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10节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对吐蕃评价很高,一直把吐蕃当做劲敌。

  谁知攻打之后,薛仁贵率领诸羌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十城,朝着吐蕃都城不断逼近。

  不仅唐军进军顺利,就连六诏国联军也节节获胜,马上就要跟唐军会师了。

  众人惊讶之余,还以为是皇帝过于高估了吐蕃,朝野上下,都一片喜庆,就等着薛仁贵攻破逻些城的捷报传回。

  杜易简笑道:“听说吐蕃发生内乱,军队没有战心,自然不是咱们对手了。”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纠正道:“不仅是这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因领军将军是薛将军,若是别人领军,未必能有此结果。”

  杜易简知他对薛仁贵极为推崇,若是说一句薛仁贵不好,他能跟你争一天,当即敷衍了一句。

  “是是是,也多亏了薛将军!”

  “什么叫也?”

  说话间,三人已来到兴道坊,远处已能瞧见八仙楼,只见楼外竟有人在排队。

  杜易简道:“哈哈,我就知道今天人一定会很多,幸好咱们提前预定了位置。”

  三人来到楼外,报了名字,得以进入楼内。

  只见一楼已经全部坐满,到处都是吆喝声,跑堂的店伙腿都快跑断了。

  三人订的包房在二楼,正要上楼梯时,忽听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

  “让开让开,都让开,别挡道。”

  高有道转头一看,只见四名豪奴开道,身后跟着几名锦衣少年,全都在十五岁到二十岁左右。

  瞧见这些少年郎后,高有道三人也只能让路。

  在天子脚下,权贵可谓一抓一大把。

  然而所有权贵之中,最不好惹的并非那些紫袍大员、国公亲王。

  这些人纵然位高权重,出门在外时,却不会太张扬,也还算讲道理,不会平白欺负人。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子孙。

  尤其是家教不严、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少年,根本不知收敛为何物,行事毫无顾忌。

  只要得罪他们,注定会惹上麻烦。

  眼前便是这样一帮人,领头的是吏部尚书许圉师的幼子,名叫许自然。

  此子极为蛮横,又不讲道理。

  更关键的是许圉师对这个幼子极为疼爱,养成他一副肆意骄纵的性子。

  长安城贵少之中,论及排场,也只有英国公府的长孙李敬业、以及武府的小郎君贺兰敏之,能跟他相提并论了。

  卢照邻虽然不惧许自然,却也不愿跟他起冲突,默默让开。

  三人望着许自然和一帮贵少上了楼梯,这才拾级登阶,来到二楼,进入包房。

  等了不一会,狄仁杰也到了。

  杜易简打趣道:“狄大寺卿这次来的倒早,我们竟只等了你一刻钟。”

  狄仁杰笑道:“那就老规矩,一刻钟一杯酒,我自罚一杯就是。”

  倒了杯酒饮了。

  四人围坐在桌间,饮酒畅谈,好不痛快。

  酒过三巡,高有道忽然道:“狄兄,听说最近大理寺在审理一桩侵田案子,跟柳氏有关,是真的吗?”

  狄仁杰道:“高兄为何突然问起此事,莫非在柳氏中有什么熟人吗?”

  高有道笑道:“我一介寒门,怎会认识柳氏中人,是郑鸣玉托我问的。”

  狄仁杰点点头,道:“柳氏确实侵占不少田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暗中对抗圣人的田制改革,所以大理寺才亲自过问。”

  高有道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了。

  杜易简哼道:“眼下这种时局,连长孙一族都乖乖配合,他们竟还敢跟圣人唱反调,简直不知死活。”

  卢照邻道:“行了,咱们今日是来庆贺的,就别提这些不高兴的事了,来,大家共饮一杯,庆祝前线大捷!”

  朝野上下都在庆祝前线大捷时,大唐天子李治,却站在临湖殿的观台上,望着水面,默默不语。

  忽然间,他只觉身子一重,一件斗篷披在了肩上。

  转头一看,武媚娘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旁边跟着几名宫人,其中一人还端着药膳。

  “陛下,该服用药膳了。”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点点头,走到桌边坐下,一边吃着药膳,一边思索,不发一语。

  武媚娘静静坐在一旁,并不出声打扰他。

  过了不知多久,李治缓缓开口道:“媚娘,对于前线的战事,你怎么看?”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听说一切顺利。”

  李治摇头道:“确实顺利,但顺利得过头了。媚娘,朕有些不安。”

  “陛下担心吐蕃有什么阴谋吗?”

  “你是不是觉得朕太多疑了?”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其实妾身也觉得太顺利了。妾身曾听人说,吐蕃军队中,十人有五人披甲,就算敌不过我大唐锐士,也不该连六诏国都打不过。”

  李治连连点头,道:“不错,然而群臣们都觉得,是因苏毗内乱的缘故,导致吐蕃失去战心。他们太小看吐蕃,也太小看钦陵了。”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对钦陵的看重,似乎还要超过禄东赞呢。”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是政治上的人才,钦陵则是军事上的人才。”

  武媚娘更为奇怪了。

  据她所知,钦陵被薛仁贵打败一次,她也不知,李治为何依然对此人如此高的评价。

  李治缓缓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吐蕃并非战败,而是主动收缩防线,如此一来,苏定方的奇袭计划,就难以成功了。”

  武媚娘道:“陛下,依妾身拙见,薛仁贵大军进军顺利,未必是坏事,到时候,三路大军合围,也能强行攻下逻些城。”

  李治道:“话虽如此,但吐蕃人明知如此,却依然这么做,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便在这时,远处一道人影快步而来,正是王及善。

  “陛下,吐蕃传来最新消息!”

  “讲!”

  王及善道:“苏毗部已被禄东赞率领五万人马剿灭!”

  李治微微一惊,道:“五万人马,应该是吐蕃的一支主力军了,难怪他们抵抗如此微弱,看来是选择先解决内部问题。”

  武媚娘问道:“王将军,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死了吗?”

  王及善道:“在程务挺劝说下,两人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了大雪山。”

  顿了一下,又接着道:“陛下,殿下,还有一个消息,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真假,但臣觉得非常重要。”

  “什么?”李治问。

  王及善道:“有消息说,钦陵率领一支五万人马,在逻些城北面,打了一场大胜仗。”

  李治脸色大变,一瞬间,还以为是苏定方被打败了。

  但转念一想,苏定方应该刚穿越昆仑山,正在羌塘高原的无人区,不可能这么快被发现。

  如果不是苏定方,那就只能是西域国家。

  李治心中一动,问道:“钦陵这一战的对手是谁?”

  王及善道:“据说是大食国的军队!”

  攻打吐蕃的三条路线中,其中一条从葱岭南下,经过大小勃律国,恰好这两国都臣服了大食国。

  换句话说,大食国完全有条件攻打吐蕃。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立刻派人调查清楚,大食国是否真的入侵吐蕃!”

  “是!”

第228章 贵妃染病

  李治策马奔驰在飞龙院草场之上。

  他胯下的这匹马是裴行俭进献的,名约狮子骢,体态修长,脖颈粗壮,而且颇通灵性。

  李治只需松一松大腿力度,它就立刻放慢速度,反之亦然。

  因寒风刺骨,李治没有骑太快。

  绕着草场跑了一圈后,出了些汗,在更衣室换了身衣服,迈步在禁苑缓步闲逛。

  内领府已经确认消息,大食国果然入侵吐蕃,而且他们的准备比想象中的充分,一共集结了十万军队。

  大食人强制从大勃律国、小勃律国等属国中抽调了五万人,当做先锋,被钦陵击败的就是这支先锋军。

  然而大食人还有五万骑兵主力,其中一部分,正是归附他们的突厥五咄陆部。

  大食人横插一脚,对李治来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大食人也配合进攻,吐蕃被消灭的可能性又提高了几分,可以消去李治心头之患,

  坏消息是,自己布置一年多的计划,也会受到影响。

  大食人进攻的路线就在苏定方北面,倘若他们真的攻入吐蕃腹地,很可能与苏定方布撞着,奇袭计划便泡汤了。

  眼下吐蕃已将主力分成两部分。

  禄东赞率领的一支主力,收拾完苏毗茹之后,已经在逻些城外围,布置好一个防御圈,抵挡唐军和六诏的进攻。

  禄东赞亲自坐镇那曲城,抵御唐羌联军的进攻。

  吐蕃人守城意志顽强,薛仁贵领军攻了三天后,没能攻破城池,索性驻扎城外,不再进攻。

  六诏联军也被禄东赞的长子悉若挡在尼池城外,局面暂时陷入了僵持阶段。

  另一方面,钦陵则率领另一支吐蕃主力,在逻些城北面驻防,防守着大食人的进攻。

  那边消息比较滞后,暂时也不知钦陵是否与大食主力打起来了。

  眼下这种局面,李治也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要么按照原计划,让薛仁贵继续牵制,以苏定方的奇袭部队为核心。

  要么改变计划,让薛仁贵不必留手,放开手脚去打,争取击破禄东赞的守军部队。

  李治已经向程务挺传达一项命令,让他去联系一下苏定方。

  等了解苏定方部的情况后,他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无论如何,眼下不能着急,需要等待情况的变化。

  这次进攻吐蕃,李治充分利用了小弟的力量。

首节 上一节 210/5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