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32节

  “李世民!”

  李世民率先自报姓名。

  说话间,李世民看着面前这满脸鲜血的少年,心中不由得有些激动,有些忐忑。

  哪怕明知道不会有错!

  可在接触之际,内心那种期待,依旧会有一丝丝紧张。

  “奋武尉,伏子厚!”

  伏子厚听到面前这年轻男子,真的是李世民,数日来,对于把曹永这些人带出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在历史中,以伏子厚对李世民的了解,只要曹永与其他将士活着,哪怕日后缺条胳膊断条腿,李世民也不会亏欠他们,更不会亏欠他们的后人。

  “将军此番这是?”

  李世民按耐住内心的激动,并没有把妻子的事情说出来,决定当做一个秘密,先瞒着眼前少年。

  眼下击溃贼寇骑兵,李世民看着伏子厚这支隋军骑兵,不由得好奇,这支骑兵要去往何处。

  如今整个太原郡都是贼寇大军的人马,莫非伏子厚是有什么谋划。

  平原上。

  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面对李世民的询问,伏子厚看着李世民,又看着李世民身旁的将士。

  “此番是来迎接诸位去晋阳!”

  伏子厚说道。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直接让李世民,还有跟随李世民的将士,全都一脸错愕的愣在原地。

  迎接我们去晋阳!

  也就是说此番伏子厚领兵前来,是特地援救自己一行人去晋阳!

  别说李世民麾下的将士,就是李世民想到这里,此刻看着伏子厚的眼神,都不由得再次改变。

  不过李世民想到什么,也都有些不解。

  晋阳!

  方才被贼寇大军包围的晋阳,怎会因为援救自己这一支数百人的兵马,而派出上千骑兵?

  会是谁下的命令,潘长文已经战死,面前的伏子厚的步卒校尉,晋阳的骑尉,如果李世民没记错的话,是温大有、张平高二人。

  他们二人都同意派出西城内的骑兵人马?可为何又不见他们二人?

  数不清的疑惑,都在李世民脑海中盘旋。

  “你受伤了!”

  李世民看着伏子厚面色难看,连忙上前问道。

  不过想想也是,方才在那般情况之下,伏子厚独自一人鏖战,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已经被乱刀砍死,伏子厚身上受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道路上。

  一个骑着驿马的人影,急匆匆的在道路上疾驰,直到小路方才缓缓勒住马儿,把速度降下来一些。

  “你们说,当初在村子里,那伏家小子,怎就突然变了,明明在村子时是一个傻小子……”

  “可不是嘛!那年不是呆傻的去田里找金山,诶,你们说,不会田里真有金山吧?”

  “我看你是傻了!你耕田耕了一辈子,田里有没有金山你自己不知道?”

  村子的小道旁,在树荫下,村民三五十人聚集坐在一起闲聊着。

  这几个月以来,对于村子里的百姓而言,最关注的,不是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又有什么人聚众起事,也不是那个地方又饿死多少人,而是从村子里,走出的那个伏家。

  准确的说。

  是伏家那小孙子,以前在村民眼里,都是一个傻子的人。

  “傻子!呵!”

  刘智远躺在一块巨石背后,拿着刻刀,在一块竹片上,慢慢刻着字,听到村民谈论的声音,刘智远停下手里的动作,不由得冷笑一声,随即继续刻着自己的字。

  “你们说,这次在太原……能活着吗?”

  “我看没希望,听说……”

  刘智远听着村民的声音,并没有因为这些话,而有丝毫波澜。

  对于太原的情况,刘智远也有所了解。

  刘智远也知道太原的情况,如今万分凶险,特别是晋阳东城还毫无地势可守。

  但刘智远相信自己的弟子!

  哪怕魏刀儿派出麾下大将甄翟儿,派出十余万身穿甲衣的贼寇大军。

  这不仅仅是源于自己教导弟子的那些本领,更多的,是刘智远清楚,昔日那个站在村口,默默捡起包裹的少年,还没有兑现他对那老妇人的诺言。

  “你们看,赵家的人回来了,那么着急,是不是发生什么大事?”

  “我认识那人,也算我侄儿,我去问问!”

  刘智远刻好手里的这片竹简,缓缓起身,小心翼翼的把一旁绑在一起的竹简拿起,将这片竹简也绑在其他竹简之后。

  “二娃!你的脸色怎么那么着急,是不是发生什么事?快说说,不耽搁!”

  “别挡我!我要马上去赵家!”

  “二娃你忘了我与你父亲的关系?以前你父亲怎么与你说的?说两句怎么了?”

  “哎呀!是晋阳的消息!晋阳出大事了!贼寇兵败了!”

  刘智远正在绑着竹简,听到传来的声音,神情一变,立刻停下手里的动作,一脸认真听着传来的说话声。

第120章 心中生起的羁绊

  “你们是说,当初伏校尉,全都识破甄翟儿所布下的巡防?”

  李世民与众多隋军将领,一起烤火闲聊着,等待骑兵大军的休整。

  “可不是!校尉识破的,可不仅仅是贼寇的巡防,那贼将方才分兵南下,校尉就断定,贼将必然留有伏兵!那天夜里……”

  面对李世民,隋军将领一个个都没把李世民当做外人,倒不是这些将领都好说话,而是李世民在此前的交战中,表露出来的能力,都让众人钦佩。

  身为刀尖舔血的军中将领,向来都佩服有本事的人。

  而无论是李世民率领数百人前来太原援救,还是此前李世民斩杀敌军大将,无疑都让将领们的佩服,加之校尉对这个李世民很亲近,面对李世民询问校尉的事情,将领们自然不吝啬在李世民面前,夸赞自己跟着的校尉。

  甚至还有人,特地简略的对着李世民道出,当初伏校尉抵达晋阳东城,被那些士族子弟嘲笑,再到后来率领他们迎战贼寇大军,击败贼寇大军的包围的事情。

  篝火旁。

  受伤的殷天纵、赖伯等人,都面露感慨,没有伏子厚,或许此时此刻的他们,要么成为反贼的刀下尸体,要么就成为反贼的俘虏,怎会有今日这般成就。

  而曹永、熊瑞祥等人,更是感慨良多,他们可是从清河县,便已经跟随伏子厚的人。

  “原来如此!”

  李世民听完众多将领详细说出晋阳所发生的一切,没想到晋阳发生的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多。

  望着烤好的马腿肉,李世民看向远处正在照顾将士的少年身影。

  望着眼前一众隋军将领,李世民缓缓起身,在一堆堆篝火旁,从诸多将士身边走过,朝着那道身影走去。

  “校尉,我阿娘说,谢谢你当初帮我们,等校尉回到晋阳……”

  “一起回去!”

  伏子厚的声音,仿佛不容置疑,更不许将士反驳。

  看着奄奄一息的将士,伏子厚眼睛有些泛红,这都是自愿跟着他,从晋阳出城的人。

  几息后。

  看着睁着眼睛,躺着再也不动的将士,伏子厚低下头,许久说不出话。

  “我与你一同将他安葬!”

  一道声音在伏子厚身旁响起,伏子厚抬头看向李世民,见到李世民也面露伤感的看着死去的将士。

  “嗯!”

  伏子厚没有拒绝李世民。

  平原上。

  将士们在伏子厚的命令中,都在篝火旁吃着马肉,而伏子厚与李世民二人把一名名死去的将士,抬入一条长长的土坑里,放在里面,二人再亲自填土,将其埋葬。

  直到黄昏渐暗,伏子厚与李世民,方才带着一身伤,裹挟着浓浓的血水与汗水的味道,做好这些事情。

  “我李世民虽然不能世袭唐国公,但这辈子,我李世民都会记住他们!”

  李世民看着远方平原下的残阳,轻声说道。

  说出这番话,是李世民的肺腑之言,日后无论如何,李世民都会记得这些援救自己而阵亡的将士,更会记住今日的教训。

  “如果不是因为我李世民……”

  李世民声音满是愧疚,看着面前那么多新土下,埋葬的将士,如果不是救自己,他们或许不会死。

  “他们都是因为这乱世!”

  伏子厚打断李世民的话,通红的眼睛,就这般直勾勾的看着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目光中,伏子厚大口大口喘息着,泛红的双眼看着这埋葬将士的地方。

  “看啊!他们都在说,让我安顿他们的家人,等天下太平,便来接他们!”

  伏子厚轻声说道。

  知道伏子厚是在安慰自己,然而听到伏子厚后面这一句轻飘飘的话,李世民心头一颤,感觉最柔软的地方直接破防,鼻尖一酸,眼里盈满泪水。

  因为这乱世!

  他们都在看!

  等安顿家人,天下太平,来接他们回去……

  唯有身为男儿,不惧戎马沙场,心怀宏愿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一番话背后,是多么炽热的憧憬,是一句多么浪漫的誓言。

  男儿间的约定,将领与士卒之间的约定,李世民看着这些安葬在此处的战亡将士,心中没有释然,但却仿佛被这些将士,抬走内心的那份沉闷。

  “彼时,我要与你一起来这里,一起带他们回归故里!”

  李世民抬手行礼,轻声许诺道,满是干涩血迹与泥土的脸颊上,流落两行泪水。

  …………………………

  夜幕降临。

  昼夜温差开始突显,在一堆堆篝火旁,随着所有将士休整完毕。

  在李世民的目光之中,伏子厚还有胡靖渊,殷天纵,以及其他将领,全都聚集在一起。

首节 上一节 132/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