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少女与钢铁 第59节

  “情报的严重失误导致了这一局面!那个王室卫队根本不是仪仗队!该死!”一名少校咒骂着。

  众所周知,及时且准确的情报是制胜的重要因素。

  伊凡罗斯情报部门其实已经尽力了,事实上他们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在行动发起前准确提供了布达珀斯周围匈军部队的番號、规模、状态。

  然而,他们恰恰忽视了王室卫队的存在,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王室卫队只是一支仪仗队性质的样子货。

  若非王室卫队横叉一脚,伊凡罗斯空降部队下午就已经攻入布达珀斯东部市区占领几个街区建立防御阵地了。

  “我们的选择不多,原地坚守机场或者在夜间进攻,我的看法是夜袭。”安东诺夫中校坦然陈述道。

  除了一名少校表示反对,其余几名军官都同意。

  这个临时指挥团队迅速制订了一份仓促且简陋的作战计划,旨在背水一战扭转现在的被动局面。

  简单来说,大家都认为直接向西北方向进攻没什么胜算,匈军方面肯定做好了准备,所以不如一边佯攻一边主攻。

  先以两个空降步兵连佯攻西北方向,吸引匈军的注意力;接着投入三个连主攻正西方向,并抽调一个连作为战术预备队。

  做好准备后,各连优先补充弹药,在前半夜陆续进入进攻出发阵地。

  帝俄伞兵的行动毫无隐蔽性可言,匈军部队使用迫击炮不断向维捷斯机场发射照明弹。

  持续不停的照明弹将方圆几里照得接近白昼,下边的人员踪迹看得一清二楚。

  午夜,战斗再次打响。

  在帝俄伞兵佯攻方向,匈军足足部署了一个步兵加强营,双方爆发了看似热闹非凡的交火。

  才睡了几个小时的商克被吵醒了,他来到一幢楼房的顶层,端起望远镜观察那个方向的情况。

  “绵软无力,一看就在试探,估计是佯攻。”

  注意到帝俄伞兵的进攻雷声大雨点小,商克若有所思。

  声东击西,很常见的伎俩。

  尤金对着地图指点道:“长官,如果这是诱饵,那么他们会进攻哪里,西边还是北边?”

  “我感觉是西边,这一带楼房更多些,站在敌人的立场来说,夺取这里更有利。”商克打了个哈欠,随手摆了摆,含糊道:“不重要,我们充当的是紧急救火队,我要接着睡觉了。”

  “对了,长官,前线指挥部希望借调我们的防空中队。”

  “只给一半,不然遇到突发情况我们就难办了。”

  “明白!”

  王室卫队高射炮中队不止有四辆卡车博福斯高射炮,还有三辆同样以卡车为平台的双联装高射机枪,作为近距离补充火力。

  匈尔瑞方面向金陵联邦兵工厂订购了很多高射机枪,至于王室卫队这几挺的来路不太光彩,当初是商某人坑蒙拐骗从一座军需仓库中搞来的。

  这种30式高射机枪由设计师黄壁博士开发,口径12毫米,综合性能还可以,但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自动方式:长行程活塞式

  |闭锁方式:枪机摆动式

  |弹药规格:12×98毫米

  |理论射速:700发/分钟

  |重量:36.6千克(不含三脚架)

  这玩意在商某人看来不算精妙杰作,可又确实挑不出毛病,也许贯彻中庸之道也是一种本事吧。

  后半夜。

  意料之中的激战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当匈军部队的注意力被佯攻所吸引时,伊凡罗斯空降部队主力对正西方向实施了强有力的攻势。

  帝俄伞兵未能达成夜袭的突然性,匈军在前沿警戒阵地部署了第一类超凡战士,及时的发觉了来犯之敌的踪迹。

  心灵感知和心灵遮蔽存在矛与盾的关系,少数人施以屏蔽掩护能力显然无法在更多人的心灵感知侦测下保持隐藏。

  这有点类似于雷达与电子干扰的关系——烧穿距离是多少?

  至于两者对抗的规律和数学关系,因为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至少大统制联邦国防军的研究团队暂时无法给出精准的答案。

  战斗烈度在后半夜到达了巅峰,

  双方皆死战不退,两种语言的喊杀声震天动地。

  “我们没有退路!上!”

  数以百计的帝俄伞兵呼喊着朝向匈军阵地冲击,照明弹和爆炸火光将他们的身影照得忽明忽暗。

  随着距离拉近,大量装备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帝俄伞兵在近接作战中爆发出格外强悍的战斗力。

  在他们的攻击正面,一个匈军缺编步兵营拼尽全力仍然未能遏止这样的凶猛冲击,阵地一度失陷。

  冲跨了这支部队以后,安东诺夫中校当机立断投入预备队,决心一鼓作气杀入市区。

  可就在这时,一些由炊事兵、辎重兵、宪兵、警察、军校生、退伍老兵组成的混杂分队乘坐三辆客运巴士赶来。

  面对势如破竹的帝俄伞兵部队,这些被匆忙组织起来的虾兵蟹将却义无反顾地实施了反冲锋。

  子弹击中二十岁青年和击中六十岁老者的后果没有差别,战斗之残酷超乎想象。

  他们就像掷向滚烫钢板的雪球一样,迅速的融化了。

  不过,他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更多的匈军从西边和北边赶来,死死地钳制住了试图冲进市区的帝俄伞兵部队。

  随后,在卡车自行高射机枪的凶猛平射火力支援下,匈军连续打退了帝俄伞兵四次冲击。

  鏖战直至天明才停歇。

  纵深三四公里长的战场上,死状各异的尸体随处可见——被子弹射杀的、被破片击杀的、被刺刀捅死的、年轻的、年老的、穿着军服的、穿着警服的、男的、女的……

  自始至终,作为这片地区唯一称得上精锐的预备队,王室卫队主力并未参战。

  幸好,敌人背水一战的夜袭被击退了。尤金上尉如是想道。

  他紧张的观察了一整晚,随时准备在战况不妙时带队参战,现在可算是松了口气。

  尤金上尉扭头问道:“商少校在做什么?”

  旁人踌躇着答曰:“他……他还在睡觉。”

第103章 筒子!我们需要筒子!

  等天已大亮的时候,商克才悠悠醒来。

  空降突袭讲究突然性,出其不意,打对方一个措不及防。

  显然经过一整个昼间的鏖战,伊凡罗斯空降部队已经失去了这个关键优势。

  空降部队也好,特种部队也罢,本质上仍是精锐轻步兵,火力与攻坚能力不足,与野战部队硬碰硬的正面对抗还是太为难他们了。

  你伊凡罗斯VDV再怎么勇猛,难不成还能比PVA更强?

  你要是夜袭能得逞,我商某人就把未婚妻送的铝合金指挥尺吃了!

  反正商克打死不信这个邪,从容不迫的熟睡了半个晚上。

  尤金汇报了后半夜的战斗经过。

  “……如果不是那些勇敢的同胞及时发动反击,敌人可能就攻入市区了。”

  对于他的唏嘘,商克不置可否。

  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危急,作壁上观的王室卫队都没参战,帝俄伞兵距离完成任务目标还差的远呢。

  “正面战场怎么样了?蒂萨河防线有没有危急状况?”商克问道。

  “据说还可以,只比总参谋部预期的稍差。”少尉情报官回答道。

  “我去一趟总参谋部,尤金上尉,这里交给你了。”

  “好的长官。”

  尽管昨晚仅睡了几个小时,但却是高质量的深度睡眠,商克现在只觉得自己精神奕奕。

  他在乘车前往总参谋部的路上干掉了一个牛肉罐头和一包饼干,大步流星地来到了二楼。

  参谋与文职人员步伐匆忙,来来回回的走着,招呼声和噼里啪啦的打字机键盘声交织在一起。

  满面倦色的安娜仍在应对堆积如山的卷宗,没有注意到商某人路过。

  在No.2战情室,参谋们围绕着几幅1:10000的地图紧张的标注态势。

  “第2步兵军报告歼灭了1200至1500名敌人以及大约30辆坦克,伊凡罗斯人针对陶尔查的进攻已经被瓦解,但伊凡罗斯人似乎打算从上游寻找合适位置再次强渡。”

  “第19步兵师报告其正面出现了两个新单位,第234和第255国民射击兵旅,无线电监听部门正在核实以前是否发现过这两个单位。”

  “罗曼尼亚人对萨佐诺克地区的进攻还在继续,他们已经付出了许多损失,预估伤亡900至1000人。但不确定第45步兵师是否会参战。”

  商某人进来了足足几十秒,聚精会神的参谋们之中才有人注意到他。

  “诶?商少校?”

  “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在场的中校由衷地称赞道:“昨天王室卫队在维捷斯机场西边的反击令人赞叹,你是一名优秀的战术家。”

  “还可以吧,不算难事。”商克笑着摆摆手,询问道:“防线北段的压力大吗?”

  蒂萨河防线北段承受着来着伊凡罗斯第10集团军的进攻,大约21万匈军需要抵挡40万伊凡罗斯军队。

  这40万还只是最开始的常备军,随着动员进行,更多的征召部队陆续加入,实际人数应该超过50万。

  中校先摇头又点头,无奈道:“伊凡罗斯人因为他们的轻蔑而失败了,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总体上处在劣势。”

  “还是有希望长期抵抗的。”商克宽慰道。

  他凝视着地图,尝试根据那些抽象的队标队号在脑海中遐想整个战局。

  伊凡罗斯军队优先将数量不多的新型装备用于对付瓦尔兰德,投入匈尔瑞方向的部队在武器装备这方面明显差些。

  坦克部队只有很少的T-34,其余皆是T-26以及BT-7之流。论战场压制力,这些皮薄馅大的战间期轻型坦克怎么可能与T-34相提并论呢?

  过分的吹捧一样兵器的作用肯定是不妥的,但也不能否认先进兵器带来的优势。

  昨天爆发在陶尔查的战斗就是如此。

  在一如既往的强大炮火准备下,伊凡罗斯军队强渡蒂萨河,开辟了一小块登陆场,架设了浮桥,随后抓紧时间让一个坦克营通过浮桥过河,大幅度强化登陆场的防守力量。

  然而,反应过来的匈军果断发动大规模反击,以雷霆万钧之势歼灭了已经过河的帝俄部队——大约一千多人和三十多辆坦克。

  战斗中,装甲薄弱的T-26与BT-7无法抵挡匈军40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甚至会被12毫米高射机枪发射的穿甲燃烧弹轻易击穿。

  如果当时都是T-34呢?那就是40毫米反坦克炮徒呼奈何的存在了,最后孰胜孰负还真说不准。

  “这玩意在战争初期还是太离谱,新中坦的研制进度必须快点喽。”

  商克自顾自的点评了一句,心想大统制联邦的中型坦克研制工作还不知道进行的怎么样了,希望别到时候让自己眼前一黑。

  随后,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开始撰写战斗报告。

  血与火淬炼的实战经验太过珍贵,那是数以百计的生命消亡换来的。

  作为军事顾问团的一员,客观的记录并分析战斗经历是基本职责,这将会为重整军备的祖国起到指点迷津的重要作用。

首节 上一节 5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