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75节

  程务挺道:“若是如此,赵将军人马,能与其他几路在鸭绿江会师,也不必担心军粮问题。”

  李勣点点头,道:“考虑的倒是挺全面。”

  程务挺喜道:“那您答应了?”

  李勣摇头道:“不,我还是不能答应你。”

  程务挺愣道:“为什么?”

  “因为你考虑漏了一点。”

  “哪一点?”

  “靺鞨人!”

  程务挺微微一惊,他的目光确实只放在了高句丽上,没有去考虑外部势力。

  李勣缓缓道:“靺鞨人从倭国撤兵,已经在边境陈列重兵,还给老夫写信,说是要帮着大唐,讨伐高句丽。”

  程务挺不解道:“既是如此,他们不就是友军吗?”

  李勣摇头道:“不要把靺鞨人看得太愚蠢,他们同样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倘若我军进军顺利,他们倒不敢造次,肯定会趁机入侵高句丽,劫掠一番。”

  “然而,若是我军多路被阻,局势陷入不利,也就是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他们必定帮助高句丽,偷袭赵持满一路,到时候,就算你说服了泉男生,赵持满两万大军,也必定全军覆没!”

  程务挺听得冷汗直冒。

  幸亏李勣纵览全局,看得透彻,否则若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到时候,真出现这种情况,他万死难赎其罪!

  李勣缓缓道:“你还是按照老夫的计划,与赵持满一起,去劝降泉男生,然后你带着泉男生,去跟薛仁贵大军会合。”

  程务挺道:“那赵将军呢?”

  李勣淡淡道:“他会驻守在丸都山,不给靺鞨人任何可趁之机!”

  程务挺点了点头,心想李勣果然宝刀未老,难怪陛下会选择他当大总管。

  次日,程务挺便从白岩城出发,朝着赵持满大军追了过去。

  ……

第437章 举朝共庆!

  赵持满走的是一条最偏远的路线,一路上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山道上茫茫一片,就算有地图,也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这个时候,程务挺在吐蕃的经历便派上用场,他通过星象结合手中地图,很快绕出茫茫群山,追到了苍岩城。

  苍岩城是一座小土城,估计高句丽也没想到唐军会来攻打这么偏僻的城池,故而城墙修得又低又矮。

  寒风刺骨,明黄色的唐军战旗,在城墙上随风飘荡。

  派人去城墙下一问,这座城池也已经被唐军攻下,赵持满只留了五百唐军驻守,便继续朝着前方进军了。

  程务挺继续向东南方向追击,两日之后,终于在一条河边追上了大军。

  然而令程务挺惊讶的是,赵持满竟然并不在营中,向留守的副将询问,副将竟不肯告诉他!

  程务挺强忍着怒气,说道:“我是奉李大总管之命,前来与赵将军汇合,还请告诉我赵将军的下落!”

  那副将道:“赵将军有令,让我们在这里等他,还特意嘱咐,不能将行踪泄露出去!”

  程务挺沉声道:“这场战争何等重要,赵将军扔下大军,独自一人离开,这岂是为将之人该有的行为?”

  那副将道:“我们赵将军怎么打仗,自有他的考量,程将军说话注意点!”

  程务挺身后的武敏之顿时大怒,道:“我家程将军协助薛仁贵大将军攻打吐蕃时,你们赵将军还是凉州一介白身呢!”

  那副将顿时也怒了,道:“那是赵将军没机会上吐蕃战场,不然一样能立功!”

  眼瞧着双方要争起来,程务挺伸手拦住武敏之,朝那副将拱手道:“那我在营中等候便是,还请帮我安排一个营帐。”

  不一会,程务挺一行人,被安排在一个大帐篷里。

  武敏之哼道:“程兄,这帮军士狗眼看人低,你刚才怎么不让我骂他们几句?”

  程务挺扫了他一眼,道:“骂他做什么,你不觉得他的态度很有意思吗?”

  武敏之愣道:“怎么说?”

  程务挺道:“赵持满是第一次带兵,这么快就让手下将士如此拥戴他,这便说明他的能耐。”

  武敏之一点头,道:“这么一说,还真是。”

  程务挺道:“我原先还想,赵持满能进军神速,是因为他攻打的城池,都非坚城,如今来看,他确有带兵之能。”

  武敏之皱眉道:“可他将大军扔在这里,人却跑的无影无踪,这也算带兵有方?”

  程务挺想了想,道:“我想应该是出了什么紧急之事。”

  “紧急事?”

  程务挺道:“你想,这处营寨的位置,并非最佳地点,我们来时经过的那处山脚,距离只有一里,依山傍水,才是扎营的最佳位置,赵持满为何在此处扎营?”

  武敏之道:“这不正说明他不会带兵吗?”

  程务挺摇头道:“不,赵持满与姜恪齐名,不会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刚才经过马厩时,你可注意到,军中的战马都不见了。”

  他们来找赵持满之前,对这路大军的情况已非常了解,知道有一千骑兵。

  武敏之回想了一下,一拍大腿,道:“不错,确实没有看到战马!”

  程务挺道:“所以我想是这样的,赵将军带兵来到此处时,忽然得到一个紧急消息,于是命大军原地扎营,带着骑兵离开了。”

  “那会是什么紧急消息呢?”武敏之问。

  程务挺摇头道:“那就猜不出来了。”

  ……

  石城以东二十里,某一处山谷内,郑仁泰坐在一块大青石头上,身前插着一柄大刀,满脸血污,头发蓬乱,显得非常狼狈。

  这处山谷十分狭窄,头顶天空被夹成一条缝隙,士兵们挤在峡谷内,神情都显得很沮丧。

  这时,韦待价从峡谷一头走了过来,朝郑仁泰道:“将军,他们在出口处修建工事,看来是想堵住出口,让咱们活活饿死!”

  郑仁泰冷冷道:“不,他们是想让我们又疲又饿,然后再来招降我们,给其他几路唐军,造成心理打击!”

  韦待价咬牙道:“都怪末将贪功冒进,这才中了敌人的埋伏!”

  郑仁泰摇头道:“这不怪你,是我让你全速进军,指挥失误,才让弟兄们陷此窘境。”

  郑仁泰这一路大军自出征后,便处处落后别人一步。

  攻打建安城时,因为薛仁贵和赵持满行军迅速,敌人自己撤退了。

  后面几座城池也都是如此,敌军是因为另外两路大军的神勇,被迫后撤,并非郑仁泰的功劳。

  故而他一路虽是高歌挺进,心中却极为憋闷,很想尽快打一场真正的胜仗,以免惹人耻笑。

  结果大军来到石城外时,敌人竟然又撤退了。

  石城是一座极为坚固的山城,敌人竟如此轻易放弃,不用想,又是因为薛仁贵和赵持满两路军的原因!

  郑仁泰再也忍不住了,没有在石城休整,率领大军一路急行,打算追上敌人撤退的部队,打一个追击战!

  谁知,追到这处山谷时,竟中了敌人的伏击。

  此处地形太过险峻,唐军被山谷逼成了一字长龙,兵力无法展开,很快被堵在了峡谷之中,进退不得。

  韦待价将手中步槊在地上重重一插,道:“将军,不如冲出去,跟他们拼死一搏吧?”

  郑仁泰摇头道:“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冲不出去,只会导致士气越来越低,再等等。”

  韦待价急道:“等什么?”

  郑仁泰道:“混战之时,我看到一支小队冲出包围,他们应该会将消息带出去,等薛仁贵或赵持满派兵救援,我们再行冲锋,如此才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韦待价抬头望着逼仄的山谷,狭窄的天空,道:“如果没有援军呢?”

  郑仁泰没有回答,若是没有援军,这两万大军只有一个下场,全军覆没。

  天色越来越暗了,郑仁泰虽让大家养精蓄锐,可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安稳休息呢?

  此时已到了十一月,夜晚格外寒冷,山谷之中又无法扎营帐,士兵们只能穿着冰冷的盔甲,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

  郑仁泰根本睡不着,他此刻唯一还能做的,就是四处巡视,安抚着士兵们的情绪。

  一阵风吹来,风声之中,夹杂着微弱的嘶喊声,似乎还有刀兵之声。

  郑仁泰耳朵像兔子一样动了动,朝身边一名将士问:“你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那将士愣道:“没有啊!”

  就在这时,韦待价快步奔来,走的太急,还被睡在地上的士兵给绊了一跤。

  他赶忙爬起身,欣喜的道:“将军,斥候来报,谷西出口处的敌军,似乎有些混乱!”

  无缘无故,敌军不可能混乱,而且还是夜晚。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援军来了,故而敌军急忙调动,这才出现混乱!

  郑仁泰听了后,竟还能沉住气,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传令全军,准备从西谷突围!”

  郑仁泰手持长柄斩马刀,腰佩环首刀,率领士兵们聚拢在西谷出口处,士兵们全都穿上了铠甲,站在此处,已能隐隐听到外面传来刀兵声。

  不会错,果然有援军来支援了!

  郑仁泰一声令下,手持盾牌的一支小队,率先冲了出去,外面顿时传来嗖嗖嗖的弓箭声。

  郑仁泰只听弓箭声响,就知道敌人的包围果然出现了松动,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弓箭声,最为稀疏。

  “韦副总管,你率领步槊队,从西南方向冲锋,务必冲开一条口子!”

  韦待价大声道:“是!”手持步槊,率领一支两百人的营队,朝着谷口冲了出去。

  郑仁泰倾听着外面喊杀声的变化,判断着局势,一道道军令有条不紊的下达出去。

  唐军都挤在山谷里,若是一起冲出去,只会造成混乱。

  所以需要一支支营队有序冲出,慢慢将敌人顶开,腾出空间,才能让更多军士冲出山谷。

  韦待价的步槊营就像一柄钢刀,成功的刺穿敌人防线。

  他能如此顺利,是因为赵持满率领一支骑兵队,正在东南方向冲杀!

  韦待价撕开口子后,山谷入口处,被唐军生生顶出一个扇形的空间来。

  不过敌人反扑之势很强,想要将唐军给顶回去。

  夜色一片漆黑,很难看清敌人和友方,不过也不需要判断,唐军的任务就是向外冲,高句丽军的任务就是往回顶。

  最前线短兵相接的敌我双方,都是拿自己的身躯,朝着对方的兵刃上冲过去。

  身后的唐军不断嘶吼着呐喊!

  顶住!顶住!

  一名唐军被标枪刺穿了左脸颊,依然紧紧抓着步槊,身体前倾,朝前一步步走着,强忍着头颅被越刺越深的剧痛!

  唐军便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战斗意志,又生生顶出一小片空间。

  郑仁泰赶忙又派出一支弓兵营,这群弓兵连射了三轮箭。

首节 上一节 475/5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