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方才在宫门前,宁国府肃毅侯,荣国府贾政寻到臣。言及当今朝廷困难,他们作为臣子忧心忡忡,夙夜未眠,一直想着如何报答陛下,报答朝廷。”
“今日一早便清点家中资产,宁国府和荣国府各捐赠白银二十万两和价值三十万两的粮食!随后镇国公府、理过公府、齐国公府、治国公府、修国公府、缮国公府先后寻到臣。”
“言及虽然家中拿不出太多的钱粮,但也愿意解囊相助朝廷。再加上定远侯府、平远侯府、景田侯府等等,共计捐献白银一百六十万两,粮六十万石!”
“后有紫薇舍人之后,皇商薛家两府共计捐献银钱一百三十万两,粮五十万石!陛下得此忠臣良将,爱国皇商,臣如何能不为陛下贺喜!”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雍和帝更是猛地坐直,满眼惊喜!
其实前后不到三百万两和一百万石的粮食听着多,但也就是因为这些年大乾的天灾人祸太多了,才会让国库空虚,以至于这般惊喜。
在风调雨顺的年间,大乾两个省三年的税收和储粮就有这么多了!
但谁让现在是灾年,而且今年旱灾更加严重!
这些年各地的储粮基本上都用在赈大上面了,每年的税收也不到五千万两!而且现在是什么时候?
谁也不确定蒙元到底会不会大军压境,一旦真的开打,粮草就是最大的担忧。
所以开国一脉捐出这么多的银子和粮食,足以让雍和帝惊喜了!
最重要的是开国一脉带了一个好头!他们都捐了,其他的官员要不要捐?
原本雍和帝还担心户部收纳钱粮会很麻烦,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结果。
可这才过去了一天,就有这么多了!
且不说银子,单单说这一百多万石粮食就足够边关‘百万大军’吃一段时间了。
当然也不能只送粮食,还需要有配套的盐、油、肉、菜等等。
雍和帝毫不吝啬的表现出自己的欣喜,开口道:
“好!好!好!诸位爱卿实乃国之栋梁,在国家危难之秋慷慨解昂,朕心甚慰!诸位爱卿拳拳报国之心,朕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开国一脉众人齐齐弯腰谢恩,虽然雍和帝这会儿没说赏赐,但是稍后肯定是要下旨意到各家的。
这时候国库空虚,雍和帝能赏的要么是祭器,要么是爵位上的提或是恩赏。当然最有可能的就是两者都有!
但这些不会现在就说,因为涉及到的人太多,还涉及到爵位,肯定是需要和太上皇、宗人府商议的。
众人心中这会儿都有些感激贾珏了,因为雍和帝的态度很激动,这说明赏赐不会小!
哪怕是不能拿回实爵,至少也能让虚爵提一提,甚至是两三代内不降爵!
虽然花钱买来的爵位有些不好听,但拿到手才是真的!
也就是现在雍和帝需要千金买马骨,若是放在平时未必会给多高的赏赐。
其他官员,包括靖国公府沈丞他们都有些无语。
雍和帝怎么说的?
“朕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开国一脉捐了,雍和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他们要是不捐,也一样要被记在心里了!
被皇帝记在心里,而且还是不好的印象,那可就不是好事了!
靖国公沈丞暗骂了一声小混蛋,竟然这么狠,来这么一招玉石俱焚!
“陛下,老臣昨日就让家中清点财务和储存的粮食,本想着今日献出来,未曾想宁侯在宫外就抢了先机。这等报国报君的事情,老臣可不甘落后!”
“老臣家中不如贾家富贵,只能捐赠银二十万两,粮两万石。虽不多,却也是老臣一家老小的一片赤诚之心!只愿陛下千秋,大乾干秋!”
沈丞也是拼了,他虽然也是国公,但家底可没有贾家的厚!
而且这些年为了维护自家在元平一脉的统治地位,可是每年都要砸下大笔银子的。
这么多的钱粮拿出来,短时间内都要节衣缩食了!
可不拿,不行!
雍和帝心中狂喜,心说贾珏果真不负朕的所望,不仅撬动了开国一脉,还撬动了元平一脉。
“老国公忠君爱国,朕心中明了。今日老国公慷慨解囊,朕心甚慰啊!”
还没有说接下来的话,又有官员纷纷展出捐献钱粮,虽然数目并没有开国一脉和沈丞这么夸张,但捐赠的人多啊!
一个朝会下来,开国一脉和元平一脉就捐赠了白银三百万两,粮食两百万石!
不过这是因为大家都是勋爵,在辽东都有大片的良田,所以粮食捐赠的多一些。
其他官员和中立派大部分都是捐赠的白银,几百两几千两的都有。
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万两,并没有在捐粮食的。
但这已经足够了!
两百万石粮草,三百多万两白银,支撑边关打几个月完全没问题!
甚至只要一直坚守不出,完全可以熬到降雪!
一旦草原下雪,蛮子和鞑子的战斗力就会快速下降,没有办法有效攻城了。
雍和帝这会儿只觉得龙精虎猛,大手一挥豪气道:
“户部尽快将各位爱卿捐赠的钱粮收拢,调两百万石粮草前往边关,五十万石粮草南下各地赈灾!同时采购盐、肉等快速运往边关,不得有误!”
“喏!”
崔磊这会儿只觉得太幸福了!
一件苦差事让他这两日都没有睡好,胡子都不知道掉了多少根。
如今却因为贾珏的一句话破了局,‘胁迫’满朝文武‘争先恐后’的捐赠!在看向贾珏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心中不由的对贾珏评价更高。
“智勇双全的无双忠臣良将啊!”
皇宫,养心殿。
太上皇坐在龙椅上,看着手上的‘账目’对比了一下,不由得失笑道:
“这些家伙倒是聪明的很,说是忠君爱国,实则捐出来的数目和他们在户部拆解的数目都是一样的。罢了,让户部那边将账都勾掉吧。”
雍和帝闻言也笑了起来,户部那边的人对数字多敏感啊!回去一对比就发现了这件事,就将账目都送过来了。
雍和帝笑着摇头道:
“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原本儿臣还以为这些帐都会是烂账,收不回来呢!”
勋贵从户部拆解银子是潜规则了,几乎每年都会去。
各家的祖上功劳往那一摆,也不多要,几千两银子你给不给?户部尚书就算是在刚,也不能跟他们对着干。
这长年累月的下来,积攒的旧账其实也是很可观的了。
太上皇哭笑不得的放下了账册,看向雍和帝说道:
“贾家这次倒是起了一个好头,若是没有贾家,这次破局怕是没这么容易。户部那边要动手,你也要做个恶人,杀鸡儆猴的事情是少不了的。”
雍和帝自然明白,这次的钱粮不能在从各地征收了,就只能从这些世家、豪绅、勋贵身上想办法。
但这些人家是这么容易就被拿捏的?地位越高,对皇权的畏惧就越少!
想要征收足够的钱粮,就只能是杀鸡儆猴!
哪像是现在,朝廷所有人都捐了,户部在去世家、豪绅家里‘劝征’就容易的多了。
是的,还要继续征收!
因为眼下的粮草依旧不够!
边关那边还好,目前的粮草足够,但必须考虑更多一些。
如果满金也很蒙元一起行动,不畏生死的攻城,粮草的消耗只会越来越大。
有人觉得打起来死的人越来越多,粮草消耗的不是少了么?
不就有很多将领在这种时候会故意消耗人命,从而降低粮草的消耗么?可那是攻城方,守城方的损失大部分不是战损,而是后勤不足造成的!
在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的双重打击下,如果在吃不好吃不饱,别说守城了,能不跑都算是好的了!
所以一旦满金和蒙元攻城,粮草的消耗只会越来越大!在加上国内各地赈灾也需要粮食,而且是大量的粮食。
不能只给灾民吃饱一顿就完了,你得赈灾坚持到明年!如果明年依旧灾荒严重,还要继续赈灾...
太上皇那浑浊的眼神忽然有些狠辣,但也只是一闪而逝,随后笑着说道:
“现在你不要将重点放在钱粮上了,只管交给户部。你现在要做的是安抚、收服人心!该有的赏赐不要吝啬,该抬就抬一抬。”
雍和帝心说来了!
因为这一次满朝文武都捐赠了,该有的赏赐还是要有的。
但现在国库空虚,这些银子都是大家捐的,所以赏赐金银什么的就不可能了。祭器这东西是荣耀,也不能随意赏赐。
文官那边还好说,考优、提拔、外派都是可以的。武勋这边的勋爵就有些麻烦,首先就要太上皇点头!
“父皇,这次是贾家的贾珏带头,但他已经兼桃两爵了,身上的肃毅侯已经是一等侯了,宁国府的爵位又回了三等候,这该怎么赏?”
雍和帝心中其实已经有了想法,但还是这么问了。
太上皇敲了敲桌子,寻思了几秒后开口道:
“贾家两府一直都没有分家,这赏赐直接给荣国府就好。恩赏荣国府爵位升回一等将军爵,三代内传承不降爵。”
“另外宫中女医给贾府派过去两个常住,其余赏赐都给代善的夫人吧。在给两府赐下祭器,下马碑!再赐贾珏御马一匹!”
绫罗绸缎、字画珍宝之类的东西,太上皇并没有说。
这些玩意让雍和帝自己做主就行了,他说的都是一些雍和帝不好直接定夺的事情。雍和帝心里想的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想到太上皇竟然赏赐给了贾珏御马。
要知道大乾开国之后,百年间也只是赐下了不到二十匹御马!
有了御马,可在宫内策马而行!
贾家初代宁荣二公贾演贾源,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都得到过这个赏赐。如今在给贾珏一匹御马,贾家在外人的眼里看来就有些太高了!
“父皇,这御马是不是...”
看着犹豫的雍和帝,太上皇失笑道:
“有一个忠臣不容易,有一个这么敢带头为朝廷解囊的忠臣更不容易。
将他竖个典型吧!
雍和帝心中恍然,这个典型有点太过了,所以贾珏,或者说贾家以后只能做一个孤臣了!
这样的话就算是贾珏在厉害,也会受到其他人的逐渐排挤。
如此一来,也不必担心贾珏未来几十年走的太高。
那个时候哪怕是贾珏有再大的权利,也不过是皇第一句话的事情!太上皇用手指着账单上薛家的名字说道:
“薛家这次是掏空了家底,也要好好的对待,宣传起来。如此其他皇商才能拿出更多的钱粮,也能让户部轻松一些。”
雍和帝闻言点头道: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儿臣打算让薛家二房重新拿回为皇室搜罗奇珍异宝的差事,再给薛家大房手书一份墨宝。其余赏赐该有的也都会有!”
薛家是这次拿出钱粮最多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