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09节

  这些獠人作乱,山中的獠人也跟着兴风作浪,纷纷加入乱军之中。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给他们活路不走,那便只能送他们一程,这一定定要将他们打服!”刘道规巡视众将,在军令上盖上大将军印玺。

  “不扫平贼人,我等提头来见!”

  将领一个个兴高采烈。

  对他们而言,不怕血战恶战,就怕没仗打,军中从上到下,大将军府也是军府,一切为战争服务,虎卫军是脱产的职业士卒,士卒和将领的利益与战争捆绑在一起。

  这几年军中新锐将领层出不穷,虎卫军猛将如云。

  将士们在成都休整了半年,刘道规就算练兵了,秋冬也是狩猎的季节。

  刀不用就会生锈变钝。

  成都城中,铁骑飞奔而出,连虎卫军步卒都骑上战马。

  府兵也没闲着,益州各郡新组建的府兵也投入战斗之中。

  这些人都是蜀人,各郡折冲府择其精锐,稍加训练便投入实战之中,与蛮獠厮杀。

  虎卫军刚出成都,涪陵就传回捷报。

  王鸿立即率一千三百府兵西进,三下五除二就扫平了资中十八獠寨。

  杀贼三千余众,将资中境内的獠人豪酋全部清洗了一遍。

  剩下的獠人青壮押送成都,变成贱户和屯田客。

  王鸿是王镇恶的弟弟,王氏兄弟九人,皆能文能武,其中最出类拔萃者,除了王镇恶,便是老三王鸿和老六王康。

  自从王镇恶升任荆州刺史后,王氏也在荆襄水涨船高。

  獠人躲在深山老林之中,刘道规一时片刻奈何不了他们,但从深山中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平原之上,两三百虎卫军步骑就敢正面硬撼一两千的贼军。

第396章 镇

  成都的冬天比淮泗和江左温暖多了,一整个冬天,只下了几场小雪。

  从淮泗、荆襄陆陆续续迁来的百姓填充至各郡中。

  这些人要么是淮泗汉化的胡人,要么是关东无土地的贫民,进入蜀中后,由官府提供屋舍和田地,还免除五年的田赋。

  一个冬天,将近一万三千户从中原各地迁徙而来。

  后面还有更多的人乘坐曹霁的漕船,拖家带口的溯江而上。

  甚至建康周围广陵、晋陵、丹阳的贫民也被吸引过来。

  到春耕时,各地叛乱陆续剿平。

  前后共有七千獠人蛮人被杀,并不是虎卫军和府军手下留情,而是一个青壮俘虏能换五升粮食,这些人才得以活命。

  其中那些顽固不化的,全部贬为贱民。

  前后共有两千五百余户。

  其他獠人和蛮人老老实实迁徙到各县城外,分散居住。

  风俗也为之一变,各种陋习恶习逐渐消失,学起了晋人,束发右衽。

  他们的孩童被当地官府强行送入学塾之中。

  刘道规在这些学塾中动了些手脚,除了教授汉言汉文,还设置了督学,讲述春秋战国,汉书三国,进行思想改造。

  现在还活着的蛮人和獠人,基本没什么反抗意识,也比较听话。

  前秦、晋室治蜀中期间,也累积起了一些基础。

  獠人也分熟獠和生獠。

  其中的开明者,也愿意归顺华夏。

  刘道规遂开始第二步,设置庲降都督府,上表朝廷,以朱林为庲降都督,恢复蜀汉设置的建宁、永昌、云南、兴古、越嶲、牂柯、朱提七郡。

  并从驯化的獠人蛮人中组建十六校府军,每校八百人,一共一万两千八百人。

  每郡两校人马,都督府直辖两校,亦兵亦农,且耕且战。

  此外,刘道规又从虎卫军中挑选一部精锐,作为庲降都督朱林的亲卫。

  没有绝对的武力,镇不住南边蛮人。

  除了府军,刘道规还将谯蜀的官吏调入都督府麾下。

  这些官吏无不是蜀中大族出身,以蜀人治南中,既可以潜移削弱的蜀中豪族,又可以加强对南中的掌控。

  也算一举两得。

  在成都,他们不过是大将军府治下的从事和掾吏,但去了南中,最差也是个县令。

  刘道规还允许他们自募部曲前去,山川河流任由他们圈占,以五年为一任期,政绩好的提拔,政绩差的降职。

  一手是大棒,另一手是甜枣,由不得这些人不听话。

  他们早就见识过刘道规的杀伐手段,威权之下,根本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蜀中常、李、马、谯、陈、扬等大姓乖乖的带着部曲南下,充当开路先锋。

  蜀汉时,庲降都督府源源不绝为北伐提供粮草和兵援,诸葛武侯一度组建无当飞军,参与北伐大业之中,跟随王平立下不少战功。

  南中至今仍有不少蛮人缅怀蜀汉,缅怀诸葛武侯。

  刘道规虽不指望庲降都督府输送粮草和兵源,却也希望它能守住祖宗打下来的领土。

  军中列长以上军官,皆是谯蜀降军,其家眷还在成都,不用担心他们的忠心问题。

  此次平定獠人蛮人之乱,让蜀中的晋人也空前团结,聚集在大将军府麾下,一致对外,减弱了他们与晋室之间的隔阂。

  就连蜀中的一些豪强大姓也听话多了,还自行组建义从军,加入剿贼之战中。

  到了五月,朝廷的诏令还没下来,十六校府军府兵已经集结。

  有没有诏令其实也无所谓,庲降都督府已经设置。

  “南中定,蜀中定,朱都督此去,不必束手束脚,凡有利华夏皆可为之!”刘道规对朱林寄予厚望。

  朱林出身将门,其父是朱序,其祖父是朱焘,曾任西蛮校尉、益州刺史、平西将军。

  算是孙承祖业。

  战乱年代,将门腐朽速度没高门那么快,仍有非常多的可用之才。

  “大将军放心,末将此去,定恢复汉家七郡,开疆拓土,使都督无复西南之忧!”朱林不苟言笑,说出来的话气势十足。

  刘道规大为赞叹:“将军国之栋梁也!”

  “末将告辞!”朱林拱手一礼,转身带着人马缓缓向南而去。

  毕竟是新组建的府军,还是獠人蛮人为主,队形散乱,毫无军容可言,不过在四百余虎卫精骑的驱赶下,仿佛羊群一般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庲降都督府能不能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依靠朱林的能力。

  不过他是朱序之子,能力本来就不弱,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

  强将手下无弱兵。

  这些府兵跟虎卫军没法比,但跟南中的蛮人獠人相比,还是强上不少。

  刘道规目送人马远去。

  “此人倒是一员良将。”身边的刘义真喃喃自语。

  “你是愿意留在成都,还是跟我回襄阳?”刘道规也准备返回襄阳了。

  蜀中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南面有庲降都督朱林,蜀中有益州都督王仲德,獠人蛮人基本驯化,剩下的就是缓慢融合。

  刘义真眼珠子转了转,“在阿父和叔父身边,别人叫我郎君,对我恭敬有加,孤身留在成都,谁会正眼瞧我?还是跟着叔父返回襄阳为上。”

  刘道规一阵诧异,“你小子何时改性了?”

  “侄儿这一年所见所闻极多,也算长了些见识。”

  在成都,没人会阿谀奉承他,特别是刘道规将他架空后,跟着他一同来的狐朋狗友也散了,周围环境变了,他的性子也跟着变了。

  刘裕的几个儿子资质都不错,只是自幼生活优渥,没经历什么苦难和挫折,也就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性子。

  刘道规笑了笑,“你小子还能挽救回来,也罢,这次返回襄阳,我召义武来,你二人一同从军。”

  刘义真脸色一变,“这……还是算了,侄儿吃不了这个苦……”

  刘道规也不管他同不同意,“就这么定了,你是彭城刘氏的子弟,是江东猛虎的儿子,岂能碌碌庸庸手无缚鸡之力?”

  军中最是磨砺人。

  不管怎样,刘义真是亲侄儿,是彭城刘氏的子弟,能拉一把最好。

  不求他今后出息,只求他能有正常人的是非观。

  “儿愿留在蜀中!”刘义兴拱手道。

  刘义真劝道:“阿兴,你这是何苦?蜀中荒废已久,遍地都是蛮夷。”

  “正是因为蜀中荒废,才能施展所长,积累经验,父亲不日便要北上中原,儿留在蜀中也能安定人心。”

  “你说的不错。”

  是雄鹰就该展翅高飞,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很难真正成长起来。

  他现在蜀郡太守,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现在就走,等于扔下一堆烂摊子。

  刘义兴道:“獠蛮虽被武力慑服,并非真正归心,仍需悉心治理,儿在蜀中,文武将吏方能心往一处去。”

  他这话的言外之意是,蜀中需要一个刘氏血脉镇着,不然时间一长,蜀人要么重新推举一个“谯纵”,要么聚集的益州都督旗下,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团体。

  没办法,天下板荡,其实也是各种地方势力崛起的时候。

  蜀人与晋室之间的裂痕太大了,地域又比较封闭。

  当初刘裕任刘义真为益州刺史,其实也有这种考虑。

  “蜀中有你在,为父可以高枕无忧了。”刘道规一阵欣慰。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刘义兴这番话,显然已经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

第397章 公

  建康,太极殿。

  前后不到两个月就没灭亡了谯蜀,让建康也松了一口气,不然长期转运粮草,刘裕多年的土断的成果也会付之东流。

  “南中荒蛮之地,何必多此一举,设置庲降都督府?依属下之见,如今四海升平,当召大将军回京。”

  谢裕的一番话,立即让太极殿内落针可闻。

  谁都知道这句话其实就是摊牌的意思,当初司马昭对付诸葛诞,用的就是这一招。

首节 上一节 309/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