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611节

  舞阳侯是我朝名将,麾下部队也是天下精锐,再坚持几天应该不成问题。”

  章师爷开口劝说道。

  从舞阳侯所部遭到围困的消息传来,自家国公的心情就没有舒展过。

  连带着他们这些亲信,日子也不好过。

  “难啊!”

  “以三镇之兵,对抗十几万北虏,又无坚城可守。

  就算老夫在舞阳侯的位置上,也没有把握挡住敌人的兵锋。”

  景国良摇了摇头说道。

  在收复南直隶的时候,两人合作过,他非常清楚舞阳侯的真实军事水平。

  比起一般的文官,肯定是要强的多,但距离名将还有不小的差距。

  遇上这种逆风局,舞阳侯能撑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援军即将抵达的消息,不是什么秘密。

  北虏收到消息之后,肯定会加强攻势。

  想要坚持到援军抵达,难度系数实在太高。

  一旦舞阳侯所部战败,局势将恶化到无法收拾。

  “国公爷,越是这种时候,您越需要保重身体啊!”

  “万一局势不幸失控,还要您出面收拾烂摊子。

  现在大虞的局势,再一次来到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章季平神色凝重的说道。

  连续的天灾人祸,天下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大虞的江山社稷危险了。

  朝廷的一系列骚操作,寒了无数人的心。

  每一次局势好转,必定闹出幺蛾子,让局势再次恶化。

  如此反复的折腾,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起祸祸。

  “难啊!”

  “还是牧儿看得远,知道朝中局势复杂,早早跳出去避开纷争,眼不见为净。

  我们这些身在局中的,很难清晰的看清局势。

  朝廷勒令舞阳侯率兵北上,不是单纯的军事失误,更多的是政治纷争。

  长城防线一捅即破,里面藏了太多的蛀虫,朝中各大派系估摸着都被牵扯了进去。

  文官们担心舞阳侯进京后,同陛下联手,揭开这个捂住盖子,让他们陷入政治被动。

  为了政治利益,才鼓动陛下下旨,令舞阳侯率兵北上。

  陛下,在此事中的表现,同样令人揪心。

  挡不住文官的压力是其次,关键是他还有其他选择。

  如果他真的想要拒绝,完全可以直接勒令舞阳侯驻守通州。

  只要舞阳侯所部不进京,文官们就能够接受,具体驻扎在哪里并不重要。

  可结果却是让舞阳侯率兵北上,还是连下多道圣旨催促。

  究竟是想御敌于顺天府之外,还是想借机削弱我勋贵系的力量,谁能够说的清呢?”

  景国良的感慨,把章季平吓的面如死灰。

  非议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不是他能够听的。

  如果有只言片语流落出去,成国公不一定会倒霉,但他这位师爷肯定要凉凉。

  “国公爷,慎言啊!”

  章季平急忙劝阻道。

  不能让自家国公说下去,他这位师爷都不敢听了。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绝对不能说出来。

  勋贵系对皇帝不满,那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大虞朝的烂摊子,靠勋贵们才收拾好的,转头皇帝就和文官们搅合在了一起。

  看似是文官在逼宫,皇帝被迫做出抉择,可政治从来不是看到的那么简单。

  永宁帝从不是什么软柿子,如果不是他故意释放讯号,文官们敢那么放肆?

  逼宫这种犯忌讳的事情,任何人都要三思而后行。

  真要是把皇帝得罪狠了,掀桌子的难度并不大。

  皇帝只要愿意硬顶,有勋贵系的支持,就算文官闹腾,顶多也就再来一次百官罢朝。

  类似的操作,先帝朝时期发生过不止一次。

  场面闹的很大,最后被宦官给镇压下来。

  新玩法不会,跟着学习总是可以的。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文官集团影响力确实大,却也没有大到能废立皇帝的地步。

  ……

第424章 矛盾激化

  养心殿。

  惊闻噩耗,一众文官面如死灰。

  玩脱了,这次彻底玩脱了。

  鼓动皇帝下旨让舞阳侯北上,大家只是想敲打一下勋贵系,绝对没想自毁长城。

  站在文官集团的立场上,舞阳侯所部可以败,可以损兵折将,唯独不能全军覆没。

  从勋贵们充满杀气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这次事情没那么容易收场。

  光一个兵部尚书,无法平息勋贵系的怒火,还需要更有份量的大员出来担责。

  “诸位爱卿,拿出善后之策吧!”

  见群臣无人开口,永宁帝当即催促道。

  理智告诉他,这次的事情,必须尽快给勋贵系一个交代。

  拖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大事。

  一旦勋贵们离心离德,他对军队的掌权力,将急剧下降。

  “陛下,舞阳侯殉国,朝廷当厚赏之!”

  徐文岳率先开口说道。

  “徐阁老所言甚是,不光舞阳侯要重赏,一起殉国的官兵,朝廷都应该礼遇。

  他们的身后事,礼部要重视起来,务必让这些英雄走的风光。”

  吕泽安跟着补充道。

  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能够做的补救,也就处理身后事上。

  不过这种结果,显然无法令一众勋贵满意。

  把身后事办风光,这是殉国应有的待遇,不能算是补偿。

  朝廷加封,那也是惯例。

  如果在勋贵系弱势的时候,胳膊拗不过大腿,没准大家也就忍了。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即便是折损了上百名勋贵子弟,勋贵系依旧掌控着大虞朝最精锐的军队。

  昌平一战,虽然以虞军全灭告终,依旧打出了勋贵系的威风。

  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带走十几万敌军,其中还包括几万真虏。

  这样的战绩,放在大虞朝,无疑是非常亮眼的。

  哪怕是威名赫赫的辽东镇,也不能保证做的更好。

  战绩给了大家底气。

  舞阳侯所部有这份战斗力,想来勋贵系另外几大巨头麾下的部队,战斗力也不会差。

  损失了三个镇,勋贵系还有十八个镇,二十余万精锐嫡系武装。

  算上地方上的军队,勋贵系依旧控制着大虞半数以上的兵力。

  在这种背景下,自家的子弟被人害死,肯定要讨回一个公道。

  上百年的政治联姻,优势就在此时体现出来。

  哪怕自家没死人,亲戚家死了人,大家还是要出来站台。

  尤其是对一众没落勋贵来说,这种同气连枝,才能保住自己的家业不被人窥视。

  以往那些从不掺和政治的勋贵,现在也出现在了大殿上,就等着朝廷给出答复。

  “大道理,我们这些粗鄙的武夫听不懂,也不想听。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朝廷有奸臣勾结北虏,故意让勤王大军送死。

  今天我们过来,就是要为死去的儿郎,讨回一个公道。”

  武乡侯的话一出口,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奸臣”的范畴,实在是太过宽泛。

  在场一众文官,全部都被圈了进去。

  当日鼓动皇帝,让舞阳侯出兵的事,大家都有份。

  这不是抛出几个弃子,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冲着大家老命来的。

  “武乡侯,说话需要负责。

  站在这里的满朝文武,都是我大虞朝的栋梁,哪来什么奸臣。

  真正的奸臣,早就被陛下打入诏狱之中,您可不能自误!”

  谷嘉熙当即警告道。

  勋贵系死了人,要闹一闹,大家都能理解。

首节 上一节 611/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