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炮击就只是简单的大铁球撞击,虽然力度、速度远高于投石机,但炮弹再快,也就是在木门上砸个洞,最多把相邻的几块木板砸断。
所以,炮击虽然也能破城门,却失去了突然性,不可能做到“炮击毁门后立刻跟上骑兵冲锋杀入缺口”这样的奇袭效果,当城门被彻底破坏时,敌人早已做好的准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与最初直觉恰恰相反,爆破才是奇,炮击反而是正。
打了一炮,埋雷爆破了一座木门后,岳飞就总结出了这两点。
他也让原本约束好了、准备一破本丸大门后就冲进去的骑兵队暂时退后,然后换上长枪队和刀盾手,严整列阵,准备堂堂而进,破门后规规矩矩打巷战。
两门炮先后完成发射,随后是迟缓的灭去余烬、清扫炮膛、慢慢再装填,足足过了一两盏茶的工夫,才能再次开炮。一共打了三轮,过去了一刻钟,本丸的大门终于被彻底轰塌,四分五裂。
岳飞神色冷峻地长枪一招,宋军步兵队就阵型整齐地朝着破门涌去。这一次岳飞本人倒是没有急着上,俨然又恢复了中军大将的沉稳。
宋军如浪潮一般涌入,很快把本丸内各处楼橹上的竹弓手肃清,扶桑士兵纷纷绝望投降。岳飞这才提着一柄全长五尺、形如横刀的精钢宝刀,亲率一群心腹步卒杀入御馆。
阿比留氏一族的核心成员、心腹武士都集中在此,加起来约摸有百十人,各持长枪倭刀抵抗。
岳飞一刀一个,一连剁了七八个倭人武者,阿比留奈江看得浑身直冒冷汗,情急中本能地喝令所有持枪的武者全部集中围杀岳飞,试图欺负岳飞的兵器更短。
岳飞见状,依然面沉如水,甚至连冷笑都没有冷笑。
长枪兵刃长度占优势不假,可室内作战,长枪根本挥舞不开,竖起来都能扎到房顶了,也就只能直来直去地捅刺,最多小范围抖个枪花。
这样单调的招式,对于如今经过了两三年名师点拨、武艺早已大成的岳飞而言,简直就跟小儿打闹一般。
岳飞随手一招,用横刀圈转摆荡,竟轻轻松松将不同方向刺来的十几根长枪搅在一处,然后借力打力往上一引,十几根长枪竟齐刷刷捅到了屋顶的天花板上。
岳飞又顺势回刀往下路一圈,那些双臂被牵引成上段姿势、中下路空门大开的倭人武者,就纷纷被收割毙命。
即使有极个别武艺相对精湛、情急之际还能拔出枪来格挡的、或是后跃抽出胁差再战的,也都被岳飞一刀挥断。岳飞手头这柄新打造的横刀锋锐程度和材质坚利程度,已经远超扶桑武者的想象。
这两招,也说不出是属于慕容家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绝学,还是脱胎自摩尼贼的挪移秘法,或许是岳飞苦练三年、融会贯通后的随性所至,已经分不出招式派别了。
岳飞闲庭信步一般杀到阿比留奈江面前,一刀将其枭首,对马国也算是就此除名。
九州和釜山之间那些扶桑海盗岛,就只是被岳飞拿来实战练兵了一次、磨合测试了一下新武器,就成了大宋的领土,简直一点挑战性都没有。
第143章 用斗转星移斗转蝴蝶效应
“贤弟别来无恙!此番远征扶桑,可是耽误了些时日,结果还不错吧。”
八月初的一天,岳飞带领军队归航在釜山港靠岸时,就看到赵子称轻袍缓带,亲自在码头上迎接大军远征归来。
岳飞不敢怠慢,战船搭板都还没放好,他就直接着甲一跃跳到码头上,朝着赵子称拱手。
“末将幸不辱命!经此一战,九州外海各大主要海岛上的匪贼,已尽数一扫而空!虽然慢了几天,主要是为了躲避大风,不敢在有风浪的日子贸然出海。”
岳飞说着,又简明扼要汇报了一下战果。
经过这两年时不时搞一下,除了前述的对马岛、壹岐岛,还有长崎外海的五岛地区,也都落入了大宋手中。
而且扶桑平安朝廷负责九州地区统治的太宰府,并没有敢做出任何抵抗,直接默认了这一切,显然他们本来也管不了那些海盗氏族——
说句题外话,在九州岛东北偏东海上的五岛,后世也曾被中原来的海盗占领过,比如明朝的大倭寇汪直,就是中原人。汪直在五岛占了很多年,直到被胡宗宪招安干掉,几十年里扶桑当地的大名一直和他和谐相处。(胡宗宪本意只是招安,但招到后就不由胡宗宪说了算了,直接干掉汪直的是当时的浙江巡抚王本固)
所以这两年岳飞把九州外海的主要大岛都剃光头,扶桑人也没什么可说的。反正对高丽的海上贸易反而更繁荣了,少了中间商赚差价,扶桑朝廷也赚的更多,这个时代的人哪里会重视本就无法实控的偏远海岛。
不过,岳飞提到的稳妥航行、为了避风而宁可多耽误几天等候好天气,这个习惯倒是非常不错,赵子称听了之后也是连连点头,夸赞他行事稳妥。
夏秋季节,本来就是东海乃至整个西太平洋沿岸台风的高发期,要是遇到个“神风”什么的就不好了。
如今岳飞通过了“神风”考验,水战陆战都略懂了一些,马战步战炮战也都接触过了,可谓是见多识广。虽然这两年里,他打的所有仗规模都很小,带兵人数从没超过一两千,但各种类型都接触了一些,触类旁通之下,进步非常快。
“贤弟果然有古之名将的潜力,虽是河北豪杰,但水战、炮战也都涉猎过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赵子称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都是国公提携,知遇之恩,万难补报。”岳飞感激地拱手,虽然这两年他跟赵子称已经很熟了,赵子称也真心拿他当兄弟,但他还是会忍不住感恩戴德,丝毫不敢有逾越。
谢完之后,岳飞还忍不住惭愧:“国公日理万机,还为这点小事,来釜山接阅凯旋,实在惭愧。”
赵子称懒得矫情,爽朗大笑:“孤有什么日理万机?贤弟莫非忘了,孤还在‘丁忧’闲居呢,哪里去不得,政务又不用孤操心!走,几个月没见,下午你我兄弟再切磋一下武艺,看看去了扶桑几个月,功夫有没有荒废!”
岳飞:“末将这几个月分心多用,自然是不如国公精进了。”
岳飞这话倒也没错,只看最近三个月的话,他的进步确实小一些。但架不住他之前一年多进步大、积攒的底子更好。
当天用过接风宴,歇息了一会儿,下午赵子称和岳飞就各持木枪木刀,酣畅淋漓比斗了一场,或许是岳飞远来疲惫,之前连续转战舟车劳顿,他的天生神力也被消磨了几分,状态不好。
而赵子称最近三个月却是完全心无旁骛,还没有女人影响他精进的速度,居然跟岳飞堪堪打了一个平手。
看来这几个月,在开城皇宫里,让岳父陪他对练、岳父还耗费了不少时间帮他疏通经络,着实让赵子称受益匪浅。
这个世界当然是不存在什么北冥神功之类的不科学东西的,不存在“传功”,但是精擅吐纳之术、底蕴深厚的前辈,帮着往经络穴道关窍之处注入劲力,帮助疏通经络让习武者吐纳练劲更加事半功倍,还是有可能的。
真要严格从科学角度分析,北冥神功显然比穿越时空更不科学,毕竟硬科幻对于各种不科学的事情,也是有三六九等的鄙视链的。
穿越时空只要违反爱因斯坦那堆科学定律就行了,而北冥神功则要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当年科普大神卡尔萨根就对各种不科学分过级,认为相信存在永动机和相信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人,比相信穿越时空和怀疑爱因斯坦的人更无知更低级。
哪怕是一个放下身段写了穿越小说的人,也未必能更放下身段写北冥神功、先天真气。
即使非要强行设定一个北冥神功的存在,北冥神功从低内力的人身上向高内力的人身上吸内力的效率,也不能突破卡诺逆循环的理想模型效率极限。
在赵子称更上一层楼、而岳飞疲惫困顿的情况下,两人竟酣畅淋漓斗了两三百招,最初赵子称稍落下风,但他很快就调整了状态,尽量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和摩尼挪移术应对。
结果两人都是同一个师傅教的,根本破不了招,还都是“低攻高防”的防反流特色,缠斗很快变成了比拼耐力,最后自然只能是平手收场。
“国公的武艺,真是愈发绵密绵长,这几个月的刻苦精进,实在是让人心服口服。”岳飞知道非要分出个胜负,可能需要很久,打到两个人谁先饿,便恰到好处地跳出战圈,承认平手。
赵子称也收起木刀:“不精进怎么行,我如今丁忧期间、身上都挂着鸿胪寺的衔呢。除了赵良嗣,鸿胪寺里就数我排第二。值此风雨飘摇之秋,不预做准备怎么可以。
完颜吴乞买初夏的时候就擒了辽天祚帝,以女真人的狼子野心,今年秋收之后,多半是闲不住的,只是还不知道,到时候他会先挑哪个软柿子捏。”
赵子称说这话时,内心那股对未知和不确定的忧虑,也绝对是发自肺腑。
虽然他知道历史,知道原本历史上金国在彻底灭了辽国之后、第一个秋末,就选择了对北宋下毒手。
但是,历史已经被蝴蝶效应多多少少改变了。原本历史上,高丽国此刻应该是内部挺稳固的,金人自然不会对没有破绽可寻的高丽先下手。
可现在的高丽,已经被赵子称极大改变了,谁知道金国人会如何重新评估高丽呢。又或者,金国会不会对西夏乃至刚刚西逃的辽国残部有警觉呢。
国际关系从来都是很容易因为一国的变化,牵出强弱对比变化的连锁反应的。
赵子称知道,如今到十月秋末之前,必须小心低调。也正因为如此,他从今年三四月份、金国彻底灭辽国后,就很少在开城的公开政治场合露面。
从那时起,赵子称就要尽量减少对高丽政局的干预,如果金国派人来刺探了,他也要尽量装作高丽原本的统治体系运转还算良好的样子。撑过这段日子后,只要宋金先开战,后面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赵子称的低调和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就在赵子称轻车简从亲自去釜山巡查、迎接检阅岳飞的凯旋之师的同时。
开城内最近也确实多了一些金人的探子、细作。
“高丽前年曾经发生了剧变”这种事情,可以瞒过隔着大海的大宋,但却不可能完全瞒过陆地相邻的金国。
当时金国没在意,只不过是因为完颜阿骨打刚死、金国人忙着自己权力交接还来不及呢,再往后,也要优先操心给辽国的最后一击。
所以直到今年四月份,辽国彻底没了,最近这三四个月,金国人才开始派出探子,搜集宋和高丽的最新动向,想看看周边邻国谁最软柿子——
当然,这种刺探只是日常例行,并不是针对谁。比如对于西夏,金国人也派出了探子接触,甚至派得更多,因为金国刚刚才跟西夏完成了“不许西夏庇护收容辽天祚帝”的外交谈判。而众所周知,外交使团自古以来都是夹带高级间谍进入敌国境内、接触敌国高层的最好办法。
所以金国人对西夏的近况也是摸得最清楚的,但也因此最早就发现西夏那边没有可乘之机,就算硬打了也没什么油水,反而会给大宋减轻压力。
金国对大宋和高丽,当然也派出了日常的使团接触,出使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向各国通报“辽国彻底被我灭了,辽天祚帝被我抓了”。
通过这些出使,金国也更确认了大宋的虚弱浮华,也发现当时高丽这边接见金国使者的确实是高丽国主王楷、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但他旁边的重臣身份显然有点不对劲。
金国人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深挖,就在传讯使者走了之后,留下了一些民间的暗探细作,继续刺探。
而赵子称离开时,虽然他本人的行踪很低调,但他肯定也会带走一些开城的卫军,带走个别原本属于梁山系的部将。这些兵马调动还是瞒不过金国细作的眼睛的。
八月初的一天,开城内某处商户邸店内,一群精干的女真人和渤海人,就聚在一起,密谋着一项最新任务。
“昨日探得松岳山日常巡查的宫禁护军,比之前日至少少了数百骑,今日依然如此,肯定是有幕后要人离开了开城,去接应之前清缴海寇的高丽水军了。
这几日松岳山宫中的防备定然相对松散,要想查明究竟是何人在王楷背后控制他、让堂堂高丽国主形如傀儡,眼下是难得的良机。我等受二太子(粘罕/完颜宗翰)钧命,查清高丽政况内幕,来了已有半个多月,再不举动,如何能立大功?”
一名四十岁光景的将领,如是跟手下分析着情况,同时分配任务、商量行动节奏。看起来,他似乎颇有全局视野,想赌上一把大的。
此人名叫韩庆和,原本是辽国的汉人将领,前年金国攻破辽国南京后,燕云汉将大多四散各自投主。如郭药师等辈就投了大宋,而这个韩庆和人设履历都与郭药师相似,主要区别就在于韩庆和选择了投金。
郭药师和韩庆和也都喜欢招募燕云豪侠之士,郭药师麾下的怨军中有“燕云十六骑”,韩庆和则有招募“燕赵豪侠剑客五十余众”,事皆见于《三朝北盟会编》。
自古降将都是最急于建功立业的,正如历史上郭药师降宋、降金后都是最积极的带路档。这个韩庆和降金后,因为被安排在咸州驻防,地近高丽,他也就算是金国境内对于向高丽挑衅、寻找战机的积极派。
金国内部,原本就对高丽有兴趣的老派将领,也有不少,如三年前劝金主趁“闲着也是闲着”对高丽用兵的辽国渤海人降将高桢。韩庆和降金后,因为与高桢履历相似、都是辽人投金降将,都想投机立功,驻防的防区又相近,便一拍即合。
只是高桢不擅武,也不养豪侠,没有能力亲自执行这种秘密任务,他就把韩庆和引见给了二太子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在金国执掌全局外交情报,负责评估周边邻国虚实。见高、韩二人忠义,也就拨给了一些资源和授权,让他们全权组织细作,刺探高丽真正的虚实。
高桢地位更高,就负责在保州后方坐镇,遥控统筹这些行动。而韩庆和资历浅,只能亲力亲为,深入险境亲自督促一线指挥。
金国人也没有让韩庆和承担全部任务,也不可能完全信任尚未立功的降将。便给他派了一个年轻的、绝对可靠的女真猛将和几个女真高手辅佐、监视他。但主要动手渗透刺探的人,肯定还是要靠韩庆和麾下的“五十燕赵豪侠剑客”,外加他那几个颇为勇猛的儿子了。
这些日子下来,韩庆和也大致摸清了一些粗浅的情况,至少他们已经确认王楷是被人傀儡了,而且傀儡他的人肯定来自大宋,两年前一度在高丽南边闹腾得很凶的梁山贼宋江后来就没什么消息了,也不知是不是被大宋朝廷的剿海盗兵马越海追杀迫降,还是被别的什么汉人势力裹挟。
但总而言之,如今在高丽这边,宋江、吴加亮、李俊等人,还有几个大海商出身的文官,看上去位高权重,颇能左右高丽朝局,另有一些资历不深、来路不明的汉人猛将,似乎已经控制住了高丽人的反抗,高丽本地人只要敢反抗,就会遭到迅速灭杀。
近年来似乎还有不少河北的汉人流民被海商们移来高丽屯垦,这种民生层面的大规模动作,是瞒不过深入调查之人的眼睛的,所以可以肯定,那些神秘的大海商在这伙挟制高丽王的汉官当中,分量还极重。
看起来,高丽如今的局面并没有什么不稳和可趁之机。大金唯一能操作的地方,就是彻底摸清傀儡王楷的真正幕后主使,或者,干脆搞一点更激进的。
韩庆和在盘点了现状、分析了行动目标后,他身边的大部分人,包括几个金国人派来监视他的女真武将,也都觉得他说得对。
倒是他儿子韩常比他更激进,突然冒出一句话:“就算打听清楚王楷背后的人到底是谁,又能改变什么?无非要么是那个叫王承勋的杭州海商,要么是几个姓慕容、姓邓姓赵的姑苏海商。
没想到这高丽的局面竟会发展到如此,宋江、李俊这些流寇水贼出身的武人,前年明明趁虚打赢了高丽军、挟持了其国主,却不敢直接号令诸侯,反而要让几个海商分权。就算高丽战乱贫苦,需要海商大量提供钱粮维持,也不至于让商人立国,真是荒谬!
要我说,咱不如搏一把大的,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咱这里有那么多豪侠猛士,不如找找看开京有没有心向故国的高丽旧武臣,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暗中与我们合作,放开宫禁,择机挟持了王楷,然后化整为零绑到保州。
到时候我们有高丽国主在手,管他是不是汉人的傀儡,大金直接就打起王楷的旗号回高丽平叛,高丽各州不占大义名分,还不是转瞬被大金天兵覆灭!”
韩庆和听了儿子年轻冲动的激进方案,一时都有些不敢轻举妄动了,连忙看向负责监视他的女真将领:“夹谷将军,你们意下如何?此事颇为行险……”
被他问到的人,名叫夹谷谢奴,他还带了一个子侄夹谷阿徒罕,叔侄俩一起参加了此次行动,就是为了监视降将身份的韩庆和别乱来。
夹谷谢奴和夹谷阿徒罕也都是勇猛非凡的猛将,前者年近四旬,不但力能扛鼎,开强弓能射三百余步,也懂点兵法谋略。他侄儿二十来岁,曾手搏熊虎、手刃数虎,但只是一介莽夫,并不通军略。
所以韩庆和听到儿子的激进计划,也必须请示女真人,哪怕这两个女真人官职并不比他高。
夹谷谢奴作为在场最说得上话的人,略一斟酌后,也觉得不冒点险似乎不能有大的收获,而且就算批准了这次冒险,也不用他本人去冒险,如果成功了,收益却非常大,既然如此何乐而不赌呢。
反正动手的主要是韩庆和手下的“燕赵豪侠剑客”们,都是燕云十六州的汉人武士,就算都死了也不心疼,大金国不缺汉人勇士,也不指望汉人武士。如果他们能证明自己,将来再重赏重用也不迟。
“既然韩将军有心,就自行琢磨一套章法出来,再与我说。二太子准了你的便宜行事,本将军也不好阻你们建功立业。”
夹谷谢奴这就算是原则上同意了。
韩庆和只好按照吩咐,再去完善计划,也着实花了一两天工夫。
还真别说,这种行动虽然看起来很危险,但实际上可以借力的地方也不少。
韩庆和很快就靠着秘密许诺的高官厚禄、以及激发高丽人对国主被挟的愤恨,招募到了几个绝对死忠于王楷、对现状非常不满的高丽将领。
此人名叫拓俊京,也算是高丽重臣——原本历史上,高丽仁宗王楷时期,最初是被大外戚李资谦所“挟国主以令群臣”的,但后来王楷年纪渐长,想要夺权亲政,就是靠这个拓俊京把李资谦干掉了(但拓俊京也没干多久,又被王楷卸磨杀驴设计罢免流放)。
如今这一世,李资谦并没能掌权几个月,就被赵子称杀了,也算是对高丽政局影响的一个重大蝴蝶效应。但拓俊京这人愿意为国主王楷出力、顺便投机为自己捞一笔富贵,这一动机从始至终都未改变。
说白了,拓俊京这人就是比较利欲熏心,又容易被大义名分所惑,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只不过,这一世换成了金国秘密派来的韩庆和利用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