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11节

  “然则,丞相只有三四万人马。”封恺似乎在担心,却又有那么一丝其他意思。

  “三四万人马在他手上,灭姚秦足够了。”

  刘裕这辈子就没打过顺风仗,全部都是以少胜多,以寡击众。

  其实柴壁之战后,姚秦就该灭亡了,当时拓跋珪就有顺势杀入关中的野心,只是没能攻破蒲阪,方才退兵。

  封恺道:“属下还有一个疑惑,若北伐姚秦,北魏岂会坐视?唇亡齿寒之理,拓跋嗣君臣不会不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必杞人忧天,拓跋嗣刚刚上位,我军若是打出声势,敢不敢下场还是两回事。”刘道规随意找了个理由。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无论如何,北伐是必然的,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越快越好。

  返回襄阳,一切还是老样子,军府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官吏们兢兢业业。

  得知刘道规升任沛公后,每个人脸上隐隐多了一丝期待,干劲更足了。

  殷仲文提议弄一个盛大的封国仪式,以彰显威德。

  被刘道规直接拒绝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封的这个沛公,本来就没安什么好心,眼下北伐在即,不宜劳民伤财,一切从简,下一份邸报,立正妻曹氏为夫人,嫡子义兴为世子。”

  “沛公心怀苍生,真仁义之主也。”殷仲文见缝插针的阿谀奉承。

  “你还是叫我大将军吧,沛公二字……不顺耳。”

  刘道规越听越觉得古怪,感觉自己随时都要揭竿而起一样。

  殷仲文一口一个沛公,居心叵测。

  彭城刘氏出自彭城,封徐公、鲁公都行,甚至齐公也可,偏偏弄个沛公,实在有些过于招摇了。

  其实最合适的封号是“楚”,彭城刘氏出自大汉楚王一系,彭城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却被桓玄抢先一步……

  倒是刘裕的宋公比较妥帖,彭城在春秋时,是宋国地界,地位尊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是春秋五霸之一。

  当然,国号也是可以改的。

  “属下亦觉大将军稳妥,威严,还是大将军思虑周详,属下远远不及。”殷仲文小眼珠子一转,立马改口。

  刘道规斜了他一眼,这厮在桓玄手下就是著名马屁精,“行了,少来这一套。”

  “属下告辞。”

  荆襄早就步入正轨,刘道规推行的土断比刘裕更彻底,当地豪族也被迁去了青州。

  山河林泽放开给百姓,没有战乱,到处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至少百姓身上都能穿上一件麻衣,脚上踩着一双草鞋,襄阳城中的商贾增多,南来北往的皮货、纸、茶、丝、绵、稻、粟等物琳琅满目。

  襄阳地位与彭城相当,自古便是重镇。

  刘道规升刘怀慎为襄阳太守,下令荆襄籍的虎卫军将士休沐,明年五月集结。

  原本计划经营中原,但北伐在即,一年时间也经营不出什么,中原有辛恭靖在,其实也用不着亲自前去,便带着剩余的虎卫军走水路返回彭城。

  一到彭城,万人出城迎接,几十个耆老杵着鸠仗献上牛酒,犒赏将士。

  让刘道规有种衣锦还乡之感。

  “沛公!”

  “沛公!”

  到处都是狂热的呼喊声。

  沛公在彭城地界上更是意义非凡。

  殷仲文似笑非笑道:“民心如此,天意如此。”

  这时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声喊道:“金刀当有天命!”

第399章 谶

  刘道规听到喊声,顿时一愣。

  没想到民间竟然狂热到了这种地步。

  朝廷莫名其妙的封了个沛公,在民间引起滔天巨浪。

  隐隐之中,还真有几分天意。

  别人喊都喊了,刘道规也不好制止,只能当做没听到,与亲卫们一同入城。

  只是亲卫眼神也逐渐狂热起来。

  刘道规算是知道了什么是人心所向。

  三国时,曹家皇帝尚可,南征北战,横扫四方外蛮夷,鲜卑、匈奴、乌桓、羌氐都老老实实匍匐在脚下当狗。

  但到了两晋,这些狗反过来骑在司马家的脑门上……

  还有洛水之誓、当街弑君、八王之乱种种匪夷所思之事,让百姓对晋室失望透顶。

  不说对比明君辈出的两汉,便是与蜀汉相比,也是差的太远,至少刘禅在位时,国中没有权臣篡位,也没有大将造反,还一心一意的北伐……

  回到刘氏大宅,曹思霏领着沈月菡、沈月薇等一众女眷和儿女前来迎接。

  站在最前的刘义武竟然跟自己一样高了,生的虎背熊腰,彭城刘氏和吴兴沈氏出来的子嗣,果然非同凡响。

  只是左脸上有一道狰狞伤疤,不似刀剑,再往上一点,左眼就保不住了。

  他身后跟着几个半大儿女,睁大眼睛望着刘道规。

  刘道规也睁大眼睛望着他们,虽然知道名字,却不知道谁是谁了……

  “拜见夫君。”曹思霏敛衽一礼。

  她开口后,其他人才跟着开口:“拜见夫君。”

  “拜见父亲!”

  “免礼!”刘道规虽然不喜欢这种做派,但她一个女人要管住这么大一个家,没有礼法肯定不行。

  “夫人这些年治家辛苦了。”

  “此乃臣妾本分,何言辛苦,夫君征战在外,奔波劳顿方才辛苦。”曹思霏温柔的上来为刘道规解下披风。

  沈月菡、沈月薇二女眼中带着水光。

  “你脸上这道疤是怎么回事?”刘道规望着刘义武。

  刘义武闷声道:“前些时日,上山打猎,遇上一头山豹,儿一时兴起,徒手格斗,为其所伤。”

  这年头到处传说生裂虎豹,但真正站在猛虎面前,方才知晓人力之微。

  没有盔甲兵器,猛虎一掌下来,就能将人骨头拍散架。

  豹子虽没有猛虎力气大,但速度快,敏捷,同样凶悍。

  刘义武今年十四,竟然敢与山豹搏斗,胆气不差。

  “你杀了那头豹?”

  “手上没有兵器,奈何不了它,若给我一把匕首,决计能宰了那头畜生……”刘义武挠了挠后脑勺。

  曹思霏白了一眼,“哪有作父亲的鼓动儿子与虎豹搏斗?此莽夫所为也。”

  刘道规哈哈一笑,“莽夫总好过懦夫,咱刘家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

  刘家的兴起,靠的是武力而非权谋,子嗣之中,必须要有能打的,这年头什么都能放,唯独刀不能放下。

  一场家宴吃的其乐融融。

  义升、义明、义辰几个儿子虽说资质平平,却在曹思霏的管教下,能文能武,性格也不错,一身粗布麻衣,彬彬有礼。

  有时候资质平庸一些,并非什么坏事。

  士卒们轮流休沐,刘道规也休息了几日,在府中陪着一大家子妻儿,倒也其乐融融。

  不过这种日子没过几天,就被孟干之破坏了。

  一道文牒送到手上:非刘氏不王!

  金刀既以刻,娓娓金城中!

  龙虎起势救万民,卯金修德为天子……

  都快直接喊出刘道规和刘裕的大名了。

  刘道规眉头一皱,“这些都是什么?”

  孟干之道:“各地流传的金刀谶,彭城、广陵、京口、建康、合肥、寿春、下邳,到处都在传。”

  各种谶言意思大同小异,反正就是每到天下大乱时,便有刘氏之人横空出世,扫平四方,救民于水火,还天下一个太平。

  汉室虽然覆灭了两百年,影响至今还在。

  前些年有刘渊的汉赵,泼上了一盆脏水,但汉赵留下污点随着时光推移,逐渐淡化,大汉又被人想起。

  特别是刘裕和刘道规被封为宋公沛公后,再次将刘氏推到了风口浪尖。

  明眼人一望便知,刘氏取代司马氏已成必然。

  这些年内外反对势力一一拔除,阻力越来越小。

  “是不是有人暗中散布?”

  孟干之一五一十自信道:“应该不是,若有细作散布流言,绝逃不过我们的耳目。”

  封恺道:“前汉灭亡,便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后光武皇帝果然一统天下,曹魏时亦有,永嘉之乱,北方有太上洞渊神咒经问世,其中有言:汉魏末时,人民流移,其死亦半,刘氏五世,子孙系统先基,至甲午之年,刘氏还住中国,长安开霸,秦川大乐,六夷宾服……”

  “还有这种事?”刘道规不可思议。

  这年头玄学大行其道,民间对谶讳之术深信不疑。

  其实往深处想,玄学并非完全子虚乌有,也是从实物和时势推论的。

  曹魏代汉,优待汉室,大量刘姓之人得以存续,刘晔、刘馥、刘劭、刘放,皆居高位。

  西晋时出了一代名将刘弘,还是司马炎的发小,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的刘讷也出自彭城刘氏。

  永嘉之乱,中山靖王之后刘琨孤守北方,虽壮志未酬,却可歌可泣。

  衣冠南渡,彭城刘氏出身的刘隗随晋元帝司马睿南下建康,加封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散骑常侍,率领万人镇守泗口,可惜后来被王敦击败。

  还有支持桓温北伐的刘惔、刘泓。

  刘氏这百年间,早就形成了一股力量。

  彭城刘氏、沛郡刘氏、东莞刘氏都在逐渐壮大,遇上这种乱世,刘牢之率先杀出,其他刘氏也跟着水涨船高。

  谶讳之人通过长期观察,方才得出预言。

  当然,最主要的是刘家的皇帝干的都不错,将华夏推向顶峰。

  纵向一对比,司马家的皇帝就相形见绌了,丢了北方,生灵涂炭,连自家的祖坟都守不住,第一次让胡人骑在华夏头顶上,让华夏气运跌落至谷底。

  刘道规思索了一阵,“罢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百姓爱议论就议论去吧。”

  人心所向之事制止不住。

首节 上一节 311/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