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27节

  李纲看了伏老一眼,板着脸,起身朝着正堂外走去。

  杨义臣是隋朝左光禄大夫,在右光禄大夫之上,地位与品级,更远非一些将军、郡守、郡丞能比,李纲自然要起身相迎。

  “杨老将军真的来了!”

  “没想到,今日连杨老将军都过来……”

  能坐在正堂内的,都并非普通氏族,听闻杨义臣到来,一个个神情也都紧张起来。

  杨义臣为隋朝领兵征战多年,为先皇赐姓,战功赫赫,一直都统领北方的隋朝大军,寻常时候想见一面,都没那么容易,如今见到,对于不少人而言,可谓是一次机会。

  不过也有人例外。

  崔履行此刻跪坐在木桌后,便是眉头紧锁。

  杨义臣是隋朝老将,有他在河北领兵平乱,别说窦公难有机会成就大事,就是窦公性命,怕都会有危险。

  必须要让封氏、萧氏、卢氏一并发力,从朝廷入手,找机会让杨广下令,召老将杨义臣返回洛阳,不再领兵。

  “来了!!!”

  思索间,不一会,崔履行便听到惊呼声,想了想,看着四周站起来的众人,崔履行也在木桌后站起身。

  不到几息,崔履行便见到两个身穿甲衣的人影,跟着年迈的李老来到正堂之内。

  身为博陵崔氏的子弟,早些年,崔履行也曾远远见过杨义臣,故而眼下一眼便认出,在杨善会身旁的老将,便是杨义臣。

  正堂上。

  阿翁此刻也是坐立不安,看着正堂下方那些氏族之人的模样,看着连那些官员,甚至是郡丞元宝藏,都起身相迎。

  对于李纲身旁那老将,阿翁虽不认识,却也能感觉到,对方的地位是何等尊贵。

  自己这普通老头,能坐在上面吗?

  忐忑不安的阿翁也见到,正堂下方众人之中,看着看下自己的次子伏瑞,还有在后方的伏志、刘老。

  看着他们的眼神,阿翁心里也是苦笑,对着李纲就是埋怨。

  李纲义气是有,就是人情世故方面,实在有些令人堪忧,李纲的好心,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场合下,实在有些受不起啊!

  “拜见将军!”

  阿翁看着杨义臣与元宝藏客套一番后,随着杨善会入座,朝着这里走来,于是抬手行礼。

  人没有底气,就会显得没有精神,动作也会有些别扭,很容易被人看出来。

  连其他人都看出阿翁的来历很低,更别说识人无数的老将杨义臣。

  “这是文纪多年挚友!他小孙儿如今在鹰扬府为校尉,名叫伏子厚!”

  杨义臣虽说抬手还礼,但双眼一闪而过的诧异,还是被李纲看到,于是李纲为杨义臣介绍道,说到最后,还看向杨义臣。

  “正是如今被贼寇大军包围的晋阳东城的校尉!”

  李纲说道。

  若是对于辈分小的人,李纲会自称老夫,但如今杨义臣不仅与李纲同辈,职务更在李纲之上,故而对杨义臣说话间,李纲都会称自己的字。

  而提及伏子厚,也是告诉杨义臣,昔日本该他负责抵御的人,换成自己好友的孙儿在抵御。

  正常懂人情世故的人,都不难知道听出这言外之意。

  “这便是那少年校尉的长辈?”

  杨义臣听到伏子厚便想到什么,等随后听到李纲的解释,老脸顿时忍不住笑起来,一脸激动的看向伏老。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别说正堂下方,元宝藏、崔氏崔睿、房氏、张氏、冯氏那些人,就是李纲都有些诧异的看着杨义臣。

  “那伏子厚,却是吾孙!”

  阿翁即紧张,又难受的陪笑道。

  紧张是因为杨义臣的地位尊贵,难受是想起小孙子伏子厚,如今还不知道伏子厚如何。

  “伏家有后啊!”

  杨义臣发自内心的恭贺道。

  听到杨义臣的话。

  正堂内的众人纷纷有些疑惑。

  就连正带着侍女、仆人,再次端来一壶壶茶水,分别放在宾客木桌的周氏、李琼,也不由得拿着茶壶,好奇的看向杨义臣。

  怎么感觉杨义臣的话,似乎是得到太原郡的消息!

  “老夫倒是忘了说!”

  杨义臣看着伏老的模样,这才想起,这李纲的好友,以及李纲,还有李府内的所有宾客,眼下尚不知道太原郡的消息。

第115章 李世民突围,北方骑兵

  峡谷内。

  啸杀声响彻漫山遍野,蜂拥而至的反贼大军,全都朝着不远处的一个山道杀去。

  在反贼士卒中,手持盾牌的士卒纷纷冲在前面,一个个举着盾牌,另一只手拿着利剑,面对将军丰厚的赏赐,谁都想要得到。

  山道之中。

  随着反贼士卒冲锋,整个山道无论前后,都是密密麻麻的尸体倒在地上,绝大多数都是反贼士卒,仅有时不时看到一两具被乱刀砍死的尸体倒在其中。

  “杀!!!!”

  “杀!!”

  明明看着前方山道内的敌人,仅有三四百人,然而一名名反贼士卒狰狞的脸颊上,眼神却有着远超往常的凝重,无一例外,无论强弱与否,此刻看着那三四百名隋朝援卒,谁都不敢马虎大意。

  很快。

  随着冲锋,两军很快便靠近。

  “杀!”

  为首手持盾牌的反贼士卒,呼喊鼓气间,不过是露出一些脸,看向前方,然而下一刻一枚箭矢,便精准的射中其脑袋,整个人都在拥挤的士卒中倒在地上,被其他人踩踏。

  有第一个,很快便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即便是再魁梧凶猛的反贼士卒,看到一个个中箭倒地的尸体,也不由得背脊发凉。

  一个反贼男子偷偷看向前方山道内,站在隋军前方手持长弓的男子一眼,知道就是那名年轻男子,手中每射出一箭,就毫无例外的让自己一方的一个士卒中箭死亡。

  这段时日,单是死在那年轻隋军将领箭矢与长槊之下的人,恐怕就不下三百人。

  反贼男子这辈子都还没见过,在这般年纪轻轻的情况下,就能率领数百人,数次击溃千人、乃至万人的包围,其武艺、胆魄自己还是第一次见到,说句前所未有都不为过。

  别说他们这些将士这些时日都在私下议论,很多人被吓破胆,就连营地内的那些将军、都尉、校尉,这几日都悬赏百金以及都尉之职,换那年轻隋军将领的人头。

  望着前方狭隘的古道,反贼士卒不过思索愣神的功夫,就突然看到,那年轻隋军将领,就突然把箭矢对准自己。

  这一瞬间,反贼士卒见到那隋军将领的眼神与朝向自己的将士,浑身冰冷,还不等缩回去,瞳孔之中就见到一个黑影。

  不过眨眼的功夫,反贼男子额头就被一枚箭矢插入颅骨之内,倒在血泊之中。

  原本都在冲锋的反贼士卒看到这一幕,脚步都不由得一顿,看着尸体,脸上全都不受控制的露出一丝胆怯。

  可想到将军的悬赏!

  一个个反贼士卒心头间又满是火热,死了就死了,不死的话,便是大富大贵。

  想到这,一个个反贼士卒全都把整个上半身与脑袋,缩在盾牌之后,看都不看前面,硬着头皮往前继续冲。

  峡谷上。

  二十多名反贼士卒,一起推出一块巨石,而后将其推下峡谷内。

  随着巨石滚落,山道内蜂拥冲杀的反贼士卒,不少人见到这一幕,眼神之中纷纷露出惊恐的目光,还在冲锋的他们,趁着巨石没有滚落下来,纷纷往后退,生怕被巨石砸到。

  下一刻,很多没来得及逃跑,或者说被挤着,没地方逃跑的反贼士卒,直接被滚落的巨石碾压倒地,巨大的惯性下,巨石直接把一些反贼士卒压得贱出血,并且其他四周的反贼士卒,也全都受到波及。

  “杀!!!”

  在李世民身旁,一个个身穿甲衣的将士见状,全都朝着反贼士卒杀去,趁着反贼后援被阻拦之际,与前面冲来的盾牌反贼厮杀在一起。

  “箭!”

  李世民说话间,抬手接过一旁将士递来的箭矢。

  连日身不卸甲与反贼大军交战,李世民额头能看到数根凌乱的发丝随风摇摆,蓄着的胡须不仅仅没有打理,更是与脸庞一样,沾有不少干涩的血迹。

  然而望着那些反贼大军士卒,李世民眼神却满是坚毅,没有丝毫惧怕,拿起长弓,拉弓搭箭之后,便进入战场。

  一名反贼士卒正持剑砍向一名混战的隋军将士,然而还不等手中的利剑砍下,就被李世民一箭射中脸颊,再次取出箭矢的李世民拉弓后,直接对着前方数步外另一个反贼士卒射去。

  两个反贼士卒见状,正回头看向李世民,其中一人就被箭矢射中脖颈,后退两步径直往后倒在地上,手中利刃滚落一旁。

  剩下一名反贼士卒见此情形,脸色惶恐的拿起盾牌,生怕自己也会死在箭下。

  可盾牌虽然能挡住箭矢,却不能挡住一旁持剑砍来的隋军将士,很快这名反贼士卒就惨死于隋军将士的利刃下。

  战场内。

  有李世民的存在,哪怕李世民没有手持佩剑或马槊与反贼士卒厮杀,但整个战场局势,都因为李世民而朝着一边倒。

  隋军将士越杀越勇,而反贼士卒不仅要与隋军士卒厮杀,还随时都害怕被箭矢射中,交战时都是畏手畏脚、不断后退,有的甚至顾不得后面增援的士卒,直接原路逃跑。

  看着隋军将士杀死一个个人,越来越多的士卒见到情况不对,也纷纷开始后退。

  不久后。

  望着反贼士卒的先头兵马再次退去,李世民脸上毫无表情,就连其他将士看到这一幕,已经见怪不怪。

  他们跟着李世民这段时日一直与反贼大军厮杀,比这更惊险的形势,他们都经历过,而每一次,李世民都会带领他们杀出重围。

  几日下来。

  对于李世民,他们这些将士心中,都已经有近乎狂热的偏执与崇拜。

  在他们眼里只要有李世民率领他们,就算他们被成千上万反贼士卒包围,他们相信,最终定也能杀出去。

  这时候。

  随着反贼兵马逃离,山谷外突然响起鼓声。

  “鸣鼓声!这是反贼退兵的鼓声!”

  李世民听到山外鼓声的时候,眼神露出思索之色,随后看向其他将士。

  “备马!反贼连日强攻不成,定会想驻守围困,等我们粮尽人乏!此时我们趁机杀出去,贼寇必定猝不及防!”

  李世民开口说道。

  此刻的李世民,早在从雁门返回之际,便已卸掉隋朝将领的身份。

  而峡谷内身穿甲衣的将士,此前一个个更是游侠,甚至还有此前在绛郡举事之人,可对于李世民的话,所有人都没有开口质疑,而是领命后,纷纷把藏在峡谷内的战马牵出来。

  很快。

  在李世民的率领下,三百多名将士,浩浩荡荡的朝着峡谷外杀去。

  “杀!!!”

首节 上一节 127/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