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上将军 第109节

  城道内。

  伏子厚看着城外纷纷撤离的贼寇大军,知道今日贼寇大军的攻城,不过是开始,后面日复一日,这样的攻城会一直持续到战争停止的那一天。

  “校尉,死了七十多个人,二十多个将士,剩下都是帮忙的百姓!受伤的有两百多人!”

  胡靖渊来到伏子厚面前,开口禀报道。

  得益于将士与百姓的斗志激昂,气势很高,今日反贼大军一直没有攻上城头,都被拒在城外。

  “七十多人……”

  伏子厚听到胡靖渊的话,并没有多少开心,反而有些无奈。

  城内的甲衣还是不足,有的都已经分发给男丁,如果其他老幼妇孺也有甲衣防护,那么今日死去的百姓,或许都只会是受伤,就算是重伤,也都有活下来的希望。

  “派人去城内收集所有纸张,明日给所有百姓作为甲衣,在城上备好水……”

  伏子厚对着胡靖渊吩咐道。

  这时候,殷天纵也走过来,看向胡靖渊,等伏子厚吩咐完,这才开口。

  “校尉!今日城上准备的木柴,左边有三处都已经损耗一空,是后面城内补上来的,其余地方也都消耗十之七八,高台损耗……”

  殷天纵把今日守城的消耗统计,大致全都告知伏子厚。

  胡靖渊听到殷天纵的话,都被吓一大跳,这消耗已经远远高出预期太多,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储蓄都会消耗干净,到时候只能拆百姓居住的房屋。

  今日城内伤亡不多,反贼甚至都没有攻上城头,但这几乎全都是消耗城内木梁换来的。

  城池不是野外深山,可以源源不断的取木材,能用于顶临车、云梯之类的木梁,毁坏一根便少一根。

  “你们说,反贼大军准备的攻城器械,能坚持多少时日?”

  伏子厚看向城外平原上,逐渐昏暗的景色下,除去山脉上的隐暗白光,山脉下下方已经漆黑一片,看不到反贼大军。

  “若是按照今日的数量,反贼恐怕至少能坚持一个月!”

  殷天纵想了想,对着伏子厚说出自己的推测。

  “城外反贼既然要攻打太原郡,攻城所需,坚持一个月,恐怕只会少,不会多!”

  胡靖渊也赞同殷天纵的话。

  看着城外那些高耸的土堆山丘,胡靖渊知道,按照反贼大军的人马,那些土堆只会日复一日的变高。

  “也不知道援军何时会到!”

  胡靖渊叹口气。

  晋阳西城是指望不上,眼下不仅仅是胡靖渊在等着隋朝援军,就是殷天纵与其他守城将士,还有城内百姓,也全都在等着隋朝派遣增援大军救晋阳。

  城道内。

  伏子厚听到胡靖渊的话,见到殷天纵与其他将士都看向自己。

  “晋阳乃是北方要地,会很快的!”

  伏子厚轻声说道。

  眼下伏子厚不敢告诉众人,在未来几个月内,隋朝不会有什么援军能击退贼寇大军。

  目光望着南方,伏子厚也忍不住想,如今甄翟儿提前率领反贼大军攻打晋阳,隋朝又会何时派遣援军。

  夜幕之下。

  寒风飘浮,漆黑的夜色中,在一具具尸体旁。

  伏子厚在曹永、熊瑞祥手持火把的照亮下,终于找到昏迷的齐灵阳。

  蹲下身子,看着齐灵阳额头的鲜血,伏子厚摸了摸其鼻息,确定没有摔死,这才让将士把齐灵阳丢到马背上,带回城内。

  ……………………

  晋阳西城。

  一个贼寇趴在一个杂草丛下,监视晋阳西城的城头,看着那城头上,隐约的火光下,偶尔走过的巡视人影。

  随着一股风吹过,这名贼寇悄悄把头上的杂草,盖得更好一些。

  自从来到晋阳,负责在夜间监视晋阳的一举一动,其他夜间斥候都相继被杀,只有他平安无事,甚至还杀了几名西城守卒,全都要归功于这个杂草丛下,挖出来的暗坑。

  不仅避风还隐晦,天要亮的时候,只需要把原本的杂草丛拉过来一些,谁都不会发现。

  也是因此,这些时日他已经被校尉夸赞过好几次,校尉已经许诺,等夺下西城,日后就提拔他为斥候百夫长。

  “嗯?”

  听到似乎有脚步声,贼寇立刻屏住呼吸,猜测定是城内守军,又妄想出城。

  贼寇已经想到等会自己从背后偷袭,将隋军士卒杀死,再次立功的场景,然而想着想着,这时候,贼寇突然发现不对劲,怎么感觉脚步声,已经来到自己身旁。

  莫非发现自己?

  不可能!

  自己在这草丛下挖坑,痕迹早已处理妥善,不可能会被发现才是。

  定是……

  贼寇心里思索之际,忽然听到一个声音。

  “杀了他!”

  还不等贼寇多想,突然就感觉背后传来一股刺痛,随后紧接着又是另一股刺痛,袭上脑门的剧痛,让贼寇张嘴都无法呼喊,一股又一股,最终贼寇就这般睁着眼睛,一动不动的躺在草丛下。

  或许在生命前最后一刻,贼寇脑海里都在想着,自己怎么会被发现。

  为何那个声音,有些熟悉!

  夜色中,随着微风吹动杂草,似乎杂草都在欢呼,等待着日后的茁壮生长。

  黑夜下。

  晋阳西城的城池上,一名男子背着包裹,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绑着绳索从城上滑下,来到地面后解开绳索,朝着城外走去。

  夜色中,身穿绸衣的男子,来到约定的地点,看着昏暗的四周,突然就感觉到脖子被一把冰冷的刀刃架住。

  黑夜笼罩中,绸衣男子只能隐约看到几个人影,却无法看清对方的模样。

  乖乖把背着的钱财交给对方。

  “河对岸甄翟儿统领的大军中,所有将军、都尉、校尉、谋士……名册,可有带来?还有如今晋阳东城那边是何情况?”

  绸衣男子开口询问道,此时男子也不由得十分紧张,毕竟四周这些人都是贼人,自己还无法看清对方的容貌,眼下能依靠的,便是与对方日后形成不断来往的交易。

  希望对方是个聪明人,不会只图这一些钱财便知足。

  “这是名册!两日前甄翟儿已经下令,攻下晋阳东城,全军屠城五日!今日大军已经开始攻打晋阳东城,不过并没有拿下,还死伤不少,但接下来几日,定会不断进攻,晋阳东城应当守不了多久!”

  为首的男子得到部下确认包裹后,便将带来的名册交给绸衣男子,还把这河对岸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什么?屠城?那甄翟儿怎会下令屠城,他攻下晋阳东城为何要弃一城民心?这对他有何好处?”

  绸衣男子急声询问道。

  屠城与被贼寇攻下,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甄翟儿的举动不仅仅绸衣男子没想到,甚至就连整个晋阳西城的官员、将领、氏族,都没有料到。

  “为何要屠城?”

  为首男子听到绸衣男子的话,夜色下,不由得与其他手下对视一眼,这才看向绸衣男子。

  “还不是你们晋阳东城那守将!前些时日,不仅用烟雾出城,化解甄翟儿的谋划,还把甄翟儿麾下大将屠烨斩杀在城外……”

  男子语气满是古怪的把这些时日,在晋阳西城所发生的事情,全都说出来。

  闻言。

  绸衣男子整个人都惊呆在原地……

  两军交战,阵前斩将,取下贼寇大将屠烨首级!

  夜里出城夜袭,擒拿贼寇大将项义峰!

  这,这是被十余万贼寇大军包围的晋阳东城,能做出来的事情?

  夜风吹过平原。

  昏暗中,直到那些贼寇男子离去许久,绸衣男子方才一脸恍惚的回过神,不可思议的望着东城方向一眼,随后呼吸急促,连忙返回西城,要立即把这件事情,告知城内等待着的官员、将领,还有其他氏族。

第98章 得知东城所发生的一切,众人的震惊

  晋阳西城内。

  在太原郭氏的府邸中,郭老跪坐在正堂上,下方两旁,姜宝谊、温大有、张平高、裴寂、刘文静、武士彟等人,全都跪坐在木桌后。

  王氏、唐氏、狄氏、孙氏、张氏……一个个太原氏族都派族中代表之人,来到此处,跪坐在正堂内。

  在下方最后面的,则是太原郭氏的子弟:郭启彦、郭启靖,郭绍宗,郭齐宗,郭依宗、郭敬宗……

  “今日贼寇大军已经攻打晋阳东城,也不知晓晋阳东城,能守住几日!”

  “我最担心的是,若是东城那伏姓校尉,献城投敌……”

  “是啊!此前东西两城内,诸多官员、将领、氏族,皆有嘲笑之言,昔日其校尉之身尚不敢怒,如今贼寇大军带来,难免有报复之心啊……”

  正堂内,一个个有头有脸的氏族之人,一边等待着消息,一边窃窃私语。

  温大有身为骑尉,在诸多主灯的光亮中,跪坐在木桌后,看着上面的郭老,又看着正堂下方的那些氏族之人,听着四周言论,神情有些无奈。

  当初嘲笑伏子厚的太原氏族中,除去那些年轻子弟,这些年长的氏族男子也没少议论,甚至比起那些官员、将领、氏族子弟,这些年长的氏族男子,才是最看不起伏子厚的人。

  其他年轻子弟,基本都与那些晋阳官员、将领一样,都是因为伏子厚的举动而嘲笑。

  反观如今跪坐在正堂内,这些一个个太原氏族的中年男子,他们得知伏子厚出身寒微后,他们才是真正打心眼里瞧不起伏子厚。

  昔日,身为太原温氏之人,温大有私下也不是没有见这些氏族男子,想要为伏子厚引荐,可正是由于伏子厚的出身,这些氏族男子无一例外,全都找理由推托婉拒,根本没把伏子厚放在心上。

  这也是为何伏子厚来到晋阳不少时日,却一直都没见过晋阳的氏族之人。

  如今看到敌寇率领十余万大军包围晋阳,这些人全都害怕伏子厚献城投靠敌人,从而帮助贼寇,想要报复他们。

  温大有终于能体会到兄长的那些话,一个个世家名门,甚至是一个个郡望,全都自诩百年积累,族人遍及天下,可若真细数一番下来,最后只会发现,只能在这些人中看到傲慢,都找不出多少有真本事的人。

  烛光下。

  听着四周那些氏族之人的担心,温大有沉默不言。

  此时温大有也在心里问自己。

  伏子厚会不会降?

  温大有无法推测出最后的结果,毕竟与伏子厚接触的时间并不久,而伏子厚还如此年轻,在死亡面前,谁又能说得准呢。

  在温大有心中,一开始是不希望伏子厚投降,不提昔日被晋阳官员、将领、氏族嘲笑是鼠尉,若是投降无疑彻底坐实昔日嘲笑之言,就是站在李老女婿的身份上,温大有也不希望伏子厚投降,毕竟伏子厚以奋武尉的身份降贼,势必会让隋朝的颜面荡然无存,李老昔日政敌不会放过这一点,定会大肆在皇帝杨广面前羞辱李老。

  可在今日,当温大有站在城道上,目光遥望汾河对岸的晋阳东城,听着贼寇大军那清晰的攻城鼓声。

  温大有突然改变心中想法,希望伏子厚能选择弃城投降。

  温大有清楚,较比西城的地势,东城一旦没有护城河,根本无险可守,城外贼寇兵马足足超过十万,贼众装备精良,还拥有诸多攻城器械,守城无疑是死路一条。

  伏子厚还如此年轻,选择投降保命,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首节 上一节 109/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