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572节

  “侯爷,为了安置移民,我们设置了一千个临时聚居点,修建了十万套临时住宅。

  前期移民主要是军属,无需在聚居点停留。

  在军功田所在地,给他们划分口粮田,就近进行安置。

  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住宅只能靠他们自行建造。

  都护府开放附近山林,允许他们自行伐木建房。

  临时居住问题,可以把军中的帐篷借给他们。

  聚居点的临时住宅,主要是为国内移民准备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预计移民将在临时聚居点停留不超过两个月,就会安排到地方上。

  一应基础设施,还在筹备中。

  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我们计划先安置完军户后,再让其他移民过来。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按照我们的移民计划,未来三年内从两广引入三百万移民,这势必导致两广卫所人口亏空。”

  兰林杰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没有办法,李牧的分地政策,对底层民众吸引力太大。

  尤其是一众军户,他们跑的最积极。

  刚开始还有人恋家不愿意离开,可是随着邻居们纷纷报名,这些人也不免受到影响。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两广卫所九成以上的军户,都报名加入到了移民大军。

  这还是消息没传开,不然的话,卫所外面的民众也会跟着报名。

  大量的人口离开,卫所就闲置了下来。

  虽然李牧的经营重心转向了安南,但两广依然是根基之地,不能轻易丢弃。

  经营好了卫所,可是能养活十几万军队。

  放这么一支部队在两广境内,就算未来他从两广总督任上下来,依旧能对当地保持影响力。

  “人口亏空不用担心,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广地区人口不足,那就从其他省份拉人过来。

  拿着本侯的名帖,直接和各省衙门接触即可。

  尤其是北方各省,天灾人祸之下,外出讨生活的人都可以引过来。

  重点放在陕西,那边的官员会给本侯面子。”

  李牧想了想说道。

  一门双侯的李家,虽然算不上天下第一豪门,但在关中绝对是一道护官符。

  拿着他的名帖过去,有李氏宗族帮忙,移民工作会顺利很多。

  人口虽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但灾年遇上的不算。

  对地方衙门和本地士绅来说,灾民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有人帮他们把麻烦弄走,无疑是帮了大忙,大家欢送都来不及。

  灾民一旦进入湖广,后面的路上,到处都是他的旧部。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军队护送。

  “侯爷,从关中引入移民不难,问题是这么一来,钱粮开销就大的去了。

  事实上,光把两广的军户迁徙过来,我们就要付出数百万两的开销。

  相对而言,军户的情况还算好的。

  士兵们在南征中大都有所收获,加上往日里的积蓄,大部分都能支撑在安南重建家园。

  换成其他移民,一个个都穷的叮当响。

  别说是重建家园,恐怕连平常吃饭,都要都护府解决。

  倘若从关中引入灾民,所需的钱粮开销,还会更加庞大。”

  兰林杰急忙劝说道。

  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移民的吃喝拉撒,全部都是要钱的。

  长途跋涉肯定要吃饱了才行,在缺乏油水的情况下,平军下来每人一天最少两斤杂粮。

  事实上,这还是少算的。

  粮食不会恰好在中途站点出现,需要花费人力进行运输。

  摊销上运输、管理、加工过程中的消耗,摊销下来人均消耗量怕是得翻倍。

  除了吃饭这个大头外,各种后勤保障,也都是要钱的。

  平均下来,每引入一位移民,都护府最少要支付3两白银。

  并且这些成本,还会随着距离的增加,持续增长。

  都护府虽然靠查抄安南官员士绅,收获了一笔不菲的财富,可这些钱大都用在了战后重建。

  战争中损坏的桥梁要重建,破坏的道路也要修复。

  城市中的废墟,需要安排人清理,然后组织重建。

  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也是少不了的。

  最关键的是养兵,也是要花钱的。

  短时间内,军费开销可以依赖各省协饷,但这是有时效性的。

  如果不加节制,以李牧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耗光。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开销在增加,我们的收入也可以增加。

  战争已经结束,民间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要不了多久都护府内的商业就会恢复。

  别的不说,光盐税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另外安南境内的矿山,也可以立即尽快恢复生产。

  这些收入,应该能覆盖一半的开销。

  剩下的缺口,熬过第一年之后,就会逐步走上正向循环。

  只要控制好移民力度,就能够挺过去。”

  李牧想了想说道。

  最赚钱的买卖,无疑是垄断经营。

  安南地区的盐、铁、茶、酒水等暴利产品,现在全部都是都护府下属机构,在垄断经营。

  除此之外,矿山也被全部收归国有。

  都护府手中拥有大量免费劳动力,只需要管饭就行,能够大大降低开采成本。

  尤其是那些金银铜矿,开采冶炼之后,都是可以直接铸造货币的。

第402章 百官闯宫

  养心殿。

  “陛下,大事不好!”

  “锦衣卫来报,万首辅的车队刚出京师,就遭盗匪袭击。

  随行一百余人,全部遇害……”

  徐忠恩颤颤巍巍的说道。

  前任首辅,那也是大虞朝的首辅。

  万俊辉可以病死,可以郁郁而终,就是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虽然大家都知道万俊辉政治斗争失败,被迫辞职回家。

  可明面上人家告老还乡,又不是获罪被罢免,按照惯例朝廷应该下令派兵护送回乡。

  偏偏永宁帝赌气,不愿意给万俊辉最后的体面。

  朝廷没有派兵护送,车队刚出京师就遭遇盗匪袭击,势必会引发外界的联想。

  顺天府境内,哪里的大股盗匪。

  纵使真有山贼土匪,地方官为了自己的仕途也该提前清场,确保车队的安全。

  普通的山贼土匪,别说是截杀致仕阁老,就算是致仕的县令他们都不敢动。

  一旦动了手,那就是在挑战朝廷的底线。

  不光参与者死定了,方圆数百里的匪盗,都要一起喜提九族消消乐。

  “什么?”

  “这些盗匪,简直是胆大妄为!”

  “立即诏顺天府尹进宫,朕倒要问问他,怎么治理的地方……”

  永宁帝当即大怒道。

  哪怕政治嗅觉再差,也知道这是捅破天的大事。

  京中各方势力中,有能力调集人手伏击万俊辉车驾的屈指可数,其中嫌疑最大的就是他这位皇帝。

  如果不能尽快查出幕后黑手,这口黑锅他就背定了。

  本来他在百官心目中的印象就不好,再出现这档事,搞不好后面就会上演“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的戏码。

  “陛下,顺天府尹我们已经通知了。

  只不过邓大人刚收到消息,就当场晕厥过去,一时半会儿恐怕无法理事。”

  锦衣卫指挥使郑英逸急忙回话道。

  作为最先发现大案的衙门,锦衣卫第一时间派人进行了调查。

  没有做好安保工作,作为地方主官,顺天府尹肯定要第一时间被问话。

  可惜这位邓大人胆子不够大,刚收到消息就被吓没了半条命,现在生死不知。

  “废物!”

  怒骂一声之后,永宁帝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锦衣卫,可曾发现线索?”

  停顿了一下,永宁帝期待的询问道。

  如果能把凶手抓出来,那么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首节 上一节 572/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