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很一般。”番头对他自赞的话不置可否,眯着眼反复看瓶子,又掂了掂分量,问道,“不知大人您准备以多少钱出售?”
“贵屋愿意出多少钱?”
番头想了想,笑着试探道:“您看,一贯文如何?”
这开价开到十八层地狱去了,远远没达到原野的预期,他耐心讨价还价:“这是难得一见的奇珍,至少也要五十贯。”
对方不客气,他更不客气,直接狮子大开口。
曰本茶道第一名器“九十九发茄子”第一次出售也只卖了九十九贯,那还是传承有序的古物,是足利家几代将军的心头好,名气极大,茶道地位极高,两个破塑料瓶就算新奇也该值不上一半,但这好歹是四五百年后的工业制品,还是耐高温的食品级塑料,怎么也能卖出五六匹驮马的价格吧?
番头表情似笑非笑,没对他的还价多说什么,只是放下瓶子,起身从侧门去了后院,转眼间抱回来一个锦盒,小心地打开,又掀起里面的明国织锦,露出一个淡绿色半透明的长颈玻璃水壶和三个同色玻璃水杯,脸上依旧一派热情,笑吟吟道:“野原大人要是喜欢类似茶器,这套南蛮物‘鹅颈饮’作价5贯文,小人可以做主帮您留着,等您周转过来就来取,您看如何?”
生意人口不出恶语,但他的意思很明白了,他们可不是乡巴佬,透明的瓶子见多了,漫天要价也没你这么要价的——你当我们是智障吗?为点没见过的东西就大把撒钱?
这年头,南蛮物疯狂涌入,像界町之类地方,隔几个月就有没见过的新产品出现,只要是没见过的就要当成珍宝,他们就要像傻子一样收,他们早破产了。
所以,五十贯绝不可能!
原野早有预料,并未羞恼成怒。
彩色玻璃窗在公元1330年就开始在欧洲开始普及,十六世纪透明玻璃更是遍地都是,连明朝都进口过不少,这点历史知识他还是有的。
所以,要是穿到公元1300年以前,这两个破瓶子他敢卖黄金千两,但现在都1550年左右了,麦哲伦几十年前就在菲律宾被人砍死,已经是大航海时代,有玻璃制品竞争,他的底价是十五贯,反正只要能让他带着傻儿子,平稳度过最初这段两手空空、衣食无着的时间就好。
他拿起“鹅颈饮”瞧了瞧,冲番头笑道:“做工很精致啊,确实不错,但玻璃制品不难找,这么轻便这么透亮的南蛮瓶可不多见。”
说罢他收起塑料瓶就准备走人,一派对方没见识的样儿,摇头道:“谈不拢就算了,这位番头,下次再会。”
“野原大人您急什么,请先喝杯茶。”
番头不淡定了,这两个瓶子造型虽然不好——现在曰本流行的是“轻剽倾奇”风格,包括茶器在内,风格越扭曲越古怪越好,反正要和传统儒教礼器风格拧巴着来,要不一样,要有特色,要怪里怪气,要有看不懂的花纹,要透着神秘疯狂,要克苏鲁一点,所以南蛮物在这时代的曰本很受欢迎。
那这两个瓶子虽然造型太板正了,不符合当下时尚潮流,难以入眼,但材质却是极佳,如玻璃般透明却拿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重量,捏起来还微微发软,也算是相当罕见的物件,至少他在界町之类南蛮物汇集中转之地,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
原本他是想拿出“鹅颈饮”刺激一下对方,对方要是脸皮薄一点,性情幼稚一点,羞愧之下说不定定价权就交到他手里,他能占到大便宜,三五贯拿下,回头送去界町或京都,请个名人在某个茶会上显摆显摆,炒作一下,轻轻松松就能卖出几十贯的价格,大赚特赚。
但对方明显久经世事,脸皮很厚,意志很坚,并不是个不知世道艰辛的败家子,不好左右,那就要慢慢再议价了。
争取十五贯以内拿下,应该能赚不少,反正不能让这钱被同行赚了!
第12章 买买买
经过慢悠悠地讨价还价,最终两个硬塑塑料瓶的成交价格为18贯5疋,还包括原野的真皮钱包当搭头,“土仓”的番头甚至还想买他的登山包和登山衣,只是他暂时钱已经够用了,婉言谢绝。
一贯永乐钱七斤多,好在体积不大还串在一起,不算难携带,大部分包成两个包袱由桃六郎和井七郎背着,原野依旧背着自己的登山包,里面塞进去五贯多——换成金银肯定更方便,土仓也愿意以金银交易,但原野没敢要,他没有辨别金银真伪的能力,土仓这种典当铺一样的地方也绝非良善之地,哪怕笨重一些,还是铜钱保险,这玩意傻子也能分出真假好坏。
他对这次交易很满意,18贯500文已经可以保证他和傻儿子吃喝用好久,久到足够确定他们还能不能返回现代,久到他能想办法在这时代站稳脚根,而且这金额也不算大,不至于让“土仓”冒着砸招牌惹出大麻烦的风险起歹意,去劫杀一个不知底细的武士,安全方面也不用太担心。
说实在的,要是那两个破塑料瓶能卖出一千两黄金的高价,他也不敢拿出来卖,被迫卖了也不敢把钱全收下。
只要有点脑子的中国人都知道什么是“怀壁其罪”,小儿闹市持金更是取死之道,现在这样就很好。
原野顺利完成了今天最大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愉快的采购时间。
他先去书屋买笔墨纸砚,毕竟要早些把《赤脚医生手册》用拼音抄下来,买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很顺利,这里提供“笔马袋”,一种可以在里面固定笔墨砚的厚布袋子,可以挂在马鞍上,方便骑马时携带这些易碎的文具,全套只需要450文,还算便宜。
呃,其实也不算便宜,买杂麦够贫民吃一年了。
纸则是美浓纸,摸起来类似宣纸,大概是产地近的原因,一沓只要87文。
原野还顺便花了22文买了一沓尾张本地产的草纸,准备用来擦屁股,他觉得自己的菊花应该不会喜欢树叶和小木棍。
接着他又去找成衣店,没有,便去了织屋买布。
他和孟子奇需要这时代的衣服,眼前情况虽好,他们的“奇装异服”很奇怪的没有引来麻烦,但他觉得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要入乡随俗。
他挑好的买,布是“松江细棉布”,产地虽未必是松江但应该是大明江南一带,是通过界町转运过来贩卖的轻奢品,店里高端产品像是织锦、丝绸、精工印染棉布皆是大明物产,看起来大明有人在搞走私,规模还不小,甚至都能说一声猖狂——都卖到尾张国了,这可是曰本中部地区,想来曰本九州、界町、京都附近更严重。
出货量非常高,肯定是大规模走私,搞不好有个大型利益集团。
粗绸、粗棉布、木棉布、苎麻布这些倒是尾张、美浓、三河产的,很便宜,他又花了九百多文买了些粗棉布和棉絮,主要是两个跟班衣服破到都快露屁股了,他不想天天看男人屁股,而且还想做几条被子盖,特别是傻儿子需要格外注意保暖,必须要有条厚棉被。
他还想买口铁锅自己试着炒菜吃,但没有现成的,需要定做,便暂时算了,倒是调味料和茶买了一些——酒屋里有香料和茶卖,像是胡椒、茴香、茱萸、茶饼、散茶之类都有卖,就是价格昂贵,对平民百姓属于奢侈品。
酒的话,一石价格接近两贯,看起来还很浑浊,品质很差。他不喝酒,只是看了一眼价格便走了。
杂七杂八东西越买越多,钱也太重,三个人都拿不下,他干脆又绕圈去了马市,花一贯九疋零五十文买了辆二手“兔马车”用来拉货,以后也可以当代步工具——他不会骑马,驮马也不耐骑,战马又太贵,他现在买不起,总体而言还是兔马性价比最高。
至于什么是兔马……
兔马就是驴,曰本古代很少有关于驴的记载,但实际上对驴的使用并不少。中国唐代就大规模应用过驴,城市里有大量驴驿租驴给人代步,曰本在平安时代全面学习唐制,自然也把驴引进了,同样视为重要畜力,但他们以前没见过驴,引进后将其视为马的一种,称为兔马。
比如在平安时代末期编写的字典《色叶字类抄》中就将驴标为“兔马”,其描述为:兔马,马形马相,兔耳,声如雷,喜温厌湿,食少耐累。
所以在古代曰本各类笔记中,驴以及骡子被包括在马里面,算是驮马的一种,并不单列一类,于是少见于文字,同时驮马的价格才看起来那么便宜——把驴和骡子当马卖,驮马的均价当然就下来了。
现在原野到中古世代的曰本,就搞了这么一辆二手“兔马车”,正式成为有车一族,虽然“兔马”牙口老了点,车破了点,但坐起来感觉还可以。
最后,他赶着车去了米店,买了一石玄米,半石精米以及三合盐——盐是粗盐,土黄色,偶尔还会闪一下奇异光彩,一看就重金属超标,但没办法,他没找到精盐,暂时只能硬着头皮吃了。
至此,衣食住行全部解决,生存计划第一步很顺利,他和傻儿子已经有了稳定生活的基础。
…………
作为一名有身份的“高级武士”,哪怕是装的,粗活自然不用他来干,桃六郎、井七郎以及米店伙计负责把长桶状、用稻草编的米俵往车上搬,他就抄着手在一边监工。
正无聊呢,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琵琶声。
米店旁边阴暗潮湿的墙根处,有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正抱着曰本琵琶在弹奏,曲调缓慢压抑,阴森至极,令人隐隐心慌不适。
嗯,曰本民谣俗曲的一贯风格,半音太多太挤,天然阴郁,甚至有一种女鬼在旁窥视的恐怖感。
原野侧耳倾听了一会儿,曲子他不喜欢,听了有点让人心里不安,像是有什么人准备要害他一样,但这小乞丐的弹奏技艺水准很高,放在现代说不定能混成个小网红,生在这时代真是可惜了。
不对,不应该叫他小乞丐,准确的说,应该叫他“盲眼法师”,一种靠弹奏曰本琵琶讨生活的街头艺术家,多以盲人为主,技艺也大多不精,通常还在面前摆个碗,日子久了,就被归类到乞丐里去了。
原野望着那个小男孩静静品鉴当地民谣,那小男孩似有所觉,转头向他望来,眼睛里白茫茫一片,毫无光彩,而且衣着相当破旧,身形也瘦小,不知道多久没吃过饱饭了,看起来十分可怜。
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
原野刚刚获得稳定生活的好心情散去大半,在音乐的影响下,心里甚至有些烦燥。
哪怕商业还算繁华,这仍然是个糟糕的时代;哪怕他能在这里能活得下去,这依旧是个糟糕的时代。
他不喜欢这里,大概所有的现代人穿越到古代,都不会觉得舒服吧,都会不适应吧,都会有一种赶紧逃离这里的冲动吧!
琵琶声渐渐低沉到停止,只余余韵环环,原野从口袋里掏出刚才买米找回来的几文钱,走过去放到小男孩的碗里,不过没说什么,这种事他管不了,也轮不到他一个时空过客来管。
他的善良也就这么多了,给几个零钱行点善舒缓一下心情也就差不多。
等车装好,他往草包上一坐,由桃六郎牵着驴,井七郎戴着斗笠扛着竹枪在旁步行跟随,直接打道回府。
…………
回去的路就轻松多了,毕竟现在他已经晋升为“有车一族”,还可以四处乱停车没人敢罚他的钱,比他在现代强十倍。不过速度没快多少,来时花了四个多小时,坐驴车回去也差不多四个小时,等到了弥生家院子里,天已经黑了。
弥生母女看到原野去了一趟那古野城下町就运回来这么多东西,即惊讶又高兴又觉得理所当然,赶紧帮忙搬米拿布,随后又升火煮饭。
阿平尤其喜悦,原野不吃她家的粮食,这真的去了她好大一块心病。也别怪她小气,这年头,粮食就是命啊,谁知道接下来一年是好年景还是荒年呢?
家底吃空了,到时全家去死么?
有时候人是不得不小气的。
原野则把铜钱都搬到土座,然后查看孟子奇的状况,又去探望了一下次九郎,说了几句“还咳吗”“身体感觉怎么样”之类的废话,而次九郎已经听妻子说过他被原野救回来的事,虚弱着表达了一番感激之意。
原野趁机表达了想继续借住一段时间的意思,毫无疑问得到同意,然后道谢两声,回到主屋吃饭。
他也确实饿了,在那古野城城下町,虽有料理屋、鲸屋、居酒屋和路边摊,饮食不缺,但他人生地不熟,并不打算在那里用餐,完全做到了速去速回,中午饭压根儿没吃,这会儿真是饿的前心贴后背,吃得相当香甜。
主要是因为吃的是精米,他终于吃上白米饭了,就是米粒依旧有些硬,但总比吃玄米要好许多。
桃六郎和井七郎完全没想到投靠家主第一天就能吃上大米,这完全是精锐郎党的待遇,需要拼命才能吃上的饭,就着腌萝卜抱着陶碗往死里刨,活像饿死鬼投胎。
嗯,只有原野在土座有三菜一汤,可以吃精米,他们蹲在土间吃玄米+腌萝卜条+米汤,以曰本封建时代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有原野在场,你让他们进土座他们也不敢,那起码也要混成家臣才行。
弥生也混到了玄米饭,主要是她在土座服侍用餐,原野也不是苛刻的人,至少还没习惯拿人不当人,自然让她也顺便吃点,只是她坚决不吃精米,对自己身份认知十分明确,比后世孩子要早熟一百倍。
至于阿平,她同样有分寸,煮好饭后就回去吃自家的稗子荞麦豆子去了,不过同样很高兴——原野不但给了她日常买菜的钱,还将所有布料移交给她,请她帮忙制作四个人的衣物,顺便再给他和孟子奇做几条大裤衩子和棉被,余下的布和棉絮就送给她当加工费,想卖想自用都随便。
当时买布的时候原野仔细算过的,阿平有的赚,这也算某种意义上的结好和房租。
等晚饭吃完,桃六郎和井七郎已经撑得不能动弹,他们一人至少干了三斤米饭,这还是原野发现不对,紧急制止的结果,不然说不定这两个半大小子会活活撑死。
在确定这两个人没撑出毛病后,原野就让他们回家去睡觉,而桃六郎和井七郎面面相觑,现在原野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还能到哪里去睡觉?
他们打算睡在土间,但原野晚上要对着手机抄《赤脚医生手册》,屋里不方便有人,最后没办法,这两个人只好去牛棚和驴一起睡——弥生家没有牛但有牛棚,毕竟每年村里都要租牛,牛通常就寄放在他们家,得有个破棚子给牛遮风挡雨。
冷是冷了点,但堆上稻草,还可以抱着驴取暖,想来也能凑和。
等弥生服侍他洗漱完离开后,原野轻轻吸了口气,转身从登山包里取出电棍,默默检查电量,脸上日常挂着的温和笑意慢慢收敛,变得平静无波,目光也渐渐深邃。
一人不进屋,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架梁,这可是句老话了。
孤身出门,切记不要被人一招呼就进屋,一进屋光线突然变幻,视野模糊,难以防备死角,最容易被人打闷棍或捅刀子;
两个人不要去看井,你伸头往井里看,别人抱着你的腿往下一竖,你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是死路一条;
三个人不要一起去抬重物,左右两个人要是心存歹意,突然松手,你不死也要截瘫,直接任人宰割。
丞相一生唯谨慎,出门在外,从来都是小心行得万年船。
原野幼时生活坎坷,他的酒鬼老爹不但对他极差,还经常和外人打架,他也以小孩子的身份多次被迫和前来索要赔偿金的事主拉扯纠缠,求助时更是受过不少亲戚的冷言冷语和厌恶嫌弃,无端受过许多委屈,甚至大伯送他到曰本来留学,也是为了让他尽量躲开这些烦心事,别被毁了人生。
所以,他也算是见过人性之恶的人,绝非什么单纯小羊羔。
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曰本战国时期的“武士狩”相当有名,有不少知名武士都是落单后惨遭村民粪叉撅死,谁敢保证里面不会有他呢?
之前他就有对次九郎一家所防备,昨晚都不敢先吃饭,要弥生尝过没问题他才敢下嘴。那现在自己弄出来一笔小钱,虽说不多,似乎不值得杀人越货,但现代曰本有为了几千日元就抢劫加油站杀掉店员的事儿,谁敢说古代就没有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他现在身上可是两条命!
能不能在这里久住,就看今晚了。
身在乱世,就要一关一关过!
第13章 正义的黑吃黑
夜里一点多,原野好像回到了高中时期,重新开始点灯熬油,趴在桌上对着手机用拼音快速抄写《赤脚医生手册》——节选着抄,伟人语录和医德医心那些暂时就算了,主要抄诊病、治病的方法以及附录补录里面的药物采摘、炮制技巧。
至于能不能适应当地情况……
问题应该不大,《赤脚医生手册》真的是一代医疗工作者的心血结晶,面向全国,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因地制宜,一种病能给出十几个不同药方,所用药材往往在当地很容易就能搜集到。
真正的方便、简单、便宜,凡是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已经有一群专家绞尽脑汁帮你想好十余个方法,你只要选一个能执行的,照着书本重复一遍即可。
即便现在换到了中古世代的曰本,可能略有些水土不服,但也不要紧,这时代没有医闹,治死了就算活该,只要别把病人全治死砸了招牌就行。
一个崭新的“时空穿越版蒙古大夫”已经冉冉升起,曰本中古世代人民有福了!
对当“蒙古大夫”原野没什么心理负担,曰本后世排核废水毒害全世界,他没在曰本卖符水已经算极有良心,谁敢说他不是好人?
谁敢因此指责他,他上去就给他一巴掌,他可不是软弱可欺之辈!
他正抄得心思空灵,运笔如飞,忽然耳朵一动,隐约听到屋门口有动静。之前他在屋门口的石板上撒了一小把米粒,人踩上去,只要你有心,那一丝丝摩擦声在寂静的夜里足够示警。
该来的还是来了,原本还以为是帮良民,自己都有些信任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