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瘦猴、林大壮,便是武卫军中的三大千户。
前两人都是和李骁一起长大的兄弟,林大壮则是当初李骁从侯寨救下的汉子,这些年来跟随李骁征战,忠心耿耿,战功显赫。
此时,在他们三人前面,李骁身穿暗金色黑边棉甲,披着披风,骑在马上,平静的看着眼前的比试。
不久后,第二千户的十人小队骑射结束,上靶八十九支,瘦猴的脸色变得相当的难看。
而在李骁旁边,陈冲却是惊叹说道:“武卫铁骑,不愧是天下间一等一的精锐。”
“别说是普通的游牧骑兵了,就算是王廷的精锐恐怕也绝非是武卫军的对手啊。”
陈冲曾经乃是王廷的中书侍郎,被李骁俘虏之后,目前担任金州大都督府麾下的营田司主事。
主要负责金州军在大漠的屯田事宜,这一次来金州述职,便被李骁拉着观看武卫军的比试。
越看,陈冲便越是惊叹不已。
普通的士兵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能连射十箭就已经不容易了,可是武卫军的中靶率全部都在九成上下。
而且这十几支小队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也就代表着这是武卫军的普遍水平,这就非常恐怖了。
“这三千名武卫军,乃是本都从我金州所有士兵中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就算是普通的士兵放在三镇之中也是什户的水平。”
“而且本都命令,武卫军士兵日日操练,日日有肉吃,体魄自然越来越强。”
李骁面露淡笑,轻声说道。
三镇士兵是战时为兵,一旦战争结束,他们就会带着抢来的东西,以及李骁发放的赏赐回家,重新变成牧民,放羊种田。
而武卫军则是不一样,他们已经转化成为了职业士兵。
禁止放羊种田,口粮全部由大都督府供应,每月还会发放一份军饷。
每天就是一件事情,操练。
所以,这支武卫军也成为了金州的第一支常备军。
全年保持战备状态,士兵轮流休假,军营就设立在河西堡北部二十里的一片草原上。
目的也是为了保护河西堡和龙城。
陈冲望着草原上奔腾的武卫军,神情愈发肃穆,沉声说道:“看到这支武卫军,在下仿佛看到了当初的盛唐。”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放低,带着几分喟叹:“那时的玄甲军纵横四海,铁蹄所至,万国来朝。”
“如今这武卫军铁骑铮铮、骑射如神,冲锋之势竟与传说中别无二致。”
“若将他们置于长安城下,怕是连当年突厥可汗的狼旗,也要在这黄色洪流前簌簌发抖。”
李骁听闻此言,微微侧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区区三千武卫军自然无法与大唐军队相比。”
“但我金州铁骑,同样不缺少开创新局的气魄。”
话音落下,远处的第三千户小队比试完毕,有九十三支箭中靶,比第一千户还要多一支呢。
见此结果,李骁淡淡的对瘦猴说道:“一时成败不算什么,下次努力吧!”
说罢,带着陈冲转身离去。
而瘦猴的脸色在涨红与铁青之间不断转换,心中越发气恼,猛地踹翻脚边的马凳。
对着手下五名百户说道:“今天晚上加练,所有人都踏马的别睡了。”
听着远处的咆哮声,陈冲微微感慨:“兵如利箭、将似强弓,弓弦一响,箭出如电。”
“这才是强军该有的筋骨!“
随后,两人来到李骁的金帐中,陈冲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册,呈到李骁面前说道。
“大都督,这是今年春粮的收成,全部都在这里了。”
“经过这一年时间的恢复,我金州镇兵和屯田战俘,共计在大漠耕种土地一百万亩。
“今年得幸于老天爷的赏脸,粮食的收成还算不错,平均亩产在一石(一百二十斤)左右。”
“我营田司共计征收粮食三十二万石,目前正陆续押送金州粮仓。”
“……”
大漠和金州不一样,金州的天气寒冷,所以只能一年一种。
而大漠的气候干燥温和,又有天山雪水的滋润,土壤肥沃,粮食是一年两熟,是整个北疆的粮仓。
李骁此次东征,除了抢掠敌人的牛羊宰杀充作军粮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大漠和高昌的粮食供应。
这也算是金州军的命门。
一场战争打下来,人吃马嚼,几乎将去年高昌和大漠送来的粮食全部挥霍一空。
所以,当大漠的春粮产下来之后,李骁便立刻命令陈冲押送来金州,缓解金州的粮食危机。
这三十二万石中,其中十六万石是金州镇兵们缴纳的赋税。
金州的规矩是每亩土地缴纳两成的收成。
去年大漠镇兵耕种土地八十万亩左右,所以就是八十万石粮食。
剩下的十六万石粮食全部都是由那一万多名回鹘屯田战俘贡献。
对待他们,就不用像大漠镇兵那般客气了。
普通百姓每人能耕种十亩土地,而这些战俘则要耕种二十亩。
生产了二十万石粮食,留下了他们每日所需之后,剩下的全部送来了金州。
“不过,这三十六万石粮食只能解燃眉之急啊。”李骁微微皱眉,淡淡的声音说道。
金州牧民的肚子里并不缺少油水,成年人每天只需要消耗半斤粮食就够了。
这三十六万石粮食能撑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明年也没有问题。
但是,除了供应金州百姓之外,还有西海的粮食也要金州供应。
此次李骁还抓捕来了数万名草原战俘,加上金州原本的回鹘人奴隶。
即便是不用给他们吃的太多,每天七分饱就够了,但仅凭这三十六万石粮食恐怕也撑不到秋收。
更更重要的是,东都的情况不明,金州军或许还要出兵,那就又需要一大批粮食供应。
因为不仅仅是人要吃粮食,马也要吃。
尤其是到了真正冲锋决战的时候,必须要给战马提前喂养精粮,否则战马只吃草根本没有那么长久的力气。
跑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吃草,还怎么打仗?
所以金州,还是缺粮。
随即,李骁对着陈冲吩咐道:“明日去找韩玖远领二十万两银子,回到大漠的时候交给李二棍子。”
“告诉他,尽快派人去将高昌的粮食也给收回来。”
“今年或许还有一场仗要打,粮食越多越好。”
大漠的春粮已经收获下来了,那么高昌的粮食也肯定收获了。
李骁之所以还留着高昌,就是为了让它为金州供应粮食。
按照当初与阿尔库斯的约定,高昌的粮食产出,除了留足自身所需,剩下的必须以市场价格全部卖给金州。
河西商行就是唯一有资格收购粮食的商行,这件事情自然由李二棍子去安排。
陈冲轻轻的点头:“遵命。”
随后又宽慰说道:“大都督放心。”
“高昌国的粮食比起大漠只多不少。”
“更何况,大漠镇民缴税的粮食只有两成,手中还有一些余粮,或许也能从镇民手中收购一些。”
但是李骁对此,却并不是太看好。
百姓的手里虽然还留着八成的粮食,但是有句话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居安思危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一句话,饿怕了的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恐怕不会轻易将手中的粮食卖出去。
不过也没关系,李骁有的是办法。
“西海一战,我金州抓捕了很多乃蛮女奴,姿色相当不错,皮肤白嫩,眼睛很大。”
“等会让人给你挑选几个带回去。”李骁看向陈冲笑道。
陈冲一愣,随即拜谢道:“谢大都督。”
他以为是自己辛勤工作,在大漠主持屯田,李骁给他的奖励呢。
但李骁的主要目的并非在此,而是让他打个样,上行下效,带动大漠百姓买女奴。
有句话叫做饱暖思淫欲。
百姓手中有了粮食,没有了生存压力,总会泛起一些花花肠子。
有些人在战场上立了功,被赏赐了女奴还好,若是没有,看着别人和白润的乃蛮女人整天玩乐,自己心里岂能自在?
那就花钱买呗!
花完了战场得来的赏钱,还不够怎么办?
那些没去参加东征的镇兵又该怎么办?
卖余粮。
用卖粮食的钱去买女奴。
如此一来,大漠百姓手中的粮食便能流动起来。
同时,这些女奴还能为大漠增加很多的人口,毕竟汉人一项是以父系血脉论出身。
只要父亲是汉人,生下的孩子就是汉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李骁也是为了增加汉人在大漠的比例,稳固基本盘。
而除了女奴之外,还有其他很多东西可以卖去大漠。
比如从草原抢掠回来的牛羊、金州纺织的棉布等等。
后续李骁还会以河西商行的名义,推出其他一些民生用品,比如香皂,玻璃、白糖等等。
用这些工业品去收割百姓手中的粮食和钱财。
只要百姓手中没有了粮食,没有了钱,就只能继续奋斗,去赚或者去抢更多的钱和粮食。
如此以来,便为金州的经济注入了动力,更为金州的军事力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不过,这些商业上的事情没必要去和陈冲解释,只需要他搞好大漠的屯田便可。
但有件事情,陈冲还需要继续努力。
“当时给大漠镇民分田的时候,普通的镇民每家分一百亩耕地,什户分一百五十亩,都尉分三百亩,百户分一千亩。”
“这些都是从回鹘人手中抢来现成的,不需要开荒,拿来就能耕种。”李骁淡淡的声音说道。
“大漠共有镇兵一万三千户,一共差不多有一百四十万亩耕地。”
“可是去年镇民竟然只耕种了八十万亩,还有将近六十万亩干什么去了?”