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84节

  周伯瑜哈哈一笑:“内领府只对圣人负责,您纵是皇子,无凭无据,王大将军如何相信你?”

  李孝道:“徐玲的口供呢?”

  周伯瑜好整以暇的道:“她当时并不在冀州,能知道什么?再说了,她身为飞羽班的人,原本就不能当做证人!”

  李孝忽然道:“你把这些告诉我,就不怕我去跟父亲说?”

  周伯瑜沉默了一会,道:“到时候我不会承认的。您可别忘了,您当初做的那些事,我最清楚不过。相信您也不会为了一个民女,非要与我鱼死网破吧?”

  李孝沉声道:“只要是我犯的过错,我都愿意接受惩罚。伯瑜,你为何不肯做到这一点呢?”

  周伯瑜冷冷道:“因为我没有错。您其实也没错,只是被那些贱民蛊惑,认不清自己的身份罢了。”

  李孝摇了摇头,道:“伯瑜,你说不会承认刚才那些话,你就不怕隔墙有耳,你我之间的话,被人听到了吗?”

  周伯瑜微笑道:“殿下,您该知道,我做事一向谨慎。刚才进屋前,我便命人守在门外,隔壁两间屋子,也被我的人守住了。不会有人听到的。”

  李孝抬头看了他一眼:“看来你是有备而来。”

  周伯瑜叹道:“我本不想与您闹到这步田地。”

  李孝望着他,道:“伯瑜,我得感谢你,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另一个?”周伯瑜一愣。

  李孝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自为之吧。”离开了屋子。

  出了墨佳轩后,李孝上了一辆马车,车中坐着两人,正是李勇和李廉。

  “四郎,周伯瑜都已经老实交代了,这样就行了吗?”李孝看向李廉。

  这次与周伯瑜见面,便是李廉给他想出的计划。

  李廉道:“可以了,接下来就等消息吧。我相信内领府的人定会抓捕周伯瑜,释放徐班主他们。”

  李勇忽然问:“你怎么确定墨佳轩一定是内领府的暗桩?”

  李廉笑道:“咱们三个又不是父亲捡来的,他不可能随便将我们扔在一个普通的酒楼。所以墨佳轩要么隶属内领府,要么是司宫台的暗台。”

  “你怎么知道不是司宫台呢?”李勇又问。

  李廉道:“因为雪娘是一名胡姬,内领府负责对外,司宫台负责对内,既然让胡姬当头领,此处应该是内领府。”

  李勇抱着手臂,哼道:“四郎,你只怕早就瞧出来了吧,也不跟我们说。”

  李廉笑道:“我以为你们俩也想到了。”

  李孝听着两人对话,却没有插嘴,一脸沉重。

  “二兄,你怎么了?”李廉问。

  李孝叹道:“我只是回想起一些往事,当初我刚刚出宫开府时,临川姑姑经常来找我。她对我很好,如今我却要对付她的儿子……”

  李廉表情凝重,道:“二兄,你觉得临川姑姑为何突然去找你,又对你好呢?”

  李孝脸色微变:“你是说……”

  李廉抬手道:“此处不方便说话,回府再说。”一声吩咐,命马车返回王府。

  到了雍王府后,李廉带着两个兄弟来到后院一座三层望楼。

  此处四面空旷,一览无遗,无论说什么,都不必担心有人偷听。

  李勇比李孝还急,一上楼,便急吼吼的问:“四郎,你刚才那话什么意思?”

  李廉仔仔细细的在周围检查一遍,确认无人,这才低声开口。

  “这些话,我本来永远也不打算再跟任何人说。可你们是我兄弟,我必须告诉你们,防止你们再被人利用。”

  两人对视一眼,都咽了咽唾沫。

  李廉缓缓道:“当初二兄刚刚开府时,临川姑姑去找他,其实是想拉拢二兄。”

  “她拉拢我做什么?”李孝不解。

  李廉又看向李勇,道:“三兄,你一直跟太原王氏关系不错吧?”

  李勇曾听杨才人跟他提过此事,知道王氏交好自己,也有目的,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李廉道:“当时我还在宫中,萧氏在东宫飞龙厩安排一名子弟,让我经常过去找他,教授了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什么东西?”二人都问。

  李廉缓缓吐露道:“如何做好一名储君!”

  李孝和李廉都露出震惊之色。

  李廉道:“当时我便明白了,萧氏想扶持我当储君,又派人接近你们,让你们辅佐我上位。”

  李勇忽然道:“这不对啊,我背后的王氏属于山东世族,二兄身边的都是关中世族,他们之间并不和睦啊!”

  李廉看了他一眼:“他们确实不和睦,那是因为联系他们关系的一个人死了。也因这个人的死,我也被萧氏给放弃了。”

  “谁?”

  “萧嗣业。”

  此话一出,李勇和李孝都露出思索之色。

  李勇怔了半晌,恍然大悟:“所以萧嗣业死后,你才自暴自弃?”

  李廉点了点头。

  李孝仰头望着天空,脸上露出几分愤慨之色。

  “原来我们兄弟三人,一直被那帮世族当做利用工具了,真是可恨!”

  李廉感叹道:“这就是生在皇室的无奈,幸好萧嗣业已经死了,应该是父亲发现了他的图谋,所以才命人暗中处理了他。”

  “因为我们三个与此事有关,父亲才冷落了我们几年。后来父亲可能是见我们并未做出太出格的事,才重新开始管教我们。”

  李勇和李孝听了此话后,都不由感到后怕。

  李廉接着道:“无论如何,事情都过去了。二兄,你现在不会再对临川姑姑感到愧疚了吧!”

  李孝叹了口气,道:“我是不觉得愧疚了,可我突然有点害怕。”

  李廉伸手抓住他的手:“不必怕,有我和三兄陪着你呢。”

  李勇也抓住两人的手。

  三兄弟互相凝望着,神情中的不安逐渐消失,脸上都多出一丝微笑。

第445章 圣人大怒

  李廉的计划非常奏效,墨佳轩作为内领府暗桩,到处都是暗门密室。

  李孝与周伯瑜身份特殊,他们谈话的那间屋子里,就有一间暗门,门中躲着一名密探,将两人的谈话全部偷听去了。

  那密探汇报给雪娘后,雪娘亲自去了禁苑内领卫总署,将情况跟王及善说了。

  王及善听到内领府成为周伯瑜报复飞羽班的工具,顿时大怒,派出一支精干小队,前往冀州调查。

  不到数日,便调查清楚了,冀州情况与周伯瑜、李孝二人谈话的内容,完全吻合!

  王及善当即前往甘露殿,向李治汇报此事,甚至将周伯瑜说的每一句话,都详细说了。

  李治听了后,果然大怒,道:“他真是这么说的?”

  王及善沉声道:“这是臣手下密探,亲耳听到,陛下可召许王殿下询问。”

  李治听他如此说,便再无怀疑,缓缓道:“周伯瑜虽是朕的外甥,但他竟如此藐视律法,仗势欺人,朕绝不姑息,按律处置吧。”

  王及善道:“陛下,此事是否转交大理寺,更为妥当?”

  李治听到此话,忽然想到一事。

  “你说孝儿与周伯瑜的谈话,是在墨佳轩?”

  “正是。”

  李治眯着眼道:“由此可见,孝儿已经知道了墨佳轩是内领府暗桩,他故意在那里谈话,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

  王及善道:“臣也是这样想,二殿下心思聪慧,令人佩服。”

  李治捏了捏下巴,道:“既然如此,朕会让大理寺按律法抓捕周伯瑜。不过,你们内领府平白无故抓错了人,也要向飞羽班致歉补偿。类似的事情,可不能再发生了。”

  王及善低下头,道:“臣惭愧,臣这就将情况告诉大理寺,将案子转移给他们。臣也会亲自向飞羽班的人表示歉意。”

  李治挥了挥手,让他退下了,随后下了一道旨意,让大理寺立刻抓捕周伯瑜审问。

  处理完此事后,李治继续忙碌辽东之事。

  高句丽的战事虽然结束了,却还有一大摊子的事需要他处理。

  其中最令李治犹豫不定的是对倭国的处置。

  倭国偷袭隼州,这是一个极好的口实,可以趁机挥师南下,攻打倭国本岛,不说全部占据,至少也可以吞并长门和石见。

  这两处地方的银矿最多,如今大唐经济发展过快,民间铜钱不足,正需要白银来缓解民间对货币的需求。

  李治早就在盘算着找个机会,打下这两个地方。

  然而高句丽刚打下不久,立刻调兵离开,本地的扶余人有可能掀起复国运动。

  与倭国相比,高句丽的重要性肯定更重要,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不从高句丽调兵南下,直接用隼州的军队攻打倭国呢?

  这个办法也不可行。

  因为倭国被刘仁愿击退后,中大兄的军队,便一直驻扎在长门,与隼州隔着马关海峡。

  刘仁愿的唐军数量太少,自保有余,要想攻占长门,难度非常大。

  可若是不攻打倭国,那便有损大唐威名,这也让李治感到为难。

  思来想去,眼下倒是还有一个办法。

  可以先等一等,等熊津都督府的军队撤回百济地,用熊津都督府和隼州都督府的兵力,联手攻打本州,击败中大兄的军队就轻而易举了。

  不过,这个法子可行是可行,却不能马上施为。

  因为高句丽投降的军队太多了,甚至比唐军还多,这个时候调走唐军,可能局势会出现变化。

  李治已经下了命令,将高句丽军队裁撤到五万,再迁移大量的扶余人,到河南和淮南,降低他们作乱的可能性。

  等高句丽局势稳定一些,再让熊津都督府的唐军第一个撤出,便可以完成下一个作战计划了。

  正当李治思索时,王伏胜来到旁边,低声道:“陛下,上官相公和阎相公求见。”

  李治心知二人是为高句丽的事宜,挥手宣他们觐见。

  两人入殿之后,叙了君臣礼,上官仪上奏道:“陛下,这是我等拟定的安东都护府册封名单和迁调名单。”

  李治接过一看,这上面几乎将高句丽归降的官员,都做了册封。

  比如第一功臣泉男生,被册封卞国公,担任带方都督,能够留在高句丽继续治理。

  高宝藏因为投降速度快,地位也较高,虽未立什么功劳,为了稳定高句丽,大臣们也表奏他为朝鲜王、安东都护府副都护。

首节 上一节 484/5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