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少女与钢铁 第21节

  甘丹战车兵学院始建于三〇年,校龄可以说非常年轻,但这是大统制联邦国防军装甲部队建设走向正规化的关键一步。

  前年开始,战车兵学院进行了调整,重新分设初级科和高级科,初级科旨在培养排连级军官,高级科旨在培养营团级军官。

  对于零基础的军校生来说,普通班的学制是两年半。

  不过,为了多快好省的扩充军官数量,总司令部军训署批准各所军校开设短训班,挑选有经验的现役军官进修,短训班的学制大幅度精简压缩,实际周期为十个月。

  几天之后。

  教材和开学第一课就很让人无语。

  大统制联邦国防军装甲部队的条令和思想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地步,不夸张的说,也就比欧战时期完善一点。

  教授的回答颇为无奈——目前陆军上层对装甲部队的运用方式分为两大流派,难分胜负,教材在敲定之前自然无法更新。

  “老师!等等!”

  等下课以后商克找到了教授,向他索要两大流派的战术草案。

  这种粗糙不完善的东西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况且本来就会作为以后讨论课的内容,因此商克很顺利的就拿到了一本小册子。

  他发现本国陆军争执不下的两个流派其实就是步兵战车派和骑兵战车派。

  前者将坦克视作可以移动的火力点,坚持步兵至上,主张让坦克作为步兵部队进攻时的支援兵器。

  后者将坦克视作具备强大攻击力的机动力量,因而是骑兵的上位替代,主张让坦克集群寻机突袭薄弱之处。

  商克返回宿舍后仔细看完了小册子,评价道:“非常好,全错。”

  不论是步兵战车流派还是骑兵战车流派,坦克的设计思路和运用思路都会逐渐向历史上大战初期的苏军和法军那样演化。

  集中运用快速骑兵坦克(BT-7或索玛S-35),缺乏步兵配合,即使达成突破也无法巩固成果。

  分散运用慢速步兵坦克(T-35或雷诺R-35),缺乏机动性,遇到积极主动的敌人就会焦头烂额。

  只能说不愧是新生兵种,探索阶段想找对门路真不容易。

  原位面历史上,大战初期这么多列强只有德军选对了发展路线。

  装甲部队的运用方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后世网络上最喜欢争论的军事常识之一,时常与闪电战一起被神话,让人云里雾里。

  然而,其实质根本没有那么玄乎,一切围绕两大核心就是正确的思路。

  第一条原则:坦克拥有无与伦比的突破能力,地位超然,但没有步兵部队配合的坦克部队是脆弱的。

  第二条原则:集中运用坦克进攻时,其它兵种应该优先配合坦克部队。

  凡事要抓主要矛盾,只要依照两大原则发展下去,成果肯定八九不离十。

  既然坦克要跟步兵配合作战才能发挥最大威力,那么怎样让步兵跟上坦克?

  最佳解决办法是让步兵乘车走,乘坐卡车和装甲运兵车,如此便进行了摩托化和机械化。当然还有一种凑合的办法,就是让步兵外挂搭乘在坦克上。

  如此继续发展下去,侦察兵、工兵、炮兵也会自然而然的进行机械化,出现装甲侦察车、装甲架桥车、自行榴弹炮、自行高射炮等等。

  大方向对了,后续偏也偏不到哪去。

  在〈坦克!前进!〉一书中曾记载道:「尽管投入了三百辆坦克,但攻击失败了,己方损失相当惨重,缺乏掷弹兵造成了痛苦的恶果。」

  装甲兵的强弱决定一支军队的上限,而步兵的强弱则决定一支军队的下限。

  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商克决定自己来当引路人,争取在短训班就读期间撰写正确的装甲部队建设思路。

  在思考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趣事。

  不知道这个位面的瓦尔兰德人还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选对思路,曼不群、古不帅、隆不在、莫不攻现在正在做什么?

  还有瓦尔兰德人的老冤家伊凡罗斯人,因为与原位面大相径庭,军官团肯定也截然不同,三驾马车还会存在吗?

第38章 小告示一则

  感谢大家的支持,新书成绩很不错,目前也已经存稿三十多章。

  另外,收到点娘申鹤的通知,架空不完全,现在对这些部分进行了修改,否则……

  长安→西京

  凤阳→濠州

  邯郸→甘丹

  圣彼得堡→圣皮特堡

  叶卡捷琳娜宫→凯萨琳宫

  (无可奈何.jpg)

第39章 八十载足矣

  紧张!严肃!

  联邦军校风纪历来严格,商克在战车兵学院短训班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基本课目以外他还要抽出空闲时间来操心其它事。

  撰写装甲部队建设思路、雇佣三联防务研究所的员工、同简可秋写信往来……如此种种。

  尤其是观摩和试驾了真正的坦克以后,他的忧虑更重了。

  站在穿越者的视角,国防军现在装备的坦克实在令人不忍吐槽。

  根据步兵支援思路研制的32式战车,采购价1.14万圆,这是陆军的主要坦克型号,其技战术指标为:

  全重-16.2吨

  成员-4人

  动力-210匹马力V12汽油机

  极速-公路44千米/小时,越野20千米/小时

  装甲-表面硬化装甲钢,车体及炮塔正面20毫米,侧面15毫米

  武器-65毫米短身管炮,3挺7.36毫米机枪

  悬挂-5对负重轮,独立弹簧悬挂

  作为一辆战间期中型坦克,这个16吨级的坦克其实不算差,几乎相当于IV号坦克早期型了。

  由于设计初衷是伴随步兵作战,所以它没有采用欧洲流行的小口径长身管炮,这门短身管炮发射杀伤榴弹威力较大,很适合打击土木工事。

  这样的设计相当契合大统制联邦国防军的需求,因为假想敌之一就是南亚次大陆费不拉堪的英印军。

  除此之外,陆军还有两种现役坦克。

  其一是快速骑兵坦克,这个是受到伊凡罗斯军队同类坦克的刺激以后的效仿产物,全部装备北方部队,俨然是想与伊凡罗斯装甲部队在西伯利亚荒原上来一场机械化骑兵对决。

  其二是水陆两栖坦克,由于南方水网密布,而且假想敌是英印军,海外作战避免不了登陆作战的需求,所以便研制了两栖坦克,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

  商克认为它们都是同时代一流产物,做工精良。试驾时,离合器挂档之丝滑让人难以置信,体验非常棒。

  然而,这些战间期的产物不可能满足世界大战严酷的甲弹对抗需求。

  商克深知这一点。

  他罗列了一些关键的技战术指标,建议开发一种空重二十多吨、装备中口径坦克炮、扭杆悬挂、倾斜装甲、大直径炮塔座圈的中型坦克。

  无论如何,这玩意的升级潜力是足够的,充当中流砥柱从大战初期一直打到尾声是没问题的。

  作为穿越者,发挥先见之明的作用是最基本的了。

  谁敢保证大统制联邦会不会在设计下一代坦克的时候,因为时代局限性而有所疏忽?

  经典之作IV号坦克,早期的A型只有17吨,之后不断改进,可IV号坦克的底盘即使被压榨到极限也只能勉强增重到25吨,留下了脸脆的缺憾——炮塔正面一直只有50毫米厚度。

  同样声名远扬的T-34,由于克里斯蒂螺旋弹簧悬挂对重量敏感,难以增重,换装85毫米坦克炮的大炮塔就是极限了,再无多余重量分给装甲,只能沿用后期明显不足的45毫米正面装甲。

  与之类似的缺憾应该尽量避免发生在本国。

  商某人的心思还是比较细腻的,为了增加专业性,包装一下自己无疑很有必要。

  他特意去买了车辆工程和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二手教材,接着又想方设法委托中介贩子搞了个齐州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博士(学士)函授学历。

  从二月到五月,商克简直像转个不停的陀螺似的忙于各种事。

  可以说自己为宏图大业操碎了心,这不得表彰个鞠躬尽瘁的劳动模范?

  初夏时节,甘丹的气候依然颇为清凉。

  这天深夜,腰酸背疼的商克给钢笔盖好笔帽,伸了个懒腰长叹一声。

  “以后大统领不得给我发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你又整了啥玩意出来?”

  许仲已经习惯了他这个样子,凑过来瞧了一眼,随即爬梯子去了上铺。

  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许仲发现商某人虽然科目成绩不算拔尖,但各种创意和灵感却接连不断,表现活跃。

  这家伙指出了现有两大流派的弊端,致力于开拓新的流派,也许他真是天才?

  许仲侧躺着,开口发问:“话说,打算啥时候公开你构想的这一套?”

  商克倒了杯水一饮而尽,含糊道:“再过个把月吧,等你帮我润色呢。”

  “还真指望我?”许仲坐了起来。

  “不然呢?我又没系统的学过参谋业务。”商克理所当然地说。

  “行吧,就当给儿子赚奶粉钱了。”

  “你怎么确定是儿子?也许是女儿呢?”

  “都行,我是无所谓。哎对了,你那未婚妻咋样了?”

  像商某人这个年纪还没结婚的青年不多见,许仲的妻子都已经怀胎九月了。

  “什么未婚妻?无中生有!我跟她只是关系比较好而已。”商克十分甚至九分嘴硬。

  闭目平躺着的许仲“呵”了一声,悠悠道:“别枉费人家姑娘的心意。”

  “当然不会辜负,她那班车明早到。”商克的语气格外自信。

  “啊?!”许仲又坐了起来,惊讶道:“从西京坐火车过来了?啥时候的事?我咋不知道?这就是你说的关系比较好?”

  翌日。

  月末休假的几天弥足珍贵,商克起了个大早,天刚亮就直奔火车站而去。

  预定班次的列车迟到一刻钟进站,在数以百计的人潮之中,他仔细的搜寻着。

  终于,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商克下意识的嘴角上扬,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一本正经地敬礼道:“在下陆军战车兵学院高级科短训二班少校学员商克,前来护送简大学士!”

  简可秋一副“你没事吧”的表情,接着把行李交给了他。

  三天前,简可秋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在简单收拾之后便登上了前来甘丹的列车。

  二人先到战车兵学院附近的酒店办理入住放下行李,接着去了一家饭店。

  “你之后去哪工作?”商克侧首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