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忠顺亲王都有些惊愕的看着沈丞,他当然不是好心的给沈丞出头。
就是为了分化沈丞和雍和帝之间的关系,别人看不出,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沈丞对元平一脉动手的原因?
所以他站出来的目的压根不是为了拉拢!
可沈丞都这般了,他哪里还能说什么?只能对着贾珏甩袖道:
“肃毅侯如此目无尊长,巧言令色,勇武之说想来也是三人成虎!”
贾珏可不惯着他,毕竟两边的关系已经很恶劣了。
再说他和忠顺亲王闹得越大,雍和帝就会越对他倾斜资源.....
“呵,王爷不信也无妨,哪日本侯有空上门拜访,亲自给王爷展示一下。想来王爷府邸门口有石龙.....哦不对,王爷家门口只能有石狮子,哎,瞧我,哪壶不开提哪壶!”
与此同时,贾珏脑海中响起一道提示声:“宿主怒怼忠顺亲王,恭喜获得......”
忠顺亲王本来是打算找个台阶,顺便给自己方才出头找个理由。
结果现在脸色更黑了!
这小家伙怎么说话这么戳人肺管子呢!
他咬了咬牙,正要说话的时候宫门大开,一个小黄门尖声道半:“上朝~~!!!”
贾珏虽然是第一次上朝,但昨天已经有内侍去宁国府和他说过上朝的礼仪和站立的位置了。
因为他是侯爵,所以站着的位置是相当靠前的,也只比沈丞落后一位。
朝臣们进了大明宫后,也没有立刻上朝,依旧是三三两两的在小声交谈着。
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有内侍高声‘陛下到~!!!’,群臣才急忙站好。
大乾和前世的清朝不一样,不需要动不动就跪下的。
皇帝上朝,百官也只是躬身行礼罢了。
“诸位爱卿平身!”
随着文武百官起身,雍和帝并没有直接议论政事,而是对着贾珏问道:“贾爱卿身体可调养好了?”
贾珏闻言站出来行礼道:
“多谢陛下关怀,臣已经调养的差不多了。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即刻便可为陛下上马杀敌!”
雍和帝轻笑道:
“爱卿忠君爱国,朕很欣慰。不过还是要先调养好身体,才能为朕,为天下做事。”
贾珏应喏后回到原位,刚站回去,兵部尚书康浩就站出来沉声道:
“陛下,诸位同僚,昨晚接到边关急报,蒙元大军朝着满金方向开拔。同时大同、宣府等重镇外有蒙元大军压境,做出攻击态势。”
“蓟州镇守将聂常中伏身死,八万大军溃败,暂时估计死伤超过三万人!其余几镇追击大军虽未受伏,但进展不大...”
六部尚书都没有什么表情,他们昨天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但是其他文武百官却是才知道的,顿时朝堂之上闹哄哄的一片。
“荒谬!这怎么可能!八万大军如此轻易的溃败,还是在追击的过程溃败,聂常该死,该死!”
“聂常坏我大计!八万大军溃败,蒙元大军逼近,好好的形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些废物!一个个都说自己勇武无双,到了真格的时候,各个没有进展,废物废物!”
“派去蒙元谈判的礼部和鸿胪寺官员是怎么回事!这才谈了几天就拖延不住了?!”
“一群只知道耍嘴皮子的,肃毅侯年纪轻轻就能纵马草原,大败八旗之一正红旗,后来更是斩杀鞑子汗王。他们却连追击都做不到!”
朝堂之上愤慨的官员极多,他们要么是兵部的,要么是吏部的,更多的是武将这边。
明明大好的一片形式,虽然不指望能灭了鞑子,但至少在砍死几个鞑子大将或者皇子吧!再不济,最少也得灭杀几万鞑子大军,然后收获一些战马吧?!
结果现在不仅搭进去一个提督和几万兵马,其他几路也都没有太大进展!
不过有愤慨的,自然也有理性的。
“话也不能这么说,鞑子虽然退兵,但也不会是不顾尾巴的逃跑。有伏兵是必然的,进展不大也是可以预料的到的。”
“蒙元这边一开始就知道拖不住,现在能拖延这么多天已经很不错了。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现在生死未卜,作为同僚也该嘴上积德!”
“蒙元忽然朝满金行军,在想拖延是不可能了。现在该议论的是之后怎么办,而不是在这里怨天尤人!”
“如今满金已经退入草原龟缩盛京等地,在追击的话可能损失更大,而且收获更小,得不偿失。依我看最好还是退兵....”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朝堂上的官员不管怎么说,站在哪方面说,都有自己的理由。
之前贾珏大破努尔哈赤大军的时候,战机对大乾极为有利,所以主战是必然的。
但现在战机已逝,不少官员的理智回归,都认为不该继续追击了。
肃静!!!肃静!!!肃静!!!
随着夏守忠的三声肃静,朝臣们逐渐安静了下来。
雍和帝缓缓道:
“当初父皇和朕都认为应该继续出击,未曾想如今战局反倒不利。诸位爱卿,蒙元推进即是警告,也是寻找机会。若蒙元和满金结盟,接下来是否会对边关继续用兵?”
其实昨晚上六部尚书就已经在养心殿开了一晚上的会了,基本上所有的猜测和接下来的布置都已经定下来了。
朝会继续谈论此事,首先是要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大家有什么疏漏的地方。其次也是要就事论事之后将事情定下来,满朝配合。
沈丞虽然没有抬头,但也察觉到了雍和帝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于是站出来沉声道:
“陛下,如今优势不在大乾,就该考虑接下来的事情。满金虽然看似损失不小,其实损失还不足以彻底伤筋动骨,无力回天。他们虽然连番攻城以及数次野战之中缺粮了,但也死了很多的鞑子。”
“人口少了,粮食就够了,剩下的也都是精锐,而且还削弱我大乾很多兵力、武备。虽然他们的损失更大,但却应该能熬得过今年了。”
“再加上蒙元这边很可能会和满金结盟,所以现在该考虑的是如何防备,如何分化!蒙元这些年对大乾很少动作,应该也是不想和大乾真的血拼。”
“如此一来就有了余地,依臣看来接下来最重要的突破口还是在蒙元这边。满金接下来数年都没有余力犯边,只要能抻得住蒙元,那么危机可解!”
雍和帝点了点头,他虽然不甘,但这也的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满金缺钱粮,大乾也缺!
之前那么好的机会,所以太上皇和他才会全力支持。
但奈何鞑子能够在东北雄踞一方这么多年,也不是废物,纵然努尔哈赤殒命沙场,可依旧人才辈出。
边关将士也的确是差了些...如今先机已失,懊悔已是无用。
兵部尚书康浩有些脸色难看的问道:“靖国公可有什么想法拖住蒙元?”
康浩其实也知道打不下去了,虽然户部这边筹备的粮草还有。但的确是在打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只会浪费后勤。
可他也实在是不甘心....沈丞轻咳了一声说道:
“老夫觉得倒是可以和亲....”
“放屁!”
贾珏的一声大喝,虽然让朝堂肃静了一瞬,但也没有太多人在意。
不要以为朝堂上和影视剧里面一样,都是规规矩矩的。
再加上开国一脉和元平一脉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组团开骂,大家早就都习惯了。
贾珏对着沈丞怒目而视,—愤慨道:
这些人吵起来也是各个不留情面,尤其是文官们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我大乾以武立国!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开辟乾坤,驱逐异族于关外,周边宵小莫敢不从!如今满金鞑子犯我大乾边关,蒙元作壁上观,你这老贼不战也就罢了,还敢口出和亲二字!”
“将来若是蒙元满金入关,怕是还没走出十里,你就要在神京归降称臣了吧!我大乾边关将士百万,四万万黎民哪有一个软骨头?哪一个会推女人出来摇尾乞怜!难道我大乾再无男儿乎?!”
怒骂了沈丞后,贾珏也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转头对着雍和帝行礼道:
“陛下!大乾边关百万将士枕戈待旦,为的就是保家卫国,护大乾百姓妻儿!若真让女子和亲换取和平,那是对天下将士的侮辱!是对大乾列祖列宗的侮辱!”
“今虽边关有败,但大乾男儿血性尚在,边关尚有将士!蒙元虽然压境,却未必真敢继续动作。满金败犬退入草原,焉敢在来!”
“若陛下和诸位大人不放心蒙元,臣愿意在往边关,带兵出击,必给陛下在带回几个人头,壮我大乾天威!陛下乃是天子,合该威震六合,统御八方,如何能被这区区异族威胁!”
说完重重的行了一礼,高声道:“陛下,臣请战!”
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不少臣子都面色激动,尤其是兵部尚书康浩。
他昨晚上就主张蒙元根本不敢继续进攻,只是给大乾压力。
所以和谈也要往大乾有利的方向谈!
雍和帝也是有些激动,他内心的想法和贾珏说的差不多。
他自认为自己有圣君之资,就该统御八方的!
“爱卿......”
就在雍和帝要说话的时候,吏部尚书岳默站了出来,捋着胡须说道:
“肃毅侯忠君爱国,吾等佩服。只是有时候不能只靠着勇武,还要考虑得失。我朝天灾人祸十余年,国库空虚,且还有百万灾民等着救助。”
“况且肃毅侯就能保证一定能打得赢?好,就算是能打得赢,然后呢?蒙元、满金都身处草原,斩获无外乎牛羊,得不偿失啊!”
“现在最重要的依旧是和平,只要让我朝有休养生息几年,才有可能再去想平定蒙元满金之事。最重要的其实是满金那边已经造不成威胁了,蒙元这边又能谈,何必打呢?”
“岳尚书说的极是,满金现在只剩下几个皇子,他们接下来必定为了皇位争夺不休,互相攻击。我们完全可以作壁上观,甚至是派人参与进去,让他们狗咬狗!”
“就算那黄台吉优势巨大,但也势必会在其中内耗许久,上位之后也要先费心思稳定统治,巩固权力,短时间内不成大气候。”
户部尚书崔磊也站出来点头说道:
“蒙元这边无外乎是想捞一些好处,化外蛮夷不足为虑。只要能保证和平,给大乾休养生息的时间,蒙元也好,满金也好,都不过是蚂蚁摆了!”
贾珏看向两人,沉声道:
“两位尚书大人,你们也支持和亲?”
崔磊和岳默闻言直接摇头,笑话,他俩都是一部之尚书,怎么可能答应这种丑事?!
和亲,这在最近几百年都是一个骂人的词!
要是蒙元送来公主还行,想从大乾往外要人,他俩肯定不答应啊!
这可不只是皇室的脸面,更是他们这些官员的脸面!
他们只是觉得不该打下去,应该和谈换取和平。
别看他俩是文官,而且和康浩不怎么对付,但骨子里还是有文人的孤傲的。
就算是和谈,也不会主张像是宋朝一般纳贡。
贾珏见两人点头,缓缓道:
“两位尚书大人,本侯也知道打下去对大乾并无好处,但异族乃是蛮夷,不将他们一次打疼了,他们是记不住教训的!”
“再说既然要和谈,那自然是要朝着我大乾有利的方向谈!本侯愿意再出边关杀敌,为我大乾添一份和谈之利!只冲不追,只杀不俘!”
贾珏最后一句话说的血腥阴森,但的确是提气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