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满觉得他没救了,根本不听劝,起身甩甩手就走,没好气道:“行吧,这是你家,你爱干嘛干嘛!反正我该说的都说了,你不听智者言,早晚要后悔,随你的大便吧!
原野也不嫌她没个好语气,是不是真心为了他好,他又不傻还是能分得出来的,只是叫道:“把人都叫到堂屋去,我分派一下任务!”
阿满连话都懒得再说,摆摆手就当应声了,直接去召集人手,但一路上嘟嘟囔囔,怪话说个不停,对他不肯虚心纳谏十分不满——此非明主啊,早晚要噶!
阿清正在前院除草修篱笆,她很喜欢这个幽静精致的院子,干得十分欢快,日常小脸上的清冷之色都没了,就连头上的小揪揪都在欢快跳动,但很快看到阿满一脸不快地走过来,不由奇怪地歪了歪头。
阿满也不和她客气,胡乱一招手:“那家伙叫所有人集合,你现在就去堂屋找他。”
阿清擦了擦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姐姐。”
“别提了,那家伙就是屎壳郎饿了,又开始自寻死路!”阿满已经转身往厨房去了,准备再去叫弥生,嘴里依旧怪话连篇,“我懒得多说,不够生气的,你过去就知道了,那家伙又要开始瞎折腾了!”
她原本以为原野搬到竹内庄,身边没多少穷鬼了,还和织田信长搭上了关系,能想办法巴结巴结织田信长,要几块地种种,生活能变好一些,不会再只出不进,结果没想到他还是老样子,还是要瞎折腾!
靠酿造酱油赚钱,那怎么可能?一年后那能叫赚钱吗?
这倒霉世道,一年后他们都不知道死没死,把剩下的那点钱全变成豆饼酿成酱油堆在后院,这不等于全白扔了吗?
纯浪费,还不如给她吃了呢!
反正她看原野要完,估计还是需要执行原计划,等把原野的钱米全吃完了,就带他一起去乞讨要饭,让他去卖假药赚钱!
第51章 已经无法继续理解这个世界!
据传在鎌仓时代,曰本觉心和尚历经千辛万苦,以绝大毅力远赴中国有“五山十刹之首”之称的径山寺求取大乘佛法,而佛法求没求到不清楚,味噌——也就是豆豉酱的制作方法他倒是求到了。
等他回国之后,便组织本寺僧侣与信众开始试制豆豉酱,准备大规模生产,以为护法之资本,而酱成之后,他发现浮于其上的“豉油”咸鲜可口,竟然别有风味,味道极好,于是曰本便有了酱油——酱油的别称便叫酱豉油、豉油。
当然,关于曰本酱油的来历也有很多种其他说法,像是觉心和尚试制豆豉酱失败,造出了一缸乌水,在扔掉之前深觉可惜便尝了尝,于是便发现了酱油,以及酱油在唐代便由鉴真和尚传入日本、在明代才由移民传入日本等多种考据。
现在真实情况如何已经很难说清了,毕竟曰本近代以前没有记载史料的传统,过了这么久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准,谁也无法肯定——除了韩国人,韩国人坚信酱油是朝鲜大发明家世宗大王发明的,然后又传入了中国和曰本。
反正他们在网上一直这么说,应该也快拿去申遗了。
至于古法酱油酿制工艺……
基本原料为豆、麦和盐。其中豆类的植物蛋白负责转化成氨基酸以提供鲜味,荞麦或小麦的淀粉负责变成葡萄糖提供甜味,盐则负责提供咸味,顺便对抗杂菌,使酿造能顺利完成。
原料有了,便可以进入制麹环节。第一步是清洗蒸煮,大豆水份不足,麹菌便无法增殖,但如果水份过多,将会严重影响成品质量,所以在蒸煮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一般要保证大豆的含水量在47%左右。
等大豆蒸煮好后,再将麦子干炒后混入,然后再加入麹菌。麹菌在高温下会迅速增殖,增殖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所以还需要一刻不停地搅拌,是个辛苦活。
等麹菌增殖完毕,麹菌的菌丝便开始发育,开始分解豆和麦。
这过程一般需要三天,整个过程中麹菌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必须时刻观察,及时人工干预,将温度保持在40度以下,不然将来得到的就不是酱油,而是臭臭的纳豆——在40度以上,纳豆菌等杂菌会更加活跃,但也不能低于24度,不然麹菌会停止发育或是干脆死掉。
等这过程完成之后,就得到了“麹”,这时便可往里加盐水,由未来需要的咸度决定,量通常是“麹”的1.2倍——这一步如果改成加盐粒,将来成品就会是味噌。
等加完盐水后,便可以将“盐水麹”装入木桶或瓦缸熟成,时间至少要一年,但这一年时间并不是不管它了,而是要不断检查搅拌,注入空气,以保证微生物存活。
古代酿造师主要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我该怎么保证微生物活着,还心情很愉快”,里面有很多小技巧,比如用木桶还是瓦缸,夏天多久搅一下,冬天要不要用稻草包起来,下雨天要不要多搅两下,天气太热了是不是要降下温等等,通常就是所谓的“家传秘技”。
等一年之后,微生物们干完活了,这时便可以把缸里的东西倒出来,用布包裹好,然后压榨,榨出来的就是带各种微生物的生酱油,随后再把生酱油加热煮沸,把微生物杀死,就得到了最终成品——酱油。
酱油的具体酿造工艺阿满可能不清楚,毕竟她的职业是“原始忍者”,不是藏人匠,但大概过程她还是知道一点的,深知这是个辛苦活,要花一整年时间不说,还需要大量的“家传秘技”,传儿不传女的那种,觉得原野想赚这份钱真是异想天开。
但原野头太铁,非要去干她也没办法,已经准备了一肚子词,想了好多骚话,准备边干边叨叨他是个败家子,整天就知道浪费,但没想到原野完全不按套路来,让她无话可说,差点当场憋到脑梗——原野在干什么,她根本看不懂,完全和她以前见过的酱油酿制过程不同。
原野先是指挥众人将豆饼、荞麦壳、稻谷壳都扔进了几口大缸里并加入大量的水,然后淋浇了少量气味刺鼻的液体并指挥桃井兄弟戴着口罩不停搅拌,等拌匀了,又将缸直接抬到垒好的土灶上用小火烧。
其间众人轮流看着火保持温度,煮了一天一夜约十二个时辰之后,他又命令桃井兄弟将缸都抬下来。等放置到恢复常温,他又往里慢慢倾倒一种奇怪的药粉,边倒还边将一根根小纸棍戳进去拿出来再放到另一种液体中,直到小纸棍颜色不再改变为止。
然后他就宣布大功告成了,将缸都盖好运到后院存放,接着就神魂不属,嘀咕着什么“稀盐酸应该可以通过水蒸汽冷凝回收”、“缸腐蚀程度比预期要好”、“用土碱直接平衡酸碱度应该也能管用”、“应该吃不死人吧”之类让人听不懂的话,又钻进他那间严禁他人进入的屋子里去了,开始规划生产设备图纸——这次是试生产,真要大量投产,他还需要设计一下专用的设备,比如上点陶瓷管、省力搅拌工具什么的。
阿满目送他离开,又看看扔在后院没人管的缸,一个劲挠头。
这是什么情况,这真的是在酿造酱油吗?
看不懂啊,从原料就看不懂,豆饼也就算了,怎么还加进去那么多荞麦壳、稻谷壳?
这样弄出来人真的能吃吗?
这不对吧?
她实在想不明白,又跑去找原野,但原野现在很忙,没空鸟她,只让她看着那几口缸,有事再叫他。
一直到第六天,原野才掀开盖子看了看里面,想了想,就又把人都叫来,直接把里面的东西用布包裹压榨后煮沸,得到大半缸棕黑色液体,然后又往里面加了小半缸的淡盐水,重新补满一缸。
阿满抱着缸看了一会儿,再闻闻味,又伸手蘸了点儿尝了尝,一时陷入沉思——混蛋啊,好像还真是酱油,咸咸的,微微有点甜,还很鲜。
这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她的世界观都混乱了,原来世界一直是这么运转的吗?酱油这东西根本不需要一年时间才能酿出来,甚至连豆子麦子也不用,用些牲口吃的饲料就能酿出来?这么多年她竟然毫无所觉,完全没有发现啊!
她一时觉得自己这十余岁的大好年华全活到狗身上了,脑子彻底乱了,怎么也想不明白,感觉像仙术一样,太超乎常理了,而原野看她发愣,犹豫一下也伸手蘸了一点尝了尝——他的专业是化工机械,这套工艺还是曰本人搞出来的,战后曰本人粮食紧缺,没法用大豆酿酱油,于是就想出了稀盐酸水解法,用豆粕、麦麸皮、稻谷麸皮来制酱油。
原理说白了很简单,酱油需要将蛋白质转化为各类氨基酸,将淀粉转为葡萄糖,古法酿造用的是各类微生物来缓慢分解转化,需要时间极长不说,转化率也不太高,而现代曰本人直接上了稀盐酸,以代替各类微生物快速完成水解转化,不但效率大增,以前微生物不喜欢的原材料也能用了,可以大大节省口粮。
现代很多酱油生产厂商依旧在用这种方法,或是折衷一下,半酿半水解,毕竟用古法酿造酱油太花时间了,在市场竞争中很吃亏,非常容易被人按在地上打,不信可以去看看酱油瓶子,有些配料表里就带有稀盐酸这种辅料——这种是老实人,有些用了也不写。
当然,中国更多用的是从苏联引进的“低盐固态工艺”生产酱油,5天就可以生产一批,效率比古法酿造提升了7200%,只是那种工艺要求的设备太高,厂地也太大,原野搞不定,最后还是觉得稀盐酸水解法最靠谱。
慢是慢了点,要花七八天的时间,比五天就能出货要差不少,效率下降了一大截,但这种工艺最适合他这种穿越落难者,完全可以各种手搓。
至于稀盐酸怎么来的,曰本不缺硫磺,那有硫磺、盐之类矿物质的情况下,怎么土法合成硫酸,再怎么用硫酸合成盐酸,再怎么稀释,这些翻翻高中化学课本就行了,所有上过高中的人都能做到。
最后用来清理稀盐酸残余、平衡酸碱度的碳酸钠也一样,在生活中能找到土碱的情况下,怎么土法合成碳酸钠,翻翻高中课本一样能搞定。
其他情况也类似,缺点试管啊、试剂啊什么的,想想土办法就行了,难不倒原野。
就是只有一个问题,这些土办法合成的化学试剂纯度全不够,生产之后的化学残留物一定超标,原野伸手蘸完了酱油很犹豫,一时没敢往嘴里塞——也没先拿鸡、驴什么的试试,该吃不死人吧?
他只是上学时在图书馆看过相关生产工艺的古早论文,实操还是第一次,生产完了心里很虚,有点不自信,但他转念一想,曰本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未必有多讲究,他们都没吃死没理由他就会吃死,更何况他现在还吃着重金属超标的盐呢,再吃点化学残留物超标的酱油也该没事。
想到这里,他也当了试验品,舔了舔手指,慢慢品了品味道。
嗯……确实是酱油的味道,感觉还行,尝不出什么怪味!
他转头望向“见多识广的本地人”,询问她的意见:“你觉得有哪里不对吗?”
阿满神情很迷茫:“好像……没有不对的地方,就是颜色有点太亮红色了,我以前见过的酱油好像颜色都比较深,会发污。”
其实没有不对的地方才是最大的不对,这七八天就干完了藏人匠需要干一年的活,还是用了些垃圾干完的,味道还挺好,这也太不对了吧!
这合理吗?这不合理啊!
她现在还是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感觉世界很荒谬,很扭曲,常识都被原野这个克苏鲁给污染了,而原野想了想,再看看酱油颜色,判断是两次加热过程中不知哪次出了问题,疑似焦化不够,不过这可以弥补。
他又去拿了一个小坛子来,舀了两勺放进缸里,顺便搅了搅,又向阿满问道:“现在呢?现在颜色对不对?不对我再加两勺!”
阿满看着这一幕,看着酱油颜色变成了亮棕色,小脑袋瓜子嗡嗡的——之前就在嗡嗡的,现在又不理解了,更加嗡嗡的。
什么?酱油颜色还能调吗?这以前也没听说过啊!
难道,我身为甲贺活命流第二智者,以前竟然白活了?竟然是个孤陋寡闻之辈?
她的世界观终于彻底混乱了,终于被原野这个克苏鲁彻底污染了,已经无法继续理解这个世界!
第52章 酱油王
酱油试生产大获成功,原野很满意,但阿满惨遭不幸,被污染成了小水獭,皱着豆豆眉一直苦思一个哲学问题:河里吗?这河里吗?我到底是不是在一个河里的世界里啊?!
而阿清、弥生、桃井兄弟没有她好奇心那么强,什么事都非要刨根问底弄个明白,也不清楚古法酿造酱油该花多少时间,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丝毫不感到惊讶——大概,这就是越聪明越有见识就越容易疯的原因吧!
他们在尝过酱油后也很喜欢,纷纷赞叹不已,认为这东西味道很好,甚至弥生还舀了一些走,准备回去分装装壶,晚上让大家吃酱油浇饭。
原野也没阻止,虽然这些酱油肯定化学品残留物超标,放后世很多人要高喊致癌,吃了要死,但现代人吃的东西也没多干净,食品问题无论哪国都层出不穷,风险一样很高,所以也就别太计较了,偶尔吃一顿没事的。
当然,他现在是在试生产,生产工艺肯定不完善,以后他会逐渐改进提纯工艺,能生产出哪怕“吨吨吨”干一壶也没事的合格酱油,只是这需要时间,急也急不得。
甚至他已经在考虑细分市场的问题了,比如海东郡紧邻伊势湾,昆布也就是海带肯定很便宜,完全可以收购一些熬汁兑入酱油,大幅提高酱油的鲜度,生产出鲜美无比的“出汁酱油”,然后售价再翻个五到十倍,以满足高端装逼市场。
也可以想办法收购一些含糖量很高的作物,或是淀粉含量很高的根茎,比如把芋头什么的熬糖汁兑入酱油,以提高酱油的甜味含量,生产出“甜口酱油”,专攻文人、贵族女性儿童市场,想来应该也不错。
反正肯定能赚一票,赚来的钱足够他把房子翻修如新,顺便进行超级豪华的装修,让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等到了晚饭时间,他还在那里琢磨各种工艺,准备开办他的“高端酱油作坊”,已经在脑内设计出二十多种细分产品,实现财富自由指日可待,而这时阿满也逐渐清醒过来——她根本想不明白原野是怎么办到的,是怎么把一年的酿造周期缩短到七八天,更想不明白为什么麦麸皮、稻谷麸皮这些近乎垃圾一样的东西也能拿来酿造昂贵的酱油,干脆不想了。
她放弃了,但也没缠着原野非要问明白他往缸里倒了些什么鬼东西,毕竟她年纪虽小,却久经江湖历练,深知这种“秘方”的宝贵,清楚无论她怎么问原野也不会说的——要是她手握这种秘方,谁敢看一眼,她一刀就捅进对方的肚子里,犹豫一秒就算她对不起祖宗。
所以她干脆没问,只是伸手拿起酱油壶往碟子里倒了一些,拿到眼前细看——酱油呈棕亮色,在灯光下呈现一种很柔和的暖色调,看着就很舒服。
她再把碟子捧起来轻轻嗅了一下,酱油中富含的醇类、醛类、羧酸类、酯类、酚类、缩醛类和呋喃类化合物组成了多种层次复杂的气味,是种柔和的酱香,引人倾心,让人神往。
她最后双手捧起碟子一仰头,将酱油一饮而尽,口中之味始于咸,继之鲜,终于甜,咸中带鲜,鲜里回甘,反正比和尚们酿出来的那种乌漆麻黑,口感多少带点苦涩的酱油强多了。
她缓缓放下碟子,轻轻吐出一口气,默默闭眼回味片刻,再睁开眼时,和电影里正升级的丧尸差不多,两眼滋滋往外冒绿光。
混蛋啊,这酱油是上品啊!这简直是奇迹啊!那家伙没乱来,真的成功了,酿出了品质相当于清酒里上等冬藏一样的上品酱油,肯定能卖高价,而且成本还非常低!
她之前虽然没叨叨成,好不容易想出来的那几句关于屎壳郎、酱油和傻瓜的骚话全白瞎了,但她全程参与了酱油酿制过程,原材料有多少,出产率怎么样,心里还是大概有数的,马上掰着手指开始细算。
一石豆饼、麦麸皮、稻谷麸皮大概能出产一石多的酱油,豆饼大量买也就一百三四十文一石;麦麸皮、稻谷麸皮只有实在没得吃的时候,穷鬼才会混在荞麦里一起吃,更不值钱,去磨坊买随便给个几十文就能弄回来一大堆。
就是粗盐略贵一些,但海东郡紧靠着海,盐供应量很大,盐价也只是比米价略高一些而已,而且要是去盐田大量偷……不,去大量买的话还能更便宜。
这么算算,酿造一石酱油,成本也就二百多文的样子,而酱油一石能卖两贯多,不,品质这么好,该按高档清酒的标准卖,要卖三贯以上,那这就是十五倍的利润啊,比抢劫还痛快!
算完成本,阿满眼中的绿光更浓了,要是实质化变成激光扫视一圈,能把周围正猛扒酱油浇饭、喝酱油萝卜汤,品尝酱油炖鱼,并一直在啧啧称奇的阿清、弥生等人全分尸了。
当然,她做不到这一点,她还没练到能肉眼发射激光,但饭肯定顾不上吃了,立刻凑到原野身边,像准备和他交易D品一样小声问道:“你之前往豆饼上浇的那些,还有后来撒的那些东西……别紧张,我不是要问你那是什么,我只是想问问那些东西贵不贵,值不值钱?”
原野微微一愣,立马猜出她想知道成本,直接道:“不算贵,平均下来,每石酱油大概要一百多文吧!嗯,这是现在的成本,将来会更便宜,我有把握能再降低20%-30%。”
他这不是说虚话,日本有四条火山带,火山到处都是,硫磺极为便宜,甚至普通村民进山就能捡到高纯度的天然硫磺块——四大火山带里就有一条穿过尾张进入伊势半岛,所以山里真能捡到天然硫磺块,和无本买卖差不多。
土碱更不用说,曰本中古世代的劳动人民拿这东西日常洗衣服,那都拿来日常洗衣服了,这玩意肯定也贵不了。
原材料已经如此便宜,更别提原野还准备好好设计一下蒸煮设备,做好防腐蚀处理,争取把大部分稀盐酸冷凝回来重新利用,那成本就更低了——后世,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曰本就是这么干的,稀盐酸转着圈子用,损耗很小,所以酱油才那么便宜,就算在物资紧缺、物价天天猛涨的年代,酱油价格也始终如一,人人都能吃得起。
当然,现在重复利用稀盐酸还只是原野的设想,能不能真做到还要慢慢看,玻璃他现在搞不到,还要再想想别的办法,但就算不重复利用稀盐酸也无所谓,成本依旧能接受。
阿满也是这么认为的,小声喃喃道:“也不用再降了,三百多文的成本,十倍的利润已经很好很好了……”
十倍利润,说是暴利也没问题了,为了这种秘方,她敢去杀天皇!
不过原野拿着倒无所谓,原野待她很不错,她想吃什么喝什么原野从没拒绝过,一直都是最顶配待遇。那原野赚钱她当然没意见,原野又不像一般武士那样小气,整天抠抠索索的,好像多花一文钱就会死一样,将来肯定少不了她的好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舒服!
这次她是真的发了,没想到正义黑吃黑失败后,好处竟然越混越多,真是因祸得福!
她越想越开心,已经在畅想她将来花天酒地的美好日子,豆豆眉都忍不住乱抖,瞥向原野的眼神绿光更浓了,越看他越有“王者之气”,搞不好他就是未来的“酱油王”,仅是坐在他身边,就能嗅到他身上隐隐约约传来的金钱香气,让人飘飘欲仙,难以自持——她一直有一个梦想,不是铁炮那个,是另一个,就是买一大桶好酒,把自己泡在里面睡觉,边睡边吸溜,各种美滋滋。
现在她闻着原野酱油王身上的金钱香气,觉得自己离实现那个梦想应该也没多远了,完全指日可待!
原野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了,低头看看自己,再看看她,有些莫明其妙,还有点怀疑酱油里的化学品残留物超标过头了,把她给喝傻了,但想想应该不可能,便还是说正事,和她低声商量道:“现在咱们怎么把酱油卖出去?”
怎么用现代工业原理土法酿出酱油,这个他很行,但他来这个时代的时间还太短,怎么把酱油卖掉换成钱,他就不太清楚了,也就只能指望“江湖百事通”阿满。
嗯,卖掉酱油,赚到穿越后的第二桶金,为在曰本战国时代悠闲的、高质量的生活开个好头!
第53章 尾张工商管理局
“啊,对,还要卖掉……”
随着原野的询问,阿满从美酒泡澡的幸福遐想中醒过神来,毕竟只有酱油没用,那泡不了澡,要换成钱才能花天酒地,才能开始享受人生。
事关她的享乐大计,她倒也当仁不让,一拍胸脯就要表示这事儿包在她身上,卖掉毫无问题,但手都抬起来了,她硬是没敢拍下去——这事儿和她之前预想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