里,幽幽道,“若奴之弟有能力,夫君自当重用,若是没那个能力,岂不是给夫君添堵?”

  高羽不由轻笑一声,“那你觉得他有没有能力?”

  郑大车默然了片刻,“不好说……奴娘家的名声不好。”

  郑大车之父郑严祖在洛阳的名声确实一般般,在众多大臣的眼中就是个阿谀奉承之辈,而且生活作风也有问题。

  虽说元氏鲜卑入主中原一百多年,在这之前还有五胡十六国时期,不同民族之间互相融合,沾染了彼此的习性。

  郑严祖也不过是礼崩乐坏下,在男女之事上颇为放荡不羁罢了。

  他多少有点耳闻,不过从郑大车的口中得知怎么就那么让人忍俊不禁呢?

  “放心吧,我不会辜负你和润儿的。”

  高羽轻拍着她的后背,郑大车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意。

  确实不争,但若是娘家之人能够在高羽的麾下得到重用甚至是身居高位的话,她的话语权也能大上许多。

  不说觊觎正妻、大妇之位,但好歹也不用担心被欺负吧?

  尽管羊苌楚和尔朱月婵不像是会欺负人的样子,但那是因为这俩人还没有诞下子嗣,女人在生孩子之后的心思是会变的。

  原本还力竭的她突然就有了力气,双手捧雷,顺着高羽的意思又学了全新的玩法。

  以前她虽然丰腴但还差了点,生孩子二次发育过后,倒是可以尝试手捧雷。

  还是贴心的大姐姐好啊。

  ………………

  又过两日。

  高羽来到天策府。

  行台尚书令崔劼,不愧是此前在洛阳中枢当过中书侍郎的人,说不上是多么经天纬地之才,但就眼下这点事,崔劼确实处理的井井有条,高羽想要推行的各项政令都在稳步进行之中。

  今日高羽将众人召集前来,就是要延续此前的商议。

  崔暹率先拱手过后,开口道,“郎君此前令我等商议之事,眼下已经有了眉目。”

  “哦?说来听听。”

  高羽连忙追问。

  “我与叔正,子山等人议论过后,觉得将军所言‘府兵’,还是有些不妥之处,此兵制虽略微不同于大魏兵制,但亦有隐患。”

  自古以来,兵制就是个轮回。

  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你方唱罢我登场。

  此前东汉末期自魏晋便使用的‘世兵制’,尤其是东汉末期到三国那一段,募兵制和征兵制根本行不通。

  年年战乱,大量普通人破产为求生前去依附世家,豪族。

  庄园就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你连人口都掌握不到,谈什么募兵和征兵?

  曹魏便实行‘世兵制’将兵士和家属强行编为‘军户’,与民籍分开。

  但这样当兵的就天生低人一等,寻常人家的女子嫁谁都不愿意嫁军户,甚至是嫁给军户的可能都要跑人。

  而北魏是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兵制方面最初带有很浓烈的草原部落的影子,就是拓跋鲜卑这个带头大哥带着各个前来入股的小股东横扫北境。

  为大魏戍守边疆的六镇其实其制度跟后面的府兵制很像。

  代人豪强,汉人良家子,亲自带着自家部曲去边疆镇守,部曲、军械都自备,作为条件,朝廷免收这群人的赋税,而且对外战争所获得的红利,这批人也最先分享,因此在大魏刚刚建立之初。

  六镇那可是香饽饽,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未必能够前往的‘天选之地’。

  但之后还是没落,成为连狗都嫌弃的地方。

  “郎君虽然提出给予田地作为奖励,然……土地终究有限,到后面怕是难以为继,且永业田在府兵手中,就怕最终会被兼并,致使大量府兵破产。”

  府兵制就是对大魏兵制打了个小补丁。

  从简单的免赋税和战利品激励,多了一个步骤,那就是给田地。

  分为永业田,口分田。

  前者是完全赠予给府兵的私田,口分田则属于是府兵死后可以收回的土地。

  这样就能避免,当没法通过战争对外掠夺战利品的时候,府兵们不至于完全失去收入来源,有田地里的收成可以当一个保底机制。

  高羽点点头表示认同。

  崔暹等人一眼便看出了府兵制最大的隐患。

  实际土地扩张的速度很有可能跟不上实际对土地的需求量,且……最大的隐患莫过于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府兵破产,府兵破产之后,战斗力就难以为继。

  这也是过了初唐的扩张时期后,府兵制很快便衰落的重要原因。

  “那你们觉得该如何呢?”

  崔暹迟疑片刻后开口道,“依我来看……不如将所有土地都收归天策府,不给永业田,全部都给口分田,身强体壮者为战兵,体弱者负责农业生产以及各种杂活……”

  嗯?

  高羽一愣。

  这听着不就是大明的卫所制度么?

  卫所其实也是对府兵制打了个补丁,永业田不够分?

  那就不给永业田,全部都是口分田。

  就相当于皇帝成了天下最大的地主,卫所的军户们全都是皇帝的‘佃户’。

  高羽也没有想到。

  自己就提出个府兵制的框架,没想到崔暹他们居然根据其中的弊病,反倒是琢磨出了卫所制?

  果然是一群聪明人啊!

  颇有一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快感。

  “确实有诸多的弊病。”

  高羽并不否认。

  自古以来,多少聪明人对人类社会的运行制度进行摸索。

  最终的结论就是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适合实际情况的制度。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社会在变,需求也在变,制度也要相应的改变。

  无非就是旧有制度会催生出一大批利益团体,制度的改变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旧有利益团体会成为改革最大的阻力罢了。

  “然而……哪有十全十美的策略呢?”

  “无非都是权衡,取舍罢了。”

第312章 雷霆手段亦有菩萨心肠!

  崔暹、崔季舒等人对视一眼后,崔暹拱手道,“还望将军赐教。”

  高羽看着他们,轻笑道,“若眼下,季伦、叔正、子山,尔等皆是普通农户,我以天策府的名义,给尔等两个决策!”

  “同样是五十亩良田,一块地乃是永业田,是给于尔等的私田,一块地乃是口分田,这块地并不属于尔等,尔等只是可以在田里耕种。”

  “季伦,你告诉我,你会对哪块地更加重视?”

首节 上一节 318/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