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安南都护府,确实是不错的解决办法。
只不过这么干,对侯爷有什么好处呢?”
万俊辉疑惑的问道。
仅仅只是建立安南都护府,以勋贵系的能量,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即可。
为了节省行政成本,通过的概率非常高,犯不着派人来游说也这位首辅。
首任安南都护,也不会有争议,肯定是让李牧兼任。
就算朝廷有想法,也要等局势稳定之后,再对人事进行调整。
“首辅大人,朝中争斗太过凶险,我家侯爷还年轻,不想太早陷入其中。
所以想在新一轮的文武之争爆发前,提前退出风暴旋涡。”
兰林杰的话刚说完,万俊辉瞬间脸色大变。
“汉水侯想要效仿黔国公旧例,谋划世镇安南!”
终归是做首辅的,一眼就看出了李牧的谋划。
“首辅大人英明!”
兰林杰坦言道。
本质上,这就是一场交易。
不告诉人家目的,交易就没法谈。
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勋贵系几位大佬回朝后,话语权必然会大增。
如果勋贵系想争,很有可能重现开国初年的文武并立。
相较于经常更换的文官,勋贵系这几位是没有任期的。
四巨头全部都是功臣,只要自己不作死,几乎不可能被扳倒。
传统的政治手段没用,现在的勋贵集团,拥有掀桌子的实力。
除非从内部进行瓦解,不然光外部的力量,很难把他们击垮。
最糟糕的是,文官集团同皇帝的关系并不好。
万一勋贵系和皇帝联手,朝堂上的局势,就要变天了。
万俊辉急着想从首辅位置上退下去,就是看出来了后续文武之争的凶险。
可惜他看了出来,其他聪明人也看了出来,想要在这种时候闪人没门。
为了减轻压力,他才和清流集团联手,把徐文岳从蜀地捞回来。
李牧世镇安南,远离了朝堂纷争,相当于勋贵系少了一巨头。
对文官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汉水侯,真是算无遗策啊!”
万俊辉人忍不住感慨道。
相较于繁华的京师,安南根本没法比。
以李牧的功劳和年龄,成为勋贵系的老大,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这么一来,也伴随着功高震主的隐患。
南边的仗打完了,北边还有仗要打。
北虏南下的时候,他这位大虞第一名将,肯定要主持大局。
多折腾几次,就会出现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尴尬局面。
短时间内还好,时间一长,皇帝肯定受不了。
可能不经意间的小事,都会成为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到时候君臣关系走到尽头,后续会发生什么,那就很难说了。
聪明人都不会让这种局面出现,不过李牧的退隐时间,还是太早了一些。
按照事先的预估,他认为这个时间点,应该在十几年后。
勋贵系的几大巨头全部老去,战功彪悍的李牧依旧春秋鼎盛,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寻找机会退下去。
不过到了那种时候,已经不是想退,就能够退的了。
选择此时脱身,无疑是最佳时间点。
为了压制勋贵系,他这位文官头子,都快愁白了头。
一旦文武之争再起,首辅是首当其冲。
能够在党争爆发前,先弄走一名勋贵系的巨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罢了,此事老夫应下了!”
迟疑了片刻之后,万俊辉一口答应道。
明知道被利用,他还是心甘情愿的背锅。
勋贵系成员的怒骂,他完全可以无视。
这样的大事,他不信李牧没和勋贵系的几位大佬商议。
既然勋贵高层达成了默契,那么促成此事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许多文人眼中,文武之中的贡献,比任何政绩都管用。
干好了此事,他在文官群体中的声望,必然会大增。
在后续的政治斗争,容错率也会跟着提高。
“那就拜托首辅大人了!”
兰林杰急忙回应道。
事情出乎预料的顺利,搞得他都有些难以置信。
原本以为还要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现在看来纯粹是想多了。
能成为内阁首辅,政治眼光就不可能缺,人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
双方各取所需,自然用不着浪费时间。
“告诉你们家侯爷,未来朝廷在南疆上投入的资源有限,让他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安南地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能够现在解决的,那就赶紧解决掉。
拖的时间长了,那就只能靠他自己想办法。
两广总督的任期只有三年,老夫无法保证他能一直连任。”
万俊辉开口提点道。
倒不是有多好心,主要是怕李牧年轻,意志不够坚定,后面突然改变主意。
倘若当事人强烈反对,朝廷也不可能强迫。
为了减少麻烦,索性就把事情说开,省得未来闹出麻烦来。
第393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蜀地。
“传令下去,全军收拾行囊,明日拔营离开此地!”
看着手中的战报,方羽轩果断下令闪人。
不是他刻意划水,主要是阻拦官军会师失败,入蜀的湖广兵杀进了成都府。
如果不抓紧时间跑路,等湖广官军打过来,他们就要腹背受敌。
“侯爷,我们就这么离开,东王那边怕是不好交代吧?”
刘老旭略显为难的说道。
尽管私底下有间隙,可他们入蜀以来,东王魏豪待他们还是极尽礼遇。
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拿人家的,事情没办成调头就跑,不符合江湖道义。
“没有办法,从湖广过来的官军,全是我们的老熟人。
刘启峰、叶弘昌、云羽丰,全部都是伪朝悍将,哪一个是好惹的!
此时不走,等他们打过来了,想走都走不了啦!”
方羽轩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打不过,真心打不过。
尽管这些官军,都是新编部队,可架不住带队的将领厉害。
这些熟悉的名字,每一个都是义军中的禁忌。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就是这帮杀神,把强大的白莲圣国打的支零破碎。
提起他们的名字,大家就未战先怯。
东王派了足足二十万大军过去拦截,本以为能够挡住敌人的兵锋,结果连半个月都没坚持住。
彪悍的战绩,再次唤醒了方羽轩内心的恐惧。
“可是侯爷,现在我们离开蜀地,又能去哪儿?”
刘老旭皱着眉头问道。
自己人知道自家事,看似拥兵十余万,可真正能打的还是那几千老卒。
同官军主力硬碰,基本上没有胜算,跑路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可蜀地的地形决定了入蜀难,出蜀更难。
三大门户全在官军手中,凭他们的实力,要抢夺一地打出去,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除了这三条道路外,剩下的全是崎岖小路。
大军想要通行,那是困难重重。
“走茶马古道,进入藏地,避敌锋芒。
如果官军继续追,那就沿着古道继续向西。
李原是湖广总督兼四川总督,又不是乌思藏都司指挥使,犯不着和我们死磕。
只要距离他足够远,追缴的钱粮,就能让他放弃。
朝廷虽然设立了乌思藏都司,但对地方的控制并不严密,主要是以土司自治为主。
当地土司受官府分化,经常发生混战,这就是我们立足的机会。”
方羽轩故作镇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